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鼠百草枯(PQ)中毒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百草枯组和血必净组,每组30只。百草枯组和血必净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百草枯,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血必净组同时给予血必净治疗。3d后测支气管肺组织NF-κB活性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和肺叶湿/干重比。结果百草枯组和血必净组支气管肺组织NF-κB活性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巨噬细胞数、BALF-NE和肺叶湿/干重比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必净组各指标明显低于百草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可抑制NF-κB及炎性细胞活性,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亮  唐忠志  程青  邬明  曾尟枚  韩璇  杨李 《重庆医学》2011,40(16):1616-16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水通道蛋白-1(AQP 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8):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基泼尼松龙组(30 mg/kg)、乌司他丁组(50 000 U/kg)及联合治疗组[甲基泼尼松龙(30 mg/kg)联合乌司他丁(50 000 U/kg)]。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QP 1和TNF-α水平;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蛋白质含量;检测肺湿/干质量并对肺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或甲基泼尼松龙组血清AQP 1质量浓度明显增加,而TNF-α质量浓度明显降低,联合治疗组血清AQP 1与TNF-α的改变更为明显(P<0.01);乌司他丁组、甲基泼尼松龙组及联合治疗组的肺泡灌洗液中蛋白质含量及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肺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AQP 1水平及降低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2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肺纤维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乌司他丁组发生肺纤维化、MODS的人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时能够有效改善脏器功能、降低肺纤维化及MODS的发生率,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是临床上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手术所致肺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限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乌司他丁组(n=20).乌司他丁组按5000 U/kg给予乌司他丁,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于手术前(T1),术中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T2)、24 h(T3)、48 h(T4)各监测时点抽取静脉血3 ml,并于T1和T2时点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3 ml.用ELISA法测定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IL-8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T2、T3、T4时点的血浆及T2时点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及IL-8浓度均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乌司他丁组IL-6、IL-8增高幅度较C组小,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食管癌手术存在炎性反应,乌司他丁可抑制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及IL-8浓度.  相似文献   

5.
李萍  洪珍平 《广东医学》2020,41(21):2172-217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羊水栓塞大鼠肺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晚期妊娠 SD 雌鼠 60 只,实验分为3组,每组20只: 对照组股静脉注入生理盐水;羊水栓塞组:股静脉按0.25 mL/100 g 注入羊水胎粪液;乌司他丁组:在羊水栓塞组的基础上,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0×104 U/kg。8 h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1β及IL-6的含量。光镜分析小鼠肺组织病理及湿干比(W/D)变化。RT-PCR、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羊水栓塞组肺泡灌洗液TNF-α、IL-8、IL-1β及IL-6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以上指标较羊水栓塞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学显示:羊水栓塞组大鼠肺组织可见不同程度水肿, 局部血管丰富, 可见少量出血, 支气管及血管的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乌司他丁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羊水栓塞组减轻;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则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羊水栓塞组W/D值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较羊水栓塞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栓塞组肺组织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肺组织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较羊水栓塞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降低肺组织MMP-2、MMP-9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对羊水栓塞后肺组织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0例,随机分成2组,乌司他丁组(U组,n=15)给予乌司他丁2×104U/kg,于切皮后至CPB前缓慢静注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随转机进入体内;对照组(C组,n=15)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术后2h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别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术前、CPB后1,4h肺氧合指数。结果:乌司他丁组BALF中PMNE,TNF-α和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肺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CPB后1,4h肺氧合指数均较同组术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PMNE,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清除氧自由基等,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氢气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百草枯组和氢气组,百草枯组和氢气组腹腔注射百草枯(35mg/kg),氢气组于注射后立即开始吸入含2%氢气的空气。72h后检测肺湿/干比、肺泡灌洗液PMN、PaO2、肺损伤评分、肺组织丙二醛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百草枯组、氢气组肺湿/干比、肺泡灌洗液PMN、肺损伤评分、肺组织丙二醛含量升高,PaO2降低;与百草枯组比较,氢气组肺湿/干比、肺泡灌洗液PMN、肺损伤评分、肺组织丙二醛含量降低,PaO2升高。结论:吸入氢气能够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白细胞在肺部的聚集,从而减轻百草枯中毒后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8.
关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3):296-298,302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氧化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及乌司他丁的改善作用,为相关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大潮气量模型组、乙酰香草素及乌司他丁组(n=10),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给予大潮气量造模,乌司他丁组大鼠在通气前预灌注乌司他丁,乙酰香草素组给予乙酰香草素治疗,模型组大鼠给予等剂量0.9% NaCl溶液.分析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分析氧化应激相关蛋白及细胞凋亡蛋白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增高,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明显降低,NADPH氧化酶亚基p22、p47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上调,而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乙酰香草素及乌司他丁可以显著逆转上述指标的异常.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缓解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前列腺素E1对婴幼儿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或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病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分别为乌司他丁组、前列腺素E1组、前列腺素E1和乌司他丁组、对照组。结果单独应用乌司他丁、前列腺素E1或者联合应用,各实验组体外循环后呼吸系统总顺应性、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素E1和乌司他丁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各实验组气道阻力、中性粒细胞、肺隔离白细胞、肺隔离中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素E1和乌司他丁组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前列腺素E1可减少体外循环所致的肺部炎症反应,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降低气道压和肺损伤程度,联合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0.
乌司他丁对兔急性肺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油酸型急性肺损伤模型,研究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油酸组(O组n=9)静脉注射分析纯油酸0.12mL/kg,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乌司他丁组(U组n=9)静脉注射乌司他丁50 000 u/kg后立即静脉注射油酸0.12 mL/kg,然后,再予乌司他丁5 000u/(kg·h)持续静脉输注.两组皆在操作完成稳定10 min后(基础值)及注射油酸完毕后30、60、120、180和240min抽静脉血测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活性氧含量和测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动物注射油酸5 h后处死取肺组织,观察肺病理变化.结果两组的MPO、MDA、活性氧含量和PaCO2在注射油酸后逐渐上升,PaO2逐渐下降.O组上述各指标的值的变化趋势大于U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O组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注射油酸后30min和60min下降极明显(P<0.01).处死动物后观察肺病理变化,U组损害较轻.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急性肺损伤时中性粒细胞在肺内的聚集,减少髓过氧化物酶及氧自由基的生成和释放,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李晓钟 《中外医疗》2014,(11):30-31
目的:分析使用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探讨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方法。方法将53例百草枯中毒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综合治疗组患者采用泥浆水口服,血液灌流,甲基泼尼龙联合乌司他汀静脉滴注等综合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结果综合治疗组总存活率37.04%,对照组总存活率11.54%,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百草枯中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脑出血兔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一 氧化氮(NO)含量变化,探讨乌司他汀的脑保护作用.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组、模型组、乌司他汀 1天组和乌司他汀 3天组,每组 10只.用自体血法制备兔脑出血模型,应用 Ellisa法测定各组兔血清STM、vWF、NO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TM、vWF和NO含 量显著增高(P<0.05).乌司他汀 1天组、3天组的STM、vWF和NO均低于模型组(P<0.05),乌司他 汀 3天组STM、vWF和NO含量与乌司他汀 1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 汀抑制STM、vWF和NO生成,从而减轻脑出血兔脑细胞的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百草枯致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 25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组家兔以40 mg/kg体质量百草枯一次性灌胃,并于染毒后第3、7、14、28天处死,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并于第28天处死。观察两组家兔的一般情况、肺组织大体结构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家兔在染毒后1 h即出现中毒性改变,肺组织在第28天出现明显的纤维化改变。结论:百草枯灌胃法能可靠地构建出肺纤维化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对其的影响,研究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除基础治疗外,还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14 d的临床指标,并留取7 d、14 d血液标本,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L-8、TNF-α、MMP-9的含量,采用清淀粉样蛋白P(serum amyloid P,SAP)酶标法检测外周血CD3+、CD4+、CD8+的水平以及CD4+/CD8+的比值。 结果 治疗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率、存活率、ICU住院时间、死亡患者存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浆中IL-8、TNF-α、MMP-9含量和CD8+显著降低,CD3+、CD4+、CD4+/CD8+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提高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且效果明显,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和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磊  蒋宇飞  郑曼琳 《海南医学》2016,(19):3143-3145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加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U,微泵注射(2次/d),连续5~7 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变化、并发症和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SOD和MDA水平分别为(24.56±14.78)μg/L、(24.24±10.08)μg/L、(20.54±9.78)μg/L、(68.78±29.60) U/L和(2.58±0.99) mmol/L,对照组为(29.86±23.10)μg/L、(38.77±15.43)μg/L、(25.40±11.78)μg/L、(102.30±29.33) U/L和(3.96±1.35) mmol/L,其中TNF-α、IL-6、IL-10和MDA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肺纤维化发生率为23.6%(13/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2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好转率为36.4%(20/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6%(12/53),死亡率为40.0%(22/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6%(3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患者存活时间为(10.5±5.2) 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8.5±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多脏器功能,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次血液净化联合甲泼尼龙、环磷酰胺、乌司他丁治疗百草枯中毒疗效。方法 2007年4月至2010年6月,我院对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了单次血液净化联合甲泼尼龙、环磷酰胺、乌司他丁治疗方法,治疗了38例病人,作为治疗组;2003年3月至2007年4月,对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多次血液净化、地塞米松、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方法,治疗了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血气分析、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住院死亡4例,对照组住院死亡1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单次血液净化联合甲泼尼龙、环磷酰胺、乌司他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0%本地泥土不同时间胃灌注对服百草枯兔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把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本试验设计采用对比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按300mg/kg的百草枯对所有参试大白兔进行灌胃,分别在灌胃后10min和30min时按50ml/kg的标准,给予30%本地泥土(A、B)、清水(A-CK、B-CK)进行灌胃。结果:兔服百草枯10min后胃灌注30%本地泥土在不同时点测得兔血百草枯浓度明显低于清水组,差异有显著性;30min后胃灌注30%的本地泥土在不同时点测得兔血百草枯浓度低于清水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百草枯中毒后应尽早口服本地泥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氦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对盐酸诱导兔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健康新西兰兔子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ALI模型组(M组)、氦氧机械通气治疗组(H组)、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和氦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组(H+U组)各8只.5组均给予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除了N组外,余各组均气管内滴注盐酸建立ALI模型.模型建立后,N、M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调整吸入氧浓度(FiO2)为50%;H组给予氦氧通气、腹腔注射生理盐水;U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调整FiO2为50%;H+U组给予氦氧通气、腹腔注射乌司他丁.于气管插管后即刻、模型建立后即刻、治疗后4h记录各组兔子的气道峰压、胸肺总顺应性及PaO2.治疗4h后处死兔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1)5组间气道峰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h后H组及H+U组的气道峰压较前明显降低,且均低于其余3组.(2)5组间胸肺总顺应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hH组及H+U组的胸肺总顺应性较前升高,且均高于其余3组.(3)5组间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hM组、H组明显低于N组,但U组及U+H组接近N组水平.(4)治疗4h后,其余4组MPO水平均高于N组(P<0.05),U组和H+U组的MPO活性较M组和H组明显降低(P<0.05).(5)M组和H组的AI均高于N组(P<0.05),M组和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组和H+U组的AI均低于M组及H组(P<0.05),U组和H+U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氦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能够通过降低气道峰压、改善氧合及胸肺总顺应性、抑制炎性细胞聚集及激活、减少肺组织细胞凋亡等途径对盐酸诱导的兔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变化,探讨乌司他丁对炎症介质的干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存活>48 h 的13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9例)和乌司他丁组(67例)。常规治疗组为洗胃、导泻、早期血液灌流、抗氧化、免疫抑制剂冲击及对症支持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乌司他丁。以体检中心30例查体的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于48 h 抽取外周血测定 NF-κB 的活性,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观察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的发生率,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测定 NF-κB 的活性,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外周血测定 NF-κB 的活性,IL-6、TNF-α的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治疗组 MODS 的发生率为56.65%,乌司他丁组 MODS 的发生率为3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1,P =0.031)。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地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中毒后炎症反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行心脏畸形根治手术的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66例患儿,年龄60 d~4岁,随机分配于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两组给药方案:乌司他丁组,注射用乌司他丁30 000 U/kg加入体外循环预充液,术后4h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00 U/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集并对比两组术前(T0)、术后即时(T1)和术后12 h(T2)呼吸功能参数、动脉血气指标和炎症因子浓度.结果 乌司他丁组入选32例,对照组30例.乌司他丁组T1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305.80±77.49 vs 250.43±61.21)、氧合指数(OI)(432.77±118.40 vs 342.33±84.10)、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154.67±89.69 vs 220.13±66.04)、吸气平台压(Pplat)(24.17±3.91 vs 27.13±5.02)、肺静态顺应性(Cst)(5.91±1.94 vs 4.83±1.53)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117.26±66.05) pg/mL vs(168.05±104.05) pg/mL]、白细胞介素-6[(129.74±88.97)pg/mL vs (185.61±107.49) pg/mL]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T2时点OI(372.24±122.35 vs 308.78±105.29)、Cst(6.68±2.63 vs 5.63±1.86),乌司他丁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机械通气延长率比较,乌司他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6.13% vs 43.33%,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