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脊髓动脉64排CT血管成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64排CT 血管成像(CTA)对脊髓动脉的显示能力及其影像学解剖特征.方法 121例(男87例,女34例)行64排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的患者,获得原始图像后,图像经颅脑CT算法及小视野二次重建,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斜面重建(OPR)和曲面重建(CPR) 观察脊髓动脉特征:①脊髓前动脉(ASA)和大根髓动脉(AA)显示率;②ASA影像解剖特点;③AA影像解剖特点.结果 121例共可在CTA上确定显示ASA 121支(100%),ASA显示范围为T4~L2;AA的显示率为100%,其中22例(22/121,18%)出现副AA动脉;AA起源于左侧肋间动脉和腰升动脉的89例(89/121,81%),其中80支源于第T8~L2 水平(80/89,90%);AA动脉供血动脉(肋间动脉或腰动脉)的直径(2.8±0.82) mm,男性组(3.0±0.66) mm,女性组(2.7±0.91) mm;发出AA的根髓动脉椎间孔段直径为(1.7±0.41) mm, 男性组(1.8±0.37) mm,女性组(1.7±0.33) mm;AA 起始部平均直径(1.6±0.27) mm,男性组(1.6±0.44) mm,女性组(1.6±0.23) mm;AA汇入ASA 前直径(1.3±0.41) mm,男性组(1.3±0.54) mm,女性组 (1.3±0.44) mm.以上各血管直径在男女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脊髓动脉的解剖学特征复杂,64排CT可以对其进行较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显示Adamkiewicz动脉(ADA)和脊髓前动脉(ASA)的能力。资料与方法采用4层螺旋CT对54例无动脉系统疾病的受检者进行增强扫描检查,扫描参数:0.5s/r,有效层厚1.3mm,重建间隔0.6mm,对比剂总量100ml,流率3ml/s,扫描延迟时间的设定是机器自备自动追踪技术,于降主动脉强化最佳时开始预设定扫描程序。在横断面的基础上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电影模式(Cine)重建,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阅片,经讨论最后达成一致看法,明确ADA及ASA显示及其定位。结果48例(48/54,88.9%)至少有单支ADA可以清晰地显示,其行径从胸腹主动脉发出,经椎间孔到脊髓与ASA接合成“发夹状”。11例(11/54,20.4%)可以显示有2支ADA,故48例共显示59支ADA,其中42支ADA(71.2%)起源于左侧肋间动脉。55支ADA(93.2%)起源于T8~L1之间主动脉。共有15例(31.3%)在CINE或CPR中追踪到ADA和ASA全程连续显影。结论4层螺旋CT显示ADA和ASA有很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Adamkiewicz动脉及其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Adamkiewicz动脉显示的最佳参数.方法 将84例受试者按检查序号分为4组,A组24例,对比剂流速为3 ml/s,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5 s,CT机自动开始扫描.B组20例,对比剂流速为4 ml/s,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5 s,CT机自动开始扫描.C组20例,对比剂流速为5 ml/s,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5 s,CT机自动开始扫描.D组20例,流速4 ml/s,应用自动阈值触发技术,当降主动脉内感兴趣区相对衰减值达到230 HU后,再延迟3 s,CT机自动触发进行扫描.将原始图像进行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 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观察和分析Adamkiewicz动脉的显示情况,对不同参数下的Adamkiewicz动脉显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总显示率为85.71%,对比剂流速4 ml/s的B组及对比剂流速5 ml/s的C组显示率高于3 ml/s的 A组,应用自动阈值触发技术的D组Adamkiewicz动脉显影效果优于A组、B组.结论 将对比剂流速控制在4 ml/s以上,以T9水平降主动脉感兴区相对衰减值达到230 HU作为阈值自动触发64排螺旋CT进行血管成像,可以成功地显示Adamkiewicz动脉.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 血管成像(CTA)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临床和MR检查拟诊为脊髓血管畸形的15例患者进行了CTA.所有患者均在1周内进行了DSA检查.其中4例行于术治疗.将CTA图像与DSA和手术所见进行对照,从判定畸形的类型、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可能存在的瘘口等方面,对CTA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15例脊髓血管畸形经DSA和手术确诊,分别为6例髓内动静脉畸彤、2例髓周动静脉瘘、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和4例Cobb综合征.CTA对15例患者的分类和对病变累及范围的判断与DSA结果一致.CTA清晰显示了病变的主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5例动静脉瘘中4例CTA判断的瘘口位置与DSA所见一敛,另1例为复杂血管畸形,瘘口难以辨别.CTA还清晰显示了4例Cobb综合征位于椎旁和皮下的畸形血管团.结论 64层螺旋CTA可以判定脊髓血管畸形的类型,快速、无创地显示其主要病变特征,可作为该病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胆囊动脉的显示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排CTA对胆囊动脉的显示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64排SCT扫描机对已经超声检查确诊并拟行腹腔内窥镜胆囊切除术的45例患者行胆囊动脉CTA检查,将原始数据导入工作站利用MPR、MIP、VR血管重建技术进行胆囊动脉成像,仔细观察胆囊动脉的起源及变异、主干管径、支数、走行,对各种重建图像进行比较,评价其对胆囊动脉的显示能力和临床价值.结果 64排SCT胆囊动脉CTA重建技术中MIP、VB均能够准确显示胆囊动脉起源.对胆囊动脉的管径、支数、走行的观察MIP较VR图像精细.MPR显示胆囊动脉和胆囊三角位置关系较好,定位较MIP、VR准确.结论 64排SCT胆囊动脉血管成像能准确地显示胆囊动脉,对指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动脉正常解剖和变异的显示及临床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肝动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所有图像均以最小层厚0.67mm、间隔0.33mm重组传送到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两种方法进行后处理,以Michels分型观察肝动脉的解剖与变异类型。结果正常肝动脉解剖共36例;肝动脉起源变异24例。其中属于Michels分型的有4种共17例,最多的是MichelsⅡ型7例,其次为Ⅲ型4例;Ⅴ型和Ⅸ型各3例。未被列入Michels分型的其他类型共7例(11.7%)。以DSA或手术为对照的26例中,CT血管成像对肝动脉解剖及变异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能够准确地证实肝动脉解剖与变异,并能明确肿瘤血管异位侧支来源,为临床手术、介入治疗及肝移植等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脊髓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MRI及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病的10例患者行CTA。其中7例于1周内行DSA检查,4例行手术治疗。CT扫描采用Toshiba Aquilion 64层CT扫描机,采用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组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主要从分型、显示病变范围、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等方面对CTA图像进行评价,并与DSA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0例患者CTA均显示了脊髓血管畸形;3例为髓内动静脉畸形,2例为髓周动静脉瘘,5例为硬脊膜动静脉瘘。所有病例均清楚显示病变范围及引流静脉,除1例患者有2根血管为假阳性,其余患者均清楚显示供血动脉并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 CTA对脊髓血管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可作为DSA检查前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畸形(SVM)病变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6例椎管内SVM患者资料,并由DSA检查证实.使用GE Signa 1.5T EXCITE HD磁共振机,GE ADW4.3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磁共振脉冲序列:矢状面T1WI、T2WI,轴位T2WI及斜冠状面CE-MRA.扫描完后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椎管内SVM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结果 16例椎管内SVM中,椎管内血管流空现象是椎管内SVM特征性MRI表现,CE-MRA常显示为蚯蚓样或杂乱无章高信号影.结论 MR对诊断椎管内SVM病变安全可靠,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能谱CT血管造影对于颈横动脉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疑颈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男3例,女7例,61岁~84岁,平均年龄73.8岁),进行64排能谱CT血管造影检查,同时获得混合能量图像及单能量图像;运用GSI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最佳单能量图像;测量颈横动脉起始部锁骨下动脉、同层斜方肌的CT值,及同层图像的背景噪声值,计算血管的对比噪声比(CNR)。对颈横动脉血管显示的清晰程度进行分级评价。根据上述参数比较混合能量图像及单能量图像质量。结果:45keV的单能量图像是颈横动显示的最佳单能量图像,其血管强化程度明显高于混合能量图像(P<0.05),其噪声强度及对比噪声比均高于混合能量图像。在血管显示方面单能量图像较混合能量图像略清晰,两者主观评分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能谱CT血管造影能提高颈横动脉等颈部小血管的显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应用参数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中扫描参数和重建方法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60例共120次MSCT扫描,Marconi Mx8000型4层CT扫描仪,分别将准直层厚5.0mm、2.5mm、1.0mm与PitchO.875、1.25、1.75相匹配,各组数据分别以0%、50%、70%重叠重建率,对容积再现(VR)重建血管图像的图像质量和血管分支级数显示评分,不同层厚、重叠重建率和Pitch分组比较,将准直层厚2.5mm、1.0mm组,重叠50%重建68次血管成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与对应VR图像行配对t检验。结果准直层厚1.0mm组O%和50%重叠重建及准直层厚2.5mm组重叠重建率50%、70%图像得分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准直层厚2.5mm组重叠重建率0%及准直层厚5.0mm组图像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准直层厚2.5mm时3种Pitch图像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准直层厚2.5mm和1.0mm时VR重建和MIP重建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A时选择适当的扫描重建参数,可以显示较多血管分支级数,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其优化的条件为:准直层厚2.5mm,Pitch1.75,50%重叠重建,两种重建方法VR和MIP在显示血管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及可靠性。方法:对2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A)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冠状动脉CTA影像判断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0.933、特异度0.974、准确度0.968、阳性预测值0.857、阴性预测值0.989。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对锁骨下动脉狭窄疾病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8例进行64排CTA锁骨下动脉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分析锁骨下动脉狭窄的部位及程度.结果 8例均获得清晰影像,锁骨下动脉均显示中重度狭窄,其中左侧5例,右侧3例;6例为单侧近端狭窄,2例为单侧近段和中段狭窄;有软斑块3例,硬斑块5例.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快速、准确、清晰、无创地显示锁骨下动脉狭窄并评价狭窄性质、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许开元  胡国栋  王彬  朱浪涛  何祥发  肖丹丹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49-135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测量和计算冠状动脉相关弹性参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09年10月本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资料共86例,通过测量冠状动脉344节段在收缩期、舒张期的动脉管径变化,分析冠状动脉各段相关动脉弹性参数及其与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的相关性,分析冠状动脉顺应性与收缩压的相关性,包括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结果:冠状动脉各支血管顺应性参数间存在差别,Friedman T检验,P=0.001,冠状动脉各支血管顺应性与脉压及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其余冠状动脉弹性相关参数与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相关性较差;冠状动脉顺应性与收缩压呈负相关(P〈0.05)。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作为一种冠状动脉管腔测量的有效方法,冠状动脉顺应性可较好反映正常冠状动脉血管壁弹性。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64-slice CT with that of invasive angiography in the detection of graft and/or coronary angioplasty stenosis in children who had undergone coronary artery surgery.

Population and methods

Fifteen consecutive children (8 male and 7 female; age 9.2 ± 6.1 years) underwent 64-slice CT because of chest pain or ECG changes mean 4.8 ± 3.7 years after surgical coronary artery surgery; 10 patients had coronary angioplasty using a patch from the saphenous vein, four had mammary artery bypass, and one had saphenous vein bypass. Six main segments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and all the bypass graft considered as a single segment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invasive angiography used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

Results

CT correctly identified the four children with coronary angioplasty and mammary graft lesions that were confirmed by conventional angiography: one patient had a significant stenosis (>50% stenosis) at the mammary bypass graft anastomosis site; three other had non-significant stenosis (<50% stenosis) including a mild lesion of the saphenous vein patch in two patients and a mild lesion at the anastomosis site of the mammary bypass in one. All segments identified as normal by CT in the other 11 children were also found to be normal by conventional angiography.

Conclusion

In centers expert in this technique, 64-slice CT scanning is a promising, rapid, and useful diagnostic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both coronary angioplasty and bypass graft lesions in children who had undergone coronary artery surgery.  相似文献   

15.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又称异位右锁骨下动脉,是较常见的主动脉弓变异,一般无临床症状,但出现症状后易与食管癌混淆,影像学上常误诊为主动脉弓部的夹层动脉瘤等.但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影像学研究对相关临床疾病的诊断、胸部外科手术、头颈部血管的介入治疗或动脉插管路径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CT血管造影的征象和特点,探讨CT血管造影对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64-slice 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疾病及支架置入术、冠脉搭桥术后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曲面重建、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技术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其中30例患者近期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CA)。结果:120例患者可评价冠脉节段1377个,可满足诊断的冠脉节段1341个,占97.39%。30例患者近期行CCA检查,MSCTCA诊断冠脉狭窄节段103个与CCA相符,占88.03%,显示轻、中、重度狭窄及血管闭塞与CCA符合率分别为77.8%、93.3%、91.6%、77.8%,得出64SCTCA诊断冠脉狭窄敏感性97.52%,特异性96.02%,阳性预测值95.16%,阴性预测值96.0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成为筛查、排除冠状动脉病变及支架、搭桥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时相检索与心电编辑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合理应用,评价两种处理方法的优越性与互补性.方法 选取我院48例因各种因素致心律异常的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利用时相检索与心电编辑功能进行原始数据处理.结果 28例因心率波动较大,在浏览原始图像、搜索最佳重建时间窗后,重建出满意的图像.余20例使用心电编辑功能剔除异位触发点,或手动编辑改变重建时间窗后,18例获得较满意的图像,仅1例图像质量较差,另1例失败.5分法图像质量分析显示,28例共计224个血管节段经时相检索重组后的冠状动脉图像中,能满足诊断要求者(3~5分为优良)达92.9%(208/224),图像质量勉强满足诊断要求者(2分为较差)占7.1%(16/224).其余20例共计160个血管节段经心电编辑的冠状动脉图像中,能满足诊断要求者(3~5分为优良)达90.0%(144/160),勉强满足诊断要求者(2分为较差)占5.0%(8/160),仅1例失败,无法满足诊断要求.最后将两种方法处理后的图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优良91.7%(352/384),较差6.2%(24/384),失败2.1%(8/384).结论 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对心律不齐的患者,合理选择时相检索与心电编辑功能进行原始数据重建是获得冠状动脉CTA高质量图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颈内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价值,并与当前血管成像的金标准DSA进行比较。方法对40例病人(80个颈动脉)进行了CTA和DSA检查,两项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1周,并将CTA与DSA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出两者之间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CTA对轻度(狭窄程度:0~29%)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闭塞显示得非常好,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接近100%。在明确经DSA测量狭窄程度>50%的狭窄时,CTA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91%。CTA在鉴别狭窄程度为50%~69%或70%~99%时的特异度高,而敏感度较低,分别为65%和73%。CTA同时可以检出DSA不能发现的所有类型的斑块。结论64层CTA在显示颈内动脉狭窄方面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可发现与颈动脉狭窄相关的溃疡,而DSA只能显示狭窄。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