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病变DWI检查的可行性,并重点研究影响DWI图像质量的技术参数。方法:使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对30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其中16例为恶性肿瘤,14例为良性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使用体线圈行SE-EPI DWI序列扫描,采用全方位扩散梯度及6个b值扫描。DWI扫描时间40~52s。结果:在DWI序列扫描中,恶性淋巴结和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均呈高信号,计算ADC值可以鉴别良性和恶性淋巴结,通过各种扫描参数的合理匹配,可使图像的信噪比达到最佳,并减少图像的几何变形。结论:DWI对于鉴别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是一种快速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 MR DWI)正常影像表现及对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16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淋巴结病变患者21例,其中肿瘤性病变12例(淋巴瘤5例,肺癌伴淋巴结转移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良性淋巴结病变9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WB MR DWI检查,原始图像经后处理获得3D MIP图像并翻转显示.总结WB MR DWI的正常表现;分别计数淋巴结个数、测量病灶的ADC值.结果 正常人骨骼系统呈低-等信号,双肺、纵隔、肝脏,血管、肌肉、脂肪呈低信号.椎间盘、脊髓、颅脑、脾脏、肾脏、子宫内膜和前列腺外周带,睾丸,阴茎呈高信号.神经根及正常小淋巴结也显示为高信号.WB MR DWI可以清楚显示淋巴结病变,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均呈高信号.淋巴瘤及良性淋巴结病变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04±0.121)×10-3mm2/s、(0.974±0.133)×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9,P=0.001<0.05).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218±0.118)×10-3mm2/s、(1.179±0.115)×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4,P=0.484>0.05).结论 WB MR DWI快速、安全,对淋巴结的显示较敏感,可作为探测全身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颈部淋巴结的MR扩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评价颈部淋巴结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可行性,及其在鉴别正常淋巴结和转移性淋巴结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4例鼻咽癌患者和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颈部常规MR和DWI,比较两种成像技术对淋巴结的显示能力,并比较正常和转移性淋巴结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扫描采用基于敏感性编码(SENSE)技术的短恢复时间反转恢复(STIR)-平面回波成像序列(EPI)-DWI。结果DWI较常规MR能更敏感地显示淋巴结。正常淋巴结的ADC值为(0.975±0.179)×10^-3mm^2/s,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为(0.744±0.125)×10^-3mm^2/s,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淋巴结的ADC值。结论STIR-EPI-DWI能准确和敏感地显示颈部淋巴结,可作为淋巴结MR成像的一种新手段,并为正常淋巴结和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卵巢良性肿瘤和20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分别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实性部分及囊性部分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卵巢良性肿瘤囊性部分ADC值(2.40±0.99)×10-3mm2/s与恶性肿瘤的囊性部分ADC值(2.46±0.87)×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2>0.05)。而卵巢良性肿瘤实性部分ADC值(1.48±0.54)×10-3mm2/s与恶性肿瘤的实性部分ADC值(0.99±0.28)×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结论卵巢肿瘤实性部分DWI的定量分析有助于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正常肾脏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正常肾脏的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无泌尿系统疾患的正常成年志愿者40例,采用Philips Gyroscan Intera 1.5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肾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测量正常肾脏皮质及髓质的ADC值.结果 磁共振扩撒加权成像能够较清晰地显示肾脏的皮髓质,正常成年人肾脏皮质、髓质及平均ADC值(×10-3 mm2/s)在b=300、500、800 s/mm2时分别为: 3.08±0.52、2.74±0.68和2.91±0.58;2.79±0.51、2.53±0.65和2.63±0.62;2.64±0.43、2.32±0.47和2.48±0.44,皮质ADC值大于髓质.结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以应用于肾脏,有望为肾脏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DWI显示腹部淋巴结的可行性及其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肝癌并腹部淋巴结转移(肝门、门腔间隙和腹腔干、腹主动脉旁区域淋巴结)患者和15例乙型肝炎并肝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MRI资料。对比分析T2WI和DWI对显示直径>1.0cm淋巴结的能力。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肝炎组与肝癌组淋巴结的ADC值并比较其差异。结果:肝炎组和肝癌组中T2WI显示的淋巴结DWI均可显示,淋巴结在DWI上信号强度较T2WI高。肝炎组淋巴结平均ADC值(3.92±0.28)×10-3mm2/s;肝癌组淋巴结平均ADC值(3.19±0.39)×10-3mm2/s,低于肝炎组淋巴结,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RDWI显示腹部淋巴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作为腹部淋巴结检查及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全身一体化MRI和扩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结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全身一体化MR和扩散加权成像对全身淋巴结肿瘤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并研究影响图像质量的技术参数.方法:病理证实淋巴结肿瘤性病变患者31例,1.5T HD MR行全身一体化MR和全身STIR-DWI扫描.全身一体化扫描采用常规技术,从头到腹股沟区行冠状面扫描.全身STIR-DWI进行轴位分段扫描,利用软件包将各段图像拼接重建成全身图像.结果:所有DWI 、T1WI、T2WI和STIR检查顺利,获得清晰的图像.全身一体化MR有较好的空间分辨力,能够较好的显示全身的解剖结构,但对较小的淋巴结显示欠佳.全身STIR-DWI对肿瘤淋巴结的显示较为敏感.但是图像质量较差,伪影明显增加.结论:全身MR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对全身淋巴结肿瘤性病变是快速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诊断乳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乳腺肿块的37例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并获得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灶18个,恶性病灶19个。描记扩散图像上病变的兴趣区,由软件计算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对良性和恶性病变的ADC值进行比较。结果:12例良性病变在DWI上呈等信号或高信号,但ADC值升高或下降不明显,6例良性病变DWI上呈高信号,ADC值明显下降;19例恶性肿瘤DWI上呈高信号,ADC值明显下降。良性病变组ADC值为(1.474±0.441)×10^-3mm^2/s,恶性病变组ADC值为(1.082±0.160)×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ADC值测量在乳腺病变定性诊断中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卵巢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17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良、恶性病灶的影像资料,测量b值=50、400、800 s/mm2 时良、恶性病变软组织成分的信号强度, 比较对比噪声比(CNR)和ADC值,分析不同囊性成分常规图像、DWI特征及ADC值均值.结果 显示病变最佳b值=800 s/mm2.恶性病变软组织成分b值=800 s/mm2对比噪声比(CNR)高于良性病变,ADC值低于良性病变.ADC值可以预测但不能确定囊性成分性质.结论 结合常规MRI,DWI有助于卵巢良、恶性小病灶显示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可行性,并重点探讨影响DWI图像质量的技术参数。方法:使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阵列线圈对32例乳腺疾病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其中19例为良性肿瘤,5例炎性病变,6例恶性肿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另硅胶置入2例。使用体线圈行DWI序列扫描,采用全方位扩散梯度及5个b值扫描。DWI总的扫描时间40s。结果:在DWI序列扫描中,良性和恶性肿瘤均为高信号,计算ADC值可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通过各种扫描参数的合理匹配,可使图像质量的信噪比达到最佳,并减少图像的几何变形。结论:DWI对于检查乳腺病变是一种快速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眼眶肿块的MR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对眼眶不同类型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65例眶内肿块病例行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分别测量病变兴趣区及对侧颞叶脑白质ADC值,比较不同类型眼眶病变ADC差别. 结果 65例眶内肿块的ADCM为(1.38±0.55) ×10-3 mm2/ s,ADCw为(0.85±0.07) ×10-3 mm2/ s.其中淋巴造血系肿瘤ADCM为(0.76±0.12)×10-3 mm2/ s;癌ADCM为(1.36±0.39)×10-3 mm2/ s;良性实性肿块ADCM为(1.35±0.54)×10-3 mm2/ s;脉管性肿块ADCM为(1.50±0.30)×10-3 mm2/ s;囊性肿块ADCM为(1.92±0.99)×10-3 mm2/ s.不同组间眼眶肿块AD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淋巴造血系肿瘤ADCM显著低于癌、良性实性肿块、脉管性肿块、囊性肿块(P<0.01);癌、良性实性肿块ADCM显著低于囊性肿块(P<0.05);癌、良性实性肿块与脉管性肿块之间AD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管性肿块与囊性肿块AD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WI可反映眼眶肿块的扩散特征,不同类型眶内肿块ADC值之间具有差异,有助于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MR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方法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50例,58个病灶,其中恶性32个,良性26个。检查使用Siemens1.5T磁共振仪、专用双穴乳腺表面线圈。所有病例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行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400、600、800、1000s/mm^2。以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作为诊断病变良、恶性的界值,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DWI显示92.3%(24/26)的良性病变和96.9%(31/32)的恶性病变,敏感性为94.8%(55/58)。各b值良性组、恶性组和正常组之间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b=1000s/mm^2,以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1.4276×10^-3mm/s为界诊断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84.6%,准确性为87.9%。结论(1)DWI对乳腺疾病的敏感性非常高。(2)ADC值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有价值的参数。(3)b=1000s/mm^2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评价兔肝癌化疗栓塞疗效。材料与方法首先建立兔VX2肝癌模型,采用Seldinger’s法经股动脉插管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成功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行MR DWI,记录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 DWI图像质量随b值增加而明显下降。整个肿瘤ADC值TACE术前为(1.48±0.36)×10 s/mm2,TACE术后为(1.78±0.15)×10 s/mm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5,P<0.05)。结论 MR DWI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评价肝癌化疗栓塞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对直肠癌病变的显示及对背景的抑制能力,探讨直肠癌术前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合理b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直肠癌36例,术前行3.0 T MR DWI,b值取500、800、1000、1200、1500 s/mm2.分析各b值对肿瘤信号强度(ST),肿瘤信噪比(SNR),肿瘤与直肠系膜(CNRT/F)、肿瘤与盆壁肌肉(CNRT/M)等对比噪声比(CNR)的影响,以及各b值对肿瘤病变的显示及对背景的抑制能力.结果 ST、SNR、CNRT/F及CNRT/M分别在b值为1000 s/mm2~1200 s/mm2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22,P=0.119,P=0.102,P=0.161),而在b值<1000或>1200 s/mm2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b值对肿瘤病变的显示及对背景的抑制能力判定中,主观评分在b值为1000 s/mm2~ 1200 s/mm2之间及1200 s/mm2~1500s/mm2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67、P--0.110),而在b值<1000 s/mm2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b值取1000或1200 s/mm2时,既能获得良好的DWI图像,又能满足诊断需求,可作为直肠癌术前3.0 TMR扩散加权成像的合理b值. 相似文献
16.
MR扩散、灌注成像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扩散成像(DWI)和灌注成像(PWI)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疾病的70例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28例分别进行MR弥散成像和灌注成像,测算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s);并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病变的灌注曲线最大线性斜率(SSmax)、T2*弛豫率(ΔR2*peak)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VEGF、MVD)的各自相关性. 结果 (1)BPH组前列腺中央带增生结节、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3±0.282)×10-3 mm2/ s,(2.025±0.358)×10-3 mm2/ s;PCa组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632±0.082)×10-3 mm2/ s,(0.267±0.07)×10-3 mm2/ s.PCa组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明显低于BPH组增生结节(P<0.05);(2)BPH组增生结节灌注曲线的SSmax及ΔR2*peak分别为:33.5±3.1、1.5±0.1;PCa组癌灶灌注曲线的SSmax及ΔR2*peak分别为:58.4±4.7, 3.14±0.5,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PH组VEGF阳性、阴性例数分别为9例和33例,MVD平均值为22.76±6.54;PCa组VEGF阳性、阴性例数分别为24例和4例,MVD平均值为71.38±9.17;PCa的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PH(P<0.01),PCa、BPH的VEGF表达与MVD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灌注成像(PWI)参数SSmax、ΔR2*peak与VEGF、MVD具有相关性(P<0.01). 结论 DWI可对BPH与PCa的ADC值进行定量分析,PWI可反映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血管生成情况,有助于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