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证型患者舌象客观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中医辨证证型患者进行多项舌象客观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阴虚组舌苔上皮细胞非特异性酯酶阳性率最高,阳虚组最低。阳虚组唾液蛋白含量在各组中也最低。气血两虚组特异性酯酶染色以弱阳性细胞最高。湿热组唾液蛋白含量在各组最高。舌尖微循环各组都有不同程度异常表现,气滞血淤组最明显,湿热组表现最轻。  相似文献   

2.
106例胃癌患者舌苔脱落细胞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研究胃癌患者舌苔脱落细胞学特点及舌象与舌上皮细胞的关系,对106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舌象及舌苔脱落细胞学观察,并以1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舌上皮细胞数量、分布、角化程度及形态与正常人明显不同,角化细胞及超角化细胞百分率增多,并且见到较多的体积小,染色深暗的“小角化细胞”。  相似文献   

3.
106例胃癌患者舌苔脱落细胞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胃癌患者舌苔脱落细胞学特点及舌象与舌上皮细胞的关系,对106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舌象及舌苔脱落细胞学观察,并以1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舌上皮细胞数量、分布、角化程度及形态与正常人明显不同,角化细胞及超角化细胞百分率增多,并且见到较多的体积小、染色深暗的“小角化细胞”。  相似文献   

4.
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舌诊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舌诊特点。方法:对CAG癌前病变患者从舌质、舌苔、舌形、舌下脉络、舌尖微循环、舌苔涂片、舌面pH值、唾液癌胚抗原(CEA)检测等多方面进行对照观察研究。结果:CAG癌前病变患者的舌象多表现为舌质暗红或青紫瘀斑,舌苔腻,舌有齿痕或裂纹,舌下脉络扭曲、扩张或有瘀点;舌尖微循环观察畸形毛细血管襻增加,襻顶扩张瘀血,渗出明显,血色暗红,血液流态异常;舌苔涂片发现舌上皮细胞表现为过度角化,数量增多,涂片背景脏,并出现较多的白细胞;舌面pH值偏高;唾液CEA明显升高。结论:CAG癌前病变的舌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提高本病的临床检出率有意义,亦为临床辨证用药、疗效判定提供一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舌诊检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诊断有意义的舌诊检测指标。方法: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从舌质、舌苔、舌形、舌下络脉、舌尖微循环、舌苔涂片、舌面pH值、唾液CEA检测等多方面进行对照观察与研究。结果: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舌象多表现为舌质暗红或青紫瘀斑,舌苔腻,舌有齿痕或裂纹,舌下络脉扭曲、扩张或有瘀点;舌尖微循环观察畸形毛细血管襻增加,襻顶扩张瘀血,渗出明显,血色暗红,血液流态异常;舌苔涂片发现舌上皮细胞表现为过度角化,数量增多,涂片背景脏,并出现较多的白细胞;舌面pH值偏高;唾液CEA明显升高。结论:各指标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联合检测临床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健康人"正常舌象"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健康人“正常舌象”进行微观比较,为舌诊的微观辨证研究提供必要的临床资料。方法:运用舌尖微循环检查及舌苔脱落细胞染色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健康人中的“正常舌象”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正常舌象”在健康人组中更为常见(38.89%),而在原发性肝癌组中则较少见(2.32%)。原发性肝癌组“正常舌象”舌尖微循环总积分和舌苔脱落细胞成熟指数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1,P<0.05)。结论:“正常舌象”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健康人中均可出现,但两者在微观上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用舌苔细胞活体染色方法观察了230例正常人。结果表明正常人舌上皮细胞多数为死亡细胞,白细胞多数为活细胞,但白细胞数较少。该染色法,为观察活体状态下舌苔细胞的变化提供了一项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唇,舌微循环变化与胃脘痛血瘀证关系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胃脘痛血瘀证55例、无瘀证42例及正常人40例进行唇粘膜及舌尖微循环的联合检测发现,唇、舌微循环在胃院痛血瘀证中均有异常变化,且唇粘膜微循环变化较舌尖微循环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舌诊是祖国医学望诊中主要内容之一,而舌苔是舌诊的重要部分。舌苔的形成文献已有记载,但舌苔的成分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微观变化,尚缺少报导。我们对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和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及20例正常人,进行舌苔角化细胞的观察,现小结如下: 舌苔涂片巴氏染色后,观察舌乳头上皮细胞角化情况,可发现正常人与消化遭肿瘤病人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舌苔与表皮生长因子(EGF)、舌苔细胞凋亡及血清HBV DNA定量的关系,探讨表皮生长因子、细胞凋亡及HBV,DNA在乙肝病理舌苔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5例其它消化系统疾病病人,15例其它系统疾病病人及15例健康人做对照组。放免法检测受试者唾液、血清EGF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舌苔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末端标记测定法检测舌苔凋亡细胞;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与生理性薄白苔组相比,各病理舌苔组唾液、血清EGF含量及舌上皮细胞EGFR阳性细胞率均升高,以黄腻苔和白厚苔组升高最明显,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生理性薄白苔组相比,除少苔或剥苔组外,各病理舌苔组凋亡细胞数目均有所增加,以黄腻苔和白厚苔组增多最明显,但黄腻苔和白厚苔组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最低(P〈0.01),少苔或剥苔组AI最高;各病理舌苔组相比,黄腻苔和白厚苔组血清HBV DNA含量最高,薄白苔组最低,与厚苔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白苔组病毒复制以少量(〈10^5copies/mL)为主,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乙肝患者病理舌苔的形成与唾液中EGF作用于舌上皮细胞引起舌苔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增殖、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苔变化与唾液、血清表皮生长因子(h-EGF)含量变化及舌苔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GFR)的关系,探讨唾液血清h-EGF在乙肝病理舌苔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5例其它消化系统疾病、15例其它系统疾病及15例健康人做对照组,放免法检测受试者唾液、血清h-EGF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舌苔上皮细胞h-EGFR表达,观察并记录病理舌象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理厚苔组唾液、血清h-EGF含量明显升高(P<0.01)。乙肝组白厚(腻)苔、黄腻苔舌h-EG FR表达增强,唾液、血清h-EG F含量明显升高,与其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乙肝病理舌苔的形成与唾液h-EGF含量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189例正常妊娠妇女和50例同龄非孕妇女舌象及甲皱、舌尖微循环的对照观察发现:淡红舌薄白苔是正常妊娠的基本舌象;部分孕妇以此为基础出现蓝斑、蓝带;甲皱、舌尖微循环呈血细胞聚集、张力减退、襻数增加及流态改变。本文讨论了以上改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61例尿毒症瘀点瘀斑舌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舌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61例尿毒症瘀点、瘀斑舌的舌尖微循环观察,发现本组患者舌尖微循环呈瘀滞状态。表现为发团形增多,微血管袢以模糊、渗出、血色暗红、管袢瘀血、血流缓慢为主,部分管袢有扩张和红细胞聚集现象。初步探讨了尿毒症瘀点、瘀斑舌形成机理,认为舌尖微循环观察对中医血瘀证的诊断及连续动态观测活血化瘀治疗效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与舌象及舌上皮脱落细胞的关系。方法:搜集2013年9月15日~2014年3月15日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病历资料、舌象及舌苔上皮脱落细胞。根据病理组织分型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3组,搜集20例正常人的舌象及舌上皮脱落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舌面诊测信息采集系统分析各组的舌象,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舌上皮脱落上皮细胞的凋亡比例。结果:对照组、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舌象分析中厚苔比例逐渐升高,细胞的凋亡比例逐渐降低。结论:舌苔的厚薄及舌苔脱落细胞的凋亡比例与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分化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5.
<正>舌象是中医辨证的主要依据之一。我校秦吉华教授等在舌象细胞学组化染色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使舌诊研究趋于现代化、客观化,就我们采用的舌诊客观化研究方法介绍如下。1舌活体显微镜检查利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蕈状乳头微循环,可以清晰地显示乳头内的血管构形变化,血流及血管周围渗出、出血情况。舌微循环检查有助于阐明各类病理舌象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紫暗舌与舌血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紫暗舌与舌血流的关系.方法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别对56例紫暗舌及54例正常舌从舌面多部位测试舌血流灌注量及流速,同时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紫暗舌组患者的舌血流灌注量明显低于正常舌组(P <0.01),而流速明显增快(P <0.01).舌体各部位(舌尖、舌中、舌边)之间的舌血流灌注量及流速参数接近,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紫暗舌患者舌血流灌注量降低、流速增快.舌微循环障碍可能是紫暗舌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证素与舌苔、阴道脱落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辨证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对患者舌象、舌苔与阴道脱落细胞的观察,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证素与脱落细胞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紫舌与剥苔MV最低,舌苔脱落细胞MV与肾、肝、气滞、寒、阳虚、血虚呈负相关;阴道脱落细胞MV与热呈正相关,与肾、气滞、寒、气虚、阳虚、血虚呈负相关。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舌象的形成与舌苔脱落细胞具有内在联系,舌苔脱落细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虚、肝郁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8.
舌诊的沿革、现代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自殷墟甲骨文以及战国、东汉、隋、元、明、清各时期有关舌诊的论述,现代对舌象的研究及舌尖微循环在舌诊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用WZD-1型微循环显微镜,观察尿毒症肾阳虚患者同一次血透前、后的舌尖和甲皱微循环。结果表明: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含量升高和水潴留是尿毒症肾阳虚的病理基础;舌尖微血管管袢渗出是舌胖大有齿痕的形成原因之一;血透前甲皱微血管管袢流态明显异常,血透后微循环障碍明显好转,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由中度异常(4.99±1.52)下降到大致正常(1.98±0.97)范围(P<0.01)。微循环是反映尿毒症肾阳虚病理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失眠患者证型与舌象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舌象在失眠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10例失眠患者的舌象,归纳舌形、舌色、舌苔特征与各证型之间的联系。结果:各证候包含的舌形、舌色、舌苔特征具有典型意义,阳虚气郁证(40例,占36.4%)是失眠的主要证候。患者舌形、舌色、舌苔特征反映了病邪的表面、虚实、寒热等属性。结论:舌形、舌色、舌苔等舌象特征提示了造成失眠病理因素的性质和患者证候,对辨证论治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