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学生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国内修订Zung氏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拟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河北省城、乡部分中学生进行了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有焦虑症状者为29.8%;农村中学生焦虑状况比城市学生严重;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男学生和女学生间的焦虑状况无显著性差异;中学生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名誉受损、健康状况、性心理卫生问题、考前紧张、考试成绩不理想、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等7项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焦虑情绪与其家庭因素的关系,为改善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自拟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湖北农村初、高中学生979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焦虑情绪的检出率为20.33%。女生的焦虑情绪检出率高于男生;高中生的检出率高于初中生,单亲家庭学生检出率高于完整家庭学生,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父母教养方式为惩罚否定、亲子关系紧张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均较高。结论农村中学生焦虑情绪与父母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以及家庭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刘军 《职业与健康》2014,(14):1967-1970
目的探讨高中生焦虑、抑郁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49名高二学生进行测评,记录期中考试文化课成绩,根据成绩分为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与不及格组。对有焦虑、抑郁的学生进行2个月的焦虑、抑郁咨询及心理指导后,再次对焦虑、抑郁与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测评。结果第1次抑郁测评有145人有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占41.55%;141人有焦虑症状,发生率占40.40%。优秀组、良好组的中度焦虑、抑郁高于及格组及不及格组;轻度焦虑、抑郁和重度焦虑、抑郁在及格组及不及格组显著高于优秀组、良好组;经过心理指导后,46人不具有抑郁症状,49人不具有焦虑症状,心理辅导前后抑郁、焦虑测评分显著降低(P〈0.01),成绩显著增加(P〈0.01)。结论高中生的焦虑、抑郁症状较为普遍,焦虑、抑郁程度与学习成绩有关系,适当的心理指导可以减轻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职生焦虑情绪障碍现状及其与家庭因素的相关性,为中职学校开展焦虑情绪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江汉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在校中职一、二年级学生共计962人,要求填写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焦虑自评量表,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在962名中职学生中,单亲家庭中学生的焦虑情绪检出率高于完整家庭中学生;父母文化程度高的中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高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中学生;父母民主关爱型教养方式下的中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低于父母惩罚否定型教养方式下的中学生;家庭关系紧张的中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最高,关系融洽的最低。结论职业院校应重视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白族地区中学生考试焦虑现状。方法采用中文版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estAnxietyScale,TAS)对937名在读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度焦虑者占36.29%;感受到有考试不适感的占58.27%;性别、独生子女、每天坚持锻炼、学习成绩、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在TAS得分及焦虑程度构成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白族地区中学生考试焦虑程度严重,影响因素较多,需全面进行健康教育和考试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某市4所农村中学共2 075名中学生,运用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支持量表(PSS-Fa)及自尊量表(SE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压力、父母文化程度、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家庭支持、社会支持、自尊等。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生活质量总分影响因素前3位的依次是社会支持、自尊、积极的应对方式。结论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是提高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白族地区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李焰编制的<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问卷>和中文版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对937名在读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考试焦虑影响因素总分为(75.75±21.52),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对学业不良和考试后果的担忧;考试焦虑各影响因素中,在独生子女、学习成绩、父亲文化程度、家庭...  相似文献   

8.
农村地区儿童智力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儿童智力与学习的关系。方法:对292名6-12岁农村学生(男173人,女119人)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进行智力测试,其中根据其学习成绩划分两组(优组和非优组),将测验结果与学习成绩分别做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该地儿童智力呈正态分布,性别差异无显著,智力等级分布均衡,两组儿童智力差异有显著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算术和数字广度测验成绩对语文成绩影响较大,算术,数学广度和分类测验成绩对数学成绩影响较大,结论:智力影响儿童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且智力结构的不同影响学习成绩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学生问题行为倾向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早期发现农村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倾向,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CT)、《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261名13-19岁的农村中学生。结果:农村中学生问题行为倾向总检出率为38.4%。检出率最高的是学习不适应21.7%,其次为对人际关系不适应15.1%。Logistic回归分析出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学习成绩、父亲教育方式、学生精神质倾向(P)、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的负性情绪。结论:早期诊断问题行为倾向,针对主要的影响因素,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入手,及早干预指导,可避免或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梅岭小学学生社交焦虑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 ,存在只重视孩子的体格发育和学习成绩 ,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了解小学生社交焦虑状况 ,我们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1〕,对扬州市梅岭小学四、五、六年级 10 0 7名学生进行调查 ,为在小学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扬州市梅岭小学四、五、六年级 10 0 7名学生。其中四年级 35 1名 ,五年级 30 3名 ,六年级 35 3名 ;男生 5 2 1名 ,女生 486名 ,年龄 11~ 13岁。1.2 方法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 ,由学生自我评价 ,写明本人学习成绩 (调查前最后一次语文数学期末考试成绩 )和父母文化…  相似文献   

11.
高一新生考试焦虑现象的家庭和学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一新生中存在的考试焦虑现象的家庭和学校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拟学校相关情况调查表对山东省某中学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一新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0%。有考试焦虑者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因子分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而其矛盾性、成功性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有考试焦虑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分非常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而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非常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P<0.01)。有考试焦虑者在教师对成绩关注程度、学校学习环境、学习时间、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教师教学能力、教师管理方面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男女生与总体结果相似。结论高一新生考试焦虑与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和所在学校的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特征的相关性,为降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家庭环境量表(FES)对107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SCL-90和FES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CL-90量表的各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与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组织性呈负相关,与矛盾性呈正相关;SCL-90量表的敌对、偏执与家庭环境量表的知识性、娱乐性呈正相关,恐怖与家庭环境量表的情感表达呈负相关。结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特征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改善家庭关系可能增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庆市普通中小学生抑郁障碍的发生频率及相关家庭影响因素,为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方法 利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大庆市4所中小学校、1 673名中小学生,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 学生抑郁总分为9.93±5.13,男生抑郁状况均分为9.96±5.09,女生为9.88±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4,P>0.05);男女生抑郁障碍的阳性检出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538,P>0.05)。2) 家庭环境因素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这7个因素与抑郁状况存在负相关性(P<0.01),矛盾性与抑郁状况存在正相关性(P>0.01)。3) 逐步回归分析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为-0.466、-0.330、0.506、-0.223、-0.163、-0.161 和-0.349。 结论 家庭环境是影响中小学生抑郁状况的原因之一,改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辽宁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对辽宁省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4 593人进行调查。结果有心理问题者占26.3%,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5.0%。高一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最高。女生的抑郁和恐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偏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父母离异、父亲下岗和校外补习是心理问题增加的相关因素。家庭温暖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结论辽宁省中学生心理问题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加。家庭环境和校外补课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讨农村留守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活环境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随机整群抽取的廊坊市1 372名农村中学生(留守600名,非留守772名)健康生活方式现状进行研究.结果 留守男生和女生在健康生活方式“较差”等级上的比例分别为24.45%和25.16%,非留守中学生分别为20.15%和22.63%;而留守男生和女生在健康生活方式“优秀”等级上的比例分别为10.54%和9.80%,非留守中学生分别为13.77%和11.80%.留守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6个维度得分在2.77~3.46分之间,非留守中学生在2.82~ 3.69分之间,均处在中等偏下水平.健康教育4个维度平均得分留守中学生在3.07 ~ 3.65分之间,非留守中学生在3.02~3.70分之间,对学校健康教育整体的满意程度较高.对农村留守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影响程度较深或较强的家庭因素依次是监护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和母亲文化程度(β值分别为0.397,0.263和0.203);学校因素依次是健康教育活动、校园健康文化和健康教育制度(β值分别为0.448,0.364和0.306).结论 农村留守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主要表现在营养行为、身体运动、健康责任和自我实现4个维度.家庭和学校因素影响作用明显,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鲍丽俊  范佳丽 《中国校医》2010,24(7):494-49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安徽省宣城市某普通中学八年级116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结果核心家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单亲家庭和主干家庭的学生;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时,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症状较少;而采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时,易出现如焦虑、抑郁、敌对情绪及人际冲突等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症状;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与心理健康量表的各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不同的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情况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不同性别中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态度及性教育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中学生性健康及防艾宣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重庆主城和近远郊各3个区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初一到高三共六个年级的学生(男生1765名,女生2028名),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开展横断面调查.结果 中学生性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女生在性生理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不同性别初中学生在社会交往中交往焦虑及惧怕否定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量表(FNE),对485名初中学生进行测查分析。结果家庭成员的亲密度、独立性、知识性得分高,则FNE和IAS评分低;而成功性、控制性的高评分影响男性同学IAS和FNE评分增高,道德宗教观、亲密度的高评分使女性学生FNE和IAS评分增加。结论不同学习环境,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导致交往焦虑,惧怕否定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壮族家庭整体环境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百色市778初中生作为受试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家庭环境问卷和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除母亲文化程度(P=0.002)和父母婚姻状况(P=0.049)外,其他各项人口学特征在壮族和汉族学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亲密性、情感表达、温暖理解3个因子正相关,与矛盾性负相关(P<0.05);(3)多元线性回归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受到亲密性、矛盾性、温暖理解、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保护以及母亲文化程度的影响(F=87.812,R2=0.558)。结论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温暖亲密的家庭环境,科学的教养方式有助于中学生建立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0.
黄艳  王俊  余毅震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48-1550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攻击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内在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CBCL量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湖北省5个地区的4 010名6~15岁学生进行调查,筛查出131名有攻击行为的学生,并对131名有攻击行为学生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攻击行为的检出率为3.27%(其中男生为3.72%,女生为2.74%),性别无明显差异;攻击行为组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3个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小学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不一致、高矛盾性、低亲密度。结论:中小学生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