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如病毒性肝炎、酒精、药物、代谢性疾病和肝细胞自身免疫调节失调等原因导致的以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特点的慢性病理过程,最近研究表明肝纤维化过程是可逆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持续自我更新、增殖、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活性的成体干细胞,MSCs通过肝源性分化、与肝细胞融合、旁分泌效应...  相似文献   

2.
颜永红 《中外医疗》2011,30(24):28-29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疗效,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方法对已被临床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的48例患者实施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结果术后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具有可行性,临床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hMSCs)在体外诱导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潜能。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MSCs,在含有10%FBS的DMEM/F12培养基中的培养扩增。将传代后的第1代hMSCs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诱导组的细胞在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处理24h后,用0.5μg/mL维甲酸(RA)和200ng/mL音速波状蛋白(shh)联合诱导10d。对照组不加上述诱导剂。光镜下观察其分化过程中hMSCs的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诱导前后细胞是否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是否产生运动神经元及在总的细胞数种所占比率,并用流式软件分析结果。结果诱导组hMSCs经诱导后能分化为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的细胞,部分细胞表达抗人神经巢蛋白(Nestin),表达率达到(25.0±4.8)%;流式检测诱导后运动神经元特异性标志蛋白HB9表达,表达率达到(50.0±5.3)%。对照组细胞形态无改变,无Nestin表达,HB9表达小于5%。结论hMSCs在体外条件下能诱导分化为运动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以及在移植过程中取材方便、免疫排斥反应弱等优势,现已成为移植治疗疾病的首选种子细胞之一。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神经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探索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成为新型的治疗手段,本文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慢性疼痛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由于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复杂,病因多样,探索新的慢性疼痛治疗措施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大热点。最近的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能在炎症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症性疼痛等慢性疼痛动物模型中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为慢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以及在移植过程中取材方便、免疫排斥反应弱等优势,现已成为移植治疗疾病的首选种子细胞之一。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神经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探索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成为新型的治疗手段,本文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是指存在于新生儿脐带中的一种多功能干细胞,其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与其他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相比,hUCMSCs具有来源丰富、易于分离、生物学形状稳定、增殖率高、低免疫原性和不违背伦理道德等优点,被认为是再生医学领域中一种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的细胞。经过多年来的大量研究和实验后,hUCMSCs被应用于人类临床疾病的治疗,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是一类未充分分化的可自我复制与多向分化的多潜能细胞。按照发生学来源及细胞发育的各个阶段可将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s)和成体干细(adultstemcells,ASCs)。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治疗心肌梗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治疗趋向,在治疗应用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其可行性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润秀  袁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11):1350-1351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与再生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难题,也是科学界致力研究的焦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又称骨髓基质细胞,来源广泛,取材容易,能迅速培养增殖,弥补了神经干细胞取材和来源的困难,可通过体外培养扩增,局部注射;利用自身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移植可避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因此MSCs作为神经元的另一来源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修复的细胞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SCs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交通业、建筑业及体育事业等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但由此引发的健康和安全隐患也日益突出。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SCI)的持续高发就是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显著表现之一。目前 ,发达国家的脊髓损伤发病率在2 8.3~ 45人 /百万人·年 ,我国每年约有五万人发病 ,以青少年为主 ,呈每年递增 10 %的上升趋势。由于脊髓损伤治疗困难 ,终身致残率较高 ,这无疑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个多世纪以来 ,医疗界先后采用了手术吻合、手术减压、药物治疗、局部冷冻、物理康复、大网膜移植、以及应用酶试剂来抑制和消除…  相似文献   

11.
马莎 《医学综述》2012,18(16):2557-255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复制的多向分化潜能,使其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热点,可通过促进心肌细胞、血管生成,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抑制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损伤而减轻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而自体干细胞移植不涉及伦理学问题,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细胞易获得,已在临床应用并获得了一定的疗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其独特的优势必将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2.
关海旺 《医学综述》2012,18(2):168-171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冠心病已成为第一位的死亡原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可以向多种细胞分化,已有大量实验研究了它的分离、培养和体外诱导为心肌样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近年来,BMSCs移植治疗冠心病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显示出较好的效果。BMSCs移植正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崭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运动神经元病神经肌电图检查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洪 《医学综述》2011,17(18):2822-2825
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了解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神经病理生理变化的重要手段。在此就运动神经元病的常规肌电图、神经电图以及F波、重复神经电刺激、单纤肌电图、运动单位估数等神经肌电图检查的变化特点,及其在运动神经元病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从足月脐带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和体外传代培养技术,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双酶法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采用软琼脂克隆实验以观察脐带致瘤性.结果 成功建立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培养扩增的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贴壁细胞均表达CD105、CD44、CD13和CD29,不表达造血细胞表型CD34、CD45和内皮细胞表型CD31,不表达CD106、CD166和HLA-DR;细胞倍增时间为30h,细胞周期分析表明,G0~G1期和S G2 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78.84%和11.16%,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软琼脂中无克隆形成.结论 双酶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和培养方法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培养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特性,无致瘤性,为建立间充质干细胞库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苏召维  王永东  刘聪 《中外医疗》2014,(30):195-196
MSCs是具多向分化与自我复制能力的干细胞,能够分化成为多种类型的组织细胞。相比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本较低、来源充足、对捐献者不构成病毒或细菌感染,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展现了较好的发展与应用潜力。该文对骨组织工程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一种高效稳定分离、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方法。【方法】取材脐带20条,获得Wharton’s Jelly组织,分别用酶联合消化法(12例)和酶序贯消化法(8例)来分离、提取hUC-MSCs,比较两种方法分离hUC-MSCs的成功率、原代培养时间及获得的细胞数量;利用低糖DMEM(LG-DMEM)完全培养基和LD-Mesen培养基(MesenPro RSTM与LG-DMEM的混合培养基)分别培养hUC-MSCs,比较两种培养体系的扩增效率。对所获取细胞的免疫表型以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并诱导成脂、成骨分化验证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 酶联合消化法和酶序贯消化法成功率分别为100%(12/12)和12.5%(1/8),二者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1.03×10-4),前者原代培养平均时间为(14.17±1.14)d,获得细胞(1.30±0.14)×106个。2×105个hUC-MSCs用LD-Mesen和LG-DMEM两种体系培养12d后,扩增所得的细胞数分别为(14.86±0.08)×106和(5.08±0.08)×106,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1.38×10-8)。hUC-MSCs高表达CD73、CD105、CD90、CD29、CD44,不表达CD31、CD34、CD45、HLA-DR;并可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结论】 酶联合消化Wharton’s Jelly组织并以LD-Mesen体系进行扩增可高效获取hUC-MSCs,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彭红  陈秋 《医学综述》2012,(21):3641-364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的特性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体外可被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并发挥类似β细胞的作用。另外,BMSCs所特有的低免疫原性及其免疫调节作用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细胞参与的β细胞的自身免疫攻击,从病因上根治1型糖尿病,为临床1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娄典 《医学综述》2013,19(10):1748-1751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有着不同于其他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在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界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当前,国内外大部分实验室仍是采用经典的胎牛血清培养基在体外大量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以满足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所需,但其存在的诸多弊端促使研究者们对培养基的改良进行了多种尝试。该文就体外扩增临床相关数量BM-MSC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建立从脐带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性状。方法脐带经酶消化后于DMEMLG/F12培养基中培养,倒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免疫表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其体外诱导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RTPCR检测其细胞因子的分泌,与脐血来源CD34+细胞共同培养检测其支持造血的能力。结果经酶消化后,每cm脐带可得到中位数为1.01×106的有核细胞,CFUF产率为1/1609有核细胞,经贴壁传代可分离出成纤维样细胞,细胞倍增时间为(28.02±10.53)h。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显示,>80%的细胞处于G0/G1期,S+G2+M期的细胞仅占(13.04±4.31)%。免疫表型分析显示,CD13、CD29、CD44、CD105(SH2)、CD73(SH3)、CD166和MHCI阳性,CD45、CD34、CD38、CD31和MHCⅡ阴性。体外诱导实验证实,该细胞具有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RTPCR显示,该细胞表达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酪氨酸激酶受体配基、白细胞介素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不表达白细胞介素3。与脐血来源CD34+细胞共同培养2周可见鹅卵石形成区,共培养8周证实其支持长期造血能力。结论建立从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脐带是间充质干细胞的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接种密度对人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hUV-MSCs)原代培养的影响,从而确定原代培养hUV-MSCs的适宜条件。方法:分离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层细胞,按不同接种密度分组进行原代培养,记录原代培养时间,然后进行传代和成骨诱导培养,并检测细胞钙结节的表达情况。结果:hUV-MSCs原代分离培养消化30min,种植细胞密度为5×105~1×106/cm2的方法较合理。经化学药物(如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维生素C)成骨诱导后,可形成钙结节。结论:合理hUV-MSCs原代培养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最大量的自体种子细胞,从而为组织工程化骨的体外构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