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诊断及显微于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2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2例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8例经颧弓翼点入路,2例经颅眶颧入路,2例经翼点人路,从中颅底硬膜下暴露并切除病变.肿瘤拿切除5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视力进步者2例,4例有动眼神经麻痹,6例有面部麻木.结论 自中颅底硬膜下暴露并切除肿瘤是一种有效的全切肿瘤的方法.经硬膜下入路,切开海绵窦外侧壁可以近距离达到供血动脉,更有效地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2.
海绵窦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海绵窦肿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38例患者经CT 及MRI诊断为海绵窦肿瘤.采用改良翼点入路、于显微镜下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31例(81.6%)肿瘤达全切除,5例(13.1%)获次全切除,余2例(5.3%)为部分切除,术后1例(2.6%)死亡.术后头痛及海绵窦综合征症状有所改善.肿瘤标本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分别为脑膜瘤、神经鞘瘤、海绵状血管瘤、垂体腺瘤和胆脂瘤.33例随访8月~12(平均3.6)年,3例肿瘤复发,4例无变化或略有缩小.对其中的4例行放射外科治疗.结论 MRI是诊断海绵窦肿瘤的最佳检查方法,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本类肿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8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分别经股静脉-岩下窦、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直接开放眼上静脉入路到达病变侧海绵窦,用GDC可控微弹簧圈和ONXY胶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结果 7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临床症状消失。1例虽将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翼丛引流,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行压颈治疗后症状消失。栓塞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头痛伴呕吐及外展神经麻痹,1周后缓解。5例患者术后随访3~26个月症状未见复发,其中4例均于术后3月复查DSA未见异常,1例残留瘘口的患者术后6月行脑血管造影复查,显示残留瘘口消失。结论经静脉入路栓塞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33  
目的:阐述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As)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至2000年收治20例CSHAs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献。结果:20例CSHAs占同期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16.3%。临床常见表现为视力丧失、复视、头痛、面部麻木和眼外肌麻痹。术前以CT和MRI为主要诊断方法,但缺少特征性表现,误诊率达38.9%。20例患均经改良翼点开颅伴(或)不伴眶颧弓切断,其中经硬膜外入路取瘤13例,经硬膜下入路7例。经硬脑膜外入路和硬脑膜下入路肿瘤全切除分别为12例(92.3%)和0,不全切除分别为1例(7.7%)和7例(100%)。平均随访3年,硬脑膜入路组全部有改善,无肿瘤复发。硬脑膜下入路组无改善和加重各40%和60%。肿瘤不全切除肿瘤增大2例,不变或缩小3例,其中2例术后曾放疗或伽玛刀治疗。结论:对中年女性患海绵窦内肿瘤,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经颅底开颅和硬脑膜外入路切除CSHAs应为首选方法,不全切除术后可辅以放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床突区手术临床应用解剖,提高前床突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8年至2004年采用翼点硬脑膜外入路手术治疗的前床突脑膜瘤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36~58岁,平均42.2岁,视力减退者10例,头痛者11例。手术一般采用经眶上翼点联合入路,但对肿瘤累及海绵窦者采用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磨除前床突。硬脑膜外阻断肿瘤基底部血供。硬脑膜下切除肿瘤。结果前床突脑膜瘤共12例,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10例患者,术后6例明显好转,2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较术前恶化,其中术后视力无改变和视力恶化的2例均为术前有明显视神经萎缩者。结论前床突脑膜瘤采用翼点硬脑膜外入路手术,磨除前床突,有利于肿瘤基底部的血供阻断和前床突下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分离。眶上翼点联合入路可明显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有利于大型肿瘤上极的显露和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美国Barrow神经外科中心改良双瓣法眶颧入路治疗前中颅窝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眶颧入路显微切除的12例前中颅窝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操作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讨论。结果术后头颅MRI示蝶骨嵴脑膜瘤4例、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和三叉神经鞘瘤各1例、鞍旁高级别肉瘤1例及鞍区脑膜瘤1例,共8例完全切除; 3例海绵窦区脑膜瘤和1例岩斜区脑膜瘤大部切除。结论改良眶颧入路,对颅前、中颅窝底肿瘤提供了最佳暴露。该入路手术步骤相对简便,并且硬膜外即可处理肿瘤基底,减少肿瘤血供;该入路可以较好地显露前中颅窝底区域,并有效保护病变毗邻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桥臂区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 3例桥臂区海绵状血管瘤均行枕下后正中入路,分开病变侧小脑延髓裂,切除病变,并送病理检查。结果 3例海绵状血管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病人原有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桥臂区病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海绵窦区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畸形的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非海绵窦区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例术前考虑大脑镰旁脑膜瘤,另1例术前考虑左侧横窦及天幕脑膜瘤。2例病灶均全切除,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畸形,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无需放疗等后续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非海绵窦区硬膜海绵状血管畸形极少见,容易误诊为脑膜瘤。手术切除时,应先阻断肿瘤位于硬膜或静脉窦的肿瘤基底,并尽量整块切除,否则可能遭遇汹涌的出血。该类疾病手术往往可安全有效的全切除病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4年收治的9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比较经改良翼点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和射频辅助显微手术这二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治疗结果。结果9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其中经改良翼点入路开颅显微手术治疗6例,经改良翼点入路开颅射频辅助显微手术治疗3例。经改良翼点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和射频辅助显微手术的肿瘤全切率分别为1例(17%)和3例(100%),次全切除率分别为5例(83%)和0例(0%),次全切除病例中有2例因大出血而终止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500ml和500ml,术后Ⅲ、Ⅳ、Ⅴ、Ⅵ等颅神经功能损害分别有4例(67%)和1例(33%)。结论经改良翼点入路开颅射频辅助显微手术出血少,肿瘤全切率高,是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9例,均行头颅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7例病灶呈"哑铃形",2例呈圆形。所有病灶周围无水肿,内无钙化及囊变。CT平扫8例为均匀等或稍高密度,1例为不均匀高密度。MRI平扫T1WI 4例等、4例稍低、1例略高信号;T2WI 8例均匀高信号、1例混杂高信号。CT增强扫描呈均匀中度强化2例,显著强化7例。MRI增强9例均显著强化,其中4例增强早期强化不均匀,晚期呈延迟填充强化特征。DWI 6例等信号,稍高2例,混杂信号1例。ADC图均呈明显高信号,ADC值(1.48±0.34)×10-3 mm3/s。结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具有一定的CT、MRl表现特征,CT及MRl检查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CH)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SCH的影像表现,其中男3例,女14例,平均47.4岁;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8例行CT检查,其中3例加做CT增强扫描.结果 17例CSCH的影像表现如下:(1)常见于中年女性,呈"哑铃形"或"葫芦状",边缘清晰,有占位效应,很少出现瘤周水肿、瘤内出血及钙化.(2)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T2WI高信号及出现延迟强化效应为其特征.(3)CT表现为高密度,明显强化.可有临近骨质的压迫性吸收,无骨质增生.(4)DSA显示血管正常或出现静脉期染色.结论 CSCH有比较典型的影像表现特点,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处理中颅窝底巨大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中颅窝底巨大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放疗,放疗后1-2个月行手术治疗.结果 放疗后病灶体积明显缩小,术中输血量显著减少,术后随访动眼神经和视神经功能恢复良好,MRI检查证实病灶完全切除.结论 对中颅窝底巨大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行先放疗后手术的治疗策略,对减少术中出血、避免脑神经损伤、提高手术切除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As)的影像学特点,分析伽玛刀(γ刀)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期随访的16例应用ELEKTA Leksell γ刀治疗CSHAs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为术后残留,2例仅术中活检,8例根据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及后期随访诊断.肿瘤最大径为15.0~ 55.0 mm,平均34.6 mm,治疗周边剂量为8.0~15.0 Gy,平均12.1 Gy,等剂量曲线40%~60%,中心剂量16.0~32.5 Gy,平均24.3 Gy,随访时间6-96个月,平均40.5个月.结果 γ刀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的永久性脑神经受损症状,其中2例在术后3-6个月左右出现短暂的轻度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影像学结果:4例肿瘤几乎消失,10例明显缩小,2例变化不明显,无增大病例,其中1例于6个月后再次γ刀治疗(剂量分割),2例于术后2年因缩小不明显再次γ刀治疗,后期随访均明显缩小.结论 Leksellγ刀治疗CSHAs安全可靠,疗效满意.γ刀是治疗术后残留、中小型(最大径≤40 mm)及不能耐受手术CSHAs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射波刀分次治疗海绵窦血管瘤( CSH)的初步经验.方法 应用射波刀治疗海绵窦血管瘤20例,肿瘤最大径为23.0~67.0 mm,平均42.0 mm.肿瘤平均体积为25.4 cm3.1例肿瘤照射1次,3例照射2次,其余16例肿瘤照射3次,周边剂量分别为13 Gy/1次;17.8~19.0 Gy/2次;18.4 ~21.0 Gy/3次.随访时间为7-36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 5例巨大肿瘤射波刀治疗后有轻微的症状加重,需要脱水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受损症状.4例视力受影响者治疗后6个月改善,12例其他脑神经受损者症状改善或恢复正常.4例肿瘤缩小90%以上,9例缩小50%以上,4例缩小30%左右,1例未缩小,2例未复查MRI,但是症状改善.结论 射波刀治疗CSH的不良反应轻,初步疗效满意.对大型或巨大CSH,射波刀分次照射可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本文对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肿瘤起源和治疗作一探讨.方法对我院1981年8月以来治疗的10例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病人均行手术,其中4例行肿瘤切开取检时因大出血终止手术,1例仅行肿瘤栓塞治疗,2例肿瘤部分切除,3例肿瘤完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根据手术中所见可对肿瘤能否切除作出判断.实质性成分较多的肿瘤可通过显微手术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型海绵窦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方法对经手术术后病理证实的4例大型CSH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4例患者均做头颅MRI、头颅CTA扫描,后经硬膜下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病变在头颅MRI上呈等T1、边缘锐利的短T2表现、FLAIR高信号,增强后快速均匀强化或延迟欠均匀强化(最终达到均匀强化),肿瘤不同程度向中颅窝、鞍区、鞍上生长;头颅CTA显示肿瘤无明显供血动脉,但周边细小血管丰富;4例患者均只做到部分切除。术中平均失血3425 ml,术后3例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根据头颅MRI特征性表现基本能诊断CSH,相比显微手术潜在的风险,射波刀放疗效果显著,可能会逐步成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海绵窦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3例海绵窦肿瘤,包括6例垂体腺瘤、5例脑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和1例脊索瘤,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突眼、眼球活动障碍和内分泌紊乱。CT和MR对确定肿瘤是否侵入海绵窦内具有重要意义。13例肿瘤分别经海绵窦外侧壁、上壁和内壁切除,无手术死亡。5例发生颅神经损伤(38.5%)。作者介绍了手术方法及防止术中出血和颅神经损伤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年6月至2010年7月以来收治的13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仅行开颅探查术,其余11例行手术切除,肿瘤均完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视力改善者3例,5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其中3例伴有外展神经麻痹,4例出现手术同侧面部麻木.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成功切除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并减少神经损伤的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13 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 patients from June 2000 to July 2010 were analyzed. Results Exploratory craniotomy was used for 2 patients,the tumor was totally removed in 11 patients. There was no postoperative death. There were 3 patients having improved eyesight.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oculomotor nerve palsy in 5 patients including abducens nerve palsy in 3 patients, and facial paralysis of ipsilateral side in 4 patients. Conclusions Through reasonable approach,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 could be totally removed with low complication rate.  相似文献   

19.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伽玛刀治疗(附1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CS)的MRI特点,分析伽玛刀(γ刀)治疗的初步结果.方法应用Leksell γ刀治疗CHCS 14例.肿瘤的MRI特点:T1W上呈低或略等信号,T2W上呈均匀的高信号,增强时肿瘤为均匀强化的高信号.14例肿瘤最大径为22.0~50.0mm.照射肿瘤中心的平均剂量为24.5Gy,周边平均剂量为12.3Gy.平均随访时间为42个月.结果γ刀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的颅神经受损症状,3例首选γ刀治疗和2例术中仅作活检的患者,γ刀术后6-10个月症状改善或消失.γ刀术后3例肿瘤几乎消失,9例明显缩小,1例缩小不明显;1例γ刀术后5个月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时出血明显减少,病理学发现肿瘤内胶原组织增生,血窦内血栓形成.结论γ刀是治疗中小型和部分大型(<40mm)CHCS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