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国龙 《山东医药》2009,49(31):85-86
目的 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67例UC患者(观察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GMP-140水平和MPV,分析两者与UC病情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GMP-14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观察组MP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患者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P〈0.05);UC病情为重度、中度患者GMP-140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者(P〈0.05)、重度者明显高于中度者(P〈0.05);重度、中度患者MPV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重度者明显低于中度者(P〈0.05)。结论 GMP-140和MPV可反映UC的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GMP-14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伟程 《山东医药》2006,46(5):34-35
将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150mg/d)15d。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古量。按照欧洲卒中评分(ESS)标准进行评分。治疗后治疗组血浆NO及GMP-140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两组ESS分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阿司匹林能通过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GMP-140水平,减轻缺血性脑损伤,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仅颗粒膜蛋白(GMP-140)、P-选择素(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以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标准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NIHSS评分与GPM-140、CD62p和CD63水平呈线性相关(r分别为0.899、0.887和0.823,P均〈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测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及100例健康老年对照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及抗凝血酶(AT)、蛋白S(PS)、蛋白C(P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活性,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浆vWF:Ag、GMP-140、FIB含量、PAI-1活性均明显升高,而AT、PS、PC、t-PA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失衡,这与其病情进展及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测定30例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于围术期测定血浆D-二聚体(DD)、α-颗粒膜糖蛋白(GMP-140)水平。结果电生理检查(EPS)后即刻、RFCA后即刻及术后3d患者血浆GMP-140、DD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均〈0.001),应用肝素者RFCA即刻血浆DD显著低于未用者;血浆GMP-140、DD水平与患者性别、放电时间、X线暴光时间、累积放电能量及手术持续时间无相关性(P〉0.05)。认为RFCA术中、术后血浆DD及GMP-140水平显著增高,持续7d以上,多为一过性;肝素对RFCA术后DD浓度增高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原芳  王丽霞 《高血压杂志》2008,16(2):171-17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EH患者(EH组)40例,口服替米沙坦80mg/d,共16周。比较用药前后24h动态血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Tmax)、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的变化,并与健康者(对照组)35例比较。结果EH患者PAGTmax、血小板GMP-140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应用替米沙坦后,24h平均血压值降低,同时PAGTmax、血小板GMP-140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存在血小板活性增强,替米沙坦在有效降低血压同时能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对凝血状态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对凝血物质的影响,以及术后恢复时间。方法:对连续60例接受RFCA术的患者,在RFCA术中穿刺血管之前,心内电生理检查之后,成功消融放电即刻,术后第2d和第7d,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凝血物质: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platelet α-granule membrane gulcoprotein,GMP-140),内皮素细胞损作的分子示志物(因管内假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s factor,VEF)水平。结果:与穿刺血管之前相比较,血浆中D-二聚体,GMP-140和VWF浓度在心内电生理检查之后,消融放电即刻和术后第2d均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并于第7d降至穿刺血管之前的水平(P>0.05)。其中,D-二聚体和VWF的浓度在消融放电即刻达到高峰。分别是穿刺血管前浓度的6.0倍和2.2倍;而GMP-140的浓度在术后第2d增至峰值,为穿刺血管前浓度的2倍。结论:RFCA术可以引起血浆中凝血物质水平的显著增加,直接影响血凝状态,术中及术后监测D-二聚体,GMP-140和VWF浓度,有利于指导抗凝药物的应用和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络泰注射液对冠心病病人活化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络泰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30例子常规治疗。对两组病人进行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GMP-140、GPⅡb/Ⅲa的检测。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GMP-14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络泰注射液治疗后老年冠心病病人活化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氯吡格雷对射频导管消融术血栓前状态的临床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60例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术前3d口服氯毗格雷150mg/d;对照组术前不用药。分别于术前、电生理检查(EPS)后、术后即刻、术后2d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小板a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血栓烷(TXB:)和D-二聚体(DD),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显示,两组ET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对照组其他时间点血浆GMP-140、TXB:和DD明显增加(P〈0.05,〈0.01),治疗组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P〈0.05,〈0.01;左、右心导管操作对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提示氯吡格雷可减轻RFCA引起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0.
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银杏达奠注射液;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采用放免法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15天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血浆GMP-14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7、15天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GMP-140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IL-6、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脑钠素(BNP)及心功能影响。方法将66例AMI患者随机分两组,常规组(33例)给予10mg/d瑞舒伐他汀,强化组(33例)给予20mg/d瑞舒伐他汀,两组疗程均为32周;另选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组血清IL-6、GMP-140、BNP,双平面Sinpson法计算左心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组及强化组治疗前IL-6、GMP-140、BNP水平升高,LVEF降低(P均〈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常规组及强化组IL-6、GMP-140、BNP水平降低,LVEF升高(P均〈0.01);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强化组IL-6、GMP-140、BNP水平降低,LVEF升高(P均〈0.01)。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AMI患者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稳定斑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血浆内皮素和血小板α-颗粒胰蛋白(GMP-140)的测定。结果表明,NIDDM患者血浆内皮素和GMP-140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NIDDM组中有血管并发症者较无血管并发症者血浆内皮素和GMP-140均增高(P<0.01),且血浆内皮素与GMP-140变化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9766,P<0.01)。提示两者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一粒细胞的激活环路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剂及透析膜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止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10例MHD患者自身对照,先后给予普通肝素(UFH)、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以及醋酸膜(CA)聚砜膜(PS)进行140及APTT、血清BUN水平。结果:透析前各组血浆D-二聚体、GMP-140水平及APTT间差异均不显著。透析后,各组血浆D-二聚体及GMP-140显著升高(P<0.05),其中GMP-140升高度UFH-CA组显著于其他三组(P<0.05),UFH抗凝组较LMWH抗凝组APTT明显延长(P<0.05)。透析器复用三次后,KT/V均明显下降(P<0.01),UFH抗凝组较LMWH抗凝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PS膜血小板的活化作用弱于CA膜/与UFH相比,LMWH抗凝对纤溶系统、血小板及APTT的影响较小,有助于改善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和减少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及血清尿酸(UA)浓度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清血尿酸浓度水平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稳定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门诊或住院确诊冠心病的患者165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84名为对照组,分别空腹10h采肘静脉血2~3ml2份,1份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检测血浆GMP-140、TXB2水平,1份分离血清,测定尿酸。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血GMP-140、TXB2、UA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慢性缺血综合征组(CIS)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GMP-140、TXB2、UA随冠心病的病变程度而升高,是反映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种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不同抗凝剂及透析膜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止凝血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剂及透析膜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止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10例MHD患者通过自身对照,先后给予普通肝素(UFH)、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以及醋酸膜(CA)、聚砜膜(PS)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分为UFH-CA组、UFH-PS组、LMWH-CA组、LMWH-PS组等四组,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GMP-140及APTT、血清BUN水平。结果透析前各组血浆D-二聚体、GMP-140水平及APTT间差异均不显著。透析后,各组血浆D-二聚体及GMP-140显著升高(P<0.05),其中GMP-140升高幅度UFH-CA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UFH抗凝组较LMWH抗凝组APTT明显延长(P<0.05)。透析器复用三次后,KT/V均明显下降(P<0.01),UFH抗凝组较LMWH抗凝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PS膜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弱于CA膜;与UFH相比,LMWH抗凝对纤溶系统、血小板及APTT的影响较小,有助于改善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和减少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凝血及纤溶指标在老年肺炎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07年12月-2012年4月收治的肺炎患者,以同时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查阅病史、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共收集168例老年肺炎,男108例,女60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6.9±7.6)岁。以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68例,其中男52例,女16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5.1±7.0)岁。肺炎组PT、APTT、FIB、D-D、PCT和PDW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MPV较对照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炎组中死亡组FIB、D—D和PLT较存活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炎组高D-D组死亡率较低D—D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肺炎患者凝血系统活性增高,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抗凝功能降低,存在高凝状态。观察血浆D—D及FIB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断老年肺炎的预后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因子的检测,观察不同临床因素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慢性非瓣膜性老年心房颤动患者79例,并设立窦性心律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由专人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判断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按有无心房颤动进行分组,比较两组PT、APTT、FG、DDI水平。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PT、APTT、FG、DD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心房内径、LVEF及HbAlc是DDI的预测因素;LVEF是FG的预测因素。结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明显处于血栓前状态,应加强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者血中血小板活化、凝血、纤溶指标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145例CHD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组织因子(TF)、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以及冠状动脉存在2支及2支以上病变患者的GMP-140、TF、Fib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P〈0.05);稳定心绞痛组TF和Fi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P〈0.05)。结论:GMP-140、TF、Fib及D-二聚体水平与CHD病情相关。检测GMP-140、TF、Fib及D-二聚体水平,对CHD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78例老年高血压痛及其并发急性脑梗塞和32例抗凝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浆内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及并发急性脑梗塞组GMP-14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高血压病并发急性脑梗塞组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显著,P<0.01;经过抗凝治疗后的GMP-140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果提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明显升高者存有血栓形成倾向,抗凝治疗是降低血小板活化的有效措施,对预防血栓形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疏血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38例患者入选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60例患者进入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脂疏血通注射液,治疗14d。治疗前后均检测血脂、凝血功能。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下降(P〈0.05),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有调脂、抗凝、促纤溶作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