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国产辛伐他汀 (京必舒新 )与非诺贝特对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 13 1例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及高血脂患者随机分成 2组。辛伐他汀组 65例 (男性 45例 ,女性 2 0例 ;平均年龄 5 0± 8.3岁 ) ,给辛伐他汀 2 0mg ,po ,qd。非诺贝特组 66例 (男性 47例 ,女性 19例 ;平均年龄 49± 7.6岁 ) ,给非诺贝特 10 0mg ,po ,Tid。两组疗程 12W。结果  (1)辛伐他汀降低TC ,LDL -C明显优于非诺贝特 ;(2 )非诺贝特降低TG优于辛伐他汀 ;(3 )辛伐他汀治疗后空腹胰岛素明显下降 ,ISI明显增加 ,与非诺贝特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0 1)。结论 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微粒化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冠心病及有高危因素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72例,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36例,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日1次;非诺贝特微粒化胶囊加辛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36例,在辛伐他汀基础上加服非诺贝特微粒化胶囊200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有改善(P0.05~0.01),但联合治疗组治疗后LDL-C和TG改善情况优于辛伐他汀组(P0.05)。②联合治疗组TC、LDL-C、TG的达标率分别为58.3%、44.4%、50.0%,三项达标率为36.1%,明显高于辛伐他汀组的13.9%(P0.01)。③两组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非诺贝特微粒化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冠心病及有高危因素患者有较好调脂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辛工他汀和非诺贝特对混合型高血脂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辛作他汀对半有血清甘油三酯升高的高胆固醇血症患的调脂作用。方法:38例混合型高血脂患被随机分为辛伐他汀(10mg,1次/日)组,非诺贝特(100mg,3次/日)组。结果:①服药后4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均能降低TC,(P〈0.01,〈0.05);②辛伐他汀降低血清LDL-C的作用强于非诺贝特(P〈0.02);③辛伐他汀明显降低TG(P〈0.01),增加Apo-A1(P〈0.05)。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冠心病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46例,治疗前2周停服调脂药,随机分为辛伐他汀+非诺贝特联合组(A组n=23)和辛伐他汀单药组(B组n=23)两组.A组患者中男16例,女7例,年龄(60.01±8.25)岁,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睡前口服,非诺贝特0.1 g,每日2次,连续24周.B组患者中男15例,女8例,年龄(60.00±7.8)岁,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睡前口服,连续24周,服药前和服药24周后各测定TC、TG、LDL-C、HDL-C、GPT、CK一次.结果 治疗24周后,A组血清总胆固醇降低27.8%,TG下降56%,LDL-C下降41.4%,HDL-C升高22%.B组TC下降15.4%,TG下降11.6%,LDL-C下降24.7%,HDL-C上升11.5%(P<0.05),24周内A组有3例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B组有6例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P<0.05).两组没有患者因为严重不良反应事件而退出.结论 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与单药相比能更有效地降低高血脂水平,显著降低冠心病发病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病人的调脂作用和安全性。方法60例原发混合型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单药组)30例,睡前服用辛伐他汀10mg;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组(联合组)30例,睡前服用10mg辛伐他汀和早午各100mg非诺贝特。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调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除单药组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治疗前相近外,其余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以联合组改善最明显,总胆固醇(TC)从(7.01±0.33)mmol/L降至(4.91±0.32)mmol/L,LDL-C从(4.32±0.39)mmol/L,降至(2.63±0.32)mmol/L;TG从(3.62±0.36)mmol/L降至(1.52±0.22)mmol/L;HDL-C从(0.89±0.03)mmol/L升至(1.14±0.04)mmol/L。联合组TC、LDL-C、TG的达标率分别为50.0%、53.3%、56.7%,三项全部达标者占46.7%,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组。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辛伐他汀(10mg/d)联合非诺贝特(200mg/d)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病人的调脂作用优于辛伐他汀(10mg/d)单药治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兔脂肪细胞组织因子表达及非诺贝特对其的影响 ,将 15只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诺贝特组 ,非诺贝特组在高胆固醇饮食第 9周起加用非诺贝特 (每天 30mg/kg)干预 4周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结果发现 ,高胆固醇饮食可显著升高血清总胆固醇 (P <0 .0 5 ) ,甘油三酯无明显升高 ;加用非诺贝特治疗 4周 ,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无明显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组脂肪细胞组织因子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 (1.0 81± 0 .0 11比 0 .939± 0 .0 18,P <0 .0 1) ,非诺贝特治疗 4周后组织因子表达较动脉粥样硬化组显著降低 (0 .893± 0 .0 2 2比 1.0 81± 0 .0 11,P <0 .0 1)。结果提示 ,动脉粥样硬化组兔脂肪细胞表达组织因子明显增加 ,非诺贝特能抑制其表达 ,提示非诺贝特可能具有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入选221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随机分入辛伐他汀组(10mg/d,n=72)、非诺贝特组(200mg/d,n=68)和联合治疗组(辛伐他汀10mg/d 非诺贝特200mg/d,n=81),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参数的变化率、达标率、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1)联合治疗组血脂参数变化率最显,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分别下降30%、37%和56%,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24%,其降低TG和升高HDL-C的能力不仅明显优于辛伐他汀组,而且也明显优于非诺贝特组(P值均小于0.01)。(2)按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目标,联合治疗组TC、LDL—C和TG的达标率分别为51%、55%和61%,三项全部达标占45%,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值均小于0.01),其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优于单药治疗。(3)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单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非诺贝特(200mg/d)与小剂量辛伐他汀(10mg/d)联合治疗可以更全面地改善混合性高脂血症患的血脂异常,较单药治疗更有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兔脂肪细胞通过CD36摄取及降解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作用和非诺贝特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细胞OxLDL代谢的影响。方法 10只新西兰白兔给予高胆固醇饲料饲养8周后分为: (1)高胆固醇血症组:继续饲以高胆固醇饲料4周; (2)非诺贝特治疗组:在饲以高胆固醇饲料的基础上给予(30mg·kg-1·d-1 )非诺贝特4周。另选饲以普通饲料12周兔5只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束后,取皮下脂肪组织行脂肪细胞培养,放射配基法测定脂肪细胞对OxLDL的摄取及降解,RT PCR测定脂肪细胞CD36mRNA的表达。结果 喂饲胆固醇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 01),非诺贝特干预4周未对血脂产生影响,但能降低体重( -19%,P<0. 05 )。RT PCR示CD36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被诱导表达。放射配基实验发现兔脂肪细胞呈浓度依赖饱和型的摄取及降解OxLDL,细胞最大结合为2 065ng/mg细胞蛋白,解离常数(Kd)为4. 2mg/L;抗CD36抗体明显抑制脂肪细胞摄取(56% )及降解(54% )OxLDL;当125I OxLDL浓度为75mg/L时,对照组,高胆固醇组,非诺贝特治疗组脂肪细胞摄取125I OxLDL分别为3. 5, 2. 1, 2. 7μg/mg细胞蛋白, 降解125I OxLDL分别为2. 2, 1. 2,1. 7μg/mg细胞蛋白, 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D36介导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剂量普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189例,随机分为3组,即普伐他汀组(10 mg/d, n=64)、非诺贝特组(200 mg/d, n=63)、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10 mg/d 非诺贝特200 mg/d, n=62),治疗12周;12周时单药治疗血脂水平未全部达标者再随机分为3组,即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20 mg治疗组及非诺贝特组,再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水平的变化率、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1)12周时联合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下降的幅度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的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P值均<0.01);TC、LDL-C、TG 3项全部达标率也高于单独用药组(P均<0.01).(2)单独用药血脂参数未全部达标者(n=35)改为联合治疗组治疗12周后TC及LDL-C下降的幅度与普伐他汀20 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降低TG及升高HDL-C幅度高于普伐他汀20 mg组(P值均<0.01);联合治疗组与单用非诺贝特组比较, 降低TC、LDL-C、TG及升高HDL-C的幅度高于非诺贝特组(P值<0.01或<0.05);联合用药组3项全部达标率为44%,而普伐他汀20 mg组及非诺贝特组全部达标为21%、17%(P值均<0.01).(3)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单独用药相比没有明显增加.结论 小剂量普伐他汀(10 mg/d)与非诺贝特(200 mg/d)联合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较单独用药更有效、更全面地改善各项血脂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高脂饮食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非诺贝特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胆固醇饮食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两组:高胆固醇组继续饲以高胆固醇饲料4周;非诺贝特组在饲以高胆固醇饲料的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30 mg/(kg.d)],共4周。另选择普通饮食12周兔(n=5)作为对照组。测定饲养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和饲养后的主动脉斑块面积。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结果非诺贝特组和高胆固醇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非诺贝特组与高胆固醇组相比主动脉斑块面积(52.81%±6.92%比76.30%±8.61%,P<0.01)、血管内膜厚度(28.45±5.68μm比76.18±11.25μm,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2.11±0.26 ng/L比3.86±0.33 ng/L,P<0.05)以及脂肪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量(0.31±0.05比0.56±0.07,P<0.05)均显著降低。结论非诺贝特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降低高胆固醇喂养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普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189例,随机分为3组,即普伐他汀组(10mg/d,n=64)、非诺贝特组(200mg/d,n=63)、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10mg/d+非诺贝特200mg/d,n=62),治疗12周;12周时单药治疗血脂水平未全部达标者再随机分为3组,即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20mg治疗组及非诺贝特组,再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水平的变化率、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12周时联合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下降的幅度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的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P值均<0.01);TC、LDL-C、TG3项全部达标率也高于单独用药组(P均<0.01)。(2)单独用药血脂参数未全部达标者(n=35)改为联合治疗组治疗12周后TC及LDL-C下降的幅度与普伐他汀20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降低TG及升高HDL-C幅度高于普伐他汀20mg组(P值均<0.01);联合治疗组与单用非诺贝特组比较,降低TC、LDL-C、TG及升高HDL-C的幅度高于非诺贝特组(P值<0.01或<0.05);联合用药组3项全部达标率为44%,而普伐他汀20mg组及非诺贝特组全部达标为21%、17%(P值均<0.01)。(3)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单独用药相比没有明显增加。结论小剂量普伐他汀(10mg/d)与非诺贝特(200mg/d)联合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较单独用药更有效、更全面地改善各项血脂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参数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共人选5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20mg/d,18例);非诺贝特组(200mg/d,18例);联合治疗组(辛伐他汀20rag/d+非诺贝特200mg/d,22例),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各组治疗后血清TC、LDL-C、TG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血清HDL—C水平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以联合治疗组最为明显(P均〈0.05)。和辛伐他汀组相比,非诺贝特组TC和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TG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增高,CRP和ET水平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较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更显著(P均〈0.05),三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联合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可以更全面地改善ACS患者的血脂异常,其改善内皮功能和降低炎症因子的作用较单药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二者对血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贝特组、联合组三组,每组各50例,他汀组予以辛伐他汀10 mg/d治疗,贝特组予以非诺贝特200 mg/d治疗,联合组予以辛伐他汀10 mg/d和非诺贝特200 mg/d联合治疗,监测治疗前、治疗后12周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同时监测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三组TC、LDL-C、TG及HDL-C的变化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TC:4.21±0.62 mmol/L,LDL-C:3.21±0.61mmol/L)与贝特组(TC:4.91±0.53 mmol/L,LDL-C:3.52±0.52 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与联合组(TC:4.31±0.63 mmol/L,LDL-C:3.22±0.61 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特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HDL-C:1.21±0.22 mmol/L,TG:2.91±0.62 mmol/L)与贝特组(HDL-C:1.32±0.11mmol/L,TG:1.52±0.51 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与联合组(HDL-C:1.41±0.21 mmol/L,TG:1.21±0.62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特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辛伐他汀与非诺贝特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总有效率要优于单独使用辛伐他汀或非诺贝特,且不良反应没有增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兔脂肪组织组织因子(TF)和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及非诺贝特对其的影响。方法:15只兔随机等分为3组,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12周,动脉粥样硬化组给予高胆固醇饮食12周,非诺贝特组在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加非诺贝特30mg·kg-1·d-1干预4周。实验第12周末取兔皮下脂肪组织,RT-PCR测定脂肪组织TF和PAI-1mRNA表达;同时采血10ml,分离血浆,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TF活性,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PAI-1活性。结果:高胆固醇饮食可显著升高血清总胆固醇(TC)(P<0·05),血清三酰甘油(TG)无明显升高;加用非诺贝特治疗4周,TC和TG均无明显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组脂肪组织TF和PAI-1mRNA表达(分别为1.15±0.01和1.20±0.01)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03±0.01和1.10±0.01),均P<0·01;血浆TF和PAI-1活性[分别为(74.4±28.8)ng/L和(15.6±1.9)×103AU/L]较正常组[分别为(33.1±10.7)ng/L和(6.9±0.9)×103AU/L]增高(P<0·05)。非诺贝特组TF和PAI-1mRNA表达(分别为1.02±0.01和1.06±0.01)、血浆TF和PAI-1活性[分别为(40.3±12.2)ng/L和(7.5±1.5)×103AU/L]均有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兔脂肪组织表达TF和PAI-1增加,活性增强,非诺贝特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兔脂肪组织TF和PAI-1的表达及活性,提示非诺贝特可能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和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病人降脂疗效及对 Apo A、Apo B的影响。方法 :3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被分为微粒化非诺贝特 (F,2 0 0 mg/日 )组和辛伐他汀 (S,5 mg/日 )组 ,进行自身交叉试验。结果 :治疗 4周后 ,两者降 TC、TG均有显著的疗效 ,但 S组以降低 TC和 Apo B为主 (分别为 2 0 .7%和 2 0 % ) ,F组以降 TG和升 HDL 为主 (分别为 49.7%和 2 9.5 % ) ,并有显著降尿酸作用。结论 :对于高脂血症患者应该根据其不同类型选择适当的降脂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短期干预对高胆固醇血症兔体重和皮下脂肪量的影响 ,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胆固醇饲料饲养 8周后 ,随机分为两组 :①高胆固醇组 :继续饲以高胆固醇饲料 4周 ;②治疗组 :在饲以高胆固醇饲料的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 (30mg·kg-1·d-1) ,共 4周。另选普通饮食 12周兔 (5只 )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束后 ,取皮下脂肪组织称量 ,并行前脂肪细胞培养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 PCR)测定脂肪组织和细胞PPARγ和PPARαmRNA的表达。结果 :高胆固醇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非诺贝特干预 4周未对血脂产生影响 ,但能降低体重及皮下脂肪量(均P <0 .0 5 ) ,RT PCR结果显示高胆固醇组脂肪组织PPARγ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 [(0 .5 75± 0 .14 )∶(0 .4 2 5± 0 .0 8) ,P <0 .0 5 ],非诺贝特能降低高胆固醇饲养兔脂肪组织PPARγmRNA表达 [(0 .4 78± 0 .11)∶(0 .5 75±0 .14 ) ,P >0 .0 5 ],并呈剂量依赖性的降低前脂肪细胞PPARγmRNA表达。 3组兔脂肪组织PPARα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诺贝特独立于降脂作用外 ,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兔体重和皮下脂肪量 ,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脂肪细胞PPARγmRNA表达有关。这一作用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功能联检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及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早期肾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10 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非诺贝特组各 5 0例。两组患者均在服药前及服药后 8、2 4周查血脂及血 β2 - MG,取随意尿查 β2 - MG、Alb、Ig G(下称肾功能联检 ) ;并与 5 0例血脂正常的健康人 (对照组 )比较。结果 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血、尿β2 - MG、尿 AL b及尿 Ig G均高于对照组 ,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与非诺贝特组比较 ,辛伐他汀组血清 TC、L DL - C明显降低 (P<0 .0 5 )。治疗后 8、2 4周辛伐他汀组血 β2 - MG,尿 β2 - MG、Alb、Ig G降低 ,与非诺贝特组比较 ,P<0 .0 1。结论 肾功能联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原发性高脂血症亚临床肾脏损害 ;辛伐他汀在降低血 TC、升高 HDL- C的同时亦能降低 TG、尿蛋白 ,且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 [1],高甘油三酯在致动脉粥样硬化、致代谢紊乱、致凝血纤溶紊乱被认为是一种强危险因子[2],因此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与降低血清胆固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以期提高调脂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微粒化非诺贝特与标准化非诺贝特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将68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微粒化非诺贝特级38例,200mg,每晚服一粒;标准化非诺贝特组30例,每日300mg,分3次服,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时两组服药前后自身比较,血清总胆固醇平均降低分别为22.5%与17.7%;甘油三酯平均降低分别为53.5%与42.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升高分别为21.2%与17.9%;谷丙转氨酶前组平均降低6.8%,后组平均升高19.4%,表明:微粒化非诺贝特较标准化非诺贝特具有更好的调脂作用,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0.
美国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8月15日报道:辛伐他汀与ω-3酸性乙醛酯(P-OM3)联合治疗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和脂蛋白水平有协同改善作用(Am J Cardiol,2008,102:429-433)。辛伐他汀与ω-3联合治疗与辛伐他汀与非诺贝特的联合疗的效果相似。因此,这种联合治疗是混合性高血脂患者的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之一。该研究入选39例三酰甘油水平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升高的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20 mg/d)+P-OM3(4 g/d)治疗与辛伐他汀+安慰剂(单药治疗组),疗程6周。结果发现:联合治疗组 non-HDL-C 水平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40%比34%)。与单药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明显升高。同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