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汤防治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通腑泻热汤治疗,均治疗3d,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44%,对照组为7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采取通腑泻热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腑泻热法治疗小儿外感热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大黄、枳壳。结果:大黄、枳壳可以导滞通便,达到泻热的作用。结论:通腑泻热法可以有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过去在临床治疗较大儿童患有急性热病,伴有大便秘结者,常用大、小承气汤,或增液承气汤,以通腑泻热,取得满意效果。但对小儿使用泻剂,总是有些顾虑。经过两年来在我院临床应用主要成份为熟大黄的新清宁片治疗不少小儿急性热病,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目赤,肺炎,痄腮并发睾丸肿痛,早期阑尾炎,急性痢疾,乙型脑炎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这些都属于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实证热证。由于新清宁片具有清热解毒,通腑泻热之功,能使毒热之邪从大便排出而解,使邪有出路,故疗效十分明显,可谓中医"排毒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术后发热多为急性起病,虚实夹杂而以标实为主,临床常见阳明热结肠道腑实之证。急则泻热通腑以治其标,通过"釜底抽薪",腑气得通,邪去热退。泻热通腑法在脑出血术后发热中的运用,体现了中医"以下治上""脑病治肠"的辨证论治思路,其中"脑-肠轴"学说为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等脑病的作用机制做出进一步的科学说明。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急性期通腑泻热治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出血属中医“脑卒中”范畴.其起病急、变化多,临床除见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外,尚有腹胀、按之硬满、便秘等腑气不通、邪热内结之征.故近年来在中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有人采用通腑泻热法,往往能迅速改善症状,加速康复.本文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就通腑泻热的概念和应用规律进行探讨.1 祖国医学对通腑泻热法的认识通腑泻热法是用苦寒泻下的药物荡涤胃肠实热燥结的方法,具有下燥屎、除实热和疏通气机的作用.脑出血急性期(阳闭)病人常出现面赤,身热,口臭,恶心呕  相似文献   

6.
明《景岳全书·小儿则总论》曰:“小儿之病,非外感风寒则内伤饮食,以致惊风吐泻及寒热疳痫之类。”治疗当以驱邪为首要,实证宜泻,里证宜下,通之则邪去正复,故通腑法亦为儿科临床所广泛应用,笔者就临床工作中治疗儿科疾病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脑出血属中风范畴,痰热腑实为病机主要矛盾,临床上多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大多数以意识障碍、痰多、高热、大便不通为主要临床表现,故当泻热通腑,化痰开窍。笔者自拟化痰通腑醒脑汤在临床上治疗痰热腑实证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获得较好疗效。该方即大承气汤合羚羊角汤加减而成共奏化痰热,通腑气,醒神明之功效。  相似文献   

8.
杨娟芳 《山西中医》2007,23(1):32-32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确诊的急性脑血管病216例,采用通腑泻热中药治疗。结果:基本治愈52例,显效56例,有效88例,无效12例,恶化8例,总有效率为90.7%。结论:通腑泻热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侯江红 《国医论坛》1995,10(2):29-29
小儿高热最为常见,常法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施治,临证之中往往不能尽效。本人异其常,变法以“通腑泻热”、“重汗解热”、利尿渗热”、“化湿清热”4法治疗小儿顽固性高热,每获良效。1 通腑泻热 是指用泻下通便之品以达泻热退烧的目的,多用于急性扁桃腺炎、痄腮、颌下淋巴结炎等病引起的顽固性高热。辨证要点是高热持续不退,体温多在39.5℃以上,大便干结,面赤舌红,尿赤短少,口臭咽痛。此乃热毒上蕴下结,燥实塞腑而引起高热,当以“泻下通便、导热下行”立法。  相似文献   

10.
通调腑气法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调腑气法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38例临床观察绥宁县人民医院(422600)夏大胜主题词肺炎/中医药疗法,@通腑,险症,儿童小儿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儿科危重症。为提高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从1989年5月起,根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以通调腑气法辅助治...  相似文献   

11.
王玉玲老中医,从事临床数十年,尤以儿科擅长,特别是对于一些儿科急、重症的治疗,收效卓著。笔者在随王老进修学习时,受益非浅;现仅就王老在儿科急症上运用通腑法的经验,作一简单介绍。一、小儿高热小儿高热乃幼科临床恙情重笃危急之  相似文献   

12.
李小艳 《光明中医》2015,30(2):300-301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汤防治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接收的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21例患者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显效率为84.0%;24例患者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中,13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显效率为52.0%;17例患者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68.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泻热汤对于防治小儿高热惊厥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三承气汤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及调胃承气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著名效方,也是泻热通腑法的代表方剂。其用药相近,主治相仿,皆具清腑泻热之效。在《伤寒论》阳明实证病篇中论述颇多,太阳、少阴、厥阴病篇亦有提及,是仲景"下法"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4.
名老中医马百平从事临床医疗50余年,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以治疗儿科疾病更有独到之处。他认为用通腑泻热不必囿于“有燥屎方可下”的戒律,但凡有“上盛”征兆的诸多儿科疾病均可灵活配伍运用。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三承气汤通腑泻热、急下存阴,为治阳明腑实证而设,主治阳明病痞、满、燥、实之证,主要症状为潮热、腹满拒按、便秘、昏谵、苔黄燥、脉沉实等.但是在临床上常有患者是阳明温病的腑实证,具有通下的临床表现,应用通下法后却不能泻下通便,选用宜<温病条辨>承气汤加减方,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伤寒论》首提脾约证,乃开治疗脾阴虚之先河。小儿久咳为儿科常见病症,多从肺论治。通过分析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后天不良的饮食习惯等,笔者认为小儿久咳与脾阴虚关系密切,并提出滋阴通腑法治疗小儿久咳。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用大黄经验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擅用苦寒通泻之大黄。据统计,在其《伤寒》、《金匾》方中,用大黄者达80余处,约占总方的四分之一,且组方严谨,应用灵活。兹就其应用规律浅探如次:互.苦寒攻下即借大黄苦寒攻下之性,以破积导滞、荡涤肠胃、速通腑气。其用意有四:~日通腑:如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八里化热,与胸中燥屎相搏而成阳明腑实者。仲景立一水”(”之法,创“三承气汤”,以泻热通便,荡涤肠胃,意在釜底抽薪,祛邪安正。此三方均以苦寒攻下之大黄为君,但在立法、组方及应用上又各具特点。大承气汤以苦辛通降、咸寒泻热立法,重在荡涤热结,方中以大黄…  相似文献   

18.
通腑治疗小儿急证举隅常州市中医院(213003)沈瑞兴【关键词】儿科急证,通腑法,医案小儿急证以高热、惊风、腹痛。喘闭多见,病情急重,治疗棘手,笔者常用通腑法治疗,若用之得当,收效甚捷,可以救急。举例如下。釜底抽薪退不热管某,男,6岁,1989年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护理疗效.方法:对我院运用通腑泻热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结果:通出血性中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护理工作直接影响采用通腑泻热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下法在中医急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急症应用通下法意在通腑泻热,将邪毒直接排出体外,这是通下能够泄热保津的机理所在.而通法不必受"阳明腑实"之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