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脂质类介质,具有多种病生理活性。寻找PAF拮抗剂是目前国际药物研究的热门。本文介绍了从植物中分离出的有效的PAF拮抗剂,其构效关系及进一步合成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Saun.  RN  岳步星 《世界临床药物》1989,10(1):15-17
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factor,PAF)为乙酰甘油醚磷酰胆碱(1-O-十六烷基/十八烷基-2-乙酰基-sn-甘油-3-磷酰胆碱)。特异性PAF拮抗剂有助于研究PAF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本文评论PAF拮抗剂的进展和讨论PAF的潜在作用。 PAF的药理学已证明PAF与血清病有关,它是炎症的自体有效递质,主要作用是增加血管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3.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AF受体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简便、快速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AF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法 ,考察巨噬细胞表面PAF受体的特性。方法 以♂C5 7BL/ 6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受体材料 ,[3 H] PAF为标记配基 ,非膜过滤法进行结合放射配基分离 ,液闪计数测定。结果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AF受体结合符合简单单位点受体结合模型 ,Scatchard分析求出的PAF受体结合参数Bmax=10 0 2fmol·1× 10 6cells-1,KD=3 2nmol·L-1。 [3 H] PAF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AF受体的结合呈现单一、饱和特点 ,并可被特异性PAF受体拮抗剂BN5 2 0 2 1竞争性抑制。结论 利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贴壁特性 ,采用非滤过法处理细胞 ,能够在保持受体生理学活性的状态下 ,用于特异性PAF受体拮抗剂的筛选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实验方法研究了兔血小板膜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的性质。[^3H]-PAF与膜的特异结合率达70-80%,在25℃测得PAF与膜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Kd)为40.8nmol/L,最大结合位点为5.4pmol/mg蛋白。特异的PAF受体拮抗剂海风藤酮对结合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30.0μmol/L。(-)-denudatin B,樟叶素(polysyphorin)和南藤素(wallichinine)是从中草药中分离的化合物,均能抑制这一结合,其IC50分别为0.6μmol/L、10μmol/L和2.5μmol/L。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鱼棉平喘方对哮喘豚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用等容积氯化乙酰胆碱和磷酸组织胺引喘,观察各组豚鼠给药前、后的引喘潜伏期。②用卵清蛋白复制哮喘模型,采用生物定量法测定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含量。结果 ①本方治疗各组与正常组以及与治疗前比较,均显延长引喘时间(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②本方治疗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显降低血浆PAF含量(P<0.01-0.05),与阳性药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 本方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调节机体PAF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已报道的介绍PAF及PAF受体拮抗剂的相关文献,将诸多PAF受体拮抗剂分为天然及合成2类,合成类再按结构分相关类别具体介绍。结果 PAF参与人体很多生理活动,异常途径生成的PAF会引起很多疾病的发生,归纳总结迄今为止研发的多种PAF受体拮抗剂。结论为PAF受体拮抗剂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体外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研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的产生,结果表明,该细胞在卡西霉素的刺激下可产生大量PAF,粉防己碱和蝙蝠葛碱对PAF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而且粉防己碱能够抑制AF诱导的挽兔洗涤血小板的聚集和[H]tria-zolodiazepine与内皮细胞的结合,结果提示,粉防己碱能够抑制PAF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研究了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小檗胺(Berbamine)对人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的产生及PAF引起的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与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檗胺(50umol/L,100umol/L)和维拉帕米(10umol/L,100umol/L)预处理的人粒细胞,用A-23187攻击后,PAF的产生明显降低,小檗胺和维拉帕米也能抑制PAF(70pmol/L)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本实验结果提示,小檗胺和维拉帕米对PAF生成及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阻断钙离子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结构的研究已获得显著进展。本文介绍PAF 拮抗剂的研究现况及前景。PAF 拮抗剂的药物应用临床前试验结果表明,PAF 急剧而大量生成可引致过敏性休克、内毒素休克、广泛炎症、变态反应、休克及缺血性障碍等,但发现PAF 拮抗剂对改善肾、心功能有效,因而可望作为药物而被应用。已进行Ⅰ期临床试验的PAF 拮抗剂药物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AF)治疗主要包括抗阵发性房颤(PAF)起搏器植入术及射频消融术。2003年我院植入4例抗PAF起搏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款冬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巍  韩桂秋 《中国药学》1996,5(2):63-67
从款冬花(Tussilago farfara L.0中分离得到四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和两个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确定其中两个倍半萜类化合物为新结构,命名为款冬花酮(tussilagonone,1)和新款冬花内酯(neotussilagolactone,2)。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表明,两个新化合物均有较强的抑制PAF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蒜的重要活性成分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对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介导的黑色素瘤的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采用MTT的方法检测DATS对B16F10和A375两种黑色素瘤细胞生长数目的影响;2分别采用划痕法及Transwell法检测DATS对细胞迁移运动能力的影响;3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了DATS对PAF诱导的细胞MMP-2、ERK、p38等相关转移蛋白的影响;4采用尾静脉注射肿瘤转移模型,检测DATS体内抑制PAF介导的黑色素瘤转移。结果 DATS浓度达50、100μmol·L-1时,B16F10细胞的相对生长率分别降至73.21%、48.78%。DATS对PAF诱导的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明显抑制PAF诱导的B16F10细胞的MMP-2、桩蛋白、局部黏着斑激酶(FAK)等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 DATS能够明显抑制PAF诱导的肿瘤转移,且与使MAPKs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体表心电图的P波最大时限(P_(max))及P波离散度(P_(disp))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测价值。 方法 测量了32例PAF病人的体表心电图的P_(max)及P_(disp),并与30例无PAF者进行了比较。结果P_(max)和P_(disp)在PAF病人中明显延长,P_(max)>110ms和P_(disp)≥40ms可区分开PAF病人和对照组,其敏感度均为97%,特异性分别为76%和73%。结论 体表心电图的P_(max)及P_(disp)是一种预测PAF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灯盏花素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灯盏花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观察PAF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RPMVEC)的形态、单层通透性、F 肌动蛋白 (F actin)的影响和灯盏花素干预后的变化 ,F acti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 PAF浓度大于 0 1mg·L-1作用 4 8h内观察到细胞脱落和破裂。 10mg·L-1PAF 12 0min内可使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F actin解聚 ,灯盏花素可抑制上述变化。结论 ①PAF引起RPMVEC脱落和破裂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②PAF引起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高的机制与F actin解聚密切相关。③灯盏花素可抑制PAF引起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增高和F actin下降 ,对PAF引起的RPMVEC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炎性介质。有人提出 PAF 似乎在变态反应的病理过程中起作用。而不同实验模型所得结果的不同,意味着当药理学家选择评价PAF拮抗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合成既拮抗PAF受体又抑制iNOS活性的化合物 ,期望能获得治疗败血性休克及有关炎症疾病的新型药物。方法以PAF受体拮抗剂 2 ,4 二芳基 1,3 二硫戊环为先导物 ,合成其生物电子等排体二氧戊环化合物 ,并在其 2位芳环上引入有iNOS抑制活性的基团 ,测定所得化合物的iNOS抑制活性和PAF受体拮抗活性。结果与结论共制备了 2 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 ,对其中 15个进行iNOS抑制活性测试 ,发现有 3个活性与正在Ⅲ期临床研究的氨基胍相当 ,另有 3个活性强于氨基胍。对上述 6个化合物进行PAF受体抑制活性测定 ,发现 2个活性较强 ,其IC50 分别为 2 2 9× 10 -6mol/L和 2 5 7× 10 -6mol/L。  相似文献   

17.
BN52021对颈髓损伤后肌醇脂质信使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讨PAF受体对颈髓损伤后肌醇脂质信使系统的作用。方法应用PAF受体桔抗剂BN52021造成猫体内颈髓损伤前后PAF受体阻断,分别采用特异性放射活性测定法及荧光分光技术测定伤后10min至72h颈髓组织肌醇脂质信使─-IP3放射活性及神经突触游离Ca2+浓度。结果颈髓损伤后10minIP3放射活性及突触体游离Ca2+浓度明显增高,PAF受体阻断组伤后颈髓组织突触体游离Ca2+浓度较单纯颈髓损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肌醇脂质信使系统参与了颈髓损伤的继发性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PAF受体对伤后突触体游离Ca2+浓度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哮喘患儿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变化的观察,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学检测法,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浆PAF浓度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浆PAF浓度,并以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4例作为对照。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浆PAF浓度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较治疗后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2.458,P<0.05),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儿血浆PAF浓度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527,P>0.05)。结论:PAF作为一种重要的继发性炎性介质,其生成和释放参与了哮喘患儿气道慢性炎症、高反应性和可逆性阻塞的形成。糖皮质激素抑制了磷脂酶A2的活性,从而抑制了PAF的生成与释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了厄贝沙坦治疗ACS患者血PAF及sCD40L的变化。方法 10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50例和厄贝沙坦组52例,均治疗8周,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ACS组血清PAF及sCD40L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厄贝沙坦组血PAF及sCD40L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PAF及sCD40L水平亦有所下降,但不如厄贝沙坦组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降低ACS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效果明显,可以减轻免疫反应,起到稳定AS斑块的作用,对ACS患者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是治疗ACS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0.
SR27417{N-(2-二甲氨基乙基)-N-(3-吡啶基甲基)[4-(2,4,6-三异丙基苯基)-2-噻唑基]胺}是新开发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系列中的第一个成员。这是[~3H]PAF与其在兔血小板上受体结合的一种高效的竞争性和选择性拮抗剂。它对于PAF结合的平衡抑制常数为57pmol/L,此值只有未标记的PAF本身的1/5。在体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