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丽  林锐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3093-3094
目前推荐的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方案主要为质子泵抑制剂(PPI)和(或)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经典三联、四联疗法,但在根除Hp治疗过程中不断出现的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升高及根除率的下降,尤其在老年患者中更为突出。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微生态制剂有杀灭和抑制Hp的作用。本文探讨经典三联根除Hp疗法联用微生态制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三联疗法作为初治方案以及序贯疗法或四联疗法作为补救方案根除老年人消化性溃疡(PUA)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间261例胃镜下尿素酶法诊断的PUA合并Hp感染患者,随机采用PPI三联疗法、铋剂三联1周疗法进行根除,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PUA患者经上述抗Hp治疗后继续4周抗溃疡治疗,停药1月后复查胃镜并比较两种方法对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的疗效差异。对于首次三联疗法根除Hp失败者,随机应用10日序贯疗法和PPI、铋剂四联1周疗法再次行Hp根除。观察疗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停药1个月后采用”C呼气试验观察Hp根除率。统计分析采用符合方案(PP)群组分析和意向治疗(ITT)群组分析。结果相比于铋剂三联疗法,PPI三联疗法Hp根除率(ITT:77.7%vs62.6%;PP:79.5%v564.1%;P〈0.05)及溃疡愈合率(ITT:78.5%vs64.9%;PP:80.3%vs66.4%;P〈0.05)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TT:10.8%vs16.8%:PP:11.0%vs17.2%;P〉0.05)。对于首次三联疗法失败者以10日序贯疗法补救,Hp根除率较高(ITT:84.6%vJ61.5%;PP:86.8%v563.2%;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四联疗法低(ITT:12.8%VS35.9%;PP:13.2%VS36.8%;P〈0.05)。结论PPI三联1周疗法进行Hp感染根除可作为PUA患者首选,有较高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首次根除失败者可优先改用10日序贯疗法进行补救。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临床医生必须明确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除治疗的适应证,并且合理、规范地应用抗生素。l周或2周的含铋剂、质子泵抑制剂或雷尼替丁胶体铋(RBC)三联疗法是公认的较好方案,Hp根除率为80%~90%,1周和2周治疗根除率无明显差异。对上述3种治疗案无效者可采用四联疗法。Hp治疗的耐药问题突出,应强调规范的治疗方案,最好采取按地区性Hp菌株耐药性选择治疗方案的原则。在Hp根除后6个月以上Hp检测阳性者应考虑再感染,但细菌DNA图谱分析法证实多数病人再感染时为同一菌株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扶正祛邪为主的中药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四联根除方案治疗Hp的根除率、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门诊或住院Hp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扶正祛邪的中药方剂+四联根除方案,对照组接受单纯四联根除方案,疗程均为7d.比较2两组患者Hp根除率、主要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2组患者用药后症状均有好转,观察组患者的上腹痛及反酸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p根除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观察组有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发生不良反应,均未影响后续治疗.[结论]以扶正祛邪为主的中医药联合四联根除方案治疗Hp感染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明显提高Hp根除率,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腹痛和反酸等症状,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寄生于人体胃黏膜的革兰阴性菌,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恶性肿瘤等疾病相关。全球50%以上的人口存在Hp感染。根除Hp是临床热点问题,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是目前国内推荐的一线根除方案。由于存在Hp耐药、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使得Hp根除率有所下降,因此亟需探索耐药率低、根除率高的治疗新策略。该文就国内外Hp感染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左氧氟沙星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含有左氧氟沙星14d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泮托拉唑(40mg,2次/d)、左氧氟沙星(500mg,1次/d)、阿莫西林(1000mg,2次/d),治疗14d;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2次/d)、克拉霉素(500mg,2次/d)、甲硝唑(400mg,2次/d),治疗14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碳14呼气试验,观察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意图治疗(ITT)和试验方案分析(PP)Hp根除率分别为91.1%和95.3%,而对照组为ITT和PP的Hp根除率分别为73.3%和80.5%。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分别为3例和7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14d三联疗法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Hp根除方案,可作为Hp根除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改良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Hp阳性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改良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碳14呼气试验,观察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按意图治疗和按试验方案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91.7%和94.8%,对照组分别为76.0%和79.1%,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分别为2例和3例。结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Hp根除方案,可以作为治疗Hp感染的一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在阿司匹林致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具有长期阿司匹林服药史且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三联根除组(50例,予以PPI三联根治治疗)、四联根除组(50例,予以PPI四联根除治疗)、常规组(50例,口服洛赛克片),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3组的病理表现、Hp转阴率、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前,3组病理类型、Hp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三联组、四联组的出血点、糜烂、水肿、充血等病理表现好转率、Hp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另外,四联组上述指标也显著优于三联组(P0.05)。(2)治疗1个疗程后,3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四联组三联组常规组。(3)经比较,3组的不良反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四联组三联组常规组。结论 PPI四联Hp根除疗法可有效促进Hp转阴,并显著改善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病理症状,且副作用小,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年随着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渐上升,标准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不断下降。目的:比较含呋喃唑酮的三联、四联疗法补救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标准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甲硝唑)根除失败的Hp阳性病例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 bid+阿莫西林1 g bid+呋喃唑酮0.1 g bid,疗程10 d;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 bid+阿莫西林1 g bid+呋喃唑酮0.1 g bid+枸橼酸铋钾220 mg bid,疗程10 d。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根除率、症状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P分析和ITT分析Hp根除率均显著升高(PP:94.7%对73.7%,P=0.012;ITT:90.0%对70.0%,P=0.025),症状缓解率显著升高(92.1%对65.8%,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2.5%对10.0%,P0.05)。结论:含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对Hp根除失败者的疗效明显高于三联疗法,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可作为一线方案用于临床根除Hp。  相似文献   

10.
1990年在悉尼召开的世界胃肠病大会及其后一些会议共识中,以铋剂为主的三联(其中两种抗生素常为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四环素、痢特灵)14天疗法被专家们推荐为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的方案之一,一项全球性荟萃分析显示,该方案Hp根除率为78%~89%,但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多、依从性欠佳,难被人们接受。自克拉霉素应用于根除Hp后.含克拉霉素的铋剂三联或PPI三联1周可明显提高Hp根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四联疗法与序贯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根除补救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旨在寻找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补救治疗方案。[方法]将首次根除Hp治疗失败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四联疗法组和序贯疗法组,每组45例。四联疗法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埃索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莫西沙星,疗程14d。序贯疗法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前5d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后5d给予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奥硝唑。所有患者在疗程结束停药4周后行14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四联疗法组Hp根除率(91.1%)显著高于序贯疗法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很轻微,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p补救治疗,四联疗法较序贯疗法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Hp)是导致多种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国内外共识均强烈推荐根除Hp。随着铋剂四联疗法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实际根除率降低,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升高,Hp的根除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中药制剂荜铃胃痛颗粒与铋剂四联疗法联用共同根除Hp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就荜铃胃痛颗粒在根除Hp方面的作用、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临床根除Hp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一线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失败率日益增高。如何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Hp根除失败的补救治疗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评估含芦氟沙星四联疗法和含大剂量阿莫西林二联疗法补救根除H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3例Hp根除失败的患者随机进入含芦氟沙星四联疗法(RBRF)组(雷贝拉唑10 mg bid+枸橼酸铋雷尼替丁220 mg bid+芦氟沙星200 mg qm+呋喃唑酮100 mg bid,疗程14 d)和含大剂量阿莫西林二联疗法(RA)组(雷贝拉唑20 mg bid+阿莫西林1000 mg tid,疗程14 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根除疗效。结果:共85例患者完成试验,RBRF组按意向治疗(ITT)和按方案(PP)分析根除率分别为83.3%和90.9%,RA组分别为80.0%和87.8%,两组ITT和PP根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PP分析,RBR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RA组(15.9%对2.4%,P<0.05),所有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消失。结论:对Hp根除失败的患者,含芦氟沙星四联疗法和含大剂量阿莫西林二联疗法均可作为安全、有效的补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背景:幽门螺杆菌(Hp)对抗菌药物耐药是导致其根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最新的国内外共识均推荐以阿莫西林或四环素为基础的四联方案作为根除Hp的一线治疗。米诺环素作为半合成四环素,临床上更易获得,且继发性耐药率较低,可用于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治疗。目的:探讨米诺环素联合甲硝唑、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四联方案根除Hp感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江桥医院确诊的Hp感染的初治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10 mg bid+米诺环素胶囊100 mg bid+甲硝唑片400 mg tid+枸橼酸铋钾胶囊220 mg bid,疗程14 d。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症状和不良反应情况。疗程结束至少4周后采用~(13)C-呼气试验判断Hp根除情况,计算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和遵循方案(PP)分析的Hp根除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P分析根除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患者共175例,146例患者完成治疗与随访。ITT分析的Hp根除率为72.0%,PP分析为86.3%。性别、年龄、烟酒史、初始呼气值均不是PP分析根除率的影响因素。ITT分析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9%,多数为轻度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结论:含米诺环素和甲硝唑的14 d四联疗法对Hp的根除率较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为轻度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多种消化道疾病的确切病因,目前有多种根除Hp的治疗方案,但由于Hp耐药性增加、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等因素,导致Hp的根除率不甚理想。研究显示益生菌在辅助治疗Hp感染时可能具有提高根除率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作用。本文就益生菌在Hp根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含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初次根除失败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Hp感染者进行过1次Hp根除治疗,且治疗结束后抗生素停用至少4周、PPI停用至少2周,复查Hp仍为阳性者共90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颗粒、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2组疗程均为14 d。停药4周,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观察Hp的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Hp根除率意向性分析(ITT)、方案分析(PP)分別为87.5%、91.3%,对照组分别为71.4%、73.2%,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4%∶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治疗Hp初次根除失败者根除率较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本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正>尽管人类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研究已经有30余年历史,但Hp临床根除治疗仍然常常面临困难,其主要原因是抗生素耐药[1]。由于标准三联疗法的根除率显著下降,已不适合作为广泛推荐的经验性一线根除方案,Masstricht IV共识意见明确提出:在克拉霉素高耐药地区,可以考虑铋剂四联方案、序贯方案或伴同方案作为一线经验性根除方案[2]。伴同疗法(concomitant therapy)是目前欧洲Maastricht IV共识推荐的抗Hp一线根除方案之一,其根除率、耐受性及安全性均令人满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并且其在许多消化系统以外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由于Hp对抗生素耐药率的逐年升高,目前公认的根除Hp方案即标准三联疗法(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的根除率已明显降低。临床研究证实,国际上推荐的序贯疗法和伴同疗法在中国并未明显提高Hp根除率。铋剂四联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Hp根除率。近年来益生菌在根除Hp治疗中的作用受到了重视,国内外学者们就益生菌能否提高Hp根除率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此文就目前益生菌治疗Hp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莫西沙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以莫西沙星为基础的7d三联疗法对根除Hp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2例符合条件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莫西沙星0.4gqd,呋喃唑酮1.1gbid,雷贝拉唑10mgbid;对照组:克拉霉素0.5gbid,呋喃唑酮0.1gbid,雷贝拉唑10mgbid,治疗7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Hp,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3.44%、8.20%和70.49%、27.88%,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症状缓解率为95.08%和83.6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莫西沙星、呋喃唑酮为基础的7d三联疗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Hp根除方案。  相似文献   

20.
铋剂、甲硝唑加四环素或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副反应率高,治疗依从性差,Hp对甲硝唑耐药影响疗效。奥美拉唑(Ome)加阿莫西林(Amo)两联疗法的Hp根除率低(31%~66%)。阿齐红霉素(azith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