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建香 《智慧健康》2022,(27):84-87
目的 探究和分析PDCA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灭菌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消毒供应中心中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350件腔镜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消毒灭菌方式将这350件腔镜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件。对照组实施常规消毒灭菌,观察组实施PDCA模式进行消毒灭菌;对两组腔镜的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以及包装合格率进行对比,评估和对比两组腔镜的器械管理、环境管理、腔镜的消毒质量和包装质量评分,比较两组工作质量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腔镜清洗合格率为98.29%,灭菌合格率为98.86%,包装合格率为99.4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腔镜管理中的器械管理评分、环境管理评分、腔镜的消毒质量评分和包装质量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工作质量满意度分别为97.78%和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DCA模式应用到消毒供应中心腔镜灭菌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腔镜的清洗、灭菌、包装合格率,提高灭菌工作满意度,改善消毒供应中心腔镜的设备管理质量、环境管理质量和腔镜消毒质量、包装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改进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作质量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在CSSD采用PDCA管理方法,将器械清洗、包装合格率、手术器械包湿包发生率、临床科室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对实施PDCA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DCA实施前后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SD应用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器械清洗、包装合格率,手术器械包湿包发生率,能显著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用于手术室腔镜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的效果及对器械灭菌合格率、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1年9月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灭菌的600套手术室腔镜器械作为研究样本,按计算机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0套,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清洗,试验组采用PDCA模式清洗,统计两组样本在不同清洗方式下的清洁效果,对比其灭菌合格率、灭菌所耗时长,并于所有样本清洗灭菌完成后对临床使用单位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试验组经PDCA模式清洗灭菌后的清洁率96.33%(289/300)高于对照组的79.00%(237/300)、其对应的灭菌合格率93.33%(280/30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0/300)、灭菌所耗时长低于对照组、该组手术室腔镜器械经PDCA模式处理后,临床应用的满意率97.33%(292/300)也高于对照组的86.00%(258/300),以上数据经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腔镜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可有效提高物品的清洁率和灭菌合格率,对促进消毒供应中心清洗腔镜器械的质量、提高物品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抽查PDCA循环管理方案实施前后(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6个月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样品,每个月抽查样品数为40份,其中每台压力蒸汽灭菌器实施前后各抽取60份,检测灭菌效果。同时在实施前后6个月进行100份临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PDCA实施后,灭菌样品合格率为98.75%,明显高于实施前的91.67%(P0.05);PDCA实施后,A编号压力蒸汽灭菌器合格率较实施前提高(P0.05);PDCA实施后,压力蒸汽灭菌器实测温度不合格率为0.83%,明显低于实施前的9.17%(P0.05);PDCA实施后,临床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实施前的90.00%(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进行质量持续改进,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有力支持医院院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敏感指标并应用于临床。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及专家咨询制定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敏感指标。本研究抓取2022年1月~6月网报相关数据作为对照组数据,抓取2022年7月~12月推行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敏感指标的相关数据作为干预组数据。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待灭菌包器械清洗合格率、灭菌监测合格率、按规范设备监测合格率、外来器械返洗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临床服务满意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敏感指标对提高合格率、提高临床服务满意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敏感指标值得向更多科室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卿 《医疗装备》2023,(9):30-32
目的 探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待清洗的372件手术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4—12月的186件纳入对照组,2022年1—9月的186件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清洗后外观情况、清洗合格率、湿包发生率及院内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外观光亮度高于对照组,血渍、污垢、锈斑残存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镊子、剪刀类、止血钳、容器类、内窥镜的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湿包发生率、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手术器械的不良外观情况,提升清洗合格率,降低湿包发生率及院内感染率,利于保障用械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低温过氧乙酸灭菌器对腔镜器械灭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2年11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需要清洗消毒灭菌100件腔镜器械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件。两组腹腔镜器械经过清洗、干燥后,观察组采用低温过氧乙酸灭菌器进行灭菌处理,对照组应用低温过氧化氢灭菌器灭菌。通过物理、化学以及微生物培养评价器械灭菌效果,并应用便携式多气体检测仪监测灭菌器灭菌过程中的环境浓度,比较两组灭菌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腔镜器械灭菌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腔镜器械物理、化学监测灭菌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镜镜头、镜体微生物培养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灭菌后空气残留的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浓度均低于标准。结论:应用低温过氧乙酸灭菌器对腔镜器械进行灭菌处理能够获得良好的灭菌效果,可缩短灭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且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发生湿包的原因,提出控制湿包的对策,减少湿包的发生。方法采用《消毒技术规范》湿包评判标准,消毒灭菌包裹含水量≤3%,>6%视为湿包,对2012年1-12月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2 192锅次、72 160个灭菌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物品潮湿占8.3%、包装不规范占12.5%、蒸汽质量占22.0%、装载不合理占28.6%、冷却不当占13.1%、灭菌器故障占15.5%,针对原因总结出压力灭菌器产生湿包,包括物品保持干燥、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正确包装、蒸汽质量必须为饱和蒸汽、加强人员操作的规范管理、正确装载、正确操作设备、良性运行灭菌器等,采取控制措施后湿包由控制前的2.33‰降至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4,P<0.01)。结论湿包破坏了包装材料阻挡微生物的屏障作用,使微生物侵入已灭菌的无菌物品内造成污染,属于灭菌失败,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重新消毒灭菌处理包裹,因此,控制湿包的产生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于清洗消毒环节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方法对比2015年1月-2015年8月品管圈应用前为对照组,2015年9月-2016年4月品管圈应用后为实验组,计算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的合格率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的合格率分别为94.50%、93.86%、94.93%、94.43%、95.07%、95.14%、94.43%、93.71%、94.50%,均低实验组98.21%、97.79%、99.29%、98.86%、99.14%、99.36%、98.14%、96.79%、97.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齿类轴节器械、非齿类无轴节器械、组合器械等各类器械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其他类型器械外,两组各类器械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医院感染率为1.30%显著低于对照组4.10%(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消毒环节质量控制,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合格率提高,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中实施循证护理管理对器械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的500包消毒器械作为对照组,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的500包消毒器械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实施循证护理管理,分析两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质量、消毒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循证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器械消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消毒供应中心(CSSD)金属器械灭菌包重量与摆放对压力蒸汽灭菌干燥效果的影响,为实际工作中建立标准化的工作规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金属器械包装成两组,分别为:A组不超重包和B组超重包,每组再分类为不重叠、重叠,试验运行共20炉次;灭菌前对各类灭菌包进行称重,将两组各类待灭菌包平放在同一炉次进行灭菌,完成后2min内取出灭菌包并称重,待灭菌包冷却后检查包内外潮湿情况,比较各类灭菌包在不同重量、不同摆放方式下的灭菌干燥效果。结果 A组不重叠包装时干燥度试验合格率为100.0%,重叠包装时干燥度试验不合格率为55.0%,湿包发生率为45.0%;B组不重叠包装时干燥度试验不合格率为65.0%,湿包发生率为60.0%,重叠包装时干燥度试验不合格率为100.0%,湿包发生率为100.0%,各组灭菌包的灭菌干燥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重、重叠器械包对压力蒸汽灭菌干燥有很大的影响,明显降低了灭菌干燥质量,建立科学的工作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做好人员培训,对提高灭菌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降低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包湿包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根本原因分析小组结合实际工作和设备特点、院感要求等,利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总结产生湿包的7种原因,并制订对应的改善措施和预防方案。结果 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后,湿包率由实施前的0.88%下降至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本原因分析法可有效降低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包湿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波加酶清洗联合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在手术内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1年9月~2022年3月选择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500件污染硬式手术内镜器械,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0件。在器械清消中,对照组先手工清洗后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观察组用含酶清洗剂浸泡5min后使用超声清洗机对器械清洗10min,再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采用目测法、残留蛋白检测法、咽拭子法测定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结果:经目测法检测可知,观察组内镜器械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残留蛋白检测法测定可知,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咽拭子法检测显示,两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波加酶清洗联合低温灭菌清洗消毒手术内镜器械,可显著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获得良好的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PDCA循环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压力容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1月河源市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所提供的实施常规管理(设置为对照组)的80包器械和2018年12月—2019年5月消毒供应中心所提供实施PDCA循环(设置为实验组)的80包器械,比较2组实施PDCA循环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压力容器中的使用效果。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40名,对比实施PDCA循环后其工作能力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器械清洗合格率(96.2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评分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压力容器使用中效果显著,器械清洗合格率、护理人员规范性及满意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骆丽燕 《智慧健康》2022,(28):247-250
目的探究基于微信平台的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2019年1~12月随机抽检消毒供应中心1000件/包灭菌器械设为对照组,此阶段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另于2020年1~12月随机抽检消毒供应中心抽检的1000件/包器械设为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加入微信平台管理。比较无菌物品合格率、缺陷事件发生率及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无菌物品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包装不合格、湿包、外标签与包内器械不相符、相关设备故障等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科室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器械清洗和包装质量,减少设备故障发生,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并更好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对于改善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化流程联合信息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室口腔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灭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医院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清洗消毒灭菌的342件口腔器械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71件。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法实施集中清洗消毒灭菌,观察组通过优化流程联合信息追溯系统实施清洗消毒灭菌,比较两组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结果观察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器械损坏率(1.17%)低于对照组(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器械使用人员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流程联合信息追溯系统应用于消毒供应室口腔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灭菌中可有效提升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合格率,降低器械损坏率,进而有效提升使用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包装材料对骨科外来医疗器械分筐包装灭菌湿包的影响,为规范器械包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1500包骨科外来医疗器械,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500包。所有器械均装载于标准器械筐内,分别用3种不同的包装材料包装,灭菌前称重,采用相同灭菌程序,灭菌完成后2 min取出灭菌包称重,待灭菌包冷却后检查其内外干燥情况,比较3组灭菌包的湿包率。结果A、B、C组湿包率分别为1.8%、4.0%、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灭菌包湿包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相同条件下,采用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纺织品包装材料分筐包装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能有效地降低灭菌湿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4种装载方法对纸塑包装器械压力蒸汽灭菌湿包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装载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组织剪(单件器械)、抢救包(多件器械)各500件,随机分至常规装载组(A组)、活动性支架隔开竖放组(B组)、自制装载架不锈钢网篮平放组(C组)、自制装载架不锈钢网篮平放加吸水巾垫筐组(D组),每组单件器械和多件器械各125件,均纸塑包装后采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采用χ2检验比较4组的湿包情况。结果 单件器械和多件器械包灭菌后总湿包率分别为18.2%和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和D组不同装载方式单件器械包灭菌湿包率分别为46.4%、18.4%、6.4%和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件器械包灭菌湿包率分别为51.2%、28.0%、5.6%和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单件器械包灭菌湿包率及多件器械包灭菌湿包率,A组与B组、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种装载方法单件器械与多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中采用全程监管的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0年12月为研究时间,随机选取此时间段内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外来医疗器械包1000件进行分析,将其纳入对照组,此阶段本院应用常规管理方式。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为研究时间,随机选取此时间段内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外来医疗器械包1000件进行分析,将其纳入观察组,此阶段本院应用全程监管方式。分析不同组别外来医疗器械包进行管理后的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评分、植入器械灭菌评分、灭菌监管评分、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合格率、外来医疗器械缺陷率。结果:在对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包进行管理时,观察组的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评分、植入器械灭菌评分、灭菌监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观察组的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观察组的外来医疗器械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结论:在对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包进行管理时,使用全程监管方式能够提升外来医疗器械清洗和灭菌质量,提高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合格率,减...  相似文献   

20.
倪璐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3):159-159,161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在应用优质护理后对提升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中随机选取26例在岗的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来入职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组,即优质组(n=13)与常规组(n=13)。常规组按照消毒供应中心常规方式开展工作,优质组以优质护理的理念在消毒供应中心内开展工作。比较不同工作理念下的器械洗涤合格率、器械灭菌合格率以及器械包装合格率与护士的工作能力。结果:优质组工作理念下的器械洗涤合格率、器械灭菌合格率以及器械包装合格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工作理念下的器械洗涤合格率、器械灭菌合格率以及器械包装合格率,P<0.05,两组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优质组工作理念下护士的工作压力评分、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工作理念下护士的工作压力评分、感染发生率,P<0.05,两组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工作理念下护士的工作质量评分显著低于优质组工作理念下护士的工作质量评分,P<0.05,两组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在应用优质护理后,可以有效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其洗涤、消毒、包装合格率均显著提升。并且中心内的工作模式得到优化,可以有效改善护士的工作压力,达到提高工作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