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尿道疾病种类繁多, 病因复杂, 症状表现多样, 该病的早期诊断对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是女性尿道疾病诊断与治疗随访的主要影像学手段[1,2], 但目前女性尿道超声检查技术尚未普及, 已开展的一些医院尚存在检查方法不规范、诊断标准不统一和诊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 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也有一些疑惑之处。针对上述问题,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妇产超声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 经过反复讨论, 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及共识指南, 并结合国内专家临床实践, 达成本专家共识, 旨在促进女性尿道超声检查技术的普及和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2.
更正题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4年1月6日第30卷第1期2-6页刊载的《新时期护理研究的范畴、选题与科研伦理思考》一文中"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U)"应为:"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N)"。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血友病(VW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但其诊断实验和分型流程复杂, 国内大部分实验室并未普遍开展, 仅有极少数医院能够对VWD进行精准诊断和分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国内血栓与止血领域临床及实验室专家总结了国内所建立的VWD诊断和分型体系临床应用结果, 并结合国际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形成了本诊断共识。本共识详细介绍了VWD出血评分工具、筛查实验、诊断实验、分型实验和基因检测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对诊断过程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加以评价和建议。冀在诊断VWD时, 不同单位可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 合理选择相关诊断和分型实验, 提高国内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更正题录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年第46卷第7期发表的"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与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一文内容有误, 第676页表7第4行第4列(即瑞舒伐他汀的CPIC)"未提及"改为"A级";表注中加入"A级指有处方推荐意见, 换药或改变剂量高度有效安全"。第678页表9中, 第3和第5行的第2列"E2/E2, E3/E3, E2/E4"均改为"E2/E2, E3/E3, E2/E4, E2/E3"。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5.
在载人航天这个系统工程中, 首先是要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健康。在国内外载人航天实践中, 载人航天器的发射及返回舱着陆返回地点均选择在远离城市和人群的空旷地带。尽管我国历次载人航天任务均未出现安全事故及需急救处理的医学问题, 但在国外既往60余年的载人航天实践过程中, 各种故障、事故及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也出现了需应急返回的医学问题[1,2,3]。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联体建设的不断完善, 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广泛开展, 危重症患者的院际转运频次明显增加[1]。院际转运是危重症患者管理的重要内容, 约50%的危重症患者会经历院际转运[2]。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12.5%~62%[3]。经历院际转运危重症患者的死亡比例比普通危重症患者高4%~8%[2,4]。如何保障危重症患者的院际转运安全, 促进患者在不同医疗单位治疗的连续性, 成为当前亟需关注的问题。2003年澳大利亚发布《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最低标准》[5], 2004年美国发布《危重症患者院际和院内转运指南》[6], 2010年我国发布《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7], 2011年英国发布《危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1)第3版》[8], 上述危重症患者转运指南对院内和院际转运工作给予了综合性的指导建议。目前院内转运工作趋于成熟[9], 院际转运工作中的转运决策、转运风险评估分级、人员及设备配置、患者信息交接的连续性等关键问题需继续探究。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 其与子宫腺肌病统称为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1]。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慢性疾病, 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与不孕, 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及早诊断对该病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超声检查是内异症诊断、治疗及随访的主要影像学手段, 但不同级别医院超声医师在评估时仍存在检查不规范、对内异症复杂性认识不足、漏误诊较多, 以及对深部浸润型内异症病变检出率较低等诸多问题。虽然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已发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第三版[2], 但该临床指南未涉及相关超声检查规范。为此,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妇产超声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 针对内异症超声检查常见问题, 经过反复讨论, 参考相关文献及国外共识与指南, 并结合国内临床实践, 形成本共识, 旨在促进超声医师更加全面且规范地进行内异症的超声检查与评估。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由感染引起的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可显著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 同时, 脓毒症也是患者入住ICU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1]。脓毒症诊治难点在于疾病的异质性, 即不同的脓毒症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对某种治疗的不同反应, 这给临床诊疗和研究带来巨大挑战。脓毒症发生发展机制较为复杂, 特别是急危重脓毒症患者, 其临床诊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包括生命体征、呼吸力学、体液样本检验、影像学等数据, 而人类直觉对于这些数据并不能很好地整合, 因此可能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形成成人癫痫持续状态(SE)护理专家共识, 推动护士规范、安全地对SE患者进行急救、监护与支持, 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防控, 以期尽快控制癫痫发作。方法检索、评价和汇总SE的医疗及护理证据,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提取相关的推荐意见和研究, 形成共识初稿。选取31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和专家论证会, 对专家建议进行分析、修改及完善, 形成共识终稿。结果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0%(31/31), 专家判断依据系数为0.93, 熟悉程度为0.87, 权威系数为0.90, 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5~0.27(P<0.05)。最终形成的共识内容包括成人SE的识别、急救、监护与支持、并发症防控和终止SE效果评价。结论本共识实用性较强, 为SE患者临床护理实践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由于作者疏忽, 刊登于《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年第11期第963-968页"新型BTK抑制剂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进展"一文遗漏基金相关信息。更正如下,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教能力提升工程(ZDXK202209)。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11.
肝脓肿(liver abscess, LA)是致病菌通过胆道、肝动脉、门静脉、直接蔓延等途径侵入肝脏引起的肝内局灶性、化脓性病变, 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LA常见病原菌包括细菌、真菌、阿米巴, 其中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 PLA)最常见, 占肝脓肿发病率的80%[1]。PLA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 但也有部分患者腹部症状及体征不明显, 体格检查缺乏特异性, 容易造成漏诊、误诊。随着医学技术的进展, PLA的诊断率与治愈率已显著提高, 死亡率已低至10%以下。但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恶性肿瘤、使用免疫抑制等患者增多, 临床上肝胆有创操作增多, 以及多重耐药和高毒力致病菌株的产生, PLA的病因、病原体和临床表现发生相应变化, 给临床诊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及应用, PLA治疗策略也发生了变化。急诊科作为肝脓肿首诊的主要科室之一, 临床诊治工作须做到快速、高效且精准。本共识旨在通过回顾细菌性肝脓肿相关临床研究和指南、整合专家意见、结合急诊诊疗具体情况等来进行制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指导和规范清醒俯卧位通气的临床护理。方法基于俯卧位通气治疗要求, 借助循证护理方法, 形成初版《清醒俯卧位通气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经专家函询、专家论证会议, 形成终版《共识》。结果《共识》包括清醒俯卧位通气基本知识、操作核心要点、护理要点、安全性事件/并发症管理、教育与培训5个部分。结论《共识》内容覆盖了清醒俯卧位通气护理要点, 可指导临床护理人员为清醒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  相似文献   

13.
共识制定前期,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急诊危重患者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治疗医护知、信、行现状"调查, 结果显示急诊医护人员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首选EN治疗方面认识一致、接受度高, 但是在知识储备、行为实践方面仍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 在多位专家共同努力下, 制定《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以规范临床实践, 进一步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全自动微生物自动化流水线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临床微生物检验自动化流水线应用的相关标准。为推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组织制定了《临床微生物检验自动化流水线应用专家共识》。共识围绕自动化流水线的临床应用问题, 讨论了应用前期需要考虑的实际要素, 评价了应用过程中流水线的技术特点, 特别指出应用后实验室面临的检验流程再造等问题, 最后提出实施微生物自动化流水线的挑战和展望。该共识为推动医学检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由传统手工操作转向自动化检测的变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及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 创伤、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等日益增多, 疾病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 心脑血管急症与创伤已成为城市人群院前急救及死亡的主要原因[2]。当严重伤害或急危重症发生时, 最有效的"黄金救命时间"仅为最初的4 min, 但由于"120"电话占用、急救车调度不及时、道路拥堵等各种因素, 导致我国城市院前医疗急救专业人员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为10~15 min(乡镇约30 min)[3], 且我国公众常见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不足1%[4], 绝大多数现场公众面对突发情况不知所措, 导致许多患者耽误最佳抢救时机[5], 严重影响院前急救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通过系统查阅文献资料、德尔菲专家函询及专家论证, 制订了《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 最终形成包含环境布局、感染管理、人员管理、常用药物、装置设备、护理操作6个主题的共识规范, 以期为我国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及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 规范儿童雾化吸入护理相关操作。  相似文献   

17.
疼痛是急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 在重症患者中更是普遍存在, 其来源包括原发疾病、创伤、烧伤、手术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等。急诊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明确患者疼痛的原因并减轻或缓解疼痛和不适。现有的镇痛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方法, 药物治疗又可分为阿片类和非阿片类药物, 其中阿片类药物起效快、作用强、没有封顶效应, 在镇痛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迄今治疗中重度急性疼痛最常用的药物。然而, 阿片类药物临床应用目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疼痛被作为"第五个生命体征"加以评估和治疗广受重视, 以至于阿片类药物滥用和成瘾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成为了一场严重的危机;而另一方面, 在中国, 医生需要有毒麻药品处方资质才能开具阿片类药物, 且由于很多医生担心其成瘾性, 很少使用或仅低剂量使用此类药物, 导致患者的疼痛控制不足。  相似文献   

18.
乌头类生物碱(Aconitum alkaloids)是指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中的一类生物碱[1]。我国含有乌头类生物碱的植物分布广泛, 含有乌头类生物碱的成药也有销售, 在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肿瘤等疾病中均有应用[2]。然而, 乌头类生物碱治疗安全窗窄, 加工处理不当、过量服用易致急性中毒, 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 病死率达15.1%[3]。一项研究报告显示, 在1961年至2010年期间, 由乌头引起的中毒占全部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16.8%, 病死率为4.6%[4]。乌头类生物碱中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且人们对乌头类生物碱种类及其毒性作用认知尚不完全, 导致各级医院医护人员对乌头类生物碱中毒诊治缺乏统一的认识和应有的规范。为此, 急需制定相应的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林先生(化名), 某大型企业高管。一天早上驱车前往公司的路途中突发胸闷、胸痛。既往"三高"病史, 服药非常不规律。这次因为症状不缓解被急救车紧急送往急诊抢救室, 闯了一趟"鬼门关", 幸运的回来了。  相似文献   

20.
李某(化名), 刚过50周岁, 一位阳光乐观的卡车司机, 不幸被病魔打趴。主因"右侧肢体无力一周"入院, 完善检查诊断为肺癌晚期伴全身多发转移(脑转移为主症)。家属不想让本人知道实情, 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急诊病房诊疗过程中, 在李先生身上发生了诸多的事情, 但医护们给予的安慰、帮助和支持, 减轻了患者很多的痛苦, 也得到了家属的认可。家属最终选择了安宁治疗, 医护等的鼓励与安慰, 将继续与他随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