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目前腹腔镜腹部外科微创技术日益成熟,腹腔镜全脾切除术已在各大医疗中心及基层医院广泛开展。但全脾切除术后导致的血栓形成、免疫功能低下、爆发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使得外科医生进行新的思考,比如腹腔镜下脾脏部分切除术因保存了脾脏部分功能而成为新开展的外科技术。然而,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因切除平面难以评估、术中出血难以控制,又是许多外科医师仍不敢轻易尝试的手术方式。笔者就近年来开展的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总结,探讨其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7月8例行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或诊断为脾脏外伤(Ⅰ~Ⅲ级),经讨论后认为有手术指征和条件。术中采用二级脾蒂分离技术行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脾上极切除2例,脾下极切除6例。手术时间150~350 min,平均(227.5±70.0) min;术中出血量200 (50~1 000) m L。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量为5~120 mL,平均为(84.4±24.1) m L,引流管均于3~5 d拔除。术后...  相似文献   

2.
自1991年Delaitre和Maignien[1]报道了第1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以来,LS已得到广泛推广,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LS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和患者的推崇.脾脏良性肿瘤患者有时并不需要行完全脾切除术.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LPS)可将脾脏中良性病变组织切除,同时保留部分健康脾组织.该术式不仅能保留脾脏正常的免疫功能,还具有微创优势.然而,由于脾脏血供丰富、质地较脆、缝合困难,保脾手术尤其是LPS技术难度高、风险大[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11月我科收治的5例施行LPS脾脏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LPS的操作要点和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脾脏是人体重要免疫器官,全脾切除术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血栓等风险。保留脾脏功能的术式在脾良性疾病治疗中逐渐被认同,然而开展此类术式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脾良性占位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9年6月手术治疗17例脾良性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行开腹脾部分切除术7例,行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4例,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4例,行腹腔镜脾大部分切除术2例;均为腹腔镜下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开腹脾部分切除术平均135 min,腹腔镜脾囊肿开窗术平均42 min,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平均128 min,腹腔镜脾大部分切除术平均156 min。术后病理:脾假性囊肿5例,良性囊肿3例,表皮样囊肿2例,脾血管瘤5例,脾淋巴管瘤1例,脾错构瘤1例。术中出血量:开腹脾部分切除术平均416 mL,脾囊肿开窗术平均10 mL,脾部分切除术平均395 mL,脾大部分切除术280 mL。术后血小板变化:脾部分切除术血小板术后平均2周恢复正常,脾大部分切除术后血小板平均3周恢复正常,术后均未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17例随访6~78个月,中位时间35个月,无复发及远期并发症。 结论:脾良性占位的外科治疗首选腹腔镜下保留脾脏功能的手术,二级血管离断联合脾蒂阻断是脾部分切除术中一种新的阻断方法,可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选择性使用。  相似文献   

4.
脾囊肿相对比较少见,较大囊肿或有压迫症状需外科治疗。传统治疗手段包括脾囊肿开窗引流术和全脾切除术,脾囊肿开窗引流术相对比较简单易行,但术后易出现囊肿复发、积液感染及出血等风险,全脾切除术无复发风险,但破坏患者免疫功能,术后可能出现爆发感染以及静脉血栓;目前认为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行脾部分切除术,既切除病变的脾组织同时也保留了部分健康脾组织,从而保存了脾脏正常的免疫功能。开腹部分脾切除术临床报道较多,但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少见报道。在这里,我们报道两例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治疗脾巨大囊肿,术中通过解剖脾门血管,选择性结扎脾上、中极动静脉,在脾缺血带内侧1 cm用超声刀和Hem-o-lok离断脾实质,术后随访无复发。我们认为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治疗脾囊肿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为脾良性占位患者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为15例脾良性占位患者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针对脾蒂及脾局部解剖情况采取3种术式:(1)规则性脾部分切除术;(2)不规则性脾脏部分切除术;(3)规则与不规则性结合行脾脏部分切除术。结果:本组1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11例采用(1)法、3例采用(2)法、1例用(3)法。手术时间2.0~5.5 h,平均(2.5±1.2)h;术中出血量155~520 ml,平均(220.1±85.8)ml。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脾脏血管瘤8例,脾脏假性囊肿4例,真性上皮性囊肿3例。术中无一例出现胰腺损伤、胃肠道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术后1例(6.7%)患者发生胰瘘。腹腔硅胶引流管放置时间除胰瘘患者外,均于3~7 d拔除,平均(4.5±2.3)d;引流管引流出的液体呈淡红色,为60~120 ml,平均(78.2±22.7)ml。结论:针对脾蒂、脾良性占位位置、局部解剖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脾切除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大华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5):969-971
1991年Delaitre等首先完成了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以后,有关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报道及其与开腹脾切除手术的对比研究论文大量发表,国内也陆续开展了此项技术。目前腹腔镜脾切除术已经成为腹部外科最常见的腹腔镜实质脏器手术。一般认为,需要掌握高级腹腔镜手术技巧的外科医生才能胜任这种手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针对不同疾病的各种腹腔镜脾脏手术陆续开展,如脾囊肿开窗术、外伤性脾破裂修补及脾血管结扎止血术、部分脾切除术、腹腔镜副脾切除术及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等。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手术在脾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在脾脏外科的应用,总结各术式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们针对不同的脾脏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成功实施18例,包括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单纯性脾功能亢进患者因脾周严重粘连而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47.2min,术中平均出血154.4ml,术后腹腔引流量平均707.5ml。发生并发症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平均住院16.8d。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已经成为血液病、脾脏良性肿瘤、外伤性脾脏破裂等切除脾脏的首选术式,同时可逐渐应用于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8.
随着外科观念的改变和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与完善,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已逐渐成为外科常规治疗术式。因门脉高压症巨脾、脾功能亢进造成全血减少,脾周围血管增粗、扭曲、数量增多,同时巨脾造成了手术视野狭窄,手术风险明显增加,在腹腔镜下手术操作较困难。因此,常被视为腹腔镜脾切除术相对禁忌证。我院2009年3月~2010年7月成功开展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技术。 方法 用手助腹腔镜技术完成 5例腹腔镜脾切除术 ,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3例 ,血吸虫性肝硬变、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伴胆囊结石2例。 3例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 ;2例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与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 结果  2h~ 5h完成手术 ,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结论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操作安全、手术时间短 ,并使腹腔镜切除较大脾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手助的腹腔镜脾切除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手助的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技术。方法用手助技术完成5例腹腔镜脾切除术,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血吸虫性肝硬化、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伴胆囊结石2例。3例行手助的腹腔镜脾切除术,2例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结果 2~5h完成手术,术中出血少。病人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操作安全、手术时间缩短,并使腹腔镜切除较大脾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16例肝炎后肝硬化及3例脾梗死,1例脾包虫病,1例血吸虫性肝硬化)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2例中转开腹,19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其中1例行腹腔镜下脾大部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50min,平均术中失血485ml,术后24~48h胃肠蠕动恢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d。结论:经过选择的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除血液系统疾病外还适用于肝硬化患者中需行脾切除者及脾脏本身病变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24例巨脾伴脾功能亢进或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3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90~390min,平均(170±30)min,术中出血量为50~3500mL,平均(900±50)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0~72h,2~5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5~12d,平均(7±2)d,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在具备熟练的腔镜和开腹脾外科技术、合适的手术路径、完善的手术器械的条件下,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可以在临床上安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门血管精细解剖+超声刀钳夹法应用于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为17例患者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包括外伤性脾破裂11例,脾脏良性肿瘤6例(脾脏错构瘤2例,脾脏血管瘤1例,脾脏淋巴管瘤1例,脾囊肿1例,脾脏炎性肉芽肿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改为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85.2±45.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85.5±67.0)mL;术后引流2~5 d,平均(3.0±1.2)d,引流量10~290 mL,平均(50.7±36.4)mL。术后均无活动性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行增强CT,见保留血管支通畅,脾周少量积液,脾脏边缘少部分缺血坏死,无脾脓肿、脾周脓肿形成,所保留的脾脏与术前相比有血供的区域大于30%。术后随访22个月,残余脾脏血供良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结论: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脾门血管精细解剖+超声刀钳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总结诊治经验、围手术期处理与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10月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整理临床数据。结果:共入选20例患者,其中男6例,女14例;16~61岁,平均(37.5±14.9)岁。2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75~280 min,平均(172.0±56.1)min;术中出血量20~300 mL,平均(110.5±75.8)mL。病灶位于脾脏上极13例,脾脏中下极7例。术后病理证实:脾脏囊肿10例,脾血管瘤4例,脉管瘤3例,卵巢癌脾脏转移1例,反应性炎性假瘤2例。随访10~86个月,平均(25.0±8.7)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保留了正常脾脏功能。具体手术方案及术中配合应根据病灶部位、性质、术者习惯等灵活调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6年5月至2009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完成的67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临床资料,其中血液病2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脾亢25例,脾占位性病变16例。其中11例合并胆囊结石。 结果 67例病人平均脾脏切除时间2.2h,术中平均出血量83.9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4d。1例术后出血,8例术后引流液淀粉酶增高,其余病人无腹腔镜手术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11例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例巨脾病人行全腔镜下脾切除术。30例中转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原因为:巨脾、肥胖、脾胰韧带极短、出血、粘连。1例门静脉高压病人中转开腹。结论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适用于各种脾脏疾病。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脾手术11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睥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腹腔镜睥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107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1例腹腔镜副脾切除术及2例腹腔镜睥囊肿开窗术。病例构成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55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33例,地中海贫血(mediterranean anemia,MA)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亢5例,脾囊肿3例,脾脓肿1例,脾血管瘤3例,牌淋巴管瘤2例,副脾2例,脾破裂1例。结果:108例手术成功,1例因术中脾下极血管出血中转开腹,1例因术后操作孔肌层动脉出血二次手术。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急诊行LS;3例脾囊肿患者中2例行开窗术,另1例囊肿较大,行LS。手术时间1—5h,平均2,5h。手术失血20~3000ml,平均200ml。术后排气时间为48~72h,术后平均住院5d。结论:对于部分血液病及脾脏本身病变者,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腹腔镜脾脏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脾脏外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42例行腹腔镜探查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腹腔镜探查后保脾成功,6例行腹腔镜下部分脾脏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6例中转行开腹脾切除术。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2年无迟发性脾破裂和凶险性感染发生。结论 对于脾脏损伤患者在充分术前准备的条件下采取腹腔镜探查及治疗,手术风险小、保脾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脾切除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腹腔镜脾切除术病例(包括10例肝硬化及17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有2例中转开腹,39例成功完成腹腔镜切脾。该39例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38min、术中失血318ml、粉碎脾脏重量389g,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2~24h,平均住院时间为4d。发生并发症3例,1例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腹壁静脉刺破出血。结论 在经过选择的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的,尤其适用于血液系统疾病中需行脾切除者及脾脏本身病变者。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下保脾术:外伤性脾破裂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脏是腹内脏器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0%,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脾破裂约占10%。随着近20年来现代脾脏外科的发展,脾脏破裂的治疗有了全新的变化,急诊剖腹探查和全脾切除术治疗虽然直接而有效,但随着现代医学对脾脏功能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微创观念的深入,手术治疗的方法也不断向保留脾脏功能和微创的目标发展,腹腔镜下保脾术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实施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4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均为本院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将实施腹腔镜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纳入腹腔镜部分切除组(LPS);将实施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的37例患者纳入腹腔镜切除组(LS)。对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血液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LPS组手术时间与LS组比较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P<0.05);在术后指标方面,LPS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水引流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LS组比较显著缩短,腹水引流量、术后镇痛次数显著降低(P<0.05);术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LPS组IgG、IgM、IgA水平均较LS组显著提高(P<0.05);术前,两组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LPS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LS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L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