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河南省某医院儿科收治的10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51)和常规组(n=51)。予以常规组患儿儿科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配合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2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配合度为94.12%,高于常规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6%,低于常规组的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8.04%,高于常规组的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安全管理中,可提高风险防范质量、患儿配合度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降低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宏玲 《现代养生》2023,(10):783-785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儿科收治的患儿200例,在组间资料匹配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照儿科常规护理流程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步进行PDCA循环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治疗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PDCA循环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细节护理、风险护理、人文关怀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显著提升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进而使患儿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至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0例,对照组我们予以传统的儿科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我门则予以加用安全防范措施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采用加用安全防范措施的观察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上的数据为3.20%、91.24±2.13、89.72±2.51.而对照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的12.8%、82.31±2.43、76.43±2.12.观察组在各项指标的上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护理风险的防范可降低不良时间的发生,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儿科急诊护理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急诊科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就诊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儿科急诊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采用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儿急诊就诊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在儿科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降低患儿急诊就诊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惠州市中信惠州医院就诊的儿科患儿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防范护理,分析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论是从病房管理质量、患儿治疗护理、护患沟通还是健康宣教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2%,其中观察组非常满意度为79.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能得到更多家属的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层级式责任制管理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10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日常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层级式责任制管理。评价两组护理质量,记录两组患儿医院感染和护理风险事件及平均住院时间,调查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护理记录、意外风险处理、病历书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医院感染率2.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7/43),χ~2=4.891,P=0.026;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5/50);χ~2=5.263,P=0.021;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5.42±1.74)d,明显短于对照组(7.45±2.65)d,t=4.527,P=0.000。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应用层级式责任制管理可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和医院感染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缩短其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姜荣 《中国卫生产业》2020,(2):94-95,98
目的探讨儿科优质护理工作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2月在该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层管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为5次,占比0.2%,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为18次,占比为0.9%,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3,P<0.05);观察组十分满意21例,满意28例,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十分满意17例,满意27例,护理满意度为8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0,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组研究纳入该院收治的30例胸外科患者,病例资料选取时间从2015年4月-2019年4月,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5例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而研究组15例患者实施风险管理,记录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差错、护理并发症和护理投诉事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发生护理差错、护理并发症和护理投诉事件等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6.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40.00%;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60.00%,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病历书写评分和护理综合评分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病历书写评分和护理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积极开展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文书书写质量和整体体护理水平,并且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29-13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在基层医院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0例非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2.3±2.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中应用护理风险因素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护理风险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P<0.05);护理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6%(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有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儿64例,依据随机表方法均为两组。予以护理风险标识的住院患儿设为观察组,未实施护理风险标识的住院患儿设为参照组,最后对两组住院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通过实施和未实施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后可知,观察组上报不良事件发生率(6.2%)较比参照组上报不良事件发生率(31.3%)明显较低,组间数据经检验后P0.05。另外从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观察组满意度(96.9%)同参照组满意度(75.0%)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经检验后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可以使上报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有效降低,患儿家属满意度会有所提升,可在临床上优先选择并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抚触护理联合强化风险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将2019年6月—2022年6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强化风险护理,观察组采用抚触护理联合强化风险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一般康复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家属满意度,以及出院前生长发育指标和胆红素指标。结果 观察组一般康复指标中初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除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观察组生长发育指标中每日摄入奶量多于对照组,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体质量重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观察组胆红素指标各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抚触护理联合强化风险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改善生长发育指标,促进机体康复,规避不良事件,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风险护理管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00例输液患儿纳入该次试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8年6-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风险护理管理,就其护理风险事件、护理质量、家长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4.0%)较之对照组(42.0%)更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较之对照组更高,家长护理满意度(96.0%)较之对照组(78.0%)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家长护理满意度,此护理管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护理人员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到儿科护理管理中.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几率3.23%、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100%;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几率19.35%、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80.65%.结论: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到儿科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儿科病房中应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该方法对患儿家属的影响。方法本次试验在2018年10月-2019年3月本院儿科住院部就诊的患儿中选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病房护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质量管理,观察儿科患者家属对科室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于儿科病房的服务态度、病房健康教育以及护患有效沟通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科病房中应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可有效缓解患儿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儿预后,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风险评估及防范用于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心内科收治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风险评估及防范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风险性时间发生率为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0.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2%,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采用风险评估和防范的方法应用于护理过程中,可显著降低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应用风险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选取我院儿科的186例采用静脉留置针护理的患儿住院病历,对其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9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而给予观察组患儿风险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儿输液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套管堵塞、针头脱落、药液外渗、静脉炎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新生儿输液采取留置针护理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儿科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和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河南省某医院儿科行静脉输液的10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输液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给予品管圈活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护理效果、输液不良事件、静脉炎分级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输液药物外渗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使用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66%,低于对照组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静脉炎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2.45%,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静脉输液患儿护理干预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效果,降低输液药物外渗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家属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李昊 《智慧健康》2022,(27):156-159
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护士进行护理风险防范培训,探讨其作为提高临床工作质量方法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护理系持有护士资格证的110名高职学生(该批学生2019年5月到临床实习)为对象,对选取的护生进行分组培训,讨论实验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观察组则在常规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加入护理风险防范培训,对比应用成效。结果从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工作后的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消毒隔离、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发生率为1.82%,对照组为10.91%,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防范培训作为提高护生临床工作质量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轻护患矛盾,增加实习单位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温连连 《中国校医》2018,32(3):224-225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本院自愿接受治疗的肺炎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为98.46%,与对照组(83.0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5.38%,与对照组(8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肺炎患儿的症状恢复时间、提高临床有效率、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很好地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