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病人单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1个月后血脂不达标的3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接受阿托伐他汀(20mg/d)联合依折麦布(5mg/d)治疗后的血脂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阿托伐他汀单用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降低,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单用组调脂幅度:TC下降25%,LDL-C下降30%,TG下降30%;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在阿托伐他汀降脂基础上,TC下降35.9%,LDL-C下降39%,TG下降51.4%。两组不良反应均很轻微和少见。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可以明显降低TC、LDL-C和TG,且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CHD)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脂代谢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CHD并NAFLD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匹伐他汀组51例与阿托伐他汀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匹伐他汀组患者予以匹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达标率,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严重肝功能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匹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血脂达标率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匹伐他汀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匹伐他汀组患者血清ALT、AST、γ-GT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匹伐他汀组患者颈动脉IMT小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匹伐他汀组患者治疗期间严重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匹伐他汀可更有效地改善CHD并NAFLD患者血脂代谢及肝功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减少严重肝功能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漳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的血脂分布及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EH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一级预防降脂达标效果。方法选择到漳州市医院就诊的EH患者333例,检测血脂[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分析血脂分布及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170,立普妥10 mg,睡前顿服一次)及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163,立普妥20 mg,睡前顿服一次),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后血脂浓度,同时对两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漳州地区高血压患者治疗前TG为(1.67±0.95)mmol/L,TC为(5.58±0.67)mmol/L,LDL-C为(3.42±0.51)mmol/L,HDL-C为(1.23±0.32)mmol/L。治疗3个月后,应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及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血清TG、TC、LDL-C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降低血清LDL-C浓度的幅度上明显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达标率为78%,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达标率为82%,两组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漳州地区EH患者的血脂处于较低水平;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血清LDL-C浓度,且副作用少,值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漳州地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的血脂分布及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ASCVD患者的降脂达标效果。方法选择到漳州市医院就诊的ASCVD患者356例,检测其血脂[三酸甘油(triacylglycem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分析血脂分布及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179,10 mg睡前顿服一次)及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187,20 mg睡前顿服一次),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浓度,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进行检测。结果漳州地区ASCVD患者治疗前TG为(1.66±0.95)mmol/L,TC为(5.76±0.68)mmol/L,LDL-C为(3.52±0.54)mmol/L,HDL-C为(1.23±0.42)mmol/L。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G、TC、LDL-C浓度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LDL-C 1.8 mmol/L为降脂目标值,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降幅36%,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降幅为42.3%,两组达标率为38%和53%。结论漳州地区ASCVD患者的血脂处于较高水平;小剂量及常规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LDL-C浓度,但达标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穆伟  薛梅  胡和生 《山东医药》2008,48(34):69-70
为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分别应用常规方法(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 常规方法(观察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于治疗前后用生化法测定胆固醇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免疫浊度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LDL-C及hs-CRP下降,HDL-C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DL-C、hs-CRP降低,HDL-C升高(P均<0.05).提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调脂及抑制炎症反应而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青  贾春芳  李艳芳 《心脏杂志》2008,20(2):187-189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80 mg/d与阿托伐他汀20 mg/d在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中调脂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血脂未达标的8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80 mg组:阿托伐他汀80 mg/d;20 mg组: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谷丙转氨酶(ALT)、肌酸磷酸激酶(CK)。结果阿托伐他汀20 mg/d与80 mg/d均能显著降低TC(P<0.01)、LDL-C(P<0.01),阿托伐他汀80 mg/d作用强于20 mg/d(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80 mg/d与20 mg/d均能显著降低TC、LDL-C水平,80 mg组明显优于20 mg组,两种剂量均有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的调脂作用和安全性.方法6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展起顿服;辛伐他汀组30例,给予辛伐他汀20 mg/d,睡前顿服.均治疗8周,观察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总胆固醇(TC)下降30.7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39.44%,(TC-HDL-C)/HDL-C下降44.7%.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辛伐他汀组比较,治疗后各项指标下降幅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TC、LDL-C、(TC-HDL-C)/HDC-C、TG指标,与辛伐他汀作用相似,且不良反应轻微,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 2 0mg/d对经皮冠状动脉干预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术后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 ,CRP)的降低能力是否强于 10mg/d。方法 连续选择因狭窄性病变行PCI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4 8例 ,随机分为强化调脂组和常规调脂组 ,术后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 2 0mg和 10mg,1次 /d。术前、术后 3d、3个月测定外周静脉血CRP、血脂等。结果 与术前比较 ,3个月后强化调脂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下降 2 1.6 %和 39.3% ,常规调脂组下降 11.6 %和 14 .8% ,阿托伐他汀 2 0mg/d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强于 10mg/d。强化调脂组术前 ,术后 3个月CRP中位数分别为 4 .1和 1.1mg/L ;常规调脂组为 7.1和 1.4mg/L。两组CRP的降低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和术前的CRP水平相关 ,3个月后CRP的下降程度与血脂改变无相关性。结论 阿托伐他汀 2 0mg/d较 10mg/d能使PCI术后CRP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较佳给药剂量及方法,以及对肝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1.8mg/(kg·d)]、顿服组[阿托伐他汀0.9mg/(kg·d) 非诺贝特18mg/(kg·d),顿服]及分服组[阿托伐他汀0.9mg/(kg·d) 非诺贝特18mg/(kg·d),早晚分开服用],实验过程共8周,复制高脂血症模型4周,用药4周。分别检测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8周末时,与高脂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及各用药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降低(P<0.01),与高脂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联合用药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P<0.01),甘油三酯水平降低(P<0.01)。8周末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及各用药组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高脂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联合用药组降低(P<0.05)。8周末时,与正常组比较,高脂组及各用药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P<0.01);与高脂组比较,各用药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和分服组比较,顿服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可增强调脂疗效及控制C反应蛋白的水平,较加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佳;二者联合应用时应适当减少各自剂量,早晚分开服用,在保护高脂血症对肝功能损害的同时减少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诊断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脂谱特点;采用单纯左甲状腺素替代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并动态观察血脂改变。方法:58例新诊断的甲减患者给予左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3个月后随机分为单纯替代治疗组(L-T4组)及联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每3个月复查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包括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腺原氨酸及促甲状腺素)、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的变化。结果:L-T4替代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腺原氨酸水平明显上升至正常范围,而促甲状腺素显著下降(P0.05);患者存在明显的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L-T4组在第6个月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呈高水平;阿托伐他汀组在第6个月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P0.05),并在观察期间维持稳定。观察期间两组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水平均正常且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甲减患者存在显著的高胆固醇血症;单纯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难以改善血脂异常,而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助于长期维持血脂正常和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与脂必泰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血脂、肝肾功能、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冠心病且择期行PCI术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病人分为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与联合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脂必泰治疗),每组50例。对两组血脂指标血脂、肝肾功能、心肌功能、肝功能检测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Scr)]及心肌酶指标[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对比,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评价两种方案的药物经济效益。结果:PCI术前、术后及治疗5周后,联合组的各项血脂指标改善均优于他汀组,部分肝、肾功能指标及心肌酶指标也优于他汀组(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他汀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诊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PCI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B组患者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PCI术后两组他汀按原剂量维持.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CRP、IL-6 、三酰甘油(TG)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国产瑞舒伐他汀10 mg剂量具有与进口阿托伐他汀40 mg剂量类似的调脂抗炎作用,能降低急诊PCI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使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对近期血脂达标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9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每晚睡前用药一次;n=49)和联合治疗组(普罗布考0.5 g,每天2次;阿托伐他汀20 mg/d,每晚睡前用药一次;n=41)。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入院和服药1月时血脂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血脂达标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单独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血脂达标率分别为18.4%和48.8%(P<0.01)。两组患者的近期预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均可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联合治疗组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较单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血脂达标率。  相似文献   

14.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将入选60例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分别测定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肱动脉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结果治疗前,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经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A组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P<0.01)。随着血脂的改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显著提高(P<0.01),但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未见改善(P>0.05)。结论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后,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确诊脑梗死并超声确诊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加阿托伐他汀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和12周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判定,检测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脑卒中复发率的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12周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含量均下降(P<0.05),治疗组在降低hs-CRP方面更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调脂、降低炎症指标hs-CRP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病人血脂基础水平及经药物治疗病人的血脂水平,了解宁波地区冠心病病人的血脂状态及达标水平,并对其常规调脂药使用后疗效进行分析。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者180例,观察使用日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辛伐他汀20mg、氟伐他汀40mg治疗3个月对调脂的疗效。结果他汀类治疗3月后,冠心病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0±0.7)mmol/L,与治疗前比较,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其他他汀类比较,阿托伐他汀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幅度最明显(P<0.05),而辛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波地区冠心病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偏低,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即可达强化调脂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根据患者降脂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组(依折麦布组)和单用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后复查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两组主要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6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6例),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疗程为两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测定血清CR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两周后,CRP、TC、TG、LDL-C较治疗前下降(P<0.05 ̄0.01)。常规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CRP与TC、LDL-C水平变化无相关性。结论在ACS早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使CRP水平下降,可能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脂蛋白与炎性因子疗效的比较。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08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74例AC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舒伐他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37例。比较两组给药24h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介素(IL)-1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24d后,瑞舒伐他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83.8%比75.7%,P0.05);治疗4周后,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LDL-C[(1.8±0.2)mmol/L比(1.4±0.1)mmol/L]、IL-18[(1.8±0.2)pg/ml比(1.4±0.1)pg/ml]、CRP[(1.9±0.3)比(1.4±0.2)]水平明显降低,HDL-C[(1.4±0.2)mmol/L比(1.9±0.3)mmol/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其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有更佳的调脂、抗炎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在冠状动脉狭窄50%~70%的冠心病患者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和依折麦布联合治疗调脂作用和安全性,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CD40配体(CD40L)的影响. 方法选取冠状动脉狭窄50%~70%的冠心病患者42例,均未植入支架,分为他汀组19例(40 mg阿托伐他汀)和联合治疗组(10 mg阿托伐他汀+10 mg依折麦布)23例.在服药前、用药4周、用药12周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CRP和CD40L. 结果 (1)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均在4周时患者的TC、LDL-C降低,12周时他汀组的LDL-C为(1.94±0.49)mmol/L,联合治疗组为(1.92±0.54)mmol/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用药后无明显升高;(3)两组CRP在12周时较基线均有降低,他汀组CD40L降低. 结论单用他汀治疗和联合治疗降脂疗效无差异.两种治疗均未引起患者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异常.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患者CRP、CD40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