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荟萃分析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并收集国内外关于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18年6月,采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对比药物涂层球囊与普通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血管通畅率及并发症等发生情况。 结果 按照检索策略进行系统检索后,依照纳入标准,最终确定12篇文献纳入统计分析,共计2 373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药物涂层球囊在晚期管腔丢失、再狭窄发生率均低于普通球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比较,异质性检验显示有明显的差异性(χ2=13.660,P<0.05,I2=7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药物涂层球囊维持通畅率明显优于普通球囊(P<0.05);术后最长随访至12个月截肢率比较,异质性检验无明显的差异性(χ2=0.420,P=0.510,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2组患者截肢率未见明显差异性(P=0.710);术后随访至24个月靶病变血运重建对比,药物涂层球囊明显优于普通球囊(P<0.05)。 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较普通球囊具有更好的临床优势,有助于降低术后再狭窄、再闭塞的发生率,提高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2.
司超  黄健元  卿明  李伟   《四川医学》2021,42(3):272-277
目的 采用Meta分析对药物涂层球囊(DCB)和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期刊网(VIP)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自膨式金属裸支架植入后药物涂层球囊后扩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12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66例长段股腘动脉慢性硬化闭塞并手术的患者,其中31例使用长段裸支架后药涂球囊的为治疗组,35例仅使用长段裸支架的为对照组。随访6、12、18和24个月的病变通畅率情况及其他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病变长度、病变位置、病变特点、TASC分级、Rutherford分级、平均ABI、开通方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开通成功率均为100%,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均随访24个月。治疗组一期通畅率在6、12、18和24个月时分别为96.77%、87.10%、83.87%和74.20%,而对照组一期通畅率果在6、12、18和24个月时分别为91.43%、74.29%、57.14%和45.71%。在随访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的时候,治疗组的通畅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1例患者随访24个月未出现截肢。结论在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复杂病变时,通过在裸支架后使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达到比较满意的病变通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Rotarex血栓清除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femoropopliteal artery in-stent restenosis, FP-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间,接受Rotarex血栓清除术联合DCB治疗的32例FP-ISR患者,进行3年随访。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术后3年的原发通畅率,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干预率(clinically-driven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CD-TLR)。次要终点包括不良事件发生率、截肢率及病死率。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由步行障碍调查问卷(Walking Impairment Questionnaire, WIQ)评估。结果 所有32例患者均获得了技术成功和手术成功,其中27例(84.4%)患者完成了3年的随访。术前平均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为0.45±0.14,3年时为0.81±0.10(P<0.05);术前WIQ评分为30.45±21.14,3年时为51.32±27.92(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随访3年,原发通畅率为81.5%,免于CD-TLR为85.2%。结论 Rotarex血栓清除术联合DCB治疗FP-ISR是安全有效的,其中长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对症状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治疗,对照组接受普通外周动脉金属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VAS评分)与间歇性跛行距离、Rutherford分级、最小管腔直径(MLD)及晚期管腔丢失(LLL)、患肢踝肱指数(ABI)、一期通畅率、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VAS评分、与间歇性跛行距离、术后12个月Rutherford分级、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MLD与LLL,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ABI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AB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无新发坏疽导致的大截肢,两组患者死亡率、截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症状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与普通外周动脉金属支架相当,但术后1年ABI和再狭窄率优于金属支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慢性长段股腘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腔内介入治疗技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总结56例慢性长段股腘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多种介入治疗技术如血管再通术、导管溶栓术、PTA及内支架置入术等的综合应用治疗效果。结果技术成功率92.9%(52/56)。52例开通者治疗后肢体状态改变为:+3:14例;+2:29例;+1:9例。踝/肱指数(ABI)由术前平均0.46±0.12增至术后平均0.83±0.08。随访48例,+3:11例;+2:24例;+1:6例;0:4例;-1:1例;-2:2例。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5.4%(41/48)。结论多种介入技术治疗股腘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有效的血运重建是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关键。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分叉病变作为一种复杂的冠脉病变,其处理仍面临巨大的挑战。药物涂层球囊(DCB)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技术,研究证明,DCB在治疗分叉病变方面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就DCB在分叉病变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8.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涂层球囊是一种创新的选择。几个小型临床试验显示药物涂层球囊在处理小血管、分叉病变时安全可行。药物涂层球囊可以很好地保留原有的解剖结构,可被应用于不便置入支架的病变,比如一些小血管、支架内再狭窄以及分叉病变中侧支血管的治疗,可以有效避免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后持续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冠状动脉病变参考直径≥2.8 mm)以及大血管原位长病变(冠状动脉病变参考直径≥2.8 mm,病变长度≥20 mm)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诊治的患者80例,均为给予DCB治疗的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原发病变。采用计算机定量冠脉造影分析软件(QCA)分别对所纳入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三个不同时刻的冠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评估DCB的疗效;将入选的患者按照靶血管病变长度分成2组,即病变长度<20 mm组(n =45)和病变长度≥20 mm组(n =35),评估DCB治疗冠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疗效。结果:所纳入病例靶血管的病变长度为(15.71±5.98)mm,参考直径为(3.22±0.34)mm,在(15.89±9.34)个月的随访时间里,无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及卒中。所有随访患者中未出现再次靶血管病变血运重建病例,随访时的晚期管腔丢失为(-0.01±0.26)mm。不同病变长度组患者晚期管腔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3±0.3)mm vs.( -0.03±0.23)mm,P =0.615]。结论:DCB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及原位长病变安全、有效,并能减少冠脉靶病变的晚期管腔丢失。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上对于冠脉病变的主要介入治疗手段仍然是支架置入,但支架置入术后易出现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及支架内血栓,同时术后长期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等多种并发症。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已经逐渐开展并应用于临床中,且在ISR的治疗上被多个指南作为ⅠA类证据推荐。如今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DCB在De novo血管病变、分叉病变及高出血风险患者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其他特殊冠脉病变,如弥漫、钙化、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展示出新的应用前景,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也有着潜在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对DCB在冠脉病变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浅动脉支架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股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球囊治疗,研究组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免于靶病变血运重建率、踝肱指数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回顾分析内膜旋切联合药涂球囊在下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6 年10月 ~ 2019年12 月在我院血管外科应用 DAART治疗的11名患者12例股腘段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大85岁,最小58岁,平均年龄72.25岁;病变最短10cm,最长45cm,平均25.41cm;有12例均术前行CTA检查,按照股腘动脉病变TASC分级:TASC-A级3例,TASC-B级4例,TASC-C级为4例,TASC-D级为1例。病变钙化PACAA分级:0级无钙化为1例,1级钙化5例,2级钙化4例,3级钙化2例。R分级3级重度间歇性跛行9例,4级静息痛1例,5级轻度组织缺损2例。高血压病11例,2型糖尿病9例,冠心病5例,脑梗塞病史8例,房颤病史3例,COPD病史3例。导丝真腔通过病变后,先予内膜定向旋切,再用药涂球囊扩张。术后造影评价血管通畅情况,术后第3天测定患肢ABI评估缺血改善情况,3例术后时间超过6个月,但不足12个月;2例术后超过24个月,1例术后超过36个月。12例术后6个月随访通畅率100%, 9例12个月随访通畅率100%,2例24个月随访通畅率100%,1例随访36个月通畅率100%。1例患者因心脑血管意外在随访15个月时死亡。随访通畅率均为一期通畅率。术后 6个月随访再狭窄率、临床驱动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TLR)、6个月内严重临床事件。结果:此12 例患者至出院时均未发生再次堵塞,静息痛3例全部缓解,9 例间歇性跛行均有改善。通过下肢动脉彩超及 ABI 随访,发现随访期间无复发,6个月CTA复查靶血管结果满意。结论: DA联合DCB治疗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确切,在术后通畅率、避免支架植入或安全性方面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中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作息的不规律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如今临床上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为了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中,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CBL)占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5%~20%[1]。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和科学的不断的进步,使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支架治疗,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n,DCB)已经作为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已经应用在了分叉病变治疗中,但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处理依旧充满了挑战,分叉病变的治疗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龄化的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危害日益凸显。目前,全球约有2亿人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困扰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甚至威胁生命。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的短短70余年里,ASO手术治疗及腔内治疗经历快速发展,其中腔内治疗的方式也逐渐从单纯球囊扩张及金属裸支架置入发展到药物涂层球囊、药物洗脱支架等一系列新技术上,但目前新技术、新器材在ASO股腘段病变的实际临床效果、适应证等仍在探索之中。本文就现有的ASO股腘段病变载药腔内治疗手段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17.
药物涂层球囊(DCB)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手段,能克服支架植入存在支架内再狭窄、需长期双联抗血小板等不足,并且已有多项临床研究验证了DCB在支架内再狭窄(ISR)治疗中的优越性;但在冠状动脉原发病变中应用尚存在争议,如小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完全闭塞和分叉部病变仍在研究中.本文将目前可用的DCB...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双导丝球囊预处理病变,是否会对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产生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中心诊疗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接受普通球囊(plain-balloon-angioplasty,PBA)结合DCB(对照组)治...  相似文献   

19.
<正>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主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外周动脉,动脉内膜粥样斑块持续性扩大、形成血栓,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出现缺血症状。ASO主要发生于下肢动脉,尤其多见于腘股动脉,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等缺血症状,如若不能及时接受治疗,多数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1]。随着微创技术的兴起,腔内微创治疗逐渐成为腘股动脉ASO的首选治疗方法,应用较多的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冠状动脉累及较大分支开口的病变,其分支血管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目前已有几种不同支架置入术式可用于分叉病变的治疗,但手术过程复杂,仍存在远期预后不佳等问题。药物涂层球囊(DCB)是基于药物洗脱支架的抗细胞增殖药物递送系统,可在无异物残留的同时维持正常血管的直径和功能,且对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效果与药物洗脱支架相当。DCB现已作为治疗分叉病变的替代治疗,对DCB策略及药物洗脱支架联合策略在分叉病变临床应用中的深入研究将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