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互联网购物(网购)途径获取毒物导致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收集本院急诊医学科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期间通过网购途径获取毒物的中毒患者临床资料, 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方式、中毒原因、暴露途径、毒物类别、患者接受洗胃及毒物检测情况和预后等临床信息, 并以同期非网购途径获取毒物的中毒患者作为对照, 比较网购途径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318例中毒患者, 其中网购途径中毒患者44例(13.8%), 与对照组相比, 网购途径中毒患者的年龄更低(P<0.001)、自杀占比更高(P=0.006)、口服途径暴露更多(P=0.029)、外院洗胃比例更高(P=0.001);网购途径的毒物种类以农药为主, 与对照组比较毒物种类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农药中毒分布特征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购药品中毒以混合药物中毒占首位(27.8%), 其次分别为右美沙芬(16.7%)和艾司唑仑(15.5%), 对照组亦为混合药物中毒为主(38.8%)。结论青年是选择网络途径购买毒物的主要群体, 应加强对此群体的健康教育, 网购平台在监管交易时应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用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进行尿液半定量比色在敌草快中毒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3日至2022年11月23日在本院救治的49例急性敌草快中毒患者资料, 观察尿比色结果与血浆敌草快浓度相关性;评价尿比色结果对靶器官损伤、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尿比色结果与血浆敌草快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关系数r=0.89, P <0.01;尿比色结果预测消化道、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临界值分别为2.5、3.5、3.5、5.5,其中尿比色结果预测消化道损伤的敏感性最高[AUC 0.93 (95%CI: 0.89~1.00)];尿比色结果预测死亡结局的临界值为4.5, 阳性预测值为64.2%, 阴性预测值为95.2%。结论尿半定量比色法可用于快速预测入院时血浆敌草快浓度范围;尿比色结果也可有效预测敌草快中毒相关脏器损伤的发生及临床结局, 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百草枯(paraquat, PQ)中毒引起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9-20至2022-01-16期间因急性PQ中毒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患者, 收集患者基本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按照7∶3的比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 列线图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 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PQ患者718例, 323例(45.0%)患者院内发生AKI, 378例(52.6%)院内死亡, AKI组患者病死率高于非AKI组(72.8%vs. 36.2,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毒至就诊时间(OR=1.018, 95%CI:1.006~1.030)、入院时白细胞计数(OR=1.128, 95%CI:1.084~1.17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7, 95%C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秋水仙碱中毒患者临床特点, 分析影响秋水仙碱中毒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住的秋水仙碱中毒患者, 根据14 d的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分析秋水仙碱中毒患者临床特点;比较两组患者入院首次实验室指标、心电图、心超等临床指标的差异, 探讨其在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秋水仙碱中毒患者共41例, 年龄15~85岁, 其中男性35例, 女性6例;生存组27例(65.9%), 死亡组14例(34.1%);蓄积中毒(58.7%), 自杀中毒(41.3%)。秋水仙碱中毒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82.93%)、多器官功能不全(78.05%)、感染性发热(73.17%)、心肌损害(48.78%)、凝血功能障碍(46.34%)、骨髓抑制(41.46%), 部分患者出现肠梗阻(19.51%)、横纹肌溶解(2.44%)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其中QTc间期、乳酸、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碱性磷酸酶绝对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敌草快(DQ)混合百草枯(PQ)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日至2022年3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5例百草枯、敌草快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为混合组、百草枯组(PQ组)和敌草快组(DQ组)。对比三组临床指标、器官功能不全, 不同中毒剂量与预后的差异。根据混合组患者90 d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 对比生存组与死亡组各指标差异。将各指标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 经Log-Rank检验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混合组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混合组31例, PQ组92例, DQ组22例。三组对比年龄、中毒量、器官功能不全个数、PSS评分和APACHE II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主要损伤器官为肠道、肾脏、肝脏、肺脏和神经系统, 各器官损伤比例高于PQ组和DQ组。三组对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HB、肌酐、AST、乳酸、PT和APTT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中毒组口服<20 mL均存活, 口服20 ~50 mL共8例, 均死亡, 口服51 ~100 mL共11例, 死...  相似文献   

6.
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能有效防控传染病传播, 遏制疫情发展。多重即时检测(x-POCT)技术可有效避免单一目标检测的局限性, 实现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快速筛查和及时防控。该文总结x-POCT在传染性疾病及其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 包括针对不同靶标的x-POCT检测方法, 重点阐述了微流控芯片、纸基与微滴体系等设备平台, 并探讨了本领域现存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以及x-POCT在基于全健康理念的高效传染病防控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高通量测序技术与传统的基因检测技术相比, 实现了多样本、多位点、多变异类型的大规模平行检测, 在提供临床诊疗信息的同时还能挖掘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信息, 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另一方面, 基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 医药产业的转化产出也逐渐加大, 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方式将肿瘤带入个体化精准诊疗时代, 从病种管理逐渐发展到基因管理, 以患者基因组大数据为核心, 实现疾病的分类、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案的制定, 因此基因检测在整个肿瘤的管理过程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 高通量测序在肿瘤临床应用中涉及了靶向治疗、辅助诊断、评估预后、复发或耐药监测等诸多方面, 本文对以上各方面的临床实践现状和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质谱技术作为免疫分析方法的补充, 在临床实验室占据重要位置。随着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 临床实验室开始了从小分子检测到蛋白质/多肽检测的探索, 逐渐在临床应用的蛋白分析包括甲状腺球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载脂蛋白E和淀粉样蛋白等。然而在发展的道路上, 面临前处理优化耗时长、成本高、缺少参考物质、监管不完善等挑战。尽管新兴的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转化到临床诊断应用较慢, 但庞大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库和蛋白组学研究为后续临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秋水仙碱(colchicine, Col)是一种草酚酮类生物碱, 1820年从秋水仙的球茎中分离出来并命名。秋水仙碱的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是痛风性关节炎、地中海热、心包炎等疾病的治疗常用药物, 它的衍生物也可用于抗癌药物的合成[1,2,3]。然而, 秋水仙碱的治疗窗窄, 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更易蓄积导致中毒。食用黄花菜也可导致秋水仙碱中毒, 近年秋水仙碱急性中毒的报道也呈上升趋势, 且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4,5]。研究报道, 秋水仙碱病死率在10.0%~14.3%[6,7]。当前, 医护人员对秋水仙碱中毒诊治缺乏统一的认识和应有的规范, 需制定相应的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垂直密度梯度离心、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电喷雾差分电迁移率分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等临床血脂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日益成熟, 促进了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颗粒浓度及脂蛋白亚型相关参数等新项目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调脂治疗疗效监测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与推广。该文分析与总结了近年上述血脂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进展, 希望能为临床个体化、精准化的血脂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已知人腺病毒有多种血清型, 不同血清型的腺病毒可引起人体多系统的感染, 包括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主要表现的腺病毒肺炎。仅靠临床表现很难区分腺病毒与其他病原体感染。快速、准确地识别腺病毒感染并对其进行有效分型, 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院感防控及流行病学监测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人腺毒的分子特征、流行病学和分型检测及研究进行综述, 希望有助于临床制定诊疗决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马方综合征(MFS)临床实验室基因诊断流程, 对MFS家系进行临床实验室基因诊断。方法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对2020年1月至12月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2个MFS家系患者FBN1基因进行测序分析, 然后利用Sanger测序验证二代高通量测序结果, 同时对家系正常人及100名健康人进行突变位点Sanger测序以明确家系中FBN1基因致病性突变, 并于2个家系孕妇孕中期指导其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MFS临床实验室诊断显示2例MFS患者FBN1基因分别存在c.2560T>C 杂合突变、c.6772T>C杂合突变的致病性突变, 2个家系中正常人及100名健康人均未见此突变;产前诊断显示家系一胎儿存在FBN1基因c.2560T>C杂合突变, 为MFS患儿, 家系二胎儿FBN1基因未见突变, 建议继续妊娠, 产后随访结果与临床实验室诊断结果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MFS临床实验室基因诊断流程, 对明确MFS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早期滥用药物的检测推动了质谱技术在北美临床实验室的应用。质谱分析因为其分析灵敏度、特异性和同时检测的能力优势, 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目前, 质谱技术已经成功用于临床小分子化合物、多肽、蛋白质、临床毒理和微生物等常规检测。尽管还需要更多经过FDA批准的商品化平台和试剂, 但毫无疑问质谱技术已经展现出丰富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细胞因子是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剂诱导多种细胞产生的, 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目前常用的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包括生物活性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细胞因子参与了众多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 不仅可以作为疾病重要的生物标志物, 还能够用于不同自身免疫病的鉴别诊断, 是疾病临床过程监测及预后的重要靶点。此外, 针对细胞因子的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被逐步应用于临床, 也为自身免疫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本文论述了不同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中毒是急诊常见疾病, 如未及时救治, 可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 如何精准实施急性中毒诊治, 提高救治成功率是急诊临床亟需重点关注的问题[1]。美国自2008年以来导致较严重后果的中毒事件每年增加4.59%[2]。国内调查显示, 急性中毒病死率可达1.09%~7.34%, 某些毒物中毒的病死率极高, 如百草枯中毒高达50%~70%[3]。国家疾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 2006—2016年间共有67 713例中毒死亡病例[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数据显示, 损伤和中毒已成为城市和农村第五大死亡原因[5]。诊断不清、病情评估不足导致救治措施不及时、不精准是急诊中毒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毒物(定性/定量)监测不仅可鉴定毒物种类, 还可依据其浓度判断中毒严重程度, 为明确诊断、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将从急性中毒诊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毒物监测的精准诊治、毒物监测的现状和瓶颈及广谱毒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为推广基于毒物监测的精准急性中毒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人工智能(AI)血细胞形态分析仪(AI阅片机)对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的性能。方法多中心研究。(1)从全国11家三级医院收集3 010份静脉血标本, 用AI阅片机进行14类白细胞分析, 并且将预分类结果与资深形态学专家审核后结果进行比较, 以此评估AI阅片机白细胞预分类的符合率、检出率、特异度和一致性。(2)从3 010份血液标本中选取400份血液标本(预分类人工审核后含异常白细胞的标本不少于50%), 由形态学专家进行人工镜检并分析人工审核后的WBC分类结果和专家显微镜镜检结果之间的相关性。(3)从3 010份血液标本中找出诊断为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标本结果, 通过比较预分类和专家审核后结果, 反映AI阅片机对这5种恶性血液病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异常白细胞的预分类的能力。WBC预分类和专家审核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Cohen′s Kappa 检验, 比对试验采用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 并根据公式统计符合率、检出率、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1)AI阅片机可对14类白细胞及有核红细胞进行预分类, 与形态学专家...  相似文献   

17.
阴道分泌物自动化检测仪器因检测效率高等优势, 近年来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但目前阴道分泌物自动化检测在操作流程、标本采集及前处理、复检规则、检测项目与功能、仪器校准、性能验证、质量控制与结果报告等方面尚不规范。因此,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血液学与体液学学组邀请检验与临床专家, 从检验全流程质量管理与操作规范的角度, 结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 针对阴道分泌物自动化检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并达成共识, 以促进其规范化与标准化应用, 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报告与互认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分析已成为一种强大的临床实验室工具, 相较于传统方法, 它提供了更可靠的评估途径,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更多益处。针对靶向蛋白的定量分析已广泛应用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甲状腺球蛋白和单克隆抗体药物等领域。同时, 非靶向质谱蛋白分析也取得重大进展, 如淀粉样变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疾病和膜性肾病的诊断。高分辨质谱技术使得致病蛋白得以鉴定和鉴别, 同时揭示了参与疾病发病和进展的新蛋白质。因此, 临床诊断和疾病鉴别得到改进, 对这些疾病的认识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有缺陷病毒, 需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才能复制。HD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 但全球不同区域的HDV感染人数不一, 目前尚无丁型肝炎确切的全球流行率数据。我国属于抗-HDV低度流行地区, 然而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抗-HDV阳性率较高。与HBV单独感染比较, 慢性HBV/HDV重叠感染会更快、更易进展为肝硬化、肝失代偿和肝细胞癌。抗HBV核苷酸类似物(NAs)对控制HDV感染无效, 新批准药物布尔韦肽(BLV)治疗慢性丁型肝炎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也未发现耐药突变。  相似文献   

20.
蚊虫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 体内携带高度多样性的病毒, 其中蚊媒病毒可在吸血节肢动物及脊椎动物细胞中进行复制, 能够感染人类或其他脊椎动物, 具有严重的公共卫生危害。多年来, 蚊媒病毒的监测主要依赖病毒分离培养等传统方法, 而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 不仅实现了对蚊虫病毒组本底的了解, 还为蚊媒病原体的快速筛查、新病原体的发现以及蚊媒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基础。该文将详细介绍用于蚊媒病毒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以及高通量测序检测蚊媒病原体与传统方法相比的优势与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