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敌草快(diquat, DQ)、百草枯(paraquat, PQ)是我国常用除草剂, 分别于1958年和1962年上市, 具有很好的除草效果, 但同时对人畜有很强的毒性, 可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死率高达50%~70%[1]。我国在2016年7月1日起禁售百草枯水剂, 在2020年9月26日起全面禁售百草枯所有剂型, 百草枯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也被敌草快逐步替代。然而, 在市场检测敌草快农药时发现很多敌草快农药中掺有百草枯[2]。临床实际中, 口服敌草快中毒患者体内亦检测到敌草快混合百草枯[3]。百草枯、敌草快均属联吡啶类除草剂, 两者中毒有一定的共性与差异。我国对百草枯、敌草快均有相应的专家共识, 但目前两者混合中毒缺乏文献资料, 更无临床救治规范或共识, 百草枯、敌草快混合中毒已成为"后百草枯时代"下的热点问题, 更需广泛关注[4]。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对敌草快(diquat,DQ)和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快速检测评估的可靠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血清敌草快、百草枯浓度,确定其准确性。通过体外配制不同浓度敌草快及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血液样本,以及采用敌草快、百草枯灌胃构建中毒动物模型,运用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观察其颜色变化,并得到标准图谱。结果在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的还原作用下,不同浓度敌草快和百草枯的血清标本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颜色深度与毒物浓度密切相关,且以中毒后1 h最明显。结论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对早期快速、有效鉴别敌草快与百草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对敌草快(diquat,DQ)和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快速检测评估的可靠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血清敌草快、百草枯浓度,确定其准确性。通过体外配制不同浓度敌草快及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血液样本,以及采用敌草快、百草枯灌胃构建中毒动物模型,运用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观察其颜色变化,并得到标准图谱。结果在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的还原作用下,不同浓度敌草快和百草枯的血清标本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颜色深度与毒物浓度密切相关,且以中毒后1 h最明显。结论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对早期快速、有效鉴别敌草快与百草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敌草快混合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检测方法,以减少临床误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例除草剂中毒的临床资料,总结单纯敌草快中毒与敌草快混合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本文两例敌草快中毒史明确,分别为皮肤接触中毒和口服中毒,分别于中毒后12 h、10 h急诊入院。经皮肤吸收中毒者主要表现为皮肤烧灼样疼痛、肺部条索样改变,给予规范化处理,住院13 d出院。经口服中毒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入院次日出现呼吸衰竭、弥漫性肺间质病变伴双侧气胸,中毒后45 h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后向生产厂家追溯药品成分发现其口服的敌草快溶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百草枯。结论目前较多除草剂生产厂家在敌草快溶液中混合有百草枯,故对敌草快中毒患者需高度警惕合并百草枯中毒的可能,此类中毒患者预后不良,应注意鉴别诊断,避免漏诊而延误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敌草快中毒(acute diquat poisoning, ADQP)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市职业病防治医院2015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ADQP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中毒后30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 评估指标对ADQP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9例ADQP患者, 其中存活组40例, 死亡组39例。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年龄、中毒剂量、白细胞计数、谷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血尿素、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 SII)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中毒剂量(OR=1.018, 95%CI: 1.001~1.035,P=0.03...  相似文献   

6.
百草枯(paraquat,PQ)又称敌草快、克芜踪,它属接触灭生性除草剂,接触土壤后较快失去活性,无残留,也不污染环境,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成人服20%浓度PQ 10~20 mL即可致死[1].PQ中毒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尤以肺损害较严重,早期肺水肿和晚期的肺纤维化是百草枯中毒的主要死因,即使有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存活仍会遗留有部分肺纤维化[2].中毒机制目前尚未阐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百草枯(PQ)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006-05-2010-08的86例口服PQ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中15例存活,71例死亡,病死率82.6%。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生存机会主要取决于服药量与就诊时间,及早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农药中毒是我国中毒和意外死亡的主要病因, 随着百草枯的禁止销售和使用, 敌草快(diquat, DQ)成为首选的联吡啶类除草剂。近年来DQ中毒病例持续增多, 是目前中毒研究的热点[1]。DQ中毒主要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氧自由基损伤细胞膜, 导致细胞死亡, 预后与摄入量存在明确相关性, 对人的致死量为6~12 g(即浓度为20%的DQ溶液56.10~112.20 mL), 尚无特效解毒剂[2]。值得注意的是, 肾脏既是DQ吸收后的主要排泄器官, 也是DQ毒性损伤的主要靶器官[2,3]。无论是多见的经消化道途径, 还是本团队报道的经肌肉注射途径中毒病例[4], DQ中毒患者均易发生急性肾损伤。为了更好地了解DQ中毒致肾脏损伤的病理特点, 既往研究仅有尸检病理报道[5], 南京医科大学中毒研究所首次取得2例DQ中毒患者的肾活检病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审号:2020-SR-099), 总结相关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环孢素A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净化(CVVH)对急性口服中重度百草枯(PQ)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85例急性口服中重度PQ中毒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甲强龙治疗组,26例)、试验组一(甲强龙加环孢素治疗组,31例)和试验组二(甲强龙加环孢素加CVVH治疗组,28例),分析3组患者的病死率、死亡患者的存活时间、30d生存曲线、脏器损伤情况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性别、服毒量、就诊时间、血PQ浓度、入院时肝肾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肾损伤发生率、肾损伤发生时间、肝损伤发生时间、低氧血症发生时间及死亡患者存活天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死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试验组二死亡率分别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一分别达26.3%、16.2%;3组患者30d生存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VH可降低急性中重度PQ中毒患者病死率,延长死亡患者的生存时间,并延长发生肝、肾损伤及低氧血症发生时间,因此CVVH对中重度PQ中毒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降钙素原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PQ)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特点,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中毒后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中毒剂量、尿百草枯浓度、中毒距就诊时间、中毒距血液灌流时间等一般资料.在患者入院第1,3,7天分别测其血清PCT等生化指标.分析生存组和死亡组PCT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PCT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28例患者存活72例,死亡56例.其中,有90例患者入院第1天测得PCT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最后死亡48例.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死亡组患者PCT动态水平与生存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d:(0.96±0.13)vs.(0.08±0.01),3d:(1.12±0.14)vs.(0.28±0.05),7d:(1.22±0.14)vs.(0.20±0.03),P<0.01];动态观察发现,死亡组PCT呈逐步上升趋势,生存组于第3天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病程早期PCT水平与中毒剂量、尿百草枯浓度、CRP、WBC、ALT、CR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4、0.724、0.723、0.332、0.700、0.414,P均<0.01).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早期PCT水平升高与中毒剂量及尿百草枯浓度呈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反映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的指标;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对了解病情发展、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敌草快与百草枯均属于联吡啶类接触性除草剂,规范使用敌草快对人畜少有危害,但意外经皮肤、黏膜或口服吸收,则对人体有较强毒性,可造成中毒,甚至死亡。近年来,由于百草枯水剂在国内禁止生产,敌草快的使用随之增加,其急性中毒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迄今为止,对敌草快中毒而言尚无特效解毒剂,也无明确治疗方案~([1])。因此,正确认识敌草快中毒表现,正确诊断和救治敌草快中毒患者,意义重大。本文回顾性分析研究遵义医学院附属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敌草快致中毒性脑病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整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急性敌草快中毒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诊疗过程, 并以"敌草快""中毒", "Diquat""Poisoning"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Pubmed中英文数据库, 查阅既往病例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男2例、女5例, 平均年龄31岁(14~57岁),平均服毒量为23.14 g[(10~40) g], 在救治过程中3例出现烦躁、抽搐, 3例出现昏迷, 1例出现全身强直性阵挛发作;死亡4例, 存活3例, 其中2例恢复正常生活学习, 1例遗留精神行为异常(现长期随访中)。3例存活病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时间均较晚, 患者清醒时间在服药后30 d左右。结论敌草快相关中毒性脑病进展快、预后差, 病死率极高。本研究发现首次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间>48 h出院存活率远高于≤48 h患者, 而性别、年龄、估计口服量、首次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类型对出院存活率的影响不大。但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间越早, 提示预后不良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早期低钾血症在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18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百草枯中毒死亡的因素;根据入院时血钾浓度分为低钾血症组83例与非低钾血症组99例,比较2组生存率,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钾水平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存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低钾血症与死亡的关系.结果 182例患者中存活70例,死亡112例,病死率为61.53%;死亡组年龄,服毒量,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钾、CO2总量、阴离子间隙和尿百草枯浓度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毒量(OR=0.057,95%CI:0.916~0.975,P=0.016)、尿百草枯浓度(OR=1.937,95%CI:0.039~0.536,P=0.004)、血清钾(OR=-1.725,95%CI:1.259~24.995,P=0.024)、血肌酐(OR=0.048,95%CI:0.913~0.996,P=o.034)和阴离子间隙(OR=0.225,95%CI:0.654~0.976,P=0.028)是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钾为3.45 mmol/L时,预测百草枯中毒患者60 d存活的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68.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钾血症组生存率(7.23%)明显低于非低钾血症组(64.65%)(P<0.05),低钾血症是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OR=8.943,95%CI:4.082~19.593,P=0.000).结论 百草枯中毒早期低钾血症可能是爆发型百草枯中毒的特征,低钾血症可作为评估患者死亡风险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损伤的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曹钰  曾智  余海放 《华西医学》2005,20(2):404-405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一种非选择性、接触性除草剂,自1962年起,作为除草剂用于农业,由于它对周围环境无害,因而迅速推广使用。1966年,英国Bullivant首先描述2例百草枯意外中毒死亡事件。随后,世界各地相继报道百草枯中毒病例。人口服致死量约为3.0g。口服中毒后除引起消化道糜烂、出血外,还能损害多个重要脏器,尤其肺中浓度较高,可导致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进行性肺纤维化等临床表现,预后恶劣。因无特效解毒药,采用常规对症处理效果极差。百草枯中毒病人总病死率为20%-75%,口服20%百草枯病死率更高达60%-87.8%,且存活人群中绝大多数患者存在肺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杀草快,是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虽然百草枯为中等毒性农药,但对人畜有很强毒性.由于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中毒死亡率较高.口服吸收率为5%~15%,其血浆浓度与死亡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性调查敌草快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提高敌草快中毒的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为回顾性观察研究,收集我院急诊科2016-03—2018-02收治的25例敌草快中毒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中毒季节、剂量、中毒时间、治疗天数、肝肾损伤及最终预后等指标,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和预后人群中毒剂量的差异,并根据剂量分组统计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结果:(1)敌草快中毒占同期所有农药中毒患者(244例)的比例是10.2%;25例敌草快中毒患者中男16例(64.0%),女9例(36.0%),平均年龄(37.8±14.9)岁;中毒途径主要为口服(23例,92.0%),平均剂量(100.0±27.2)ml,最终10例(40.0%)患者抢救成功。(2)敌草快中毒多见于冬春季(68.0%);30~39岁中毒人群比例最大(40.0%);≥30岁患者平均中毒剂量较30岁患者显著升高[(131.8±39.9)ml vs.(44.4±13.5)ml,P=0.026];男性患者中毒剂量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3)中毒后7d内84.0%的患者ALT、AST和肌酐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5(31~282)U/L、108(26~192)U/L和247(112~431)μmol/L;88%的患者总胆红素达到最大值39(17~105)μmol/L。(4)中毒剂量≤20ml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87.5%,超过50ml的患者最终全部死亡,死亡组患者中毒剂量较存活组显著增多[(17.5±3.9)ml vs.(147.1±37.5)ml,P=0.018]。结论:敌草快中毒多发生于冬春季,绝大多数为口服中毒,30~39岁年龄段人群比例最大,≥30岁患者中毒剂量较30岁患者显著升高。绝大部分患者7d内肝肾功能逐渐恶化到最重;全因病死率高达60%,中毒剂量超过50 ml患者全部死亡,提示必须重视敌草快中毒的防治,通过各种措施减少中毒人数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microRNA的表达变化对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07—2017-12期间我科收治的5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依据28d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RT-PCR检测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入科24h血清中miR-21、miR-29、miR-155、Let-7d的水平;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入科24h血清中miRNA相关细胞因子,分析临床指标与百草枯中毒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生存组25例,死亡组32例。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入科24h外周血中miRNA-21、miR-29、miR-155表达显著升高,Let-7d则明显下降;死亡组患者血清中IL-10显著下降,TGF-β则无明显变化。死亡组24h内的中毒剂量,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白细胞计数(WB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乳酸(Lac),miR-21,IL-10等指标明显高于生存组,miR-21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负相关。结论:外周血中miRNA-21可作为早期预测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百草枯中毒23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中毒者存活8例,死亡15例,其中口服剂量小于10mL、10~30mL、大于30mL患者病死率分别为0、57.2%和91.6%;在服毒6h内和6h后经洗胃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60%和100%;服毒12h内血液灌流治疗8例,死亡6例,病死率75%。结论:百草枯中毒预后与中毒剂量的大小、初始洗胃时间关系密切;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效果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对心肌的损害,使该中毒患者得到更加全面的治疗。方法对PQ中毒患者70例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cptide,BNP)的变化及心电图检查指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心肌酶谱及c Tn I、BNP在PQ中毒急性期变化明显,且随中毒程度加深而增高,并有显著改变;上述指标在死亡组和存活组中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PQ中毒患者可出现多样性、复合性心电图改变。结论 PQ中毒患者有较高的心肌损害发生率,中毒越重,心肌损害越明显,需要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淀粉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聂虎 《华西医学》2005,20(4):724-724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淀粉酶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动态测定94例急性百草枯口服中毒患者血清淀粉酶的浓度,根据短期死亡情况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百草枯中毒短期死亡组血清淀粉酶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血清淀粉酶是急性百草枯中毒短期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