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全上睑旋转皮瓣、重睑成形术及"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一期修复合并内眦赘皮的较大上睑睑黄瘤切除术后缺损。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12例合并内眦赘皮的较大上睑睑黄瘤女性患者。患者年龄36~59岁,平均43岁。病程3~16年,平均11年。首次切除6例,二次切除残余睑黄瘤4例,切除术后复发2例。睑黄瘤最大横径为0.5~1.3 cm,平均1.0 cm;为边界不规则斑块,呈深黄色。内眦赘皮根据车俊敏等提出的分度标准:轻度7例,中度3例,重度2例。患者血脂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术中切除睑黄瘤后,联合全上睑旋转皮瓣、重睑成形术及"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修复缺损。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顺利成活,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见4例瘢痕增生明显,行瘢痕综合治疗。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平均1.5年。重睑效果良好,睑黄瘤无复发。结论联合全上睑旋转皮瓣、重睑成形术及"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修复合并内眦赘皮的上睑睑黄瘤切除后较大缺损,可以有效缓解皮瓣尖端内眦部张力,在修复缺损同时获得良好的重睑和内眦形态。  相似文献   

2.
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后皮肤缺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采用眼轮匝肌蒂皮瓣Ⅰ期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后的皮肤缺损。方法:切除上、下睑病变区皮肤,上睑缺损可行全厚皮片移植或局部A-T皮瓣修复。下睑根据皮肤缺损面积于缺损缘左右两侧各设计眼轮匝肌蒂皮瓣,酌情游离,向中间推进拼合,按睑袋术式缝合睑缘皮肤,Ⅰ期修复上、下睑皮肤缺损。结果:共治疗13例,皮瓣最大面积2cm×1.5cm,均Ⅰ期愈合,形态满意。结论:下睑双侧眼轮匝肌蒂皮瓣可Ⅰ期修复中度大小的眼睑分裂痣,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睑黄色瘤手术切除后以局部肌蒂岛状皮瓣修复缺损 ,并同期行重睑成形术。方法 于上睑缘上方 5mm设计重睑成形术的第 1条弧线 ,根据上睑皮肤松弛情况确定拟去除的上睑皮肤和眼轮匝肌组织 ,并画出重睑成形术的第 2条弧线。两线之间的皮肤为行重睑成形术需去除的组织 ,将该组织利用于修补内侧睑黄色瘤切除后的材料。于眼轮匝肌表面先将睑黄色瘤切除。然后 ,根据上睑内侧创面的缺损面积确定在拟切除的组织上形成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的大小 ,用以修复创面。最后 ,按常规缝合法行重睑成形术。结果 临床应用 18例 ,共 3 4侧 ,上睑黄色瘤面积最大为 15mm× 2 0mm ,最小为 5mm× 10mm。随访 3个月至 2年 ,皮瓣成活良好 ,重睑形态自然。结论 松弛的眼睑皮肤是中老年患者理想的局部皮瓣供区 ,可用于上、下眼睑及其周围组织缺损的修复。在睑黄色瘤切除术后的创面修复中 ,该皮瓣具有取材方便、设计合理、简便实用、便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睑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使用一种血供确实可靠、即时移转的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方法 采用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颧部、颞部皮瓣修复同侧上睑或下睑皮肤缺损。结果 修复上睑或下睑挛缩瘢痕切除松解后创面 (8例 )、色素痣切除后创面 (4例 ) ,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以眼轮匝肌为蒂的皮瓣具有确实可靠的血供、易于移转和供区可以直接缝合等优点 ,是一种修复眼睑皮肤缺损可供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邻位及远位岛状皮瓣一期修复眼睑分裂痣的设计与技巧.方法 切除眼睑分裂痣上、下睑病变后,根据缺损的部位、形态及面积,选择应用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耳后SMAS蒂岛状皮瓣或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一期修复上、下睑皮肤缺损,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2003年以来,共收治患者16例,其中应用眼轮匝肌肌皮瓣10例,耳后SMAS筋膜蒂皮瓣3例及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3例.切除痣体的最大面积上睑为2.5 cm ×2.0 cm,下睑为4.0 cm×3.0 cm.1例耳后SMAS筋膜蒂皮瓣及1例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术后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障碍、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其余14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结论 根据病变的部位、形态和面积等选择合适的邻位或远位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术后皮肤缺损,效果满意,且供区隐蔽、无继发畸形.  相似文献   

6.
睑黄瘤的典型病变为双上睑近内眦部的黄色扁平斑块,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稍突出皮表。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与脂肪代谢有关,并非真性肿瘤,故多主张在全身性疾病得到控制后再行治疗为好。治疗包括:CO_2激光或化学性烧灼,真皮刮除,切除缝合及皮片或皮瓣移植等非手术或手术疗法。我们根据本病的年龄特点,利用上睑可切除的松弛皮肤,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形成眼轮匝肌肌皮瓣,以修复较大睑黄瘤切除后的皮肤缺损,上睑的皮肤松弛也同时得到整复,一举两得,效果满意。手术步骤:①切口设计,画出睑黄瘤及松弛皮肤需行切除的范围,并在切除皮肤的范围内标明与睑黄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轻度瘢痕性上睑外翻的患者,如何在行同侧重睑成形术时,应用上睑眼轮匝肌肌皮瓣旋转后进行修复。方法行重睑成形术时,利用可去除的松弛皮肤及其深面的眼轮匝肌制成肌皮瓣,修复外翻松解复位后遗留的缺损创面。结果2003年2月至2005年12月,共修复轻度瘢痕性上睑外翻13例13只眼,除1例因蒂部略显臃肿,6个月后再次修整外,其余皮瓣外观平整自然,随访2周至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将重睑成形术中可去除的松弛皮肤及深面的眼轮匝肌重新利用,制成的眼轮匝肌肌皮瓣血运丰富,长宽比例最大可达6∶1,且转移灵活,供区切口隐蔽在重睑皱襞形成线上,无供区瘢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三角形皮瓣切除或"Z"成形术联合皮肤、眼轮匝肌行内眦韧带固定,且能减轻瘢痕增生的内眦赘皮矫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90例患者分别采用三角形皮瓣切除或"Z"成形术联合皮肤、眼轮匝肌行内眦韧带同定术.A组(56例):将三角形皮瓣切除,暴露眼轮匝肌,分离眼轮匝肌和内眦韧带,将内眦韧带两侧的眼轮匝肌彻底分离、松解,剪除皮瓣内多余的眼轮匝肌.将新内眦点处的皮肤和眼轮匝肌瓣与三角形底边中点(相当于内眦韧带的起点)固定于内眦韧带上.B组(34例):切开"Z"形皮瓣,并分离皮瓣及内眦韧带,将内眦皮瓣向上转移,使新内眦点的皮肤、眼轮匝肌固定于内眦韧带上;向下转移的皮瓣缝合固定于下睑缘切口下的眼轮匝肌上.结果 本组共90例患者,28例获随访1~6个月,新内眦成形良好,瘢痕不显,睑裂变长,眼外观自然.结论 两种方法均是将新内眦处的眼轮匝肌和皮肤固定在内眦韧带上,能使新建的内眦点具有正常的解剖结构,内眦赘皮不易复发,组织创伤小,切口瘢痕不明显,是矫正内眦赘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眼轮匝肌皮下蒂皮瓣修复下睑及眼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5月至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对收治的21例下睑及眼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眼轮匝肌皮下蒂皮瓣进行修复。术后观察患者睁闭眼时功能恢复、并发症情况以及外观形态来评价恢复效果。缺损面积为1.0 cm×1.0 cm~3.0 cm×2.0 cm。结果本组共21例患者,术后眼轮匝肌皮下蒂皮瓣均完全成活,下睑外形良好,无皮瓣淤血、坏死、睑缘外翻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6个月,供、受区瘢痕不明显。结论采用眼轮匝肌皮下蒂皮瓣修复下睑及眼周皮肤软组织缺损,血运可靠,转移灵活,术后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老年型睑黄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皮下蒂旋转皮瓣修复老年型黄瘤切除后的创面,7例患者,14例皮瓣,同时行上睑松弛矫正术,重睑术。结果:术后均I期愈合,随访1-24个月。睑黄瘤无复发,皮瓣及上睑形态自然,无明显畸形。结论:皮下蒂旋转皮瓣是修复老年型睑黄瘤切除后创面的一种有效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中面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包括眼睑、鼻部及邻近颜面部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4年~2010年应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中面部缺损25例,其中鼻尖鼻翼缺损4例,鼻背缺损3例,下睑缺损9例,上睑缺损5例,邻近颜面部缺损4例。结果:1例转移至鼻尖部的皮瓣远端出现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完全存合;随访4个月~5年,受区功能形态恢复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无面神经额支损伤,无眼睑闭合不全,无下睑退缩、外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厚薄适宜,蒂较长,转移灵活,供区隐蔽,是修复中面部小面积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12.
整形     
组织扩张术在瘢痕性秃发修复中的应用及疗效探讨;部分眉切除加眼轮匝悬吊修复上睑松弛;跨中线扩张额部皮瓣转移术后供区的形态功能评价;中老年重睑成形术——眼轮匝肌浅面埋线法;EBCT对严重的颅颌面骨折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睑黄瘤切除术后采用眼轮匝肌风筝皮瓣联合重睑术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20年1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接收的80例睑黄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40)。对照组采取眼轮匝肌皮瓣修复术,研究组采用眼轮匝肌风筝皮瓣与重睑术联合修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观情况、手术指标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内眦部平整及双眼对称率较对照组高,而上睑臃肿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而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睑黄瘤患者采取眼轮匝肌风筝皮瓣与重脸术联合修复,其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眼部美观度,其治疗满意度较高,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r eacher-col l i ns综合征眼睑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上睑重睑线切口,形成上睑眼轮匝肌蒂皮瓣,转移修复下睑缺损,同时行外眦复位。结果:2007~2010年间笔者共治疗了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半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应用上睑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Treacher-col l i ns综合征眼睑畸形,可Ⅰ期完成下睑缺损和外眦移位的修复,手术方法简单可靠,可获得满意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眉间皮瓣联合眼睑"风筝"皮瓣修复内眦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应用眉间皮瓣联合眼睑"风筝"皮瓣修复内眦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根据内眦缺损的形状和大小设计眉间皮瓣,将眉间皮瓣修薄后转移覆盖创面.因较大的内眦缺损常累及上睑或下睑,眉间皮瓣未能覆盖的残余创面以眼睑"风筝"皮瓣修复.结果 本组16例患者的联合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其外观形态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眉间皮瓣联合眼睑"风筝"皮瓣是修复较大内眦部缺损的一种可靠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外眦眼轮匝肌为蒂的颞颧区扩张皮瓣修复眶下区皮肤缺损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 方法 对16例眶下区皮肤缺损患者,采用外眦眼轮匝肌为蒂的颞颧区扩张皮瓣进行修复.手术共分两期,一期手术在颞颧区埋置扩张器,二期手术设计以外眦眼轮匝肌为蒂的颞颧区扩张皮瓣,转移修复眶下区皮肤缺损. 结果 转移的颞颧区扩张皮瓣成活良好,11例患者获3个月至3年随访,颞颧区扩张皮瓣转移后未发生挛缩,切口瘢痕不明显,皮肤颜色、质地与眶周皮肤一致. 结论 以外眦眼轮匝肌为蒂的颞颧区扩张皮瓣能够修复较大面积眶下区皮肤缺损,设计灵活,皮瓣转移后对面部外形影响小.  相似文献   

17.
"风筝"皮瓣在眼睑前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风筝”皮瓣(亦称皮下蒂推进皮瓣)在修复眼睑前层(包括皮肤和眼轮匝肌)缺损的应用。方法于缺损邻接部位沿皮纹方向设计“风筝”皮瓣,按设计线切开皮肤,在眼轮匝肌下剥离形成以眼轮匝肌为皮下蒂的“风筝”皮瓣,推进转移修复皮肤缺损,用70无损伤缝线缝合。自1994年以来已用于14例,年龄15~64岁,缺损最大直径为上睑长度的1/3。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时间3个月至1年,眼睑形态满意,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对于眼睑前层范围较大不宜直接缝合,但尚有条件用局部皮瓣修复的中等大的缺损,用“风筝”皮瓣进行修复简单易行,效果可靠。其优点是,皮瓣通过推进转移的方式覆盖创面,没有旋转和变形,转移后局部平整,无“猫耳”等畸形产生,皮瓣蒂部宽广,血运良好,愈合后肤色与四周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矩形皮瓣法联合重睑成形术矫正单睑内眦赘皮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内眦赘皮的解剖学特点,针对内眦部相对短缺的皮肤和眼轮匝肌的异常结构,设计矩形皮瓣,矫正内眦赘皮,同期设计重睑线,行重睑成形手术.结果 对所有患者随访4~10个月,新内眦成形良好,瘢痕不明显,睑裂变长,重睑线形态满意,眼外观自然.结论 对于内眦赘皮单睑,矩形瓣法联合重睑成形术是一种效果确切、瘢痕隐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重睑术后并发症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针对重睑术后常见几类并发症,采用上睑缘切口切除多余松弛皮肤、眶隔脂肪、眼轮匝肌、松解上睑皮下瘢痕粘连、缝合睑缘切口后再联合上睑连续埋线的方式重睑成形。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修复重睑术后并发症62例,61例术后效果满意,1例因重睑过宽上睑凹陷,组织缺损过多而修复效果不佳。结论:采用上睑缘切口,能有效去除埋线法不能去除的上睑多余松弛皮肤、眶隔脂肪、肥厚眼轮匝肌,又能松解切开法造成的上睑皮下瘢痕异常粘连,具有切口痕迹不明显、操作灵活、恢复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治疗睑黄瘤切除后手术修复方法。方法应用上睑松弛皮肤横行设计超长皮下蒂瓣旋转修复睑黄瘤切除的创面。设计皮瓣的比率可达1:6-10。结果1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一例(单侧)术后2年复发,再次用相同的方法治愈。结论超长皮下蒂旋转皮瓣是修复睑黄瘤手术切除后创面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创面较大时更有显著的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