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十年,生物制剂用于顽固性或者重度溃疡结肠炎的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具有起效快、临床缓解率及黏膜愈合率高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目前应用最广泛、循证证据最丰富的是英夫利西单抗,其次是阿达木单抗,但国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生物制剂临床应用很少.本文结合国外文献及我们的经验对UC生物治疗的现状、适应证、禁忌证、使用剂量和疗程、不良反应处理、生物制剂转换治疗等作一介绍,以期提高国内UC生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溃疡性结肠炎(UC)的药物治疗主要是抗炎和调节免疫反应,近来细胞因子和生物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受到重视,本就UC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肠道菌群紊乱在其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UC的维持缓解治疗方法包括5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及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等,它们具有潜在不良反应、高费用及长期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等缺陷。应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为可行的维持UC缓解的方法,此文就益生菌在UC维持缓解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UC)现代治疗目标是尽早控制发作,不用激素的维持缓解、内镜下黏膜愈合,降低住院率与手术率,以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分级、分期、分段用药,采用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措施。药物以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ASA)、肾上腺皮质激素(GCS)和免疫抑制剂(IS)为主,新型生物制剂英夫利昔(IFX)用于顽固性UC与重症病例。手术指征为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恶变和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病例。中药用于80%的UC病例,深入研制和应用可起到更好的补充与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反复发作、迁延进展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生物制剂已用于治疗UC,其疗效优于传统的治疗药物,但也带来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就生物制剂在中重度UC中的应用、药物浓度监测以及用药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和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发作和缓解交替为特征的炎症性肠疾。其治疗目标是诱导和维持缓解,控制临床症状,促进黏膜愈合,达到良好预后[1]。目前UC主要依赖于5-氨基水杨酸、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然而对这些药物的依赖、耐药、不耐受、反应丧失、机会性感染正日益成为新的临床问题,同时缓解率在临床试验中并不令人满意,因此许多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正在更多地关注补充和替代医学(CAM)[2-3],在北美和欧洲的研究中,目前或过去使用CAM治疗IBD的比例为21%~60%[4-5]。  相似文献   

7.
康颖  郑萍 《胃肠病学》2013,18(6):363-367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肠道炎性肠病,目前预测糖皮质激素(GCS)治疗无效或依赖的因素尚不一致。目的:探讨GCS无效或依赖U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UC的住院患者资料,根据对GCS治疗的反应,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难治组(GCS无效或依赖)。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修正的Truelove-Witts评分,并分析难治组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和效果。结果:共纳入146例UC患者,50例(34.2%)患者使用过GCS治疗,其中难治组15例,有效组35例。难治组和有效组病变部位、实验室指标(WBC、Hb、PLT、Alb、ESR)、修正的Truelove-Witt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效组相比,难治组中重度腹痛的发生率显著升高(53.3%对22.9%,P=0.049)。难治组UC患者可通过延长GCS使用时间、加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方法获得缓解。结论:UC患者起病时若存在中重度腹痛,可能预示GCS的治疗反应相对较差,GCS无效或依赖的UC患者可采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行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迄今我国已发布4版UC诊断治疗规范,这些版本在涉及UC诊断治疗的各个方面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体现了我国消化内科在UC诊治过程中对该病的理解不断深入、诊疗手段逐渐丰富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我国UC的外科治疗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包括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和术式规范等多个方面。本文从诊断标准、诊断内容、疗效标准和治疗建议等方面对我国UC诊治规范的演变进行解读分析,并针对我国UC的临床现状进行总结,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工作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C)一开始,临床医师就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对于UC的内科治疗而言,应认真排除各种“有因可查”的结肠炎,对疑诊病例可按本病治疗,其目的在于诱导疾病症状、黏膜炎症的缓解,维持疾病保持缓解状态,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一旦确诊为UC,应立即对病变部位、范围以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这决定着临床医师选取何种治疗方式,另外还需要对UC患者的肠外表现、健康情况、生活质量进行判断[2]。对活动性UC的治疗目标是尽快控制炎症,缓解症状,维持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复发。1对活动性UC的治疗1·1轻~中度远端结肠炎远端结肠炎是指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缺血性结肠炎(IC)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及内镜表现的差异,研究对两者的鉴别以利对其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8月诊断为IC 30例和UC 40例患者的资料,重点分析两者在年龄分布、性别构成、病程、基础疾患、临床和内镜表现及病理诊断的异同点.结果 IC组和UC组在年龄分布、病...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炎,其主要表现为结肠和直肠的弥漫性黏膜炎症[1]。目前UC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失调和免疫失衡共同作用的结果[2]。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UC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3]。作为直结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该病严重影响着UC患者的生活质量。5-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和生物制剂是控制UC患者炎症的主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溃疡性结肠炎(UC)与感染性结肠炎(IC)在临床、内镜及组织学等方面的不同,为鉴别UC和IC提供量化的综合鉴别指标,建立积分标准。方法:将1996-2001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诊断明确的127例UC和143例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鉴别UC与IC的积分系统。结果:临床积分标准(包括实验室检查)ROC曲线下面积0.990,Youden指数0.903,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5.8%。组织学表现积分各值分别为0.978、0.864、93.5%和92.9%。临床和内镜综合积分各值分别为0.997、0.954、97.8%、和97.6%。临床、内镜及组织学综合积分各值分别为0.999、0.976、100%和97.6%。结论:通过量化UC和IC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组织学等各项有鉴别意义的指标而建立的UC积分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率近20年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由于既往的低发病率以及结直肠外科亚专业化在我国的发展不足,国内对溃疡性结直肠炎的诊断治疗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盲区。与国外新的治疗理念相比,我国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对内科治疗的过度依赖,对外科手术指征的过严把控,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对癌变的监控及早期处理严重不足等。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相关科室人员对UC诊断治疗标准的知晓,强化区域炎症性肠病(inflamatory bowel diseases,IBD)诊治中心的建设,大力推动UC诊治指南的宣传与应用,是提高我国UC治疗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疗规范要点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溃疡性结肠炎(UC)最新共识,简介了UC的诊断标准和分度治疗方案,评述了UC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终点指标、维持途径、癌变风险和手术适应症等,对临床UC诊治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C)目前还没有明确其发病机制,是一类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的结肠疾病,其治疗仍以传统药物为主。由于传统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衍生出多种生物制剂,如JAK抑制剂(托法替尼、非戈替尼、乌帕替尼)、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以及抗a4b7抗体等。JAK抑制剂的机制是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从而有效干预免疫过程和疾病的发生进展过程,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主要应用于中度至重度UC患者。JAK抑制剂治疗UC有着良好的安全性。本文对近几年JAK抑制剂治疗UC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断指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溃疡性结肠炎(UC)在西方较常见,而我国近来逐年增多,由此带来纷繁复杂的临床问题,引起了专业医生的高度重视。正确的诊断不仅是临床处理的第一要务,也是临床科研的首要条件。国外处理指南重在治疗,几经修改,不断补充完善;国内于1978年、1993年、2000年拟订的诊断标准与诊治规范建议(相当于诊断指南)对临床诊断具有指导意义,有必要认真复习,融汇贯通,以利规范行事,提高诊断水平。1国外UC诊断指南简介1·1西方沿用UC诊断标准西方国家现行诊断标准强调临床、内镜、影像、组织学与生化检查的综合诊断,但篇幅极小,组合不确切,鉴别诊断未重点涉…  相似文献   

17.
细胞因子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溃疡性结肠炎 ( UC)是弥散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 ,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 ,其中免疫反应异常尤为受到重视。已经证实有许多细胞因子参与结肠粘膜的炎症免疫反应 ,与 UC的发病及转归密切相关。与细胞因子相关的治疗 ,已在国外试用于临床 ,并取得初步疗效。本文仅就 UC的细胞因子发病机制和治疗综述如下。1 细胞因子与 UC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细胞因子是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肠巨核细胞、上皮细胞等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及免疫功能 ,参与炎症发生和创伤愈合等小分子多肽的总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调查昆明市近10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C)住院病例的资料,以进一步了解昆明市UC患者的治疗状况.方法 选取昆明市1998年1月~2007年3月期间7家大型综合医院379例住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UC诊治标准,分析UC患者的治疗状况.结果 379例UC患者有...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与感染性结肠炎临床和病理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比较溃疡性结肠炎 (UC)与感染性结肠炎 (IC)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方法 复习 1996~ 2 0 0 1年我院住院的 12 7例UC和 14 3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 ;盲法比较其中 46例UC和 42例IC患者内镜及组织学表现。结果 两组患者的病程、起病方式、有无血便、诱因、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血白细胞计数及血色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内镜表现中提示UC的指标为弥漫性分布、粗糙颗粒变、自发性出血、袋囊变浅、肠管短缩及息肉。提示IC的指标为病变呈灶性分布。组织学表现中弥漫性混合性或慢性固有层炎症、隐窝扭曲与分叉、隐窝萎缩、绒毛状表面、基底浆细胞增多有助于UC的诊断。结论 结肠镜及粘膜活检有助于UC和IC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沈骏  冉志华  童锦禄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7,12(11):685-690
为找到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的方法,已进行了许多努力。不同研究显示肝素在UC治疗中的疗效不同。目的:评价肝素是否适用于治疗UC患者。方法:对随机对照试验行荟萃分析,比较肝素治疗和传统治疗对UC患者的疗效,计算OR值,评估试验质量和异质性,并行亚型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项研究。肝素治疗组(包括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量肝素组)的疾病缓解率与传统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肝素治疗组的疾病缓解率与安慰剂组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肝素治疗UC患者,其疗效不优于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