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华  蒋永明  曾春 《华西医学》2009,(8):1917-1919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和对策。方法:对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引起再出血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再出血危险因素:34例持续高血压,14例情绪激动,7例下床排便用力,6例剧烈活动,7例睡眠不佳烦燥后出血,4例再出血发生在术前8小时,4例患者在腰穿时出血。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时高血压和和各种引起血压升高的诱因是引起再出血最主要原因.同时出血时间间隔和住院期间不适当的腰穿也是引起再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周燕燕  席淑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1):1631-1633,1653
住院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睡眠障碍尤为突出。Nelson等报道,睡眠障碍是ICU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也是导致患者应激的第2位常见原因。Simini对出院后3d的ICU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61%的患者在ICU期间存在睡眠剥夺,7%的患者存在失眠;即使出院3个月后,仍有44%的患者持续存在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8例住院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访观察6个月,出现再出血者40例,对再出血者有关危险因素水平与对照组无再出血的1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有关危险因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再出血40例,再出血率23.8%;病例组在发病年龄〉60岁、高血压、动脉瘤、入院时间〉24h、饮酒等危险因素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动脉瘤、高血压、饮酒;而吸烟、性别、糖尿病、高血脂症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发病年龄〉60岁、高血压、动脉瘤、未手术治疗、入院时间〉24h及饮酒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ICU患者出院后远期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1日ICU收治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出院6个月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创伤后应激症状量表(PTSS-10)进行电话随访调查,有效随访了209例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不同特征的ICU患者出院后远期发生PTSD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受教育程度、供养方式患者PTSS-10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U患者PTSS-10得分与年龄、住院时间呈正相关(P0.05,P0.01);年龄、受教育程度、ICU住院时间及供氧方式是ICU患者出院后远期发生PTS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ICU出院后远期发生PTSD的高危人群应给予更多的重视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减少ICU患者出院后远期PT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患者住院期间抑郁焦虑的发病率及出院后抑郁焦虑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入选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250例神志清楚及智力正常的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原发病的严重程度[以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量表评估]、APACHEⅡ评分、呼吸机使用天数、每日睡眠时间、入住ICU的时间等10项资料,在入院4 d后以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来测评其住院期间抑郁焦虑的发病率;在患者出院2个月内,成功随访195例,以HADS量表再次测评患者出院后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与患者出院后抑郁焦虑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 ICU患者住院期间抑郁焦虑的发生率为2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CCI评分(P<0.01),住院期间HADS评分(P<0.05),入住ICU时间(P<0.01)3项为患者出院后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CCI评分(P<0.01),APACHEⅡ评分(P<0.05),住院期间出现谵妄(P<0.05),住院期间HADS评分(P<0.05),入住ICU时间(P<0.01)5项因素为患者出院后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住院期间抑郁焦虑的发病率较高。原发病较重,住院期间出现精神症状,入住ICU时间长是患者出院后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原发病较重,APACHEⅡ评分较高,且住院期间出现精神、谵妄症状,入住ICU时间长是患者出院后出现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脂联素水平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于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谷城县人民医院就诊的SAH患者64例,并选取同期于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为对照。其中SAH患者中有27例发生DCI,37例未发生DCI,分别纳入DCI组和非DCI组。分别于SAH发生后1、3、7、10、14、21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 DCI组改良Rankin评分高于非D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但两组世界外科医师联盟(WFNS)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和动脉瘤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H发生后血浆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于出血后7d达到最低,7~21d血浆脂联素水平逐渐升高。SAH组出血后3、7d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8);DCI组出血后3、7、10、14d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非D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密切相关,出血后3~14d,脂联素的水平降低可能与DCI的发展相关,推测提高脂联素水平可预防脑血管痉挛和DCI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较高的噪音水平被认为可能诱导ICU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而睡眠障碍是增加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危重病人的谵妄发生往往与各种临床不良预后相关呢。本研究假设通过降低夜间整体环境噪音水平,可以改善ICU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谵妄发生率。方法:在成人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序列研究。将干预前53例患者与干预后61例施夜间降音方案的患者进行比较。主要的观察指标是不同噪音环境下ICU患者睡眠质量与谵妄发生率的变化。分别采用谵妄筛查量表(ICDSC)和睡眠质量量表(RSCQ)测量。次要的观察指标是睡眠诱导或镇静药物的使用。结果:干预前后谵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1.3% 和27.9%, p=0.03)。睡眠质量评分改善(分别为64.3±13.0和57.6±11.26,p<0.01)。干预后使用睡眠诱导药物的患者比例减少(分别为15.1%和32.8%, p=0.03)。结论:采用夜间降音方案后,ICU患者的谵妄发生率降低,且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睡眠障碍与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杨浦区市东医院ICU睡眠障碍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ICU睡眠障碍患者满意人数,护士服务技能以及态度评分,护理前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总分,康复出院时间。结果:观察组ICU睡眠障碍患者满意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服务技能以及态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总分相似(P0.05);护理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出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ICU睡眠障碍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缩短康复出院时间,患者满意人数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和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缓解头痛以及改善睡眠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VAS疼痛评分(2. 57±0. 55)分低于对照组(3. 82±0. 85)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9. 08±1. 14)分低于对照组(11. 36±1. 28)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果:心理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缓解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头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将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2021年1月—2021年6月接收的135例青少年抑郁障碍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NSSI行为问卷调查表调查NSSI行为,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中文版自尊量表(SE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国家庭功能量表(CFFS)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HAMA-14量表得分、HAMD-24量表得分、SES得分、CFFS亲密性维度得分及CFFS适应性维度得分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伴NSS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焦虑程度越严重、抑郁程度越严重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出现NSSI行为的风险越高,且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NSSI行为;自尊水平越高、CFFS的亲密性维度得分越高、CFFS的适应性维度得分越高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出现NSSI行为的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的早期脑损伤(EBI)后大脑皮层Nrf2-ARE传导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4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H组、安慰剂组、褪黑素组,经大鼠自体尾动脉(或股动脉)非肝素化动脉血注入视交叉池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褪黑素注射剂量为5m/kg,1次/12h,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8h处死大鼠,取血凝块周围的皮层脑组织(额颞底)做标本,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测定Nrf2、HO-1.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AH及安慰剂组较对照组Nrf2、HO-1水平明显上调(P<0.01),且在sAH组及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褪黑素组Nrf2、HO-1水平较对照组、SAH组和安慰剂组进一步显著上调(P<0.01).结论 褪黑素可能通过Nrf2-ARE实现SAH所致的早期脑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及时诊断、补钠或限制液体入量治疗7~14 d,患者症状缓解,治愈33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低钠血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危险因素之一;脑耗盐综合征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主要原因;严密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钠浓度有助于及时发现及治疗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科424例ICU住院患者,依据ICU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发病组160例和未发病组264例,分析影响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医疗费用自费、经历病友死亡、手术治疗、呼吸机/器官插管和睡眠障碍是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医疗费用自费、经历病友死亡、手术治疗、呼吸机/器官插管和睡眠障碍均可影响ICU综合征的发生,增加ICU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8月在本院心脏外科ICU入住的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住ICU后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将患者划分为睡眠障碍组(n=38)和非睡眠障碍组(n=59),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外科ICU患者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康复机构神经外科康复单元中脑外伤后发生创伤后脑积水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脑外伤康复患者176例,根据入院诊断分为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相关因素。 结果 脑积水发生率为46%。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OR = 4.127, 95%CI 1.742~9.776)、病程(OR = 3.377, 95%CI 2.281~5.000)和受伤后手术时间(OR = 2.265, 95%CI 1.076~4.770)是发生创伤后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创伤后脑积水常发生于脑外伤康复阶段,特别是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24 h内手术治疗、病程2个月以上的患者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解放军152医院治疗的108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评价,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8例SAH患者中26例发生DCVS,DCVS发生率为24.1%.显示尚不能认为DCVS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血Na水平有相关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发病时意识障碍程度、发病时体温、血Ca2+水平、白细胞计数有相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为能够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导致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几率,应对导致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进行改善,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规范化早期活动流程在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外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宣武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规范化早期活动流程;选取2018年7-12月收治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外引流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脑室外引流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活动前、后患者心率逐渐加快(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8.50±7.58)dvs(13.57±8.51)d]、脑室外引流时间[(5.77±3.48)dvs(9.00±5.60)d]、ICU住院时间[(14.23±10.87)dvs(20.47±10.83)d]、整体住院时间[(14.90±10.67)dvs(23.23±11.49)d]均缩短(P<0.05)。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3.3%vs36.7%)、下肢深静脉血栓(16.7%vs40.0%)发生率均降低(P<0.05)。结论:规范化早期活动流程能够促进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外引流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下肢深静脉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9例(34.2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GCS评分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因素复杂,临床应提前做好预后评估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血糖对动脉瘤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糖水平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糖水平。用Cox回归来分析入院时血糖的平均值、住院期间血糖的平均值、胰岛素用量、糖尿病病史、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结果在175例患者中,53例(30.4%)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入院时血糖为(9.7±2.2)mmol/L和住院期间血糖值(9.2±1.4)mmol/L相比,显著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期间血糖值[RR=1.02,95%可信区间(CI)1.02~1.04],Hunt-Hess≥3级[RR=2.22,95%可信区间(CI)1.20~3.98],FisherⅢ级[RR=1.26,95%可信区间(CI)1.14~3.0]是影响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糖是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相关因素,控制高血糖可减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7月收治的6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镇痛治疗和护理;选取2017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6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干预组,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结果对照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为(7. 63±0. 69)分,高于干预组的(5. 28±0. 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2组患者出院时疼痛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0. 08±1. 65) d,并发症发生率为10. 37%;干预组住院时间为(9. 29±1. 73) d,并发症发生率为8. 96%。2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头痛患者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