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癌为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男性癌症的第3位,其病死率居第6位,在美国则分别居第1位和第2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已经成为泌尿系统除膀胱癌和肾癌以外的第3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男性泌尿系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男性身体健康。近年中药制剂鸦胆子油乳逐渐用于全身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包括泌尿系统肾癌、膀胱癌及前列腺癌等,临床观察有一定疗效[1]。笔者应用鸦胆子油乳联合去雄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肾肿瘤大多为恶性,在成人恶性肿瘤中,肾癌占3%,在原发性肾恶性肿瘤中,肾癌占85%[1].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亚洲国家.我国肾癌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发病侧别左右相等.肾肿瘤平均世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男性3.66/10万和1.83/10万,女性1.56/10万和0.75/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2~3∶1.发病高峰年龄为50~70岁.  相似文献   

4.
<正>从日前在天津市召开的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上获悉,肾癌发病率近年呈急剧上升态势,最新的国家癌症谱显示,肾癌发病率在过去20年间,以平均每年6.5%的速度增长,其发病率在泌尿系肿瘤中已经位居第二,接近膀胱癌,而在泌尿系统肿瘤相关病死率中已经超过膀胱癌位居第一。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主办,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协办,泌尿外科及相关领域四位院士和国内外近8000  相似文献   

5.
肾透明细胞癌内科治疗进展与药物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华庆  杨华 《中国医刊》2006,41(7):11-14
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与前列腺癌和膀胱癌并称泌尿系统三大恶性肿瘤,占所有男性恶性肿瘤的3%。我国肾肿瘤的粗死亡率为0.32/10万人,较欧美国家发病率低,肾透明细胞癌占全部肾肿瘤的85%,30%肾癌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近年来肾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文就RCC内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泌尿系肿瘤主要包括前列腺癌、肾癌和膀胱癌等,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泌尿系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但是由于大部分肿瘤不能及时发现、易诱发耐药等问题,常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近红外荧光因其组织干扰小、灵敏度高、可实现肿瘤的非侵入和实时成像等优点吸引了众多研究人员的注意,本文重点综述近红外荧光探针在泌尿系肿瘤模型诊断、术中导航以及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泌尿系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良好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癌为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全球范围居男性癌症发病率第3位,病死率第6位,在美国则分别居男性癌症发病率第1位,病死率第2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随着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已经成为泌尿系统除膀胱癌和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在我国大有升至泌尿系肿瘤首位的趋势.前列腺癌是目前美国男性因肿瘤死亡的最常见病因[1].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密切关系.50岁男性隐匿性癌的发病率为40%,临床前列腺癌为9.5%.40岁男性发生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为1/1万,40-59岁男性的可能性为1/103,60-79岁男性则约为1/8.  相似文献   

9.
三结构域蛋白(TRIMs)家族包含众多成员,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过程.TRIMs家族蛋白在泌尿系肿瘤中表达异常,与泌尿系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均密切相关.同时,TRIMs家族蛋白异常表达也为晚期肾癌治疗方式的选择、前列腺癌出现的去势抵抗以及膀胱癌的高复发等疑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TRIMs家族蛋白...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关键基础。本文就泌尿系肾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血管生成通路与标记物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研究证据表明血管生成标记物和血管因子表达与肿瘤的不良预后相关联。尽管已知血管因子多达50余种,但正在研究的血管生成通路及其抑制机制却几乎很少,其失败原因大多是规模小,缺少相应的统计学分析。不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泌尿系肿瘤患者骨髓中散在的微转移肿瘤细胞监测。方法:术彰采集肾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共144例病人的骨髓标本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应用细胞角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与TNMG分期(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肾癌阳性率为35.71%,前列腺癌为25%,膀胱癌为42.46%;除前列腺癌G3/4组阳性率(45%)明显高于G1/2组(14%)外(p=0.02),其余病例各组间的阳性率均无显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发病年龄95%在45~89岁.平均发病年龄72岁.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前列腺癌死亡239000例.全球发病率均有增加趋势.在美国是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二位,仅次于肺癌.  相似文献   

13.
<正>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一位。近年来全球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018年世界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报告[1]指出全球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前列腺癌仅次于肺癌,为男性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以及国内饮食逐渐西方化等因素,前列腺癌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李曾  廖洪  谭政  毛顿  吴毅  肖英明 《广东医学》2012,33(1):92-95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在人肾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初步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3例肾癌、41例膀胱癌和42例前列腺癌组织及其对应正常组织标本中HDAC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DAC1蛋白在人肾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其对应正常组织中弱表达或不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07%(34/43)、18.60%(8/43)、75.61%(31/41)和21.95%(9/41)、71.43%(30/42)及16.67%(7/42),前者与后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肿瘤组织不同分期、分级或评分间HDAC1蛋白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AC1蛋白在人肾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其相应正常组织,且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显著相关,肿瘤的TNM分期越晚、病理分级越高及Gleason评分>5分其表达量越高。HDAC1可能是一种与人肾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蛋白。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是各类细胞分泌的大小为30~200 nm包含蛋白、mRNA、miRNA的小囊泡,可调节受体细胞的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作用。目前外泌体研究是一个热点,外泌体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离,但分离纯度以及操作步骤差别较大。外泌体在膀胱癌、前列腺癌以及肾癌中不仅促进癌细胞的转移、侵袭以及血管生长,还可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及免疫逃逸。在临床应用中,外泌体可作为泌尿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同时可作为递送RNA、化疗药物以及制备肿瘤疫苗的载体,在泌尿系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诊疗上都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健康的最常见肿瘤之一,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居男性肿瘤首位,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8%;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1]。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虽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其发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上海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从1990年的2.6/10万上升至2005年的16.1/10万,超过膀胱癌成为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看,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往往涉及多个基因的改变。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学、蛋白质组  相似文献   

17.
《右江医学》2016,(4):453-455
<正>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肿瘤中一种重要的恶性肿瘤,目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欧美国家,但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环境及饮食结构等的改变,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增长的趋势明显[1~2]。目前前列腺癌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手术去势及内分泌治疗、放  相似文献   

18.
膀胱癌是仅次于前列腺癌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是我国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膀胱癌为浅表性膀胱癌,临床上诊断相对比较容易。本文归纳和总结了1990年以来对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并对未来该疾病更可靠的治疗药物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泌尿系统肿瘤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在临床上呈增多趋势,而对早期和晚期泌尿系统肿瘤的外科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已取得明显进展。例如,越来越多适合做根治手术的器官局限性前列腺癌被及时确诊,前列腺癌根治手术也不断优化、改进。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改良和完善,以及积极的围手术期干预,已使更多高龄、高手术风险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获得根治切除的机会。基于肾癌分子发病机制所研发的多种分子靶向药物,对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的疗效已明显优于现有的细胞因子治疗,其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创新的成功,不仅使肾癌以往缺乏有效非手术治疗的困境得到显著改善,也带动了更多有关肾癌发病机制的基础科研。因此,在泌尿系统肿瘤规范化诊疗的基础上,关注和应用这些进展,并开展相应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能为患者提供目前最好的综合治疗,达到更好改善患者生存和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肾癌发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5年中国肾 癌的相关数据,运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肾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负二项回归分析肾癌在人群水平的发病影响因素。结 果 2005~2015年我国肾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2007年为男性肾癌标化发病率变化趋势转折点,2007 ~2015年下降趋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国、女性、城市亚组的肾癌标化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2015 年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8.6%、6.3%、2.3%;农村亚组标化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2015年较2005年上升了50.3%; 城市亚组几乎所有年龄段的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而农村各年龄段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以45~岁年龄组上升最快, 平均每年上升8.19%。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男性中肾癌的发病风险是女性的1.70倍;城市是农村的2.34倍;每增 加5岁,发病风险平均增大32%。结论 2005~2015年我国肾癌发病率总体趋势下降,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农村肾癌 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应继续加强对肾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