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电监护及全方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有95.0%的总有效率,对照组有80.0%的总有效率,观察组相比较于对照组,具有一定的优势,p<0.05,则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积极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和全方位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病情,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对症处理及护理后疗效.方法?对该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给予及时积极的抢救及护理,观察其对症处理及护理后疗效.结果?经心电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及护理后,患者的室早、心动过速,房性早搏的发生显著减少,且其胸闷、乏力、心悸等症状也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有36例显效,占60%,21例有效,占35%,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结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病情危重,变化快,临床需提高警惕,做好心电监护及时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欣畅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2):88-9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3月阜新市某医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护理路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重症护理和基础护理合格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8/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20/40),且重症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路径这一较为新型的护理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而且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平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5年1 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尾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传统急诊护理)与观察组(急诊护理路径),每组分别为31例.比较两组临床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抢救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将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全面提升抢救的效果,全面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救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急诊护理路径组(60例),分别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和急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及急性心肌梗死院内复发率等。结果:急诊护理路径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护理路径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院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缩短救治所需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并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按照是否采用护理路径分两组,每组35例,常规护理对照组,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护理观察组,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且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无出现再次心肌梗死,无病死患者,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避免再次梗死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2例,比较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显著提高心肌梗死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周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发生胸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急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掌握情况、遵医嘱情况,比较住院天数、卧床时间、医疗费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7.5%,观察组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5)。对照组满意度、健康教育掌握情况、遵医嘱情况(75.00%、70.00%、75.00%)与观察组(95.00%、92.50%、97.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6.646、8.538,均P0.05)。对照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11.50±0.90)d、(68.25±8.20)h]与观察组[(8.30±1.00)d、(50.32±3.19)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043、12.888,均P0.05),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3,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常规行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及护理,观察组则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并观察两组急诊救治时间.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89.19%(33/37),对照组为86.67%(26/37),组间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并提高了急诊救治效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于我院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实施传统常规性护理,观察组31例则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卧床天数、住院天数及疾病知识测试等.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卧床天数较之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测试相比于对照组,优于后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8%)较之对照组(78.79%),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升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增进医护信息传递与沟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摘选70例,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现以随机抽取方式进行对等分组,A组(n=35),行常规护理,B组(n=35),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后、B组的住院时间较A组明显更低,而护理满意度评分则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1月在益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28例,根据实施的护理模式不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实施急救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急救和护理。记录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Z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和并发症等指标数据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又缩短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60例,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结果:优质护理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3%和73.3%,优质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卧床天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常规心肌梗死PCI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治疗组患者心肌梗死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8,(3):377-378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和急诊救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球囊扩张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43%(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过程中具有良好效果,能够缩短急诊抢救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果、住院时间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心肌梗死死亡率和复发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1.84%,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9.5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缩短抢救时间,且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社区医学杂志》2016,(18)
目的探讨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心脏康复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76例AMI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以临床路径为指导制定心脏康复路径手册,出院后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康复指导,观察组按照心脏康复路径手册的内容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针对性的饮食、运动、压力应对、用药等,干预周期为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子控制情况、生活质量以及再就诊次数等。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LDL-C、Hb A1c及吸烟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再就诊1例,占1.14%,对照组再就诊6例,占6.82%;观察组再就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MI患者出院后,以临床路径为指导制定心脏康复路径训练,能有效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的危险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90例进行研究,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不同对患者分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路径的护理,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路径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护理总满意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可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缩短患者救治时间的同时,还可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