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骨短缩-延长术与载抗生素硫酸钙的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4年5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58例接受Ilizarov技术治疗的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 其中30例患者接受骨短缩-延长术治疗(A组), 根据短缩情况不同将其分为术中一次性短缩成功患者(A1组, n=17)和需要术后逐渐短缩患者(A2组, n=13), 28例患者接受载抗生素硫酸钙的骨搬运技术治疗(B组)。比较A组与B组患者的外固定架固定时间(EFT)、外固定指数(EFI), 根据Ilizarov技术研究和应用协会(ASAMI)标准评估骨缺损愈合和肢体功能, 同时根据Paley分类标准统计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Mann-WhitneyU检验。结果 5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 时间为(27.5±5.1)个月。A、B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背景: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发生率高,治疗困难,效果不理想。目前,骨缺损修复方法包括皮瓣覆盖+自体骨移植术、异体骨或异种骨移植、带血供腓骨移植、骨延长和骨搬移术。目的:探讨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8~64岁,平均(42.8±12.1)岁。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一组采用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截骨延长,另一组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截骨延长,术后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HH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的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出血量较少,与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HH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佳,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其中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能减少手术创伤,安全性较高,但骨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延长骨成角和偏移;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的术中应用置入较多钢针,移动时可造成部分皮瓣坏死和血管损伤,应避免在皮瓣覆盖创面的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支架联合钢板内固定行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联合钢板内固定行骨搬运术治疗23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19~54岁,平均37.8岁。感染骨段切除后骨缺损长度为5.2~8.1 cm,平均6.5 cm。既往手术2~4次,平均2.5次。受伤至此次治疗时间为7~23个月,平均11.8个月。记录骨搬运时间、外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指数、愈合指数和并发症。采用Ilizarov方法应用研究学会(ASAMI)骨愈合和功能评价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年,平均4.8年。所有患者创面及骨缺损均愈合,未出现感染复发、骨不连、再骨折、畸形愈合、医源性神经麻痹、膝关节或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5例出现钉道感染,经局部护理后未出现深部感染。骨搬运时间65~120 d,平均75.6 d;外固定时间75~145 d,平均97.8 d;骨折愈合时间4~17个月,平均8.7个月;外固定指数18~28 d/cm,平均22.4 d/cm;愈合指数31~52 d/cm,平均40.2 d/cm。末次随访时,根据ASAMI评价标准,骨愈合达优15例、良8例,功能达优18例、良5例,优良率均为100%。结论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行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可减少外固定器使用时间和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Ilizarov骨搬运技术与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治疗大段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2—2015-07诊治的28例大段胫骨骨缺损,其中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15例(骨搬运组),采用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治疗13例(腓骨移植组)。比较2组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指数及末次随访时Puno功能评分。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23~41)个月。骨搬运组外固定时间长于腓骨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外固定指数、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指数及末次随访时Puno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缺损长度11 cm时,骨搬运组Puno功能评分高于腓骨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缺损长度≥11 cm时,腓骨移植组在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方面优于骨搬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骨搬运技术和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都是大段胫骨缺损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骨缺损长度11 cm时可优先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骨缺损长度≥11 cm时可由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采用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胫骨近端截骨搬运与胫骨远端截骨搬运在治疗胫骨骨髓炎清创所致大段骨缺损时对搬运区骨生长矿化情况及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采用骨髓炎清创及骨搬运手术治疗的42例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资料。根据慢性骨髓炎Cierny-Mader分型:42例患者均为弥散型(Ⅳ型)胫骨骨髓炎。根据搬运部位不同分为2组:32例采用胫骨近端截骨搬运(近端组),男27例,女5例;年龄为17~65岁;左20例,右12例。10例采用胫骨远端截骨搬运(远端组),均为男性;年龄25~63岁;左6例,右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对合端手术干预数、外固定指数(EFI)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髓炎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完整随访,近端组与远端组随访时间为(590.1±287.3)、(615.6±130.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搬运后近端组与远端组分别有3例、2例出现足部马蹄内翻畸形,均需手术干预;术后近端组与远端组分别16、3例对合端需手术干预19例;近端组与远端组EFI分别为(76.2±50.0)、(84.3±59.9)d/cm,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组与远端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分别为(81.4±10.1)、(60.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骨搬运治疗胫骨骨髓炎清创所致的骨缺损时,胫骨近端骨搬运与胫骨远端骨搬运对搬运区骨生长及对合端骨愈合无明显影响,但胫骨近端骨搬运对足踝功能的不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采用Ilizarov重建外固定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免植骨治疗超大段胫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自2006-10—2014-09对45例长度15 cm的胫骨骨缺损采用Ilizaraov重建外固定技术治疗,通过骨运输修复骨缺损,23例采用对接点加压联合PRP局部注射(骨运输加压+PRP组)的方法,22例单纯采用对接点加压(骨运输加压组),免除植骨以期获得超大段骨缺损的骨愈合,采用ASAMI骨及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对RCI及EFI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1例未植骨获得骨性愈合,骨运输加压+PRP组1例,骨运输加压组3例通过植骨获得骨愈合,骨运输加压+PRP组优于骨运输加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3,P=0.024)。结论 Ilizarov重建外固定技术可以免植骨有效修复超大段骨缺损,降低截肢病残率,通过对接点加压及PRP注射可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植骨内固定方法在胫骨骨缺损Ilizarov骨搬运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我院使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Cierny-MaderⅢ、Ⅳ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9例,延长至骨缺损长度或患者无法耐受延长而尚有小于3cm距离,停止延长。予停止延长2~4周后拆除外固定架并预防感染1周。使用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内固定,同时断端自体髂骨或混合异体骨植骨治疗患者,再记录患者骨延长长度,骨折愈合及功能评价结果。结果 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4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获得重建,完全骨性愈合。根据Paley骨折愈合标准评定,优8例,良1例,优良率100%;改良Asami评定标准功能评分,优8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锁定钢板植骨内固定方法在胫骨骨缺损Ilizarov骨搬运治疗中可以早期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外固定支架并发症,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不同骨延长器治疗肢体畸形并大段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Ilizarov支架、Orthofix肢体重建系统(Orthofix LRS)及Hybrid固定系统(Hybrid Fixation System)与Orthofix LRS的组合,对不同的肢体畸形并大段骨缺损进行矫形及骨延长治疗,同时观察其疗效。[方法]自2000年8月-2004年3月分别用Ilizarov支架、Orthofix LRS及Hybrid支架与Orthofix LRS的组合进行骨痂牵开/骨段滑移治疗合并肢体畸形的大段骨缺损。畸形处采用线形/楔形截骨。畸形愈合并骨短缩者楔形截骨后进行骨痂牵开骨延长术,骨不连并畸形及短缩者接合点加压与截骨矫形骨段滑移延长同时进行。[结果]矫正股骨短缩畸形7cm1例,胫骨6例,内翻畸形2例,后成角畸形2例,混合畸形2例。平均延长5.3cm(4.5—7cm),平均延长时间3.5个月,平均延长后外固定时间7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膝踝关节活动未受影响。[结论]Ilizarov支架、Orthofix LRS、Hybrid固定系统与Orthofix LRS的组合用于骨痂牵开/骨段滑移治疗合并肢体畸形的大段骨缺损均能达到矫形及骨延长的治疗目的。Orthofix LRS及Hybrid固定系统与Orthofix LRS的组合较Ilizarov支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骨搬运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12例下肢大段骨缺损患者(骨缺损5~10 cm)。在截骨术后7~14 d开始骨搬运,每天4~6次,每次1/6~1/4 mm。记录术后骨痂牵拉时间、骨愈合时间、支架固定时间及活动功能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骨搬运时间55~142 d;骨愈合时间5~13个月;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7~16个月。根据Paley et al方法评价骨搬运结果及功能,骨搬运结果:优10例,良2例;功能评价:优7例,良3,可2例。结论应用外固定架牵开进行骨搬运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03—2014-10诊治的46例胫骨骨缺损,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骨搬运技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单臂外固定架手术治疗)。比较2组骨愈合指数、AKS膝关节、Baird踝关节功能、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观察组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1~25(18.7±7.2)个月随访。观察组骨愈合指数低于对照组,但AKS膝关节、Baird踝关节功能、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回归分析显示,肢体负重开始时间(OR=1.10,P=0.002)、骨搬运速度(OR=1.07,P=0.010)、骨搬运频率(OR=1.17,P=0.021)评分是骨愈合指数评分的保护性因素,吸烟(OR=0.89,P=0.006)、骨缺损长度(OR=0.96,P=0.000)、年龄(OR=0.87,P=0.000)评分是骨愈合指数评分的危险性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合端接触面积(OR=1.21,P=0.001)、肢体负重开始时间(OR=1.19,P=0.001)、负重持续总计时间(OR=1.06,P=0.005)评分是骨痂评分保护性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在骨愈合、骨延长速度、重建下肢肢体长度和功能方面有更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及护理方法,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35例行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归纳,评价效果。结果 35例均获得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创面修复,骨缺损愈合,均按治疗计划拆除Ilizarov外固定架,未因护理不当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中,全面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干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骨创伤后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采取大段病灶切除+旷置并相应的干骺端截骨术。术后10 d以0.25 mm/6 h速度延长,经8~25周固定延长至骨缺损端会师,于骨缺损处两断端加压并继续维持外固定支架至骨愈合。结果 2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延长6~18(9.5±4.5)cm,骨性感染全部治愈。带支架时间6.5~13个月。19例加压固定处及延长部位骨生长良好,达到了骨性愈合;3例断端骨接触后6个月无明显骨愈合,2例行自体髂骨植骨、1例拆除支架后行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4~6个月达到骨性愈合。截骨延长区及骨缺损对合处对位对线良好。结论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术后感染控制良好,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9-08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的41例胫骨大段骨缺损,骨搬运过程中患者需配合其他功能锻炼,同时注意观察耐受程度与软组织张力情况,定期摄X线片观察滑移骨段偏移情况与新生骨矿化情况。结果 4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5(16~48)个月。术后5例出现钉道感染,加强换药并应用抗生素治愈。16例牵拉区域疼痛明显,口服止痛药物后缓解。6例出现足下垂,骨愈合拆除外固定架后改善,嘱患者加强踝关节功能锻炼。12例出现轴向偏移,调整外固定架与骨延长速度后矫正。外固定架固定时间为14~18个月,平均16个月。胫骨缺损端愈合时间为6~8个月,平均7.6个月。末次随访时进行Kofoed踝关节评分,其中疼痛平均40.8分,功能平均22.3分,活动度平均14.8分。结论 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可取得满意疗效,但是需要注意轴向偏移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改善骨搬运中轴向偏移的角度、发生率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的14例胫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1例,女3例;年龄18~70岁,平均38.8岁。感染性骨缺损10例,非感染性骨缺损4例。根据Paley等提出的骨缺损分型:B1型(不合并短缩的骨缺损)7例,B3型(合并短缩的骨缺损)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72个月,平均11.9个月。采用外固定支架构型和调整固定骨搬运段半针与全环的距离,改变四边形边角关系,调整骨搬运段与对合端骨段的对合关系及对合端两骨段的力线,使患肢力线达到满意程度,以纠正轴向偏移。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1个月,平均19.1个月。术后4例患者骨对合端自然愈合,余10例经植骨处理后愈合。术后1周初次复查X线片,发生冠状位成角10例(3~12°,平均4.9°),矢状位成角9例(2~12°,平均3.8°);轴向偏移6例(43%),通过矫正,5例轴向偏移明显纠正,1例因患者依从性差错失调整搬移环半针的最佳时机,末次随访时仍有6°力线偏差。末次随访时冠状位成角5例(2~4°,平均2.6°),矢状位成角6例(2~6°,平均4.1°),轴向偏移1例(7%),均较术后初次复查时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根据Paley等提出的评价标准,骨性结果优12例、良2例,功能结果优12例、良2例。结论 Ilizarov骨搬运技术通过安装骨搬运段外固定支架构型,术后搬运过程中逐渐调整半针与搬移环间的距离,可以改善骨对合端轴向偏移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Ilizarov外固定骨牵移等方式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4例胫骨骨缺损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34例采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术,B组30例采用Ilizarov外固定骨牵移术。比较两组患者医疗指标并采用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愈合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后的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为82.4%,显著高于B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Ilizarov外固定骨牵移术而言,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术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的患者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而疗效更佳的特点,但是其手术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同期治疗感染性胫骨大段骨缺损并小腿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05应用Ilizarov技术同期治疗8例感染性胫骨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均为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清创后小腿软组织缺损位于胫前内外侧,面积平均为30.4(24~91)cm2,胫骨缺损长度平均为9.5(6~13)cm。7例胫骨中远段缺损采用胫骨结节下方截骨向远端骨搬运修复,1例胫骨近段缺损采用胫骨远端截骨向近端骨搬运修复,软组织缺损修剪成椭圆形后直接拉拢缝合。术后10 d开始骨段搬运,速度为1 mm/d,分4次完成。结果术后延长段切口及创面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7~36个月,平均23个月。延长段骨自然愈合,愈合时间为210~496 d,平均271 d;愈合指数3.4~4.0 d/mm,平均3.7 d/mm。对接点2例行二期植骨后愈合,其余6例均自然愈合,愈合时间170~308 d,平均236 d。去除外固定架后5个月疗效根据ASAMI评价标准评定:优6例,良2例。结论Ilizarov技术简便、疗效良好,是同期修复感染后大段胫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胫骨大段骨缺损采用骨搬运技术治疗过程中发生滑移骨段回缩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9-12应用Ilizarov骨搬运治疗且滑移骨段外固定在对合端愈合前去除的47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按是否发生滑移骨段回缩分为回缩组(回缩≥3 mm)与非回缩组。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骨缺损长度、合并伤、病程、手术次数、滑移段长度、滑移距离、间隔时间、外固定去除时机方面的差异。结果回缩组26例,回缩距离(10.42±6.75)mm。非回缩组21例,回缩距离(1.25±0.76)mm。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固定去除时机为滑移骨段回缩的独立影响因素。滑移段外固定去除后,38例二期行内固定、植骨术,9例二期行内固定、外固定、植骨术。继续随访10~35个月,46例骨愈合,1例发生骨不愈合(再次植骨后愈合),骨愈合时间平均6.6(4~12)个月。结论胫骨大段骨缺损采用骨搬运技术治疗过程中,对合端愈合与牵张骨痂成熟前将滑移骨段外固定去除可能发生滑移骨段回缩,回缩距离与外固定去除时机、滑移距离有关,但外固定去除时机是滑移骨段回缩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骨搬运与包裹植骨治疗单纯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12月80例皮肤条件相对良好的胫骨骨缺损5 cm患者。按修复骨缺损方法不同分为骨搬运组(49例)和包裹植骨组(3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缺损原因、缺损距离骨修复时间和合并伤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下地时间、负重时间、骨不连、骨愈合时间、并发症、骨缺损修复手术费用和末次随访患肢邻近关节功能恢复(Johner-Wruhs评价方法)等情况。[结果]骨搬运组与包裹植骨组在卧床时间[(23.36±6.72) d vs(27.26±12.21) d,P0.05]、负重行走时间[(95.98±15.67) d vs (102.55±17.54) d,P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骨搬运组的骨不连发生率显著高于包裹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49) vs (1/31),P0.05],对骨不连者行二次手术清创植骨内固定,二次术后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搬运组的骨愈合时间显著长于包裹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0±3.44)个月vs (7.77±1.67)个月,P0.05]。此外,骨搬运组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包裹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6±2.05)万元vs (4.46±1.20)万元,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Johner-Wruhs评定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胫骨大段骨缺损,骨搬运和包裹植骨均是有效方法,但包裹植骨在骨愈合效果、治疗费用和并发症方面优于骨搬运。  相似文献   

19.
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治疗胫骨创伤后大段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龙超  刘炳胜  王玮  沈作佳 《中国骨伤》2013,26(4):281-283
目的:探讨应用环形外固定架辅助骨搬运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至2011年采用骨搬运术对17例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进行治疗,男11例,女6例;年龄22 ~45岁,平均(31.00±2.35)岁.骨缺损范围5~13.1 cm,平均(7.50±1.01) cm.观察外固定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术后患肢延长长度.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程度参照Paley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0.00±2.35)个月.17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骨性愈合时间为8~15个月,平均(10.10±0.59)个月;外固定时间12~16个月,平均(14.10±0.65)个月;术后患肢延长长度平均(7.50±1.01) cm.根据Palev等骨与功能分级方法评价功能,优9例,良6例,可2例.结论:骨搬运术是治疗胫骨创伤后大段骨缺损、成功重建肢体长度的有效方法,骨搬运术具有操作简单,对软组织损伤较小、软组织覆盖较简单、疗效肯定等优点,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4):1324-1326
[目的]探讨使用微创截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大段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2017年1月本科使用微创截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的30例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8.12±18.20) min,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178.43±46.24) ml。3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54±7.21)个月。所有患者创面平均(35.74±10.82) d愈合。骨延长长度平均(8.52±2.43) cm,骨搬移时间平均(3.54±1.17)个月,去除外固定时间平均(22.54±4.83)个月。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Paley骨愈合评定:优25例,良3例,一般2例;功能评定:优23例,良4例,一般3例。[结论]应用微创截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效果确切,重建了原有肢体长度,缩短了治疗周期,确保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