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评估不同剂量替加环素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疗效。方法:借助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平台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626株CRE及317株CRAB,CRE中包括517株CRKP。...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来源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及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住院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14株CRKP及患者临床信息。采用E-test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血清分型。采用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杭州市肿瘤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的住院肿瘤患者资料, 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分为CRKP组(n=37)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ensitiveKlebsiella pneumoniae, CSKP)组(n=142),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患有心血管疾病(χ2=4.554, P=0.033), 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7 d(χ2=53.483, P<0.001)和住院时间>7 d(χ2=3.871, P=0.049)是肿瘤患者发生CRKP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7 d(OR=18.280, 95%CI6.533~51.147, P<0.001)是肿瘤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耐多黏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polymyxin resistant and carbapenemase-resistantKlebsiella pneumoniae, PR-CRK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期间检出CRKP的患者资料, 根据对多黏菌素B的药敏试验结果分为CRKP组和PR-CRKP组,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入院前6个月抗菌药物暴露情况、入院时临床检测指标、检出目标菌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时间等,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R-CRKP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CRKP感染患者170例, CRKP组123例, PR-CRKP组4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 与CRKP组相比, PR-CRKP组的年龄更高(Z= -2.186, P= 0.029), 入院前6个月半合成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多黏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暴露史比例更高(χ2= 3.930、5.414、11.939、8.478, P值均 < 0.05), 入院时诊断为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外科治疗策略与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感染情况。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7年9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胰胆外科收治的118例IPN患者资料,并重点对CRE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组118例IPN患者(3例未行外科治疗)外科干预总次数为328次,平均2.77次/例,病死率20.3%(24/118),其中出现血流感染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血流感染患者[(39.5%(17/43)vs.9.0%(7/75),P0.001]。31例(26.3%)CRE感染的IPN患者外科干预总次数为100次,平均3.22次/例,其中27例采取升阶梯治疗策略,4例采取降阶梯治疗策略,病死率为32.3%(10/31)。与较非CRE感染的IPN患者比较,CRE感染的IPN患者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升高、病死率增加、ICU住院时间延长(均P0.05)。此外,8年间IPN患者病死率逐渐下降,但CRE感染的比例近4年明显升高。结论:IPN目前仍主要依靠外科治疗;CRE感染已成为IPN的主流病原菌,且与危重症的病死率密切相关;升阶梯治疗策略正成为CRE感染IPN的主流外科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血流感染(BSI)是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BSI患者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病死率较高,这不仅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也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综述近年来CRKP BSI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对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多重耐药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120例院内感染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情况分为两组,即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59例)和非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AB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检出率,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和耐药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B感染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患者AB感染率、MDRAB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9.66% vs. 19.67%,χ2AB = 43.184、P < 0.001;71.19% vs. 3.28%,χ2MDRAB = 59.558、P < 0.001)。检出CRAB共92株,其中2017年至2018年CRAB检出率较2016年至2017年增长87.50%。92株CRAB对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磷霉素等均有不同程度耐药,仅对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敏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37% vs. 9.84%,χ2 = 16.572、P < 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AB感染者预后不良与入住ICU时间(χ2 = 8.563、P = 0.003)、机械通气(χ2 =10.898、P = 0.001)、留置尿管(χ2 =12.725、P < 0.001)、留置中心静脉置管(χ2 = 6.306、P = 0.012)、头孢类药物使用(χ2 = 25.095、P < 0.001)、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χ2 = 33.005、P < 0.001)以及联合抗菌药物应用(χ2 = 8.241、P = 0.004)均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显示: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与AB感染者预后独立相关(OR = 10.687、95%CI:0.025~0.937、P < 0.001)。 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可增加AB感染机率,导致多重耐药,为AB感染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器对碳青霉烯非敏感肺炎克雷伯菌株的检测效果,并对其实用性、可靠性做出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对菌株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筛选,同时与常规药敏实验筛选的可能产碳青霉烯酶实验菌株对照,对可疑菌株进行相关耐药基因PCR扩增、测序,以此结果作为标准来判断上述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研究期间临床共检出87株可疑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经Hodge试验初筛、PCR扩增证实产KPC酶的菌株40株,待测序确认6株;无VIM和IMP基因型;VITEK2专家系统提示碳青霉烯酶表型的敏感性87.0%,特异性92.7%。结论 VITEK2自动药敏鉴定仪因其对低水平耐药的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检测效果欠佳,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在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时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碳青霉烯酶菌株的检出率,通过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用ESBLs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的情况,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比较产ESBLs和非产ESBLs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2014年1-12月我院微生物室分离的889株大肠杆菌中产ESBLs 486株,阳性率54.7%;52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 162株,阳性率31.1%.产ESBLs的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68.3%: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达86%以上,氨曲南的耐药率为55.6%.147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菌株产碳青霉烯酶132株,阳性率为89.8%,其中104株(78.8%)为肺炎克雷伯菌.结论:产ESBLs和碳青霉烯酶是我院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原因之一,在常规病原学检测工作中应加强产酶菌株的检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预后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抗菌药物使用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系统和配套鉴定及药敏卡,应用Whonet 5.6进行耐药分析。 结果75例入组者主要分布科室为ICU、普外科、血液科和急诊内科,平均年龄63岁,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其中以肺部感染(46.67%)、颅脑疾病(30.67%)、糖尿病(29.33%)、胆道疾病(18.67%)、低血红蛋白症(18.67%)、肾功能不全(14.67%)和实体器官肿瘤(13.33%)多见,发生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患者15例(20.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5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占42.67%,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67%、10.67%和8.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6.00%)和阿米卡星(10.67%)耐药率较低(均< 20%)。入组患者病死率为25.33%,MDR组患者病死率(29.73%)高于非MDR组(21.05%)。感染性休克、入住ICU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χ2 = 18.91、P = 0.025,χ2 = 6.63,P = 0.01)。 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且病死率高,碳青霉烯类耐药菌的出现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浙江省台州医院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75株.应用Vitek 2 Compact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并通过Hodge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的菌株,PCR扩增分析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结果 75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只对阿米卡星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仅为13.3% (10/75).其中,69株(92.0%)检测出OXA-23基因,67株(89.3%)检出OXA-51基因,未检出IMP、VIM和SIM酶基因.结论 产OXA酶是本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其中OXA-23和OXA-51是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开展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血流感染已成为医院的重要感染性疾病,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在一些研究中,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血流感染的第二大细菌[1] ,该菌还可引起肺炎、泌尿系统和手术部位感染等. 研究认为,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尤其是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CRKP)血流感染患者治疗失败率较高,且医疗费用昂贵[ 2-3 ]. CRKP血流感染患者病死率高达27.8%~66.7%[4-5] ,已严重危胁公众健康[6]. 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 )、住院时间延长、抗生素联合使用、器官功能较差、器官移植、多部位侵入性操作和接触CRKP携带者是CRKP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7-8]. 本研究主要对我院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碳青霉烯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肠杆菌科细菌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的类型。 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分离自临床的87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肠杆菌科细菌。运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的表型确证。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VIM。将PCR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运用SeqMa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后在NCBI网站BLAST比对,得到碳青霉烯酶基因亚型。 结果87株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中,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检出率为70.1%,携带blaKPC-2、blaNDM-1、blaNDM-5、blaIMP-4和blaVIM-1的菌株分别为29、16、11、7和1株。产碳青霉烯酶最多的肠杆菌科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3株),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5株),肺炎克雷伯菌以产KPC型碳青霉烯酶为主,而大肠埃希菌仅产NDM型碳青霉烯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96.2%、98.3%和86.2%,可准确检测KPC-2和NDM-5型碳青霉烯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不敏感率分别为93.1%和79.3%,产KPC和NDM肠杆菌科细菌对青霉素类、除第四代头孢菌素以外的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及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耐药率均为100%,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结论本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株主要产KPC-2、NDM-1和NDM-5型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患者创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OXA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2572例患者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使用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检测仪鉴定鲍曼不动杆菌,通过药敏实验检测其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4种OXA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like、OXA-24-like、OXA-51-like、OXA-58-like)的携带情况,并对其中10株进行OXA-23-like基因测序.结果:分离出44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79.55%(27株),对米诺环素及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45%(9株)和31.82%(14株),对庆大霉素耐药率高达100%,对其他抗菌药物也具有较高的耐药率(59.09%~97.73%).所有菌株OXA-51-like基因均为阳性,共有35株OXA-23-like基因阳性(阳性率79.55%),均未检测到OXA-24-like基因和OXA-58-like基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现象,对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我院创面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耐药机制可能与OXA-23-like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几种常用的检测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 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PCR技术及序列分析判定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纸片扩散法、VTKTU 2 Compact AST-GN13药敏板、ATB G-5药敏板和WalkAway 96 PLUS NC31药敏板分别检测菌株对碳青霉烯酶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纸片扩散法检出8株(72.7%)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AST-GN13药敏板、ATB G-5药敏板和NC31药敏板均检出3株(27.7%)对亚胺培南耐药;纸片扩散法检出11株(100%),G-5药敏板检出7株(63.6%)对美罗培南耐药;纸片扩散法和AST-GN13药敏板均检出11株(100%)对厄他培南耐药.KPC阳性基因测序结果 为KPC-2型碳青霉烯酶.结论 纸片扩散法经济、方便,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检出率高,是筛查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菌株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脓毒性休克发病的特征为心指数(CI)离和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低。有人报道,低CI和高SVRI多见于未存活者,故提示预后不良。本文报告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自发病至痊愈或死亡的序列血流动力学研究。所有患者均留置动脉插管及Swan-Ganz导管。脓毒性休克指发热、平均动脉压(MAP)<60mmHg及血培养阳性。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序列治疗方案,以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1例免疫缺陷患者出现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的原因,探讨其发病机制并评价治疗措施。方法该患者为中年男性、58岁,肝移植术后,为免疫功能缺陷宿主(ICH),出现快速进展性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肺部感染。以患者诊疗过程为主线,结合宿主危险因素、时间及空间交叉医疗环境分析及发病机制探索,通过院感诊断分析思路判断病原菌来源,二代基因测序检测耐药基因,行抗菌药物精准治疗。结果以追溯影像学初始病灶为突破点,判断该患者为术后CRKP院内感染。对本次住院病区前后1个月肺炎克雷伯菌(KP)检出患者进行汇总,筛选出5例患者(4例来自痰液,1例来自尿液)。筛选10例高危病例进行肛拭子筛查,1例CRKP阳性,考虑定植。采集50份环境卫生标本,1份RICU床栏表面标本检出CRKP,综合分析排除外源性感染因素,判断为医院CRKP内源性感染。耐药基因含产KPC酶,无金属酶,应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药物,加强院感防控管理,取得良好疗效。结论ICH出现院内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较高,预后较差,应将院感分析思维带入临床诊疗工作中,对ICH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行精准治疗,防范CRKP的水平或垂直播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临床感染治疗带来严峻的挑战.此类感染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且病死率极高.为此,一方面我们需要积极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研发与探索有效的治疗药物;另一方面,更需要积极采取控制措施,避免耐药菌株的流行与扩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天津市南开医院 2018—2021年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变迁情况。方法:收集南开医院 2018年 1月 1日—2021年 12月 31日住院和门诊患者临床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病原菌。采用 VITEK2 Compact对其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药敏结果按照 CLSI 2020年版标准判定,数据采用 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 2 3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1 147株,占 48.13%;革兰阳性菌 1 141株,占 47.88%;真菌 95株,占 3.99%。检出率前五位的主要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1.78%)、人葡萄球菌(15.00%)、肺炎克雷伯菌(12.59%)、表皮葡萄球菌(9.74%)和屎肠球菌( 4.97%)。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 0.58%和 12.67%。非发酵菌种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CR-PA)和鲍曼不动杆菌( CR-AB)检出率分别为 52.94%和 6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 MRSA和 MRCNS)检出率分别为 26.67%和 72.77%,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较低。结论: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革兰阳性菌有增长趋势,主要分离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增加,应密切关注血流感染常见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血液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其耐药性监测,准确掌握我国细菌耐药状况。方法收集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BRICS)成员单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有按操作规程分离自血培养的感染病原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或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性测定。采用WHONET 5.6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收集33家成员单位815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为2325株(28.5%),革兰阴性菌5829株(71.5%)。最常见的前10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831株(34.7%)、肺炎克雷伯菌1289株(15.8%)、金黄色葡萄球菌922株(11.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05株(7.4%)、鲍曼不动杆菌372株(4.6%)、铜绿假单胞菌315株(3.9%)、屎肠球菌312株(3.8%)、链球菌属237株(2.9%)、阴沟肠杆菌220株(2.7%)和粪肠球菌205株(2.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34.2%(315/922)和77.7%(470/605),未检测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6%(2/312),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属分别为55.7%(1576/2831)、29.9%(386/1289)、38.5%(15/39);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2%(33/2831)、17.5%(226/1289)。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4.8%(55/372)和5.9%(22/372);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和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分别为1.3%(4/315)和18.7%(59/315)。结论我国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MRSA的检出率较国内同期其他监测低;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处于较低水平,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