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正题录     
本刊2021年第41卷第2期发表的文章心尖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麻醉管理规范, 图1内容更正为:(一)麻醉前访视与评估:2.EuroScoreⅡ评分;(二)麻醉前准备:3.入室后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4.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完成桡动脉穿刺监测ABP及基础ABG。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与肝硬化、炎症、免疫等局部和全身多种因素相关, 起病隐匿, 临床症状多不典型, 在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较为常见, 会增加手术难度和受者预后不良风险。随着肝移植手术技术的成熟精进和影像等相关科室技术的发展, 研究者对PVT的病理生理、筛查诊断、评估分级和围手术期防治等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本文就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PVT的管理展开综述, 为提高临床应对能力、改善肝移植受者长期生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血管疾病, 手术方式多样, 除常见的术区出血、血肿、感染外, 也存在一些特有的并发症, 如股/腘动静脉损伤、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规范化手术操作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 生存期短, 预后极差, 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近年来, 肝细胞癌的系统治疗取得了突破进展, 特别是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 打破了分子靶向药物的单一治疗局面, 而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策略更显示出优效性, 深刻改变了肝癌围手术期的治疗格局。本文重点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肝癌围手术期应用场景的几个热点问题, 并就免疫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方案在肝癌围手术期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盘点。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世界前五位[1]。而传统的临床治疗手段疗效有限, 进展期胃癌的预后差。化疗是晚期胃癌的常规治疗方法,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卡培他滨、紫杉醇和铂类, 但常规化疗药物的中位生存时间(over survival, OS)仅为8个月[2]。肿瘤细胞有多种机制来逃避宿主免疫反应。通过免疫抑制检查点[如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 CTLA-4)]介导的共抑制信号通路在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3]。PD-1表达在T、B细胞及髓系细胞表面, 其与配体PD-L1的结合后激活免疫抑制通路, 从而形成免疫逃逸[4]。PD-1阻断可解除部分受到抑制的免疫功能, 从而诱导抗肿瘤反应。CTLA-4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B7结合, 并阻止其与CD4阳性T细胞上的共刺激CD28受体结合。因此, C...  相似文献   

6.
血友病相关骨科疾病主要包括关节内出血、慢性滑膜炎、软组织畸形、血友病性假瘤、病理性骨折及跟腱挛缩。血友病相关骨科疾病在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下可以采用手术治疗, 但血友病骨科手术不同于常规手术, 围手术期凝血因子的替代方案、手术适应证的掌握、术中操作、术后管理、功能训练与康复, 以及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检测等均可影响手术效果。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和中国血友病协作组在2016年版《中国血友病骨科手术围术期处理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 采用Delphi法问卷调查的形式, 制订了《中国血友病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管理指南》, 详细阐述了截骨矫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截肢术等血友病相关骨科手术的适应证、手术原则和注意事项, 最终形成17条推荐意见, 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进一步规范血友病骨科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7.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种类繁多, 影响因素复杂,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诊治已有较多文献报道。然而, 针对少见并发症防治的报道较少。胃癌根治术后少见并发症因其发生率低, 常常不被重视。因此, 临床医师对胃癌根治术后少见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缺乏经验, 亦缺少相关的指南和专家共识, 这也给少见并发症的诊治和预防带来了困难。本文结合文献回顾及笔者的经验, 就胃癌根治术后7种少见并发症(十二指肠残端瘘、胰瘘、乳糜漏、食管纵隔瘘、腹内疝、胃瘫、肠套叠)进行系统性阐述, 以期为胃癌根治术后少见并发症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胃癌肝转移的总体发生率约为9.9%~18.7%, 异质性大, 患者5年生存率<20%, 尤其是甲胎蛋白阳性胃癌和胃肝样腺癌伴肝转移患者预后更差。目前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和日本胃癌学会均未制定专门针对此类患者系统完善的诊疗策略。本文就胃癌肝转移的分类、诊断(血清学、影像学、病理学)、治疗(手术、药物)等方面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9.
由于食管解剖的特殊性, 经左胸、右胸、食管裂孔等入路均可以完成对病变食管的切除和消化道的重建。同时因为食管解剖的复杂性, 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由于暴露范围、淋巴结清扫和切除范围的局限性, 经左胸入路目前已不被作为主要选择。经右胸入路对淋巴结清扫更彻底, 是目前公认最能达到肿瘤学根治性切除目的的手术方式。经食管裂孔入路创伤较小但操作空间狭小、难度较高, 在临床上尚未大规模开展。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发展也为食管癌的入路选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已有的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入路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0.
在夜间进行手术是否增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 一直受到临床关注。目前夜间手术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一般可理解为当天正常工作时间结束后至第2天正常工作时间开始前(16时至第2天8时)进行的手术。国内外对于夜间手术安全性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是否应将所有的夜间急诊手术纳入夜间手术进行安全性评估, 也未达成一致意见。一项来自美国的包括14万例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 排除急诊手术后, 夜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时间手术增加1.6倍, 但病死率相当[1];另一项来自美国的包括294万例的研究结果则显示, 夜间手术病死率增加1.64倍[2]。但创伤、移植类专科手术不存在上述差异[3, 4]。深入分析夜间手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 可为切实保障夜间手术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往对脂肪细胞生成的研究多关注于体外诱导培养。近年来随着谱系示踪手段的更新, 结合单细胞测序的迅猛发展, 可以综合得到更加全面的不同状态下体内脂肪谱系的再生来源及分化轨迹的证据。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体内脂肪组织再生细胞来源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家、外科学家,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谭毓铨教授, 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3年1月12日11时15分在长春逝世, 享年96岁。  相似文献   

13.
九三学社社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国血管外科学奠基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外科杂志第十二届编辑委员会顾问汪忠镐院士, 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3年11月3日12时58分在北京逝世, 享年86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著名儿科医学教育家,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张金哲教授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2年12月24日17点03分在北京逝世, 享年102岁。  相似文献   

15.
自1969年拉里·汉奇发现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 , BG)以来, 人们对主要用于骨再生的不同类型的BG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最近, BG在血管生成、免疫原性和细菌抗感染方面的有益作用得到了验证, BG的适用性已扩展到软组织修复和创面愈合。英国邓迪大学理工学院Shahin Homaeigohar和德国厄兰根-纽伦堡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材料研究所Meng Li和Aldo R. Boccaccini在《Burns & Trauma》发表综述《Bioactive glass-based fibrous wound dressings》, 强调BG纤维材料在创面愈合中的新兴作用和意义, 讨论了相关的促进愈合机制, 并介绍不同类型的BG纤维敷料的组成和形式、优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16.
文身是指将外源性不溶性色素刺入真皮层, 而在皮肤内产生永久痕迹, 现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美容方式, 然而着色剂含有的有害物质和文身操作的不规范可能会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 但常被忽视。该文作者对文身着色剂类型、文身后产生的并发症及其治疗方法进行了介绍, 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中华外科杂志》第十一、十二、十三届编辑委员会编委刘永锋教授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3年6月5日去世, 享年70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目前肝脏机械灌注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归纳和评价, 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临床阴道再造术种类多, 对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比较, 分析各自的特点。目前尚无一种最佳的阴道再造方式适用于所有阴道缺如的患者, 以Frank法为核心的非手术治疗、腹膜代阴道法、肠道代阴道法、组织工程技术等阴道再造方式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不同原因需要阴道再造的患者, 外科医师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 选取合适的阴道再造方式, 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外科手术是治愈胃癌的关键。安全实施胃癌根治术离不开充分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术中操作和严密的术后管理。充分的术前评估旨在确定病期、识别潜在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包括患者高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体质指数、术前合并疾病和低蛋白血症等术前状态因素;术中出血量和联合脏器切除等术中操作相关因素), 并通过预康复等手段优化患者身体机能状态, 以利于术者制定合理的外科治疗决策, 以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下, 旨在优化术前心肺功能和骨骼肌功能的预康复干预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有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了预康复措施的有效性, 但学界仍需在预康复的具体措施、有效评估指标、适应人群和干预时间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兼顾效率和安全, 才能更好地推动术前评估举措在胃癌临床实践中应用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