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经颅磁刺激模式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54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假刺激)、高频重复经颅磁治疗(rTMS)组(常规康复治疗+10 Hz rTMS)、间歇性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治疗(iTBS)组(常规康复治疗+iTBS),1次/d、6 d/周、持续3周;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PT)及其比值(F/E),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平衡功能及下肢伸膝肌群痉挛情况,采用磁刺激仪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患侧下肢膝关节屈伸肌PT、F/E、FMA-LE评分、BBS评分、MAS评分、MEP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rTMS组和iTBS组患者患侧下肢膝关节屈伸肌PT、F/E、FMA-LE评分、BBS评分升高(...  相似文献   

2.
王凯  张振  杜彦凯 《当代医学》2021,27(32):170-172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合镜像疗法对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偏瘫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和镜像疗法(M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THUE-HK评分和MBI评分及治疗后的CMCT和MEP潜伏期.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FTHUE-HK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MEP潜伏期和CMCT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MBI评分和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合镜像疗法治疗偏瘫患者效果理想,能提高患者上肢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降低MEP的潜伏期和CMC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MS。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改良Barthel(M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电生理指标、凝血相关指标及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HAMA、MBI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HAMA、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EP波幅均高于治疗前,CMCT均短于治疗前,观察组MEP...  相似文献   

4.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梗塞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miulation,rTMS)在脑梗塞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梗塞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功能训练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10次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和简易的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MEP、CMCT及F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EP、CMCT及F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rTMS有利于脑梗塞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rTMS组加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中风量表(NIHSS)、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后两组MEP、CMCT、NIHSS、FMA、BI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rTMS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rTMS可以提高运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缩短患者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接诊的56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8例。常规药物组给予抗血小板、活血化瘀和对症支持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药物组基础上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评估(FMA)、Barthel指数(BI),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和波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常规药物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BBS、FMA和BI均优于干预前,联合治疗组NIHSS、BBS、FMA和BI均优于常规药物组(P0.05)。两组干预后MEP潜伏期短于干预前,波幅高于干预前,联合治疗组MEP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药物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NIHSS、BBS、FMA和BI等指标,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Balance-Trainer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7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T组(23例)、r TMS组(24例)和联合组(23例)。三组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BT组增加Balance-Trainer训练,r TMS组增加r TMS治疗,联合组给予r TMS治疗和Balance-Trainer训练,治疗8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及稳定性指数(SI)得分;观察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BBS、FMA-LE、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SI得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BBS、FMA-LE、MBI评分高于BT组及r TMS组,SI得分低于BT组及r TMS组(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癫痫等不良反应。结论 低频r TMS联合Balance-Trainer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呼吸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脑梗死患者80例(Brunnstrom Ⅰ~Ⅲ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后用FMA功能量表下肢部分、BBS平衡功能量表、M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以及mRS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mRS)、平衡功能评分(BB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均较前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呼吸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能够提高患者下肢的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3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头针+基础治疗)和治疗组(头针+r TMS+基础治疗),每组15例。观察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情况,将此作为评价神经电生理指标;同时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EP潜伏期及CMCT较本组治疗前明显缩短,MBI及FMA较本组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MEP的潜伏期及CMCT缩短更明显,FMA和MBI评分提高更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头针联合r TMS治疗较单纯头针治疗能更好地改善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西峡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24例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62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低频rTMS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高频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分、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EP)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FMA上肢、下肢评分高于治疗前,B组FMA上肢评分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FMA下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MFT、MAS评分高于治疗前,B组WMFT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EP、CMCT短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MEP、CM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率和高频率rTMS治疗均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但高频率rTMS治疗对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更佳,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A、B组,各15例,均接受日常康复训练,A组使用r TMS刺激患侧大脑运动皮质区(M区),后行患侧下肢FES治疗;B组使用FES治疗,不进行r TMS刺激。治疗前后评定患侧下肢Fugl-Meyer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A组Fugl-Meyer及BB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Fugl-Meyer及BBS评分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 TMS刺激结合FES能进一步增强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再加SET,治疗时间持续4周。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使用简易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FMA、MBI、BB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通过4周治疗后,两组结果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结果评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T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杜燕  陈雪梅  李丽 《吉林医学》2022,(3):800-802
目的:通过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血流限制联合抗阻训练观察其对偏瘫侧下肢肌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抗阻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血流限制;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采用徒手肌力量表(MMT)评估下肢肌力,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的下肢部分(FMA-LE)评估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训练8周后,两组患者屈髋与伸膝肌力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屈髋与伸膝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MA-LE、BBS、MBI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FMA-LE、BBS、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限制联合抗阻训练更能促进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肌力恢复,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推拿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44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其中22例给与推拿治疗(推拿组),22例给与推拿联合下肢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组)。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FMA量表)、平衡能力(BBS量表)、步行能力(FAC量表)、日常生活自主活动能力(MBI量表)。 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推拿组FMA、BB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优于推拿组(P<0.05)。治疗后第4、6、8周联合组FAC、MB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优于推拿组(P<0.05)。 结论在推拿治疗基础上开展下肢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两侧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年龄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单侧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业疗法,观察组给予两侧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业疗法。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腘窝角均提高,足背屈角均降低,且观察组腘窝角高于对照组,足背屈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侧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康复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较好,不但能提高患儿的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BL-rTMS)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VF)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嘉兴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VF组24例、BL-rTMS组24例及联合组2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在此基础上,MVF组给予MVF治疗,BL-rTMS组给予BL-rTMS治疗,联合组则同时给予BL-rTMS及MVF治疗,1次/d,每周治疗5d。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平衡功能及踝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评定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下肢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及踝关节AROM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两比较发现,联合组患者又均优于MVF组及BL-rT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L-rTMS联合MVF治疗可以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赵娇娇  江容安 《海南医学》2022,(17):2192-2195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频r TMS治疗并配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评分(FMA)、改良Ashworth评分(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M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9.01±1.54)分、(1.31±0.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1±1.87)分、(2.34±0.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  相似文献   

18.
高政  张会慧  杨婷  王恒  范吉法 《广西医学》2023,(18):2191-2195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42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1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Fugl-Meyer评估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Barthel指数得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CMCT较治疗前缩短,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6周后,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Barthel指数得分、WMFT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患者的上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患侧脑皮质兴奋性,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手活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6):480-482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脑梗死(CI)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重复r TMS治疗的CI恢复期患者9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高频组(高频r TMS)、低频组(低频r TMS)和假刺激组,每组32例,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FMA评分、BI、MEP潜伏期及CM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评分、BI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MEP潜伏期及CMCT显著短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高频组和低频组患者的FMA评分及BI显著高于假刺激组(P<0.05),治疗后高频组和低频组患者的MEP潜伏期和CMCT均显著短于假刺激组(P<0.05)。治疗后高频组和低频组患者FMA评分、BI、MEP潜伏期及CM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低频r TMS均可以显著促进CI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且二者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米氮平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卒中治疗,治疗组在使用米氮平基础上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照组仅使用米氮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1、2、4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临床疗效,并与治疗前及治疗后使用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康复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HAMD、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上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在第1周时HAD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抑郁药在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更快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增加抗抑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