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实现基层医防融合,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在“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目的 分析整合型服务体系构建背景下医防融合的实现机制,为探索适应健康中国战略的医防融合路径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以“医防融合”“医防协同”“防治结合”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相关文献,筛选出对医共体、医联体等整合型服务体系案例政策措施和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的文献,最终筛选出文献18篇,案例15个。基于彩虹模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以及支持要素确定系统整合、组织整合、专业整合、服务整合、功能整合、规范整合为条件变量,以良好医防融合效果为结果变量,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整合型服务体系构建背景下的医防融合实现机制。结果 共有4条组态路径能有效提升医防融合效果,4条路径分别符合多层面整合型、中微观整合型路径,同时得出以下结果:(1)依托整合型服务体系开展医防融合更为有效,在整合型服务体系下存在多种路径可有效提升医防融合效果;(2)服务整合对提升医防融合效果起着基础保障作用;(3)对提升医防融合的系统整合、专业整合和功能整合相关政策指标设置尚不健全。结论 (1)依...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井喷式的爆发,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的“碎片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整合型医疗服务成为21世纪医疗卫生改革的世界性趋势。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开展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探索。我国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起步晚,发展迅速,但也尚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将从体系层面、机构层面、专业层面、临床服务层面等分析我国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实践,并总结和借鉴美国凯撒医疗集团、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德国黑森林模式的典型经验。在对比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审视我国目前的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现状,并对比梳理出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6个方面即政策的制定、规范的实施、机构间协调、专业间协作、信息化建设以及服务效果的综合评价。同时,本文也提出建立健全整合机制、网格化医联体建设和全-专协同是我国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的新动向。我国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需要将服务中心从三级医院转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重点从“机构整合”向“服务整合”转变,以全科医生驱动资源整合。未来应从政策保障、机构间协作以及专业人员间协作机制、基层信息整合的技术支持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和改善,以期促进我国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理论框架角度,探讨构建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按照“微观-中观宏观-可持续发展”和“内涵-外延-成效目标”的思路,采取关键业绩指标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改良的DELPHI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公立医院公益性指标体系包括医疗服务、社会服务和服务评价三个维度;除个别三级指标尚需要进一步认证和调整外,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得到专家认可,预测精度较高且专家们协调程度较高。结论: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为推进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并取得共识,提供了可能的切入点和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罗涛  赵越  刘兰秋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2315-2319
建立健全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是健康老龄化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安宁疗护服务已纳入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形成了多主体安宁疗护服务供给局面,"住院-门诊-居家"的多元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初具雏形,部分地区还探索出安宁疗护"指导中心-示范基地-专业机构"的推进体系。但我国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构建仍存在覆盖面窄且分布不均,安宁疗护服务提供机构准入、评价、退出机制尚待健全,整合性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尚未建立等诸多问题。应明确安宁疗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法律性质,健全"住院-门诊-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构建以基层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为重点的整合型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立安宁疗护"国家中心-区域中心-专门机构"的推进体系。  相似文献   

5.
背景 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承担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人才要素,其岗位胜任力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目的 构建基层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9—12月,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3位行业专家进行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认指标权重。结果 本研究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筛排,最终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基层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结合熵值法明确各级指标权重,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指标权重最高,为核心指标。指标体系通过小样本信效度检测,均处于可接受水平。结论 初步构建了基层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贤任能,为评价基层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外医疗服务体系资源纵向整合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以及国内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实行纵向整合,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必然趋势。结合国家新医改政策的要求,提出促进资源纵向整合的建议:引导上级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其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纵向整合中的作用,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医疗服务体系资源纵向整合评价指标的考核;从计划、组织、实施层面构建医疗服务体系资源纵向整合的全过程保障。  相似文献   

7.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其医防整合能力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最终成果。目的 基于卫生体系功能框架,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前运行机制和制度安排对医防整合的支持水平和潜在影响,为推进基层医防整合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量研究为主、辅以定性研究完善支撑逻辑分析的方法,于2019年4-10月采用多阶段全国性抽样在东中西部抽取7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 435例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189例机构负责人和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调查问卷分为机构和人员两类,机构问卷包括机构基本情况、人力资源管理、收支结构、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糖尿病防治管理及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指标等;人员问卷包括卫生人员基本信息、家庭医生签约行为、医防整合服务提供与认知等部分,并因人员类别有所差异。定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了解机构医防整合安排下人员对整合现状的看法、专业能力评价、工作行为改变及家庭医生团队参与情况。结果 定量结果表明,2018年公共卫生收入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的13.77%,低于医保收入比例(31.14%);90.54%(67/74)的调查机构以家庭医生团队为主导提供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服务,全科医生数量、健康教育时间和固定患者比例尚可,但41.75%(567/1 358)的基层人员自评专业能力局限于自身岗位工作,58.54%(795/1 358)的医护人员仍认为临床医疗比预防更能改善人群健康;63.01%(46/73)的机构实现电子文件互通共享,52.70%(39/74)的机构糖尿病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化系统实现对接;89.83%(53/59)的机构负责人认为医疗服务指标对人员收入影响最大,53.57%(721/1 346)的医务人员表示预防性工作不会影响收入;人员主观认知反映机构内交流协作稍优于跨机构专业合作,整合的激励制度有待加强。定性结果支持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收入结构依赖于医疗、家庭医生团队对慢性病人群的有效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滞后及医疗服务能力对公共卫生的带动作用。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的各层面对医防整合的支持有加强趋势,但筹资结构、绩效激励、整合观念、信息化建设仍有不足。同时,医疗服务提供能力强的地区,其运行环境对医防整合的支持性也较好。建议借助卫生体系各层面改革,有针对性地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整合支持性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当前医疗卫生体系中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情况,及其资源利用效率的差距,为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服务效率提供参考。方法:构建医疗资源配置均等程度评价指标,借鉴Herr模型构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效率差距,利用31省(市区)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配置与效率的关系、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整体来看,地区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程度,东部最高,中部和西部次之,资源配置失衡导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差距,且并未随医疗改革而缩小,医疗技术人员配置和人口密度是影响利用效率的显著因素。结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做结构性调整,并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中统筹医疗资源配置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建立一套临床路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不断促进临床路径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归纳法,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集;应用专家咨询法和熵权法最终确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建立的基于熵权法的临床路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结论:所构建的临床路径管理指标体系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可作为临床路径管理评价中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通过实现各级医疗机构间的资源共享及信息共享,对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及其运行机制进行探索与实践,从而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方法是采用J2EE技术体系,结合SOA面向服务架构,Web Services和MQ消息机制技术构建整合型医疗信息交互平台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的协作体系及专家团队,对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的综合功能进行可行性研究.整合型医疗卫生共同体成员医疗机构在利用信息交互平台进行双向转诊、预约资源、视频会诊、慢病管理等综合医疗服务功能的探索与尝试后,对运营数据抽样分析表明:利用信息技术,通过预约转诊、EMR互传及处方共享等方式,可为患者节省72.3%的在院诊疗用时、12%的同类处方药品费用,患者满意度达98%.因此可以说,基于信息支撑平台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现缓解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利于三级甲等医院专注于疑难病症的治疗和研究,同时有助于一、二级医院提高患者信任度及医生业务水平,是一种可以给共同体内患者和各医疗机构都带来切实利益的良性、多赢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
医疗卫生行业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构建医疗卫生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拟定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筛选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包括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53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结论:所构建的新型医疗卫生行业科技创新评价体系能为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山  李建  夏聪 《中国医院》2023,(7):61-64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和适用性较强的医技专业高级职称评价体系并进行验证。方法:基于文献研究确定评价体系指标池,通过专题讨论形成指标体系初稿,最后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最终的评价指标及权重。结果: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副高16个)的医技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医技专业晋升高级职称评审量化评分细则》,并实测得到了9名申报者的评分结果。结论:该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评价医技专业高级职称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城市医疗集团门诊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为规范和提高城市医疗集团整体的门诊质量提供循证管理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形成初级指标池,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0位专家开展两轮次函询,根据函询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结果:两轮次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75,KendallW协调系数为0.13~0.39,最终构建的城市医疗集团门诊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城市医疗集团门诊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全面、科学、实用,为城市医疗集团门诊同质化管理、搭建连续性服务、医疗流程优化、质量考核评价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追求公平可及性,提高服务效率,关注服务质量的宏观视角对山西省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进行客观诊断评价,为科学合理制定基层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借用三维综合模型和WHO模块框架,采用卫生资源集聚度、秩和比排序、构建评价组合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15-2020年社区医疗卫生资源机构数集聚度>0,配置充足;护士数处于相对不足的边界;医师数、床位数、卫生总费用集聚度均<0,呈现持续短缺情况。三维综合模型分档结果显示,2010-2015年卫生投入、服务效率、健康需要处于偏差水平,2016-2020年处于中等偏好水平。WHO模块框架结果显示,2010-2016年处于服务效率偏低资源投入不足的失衡状态;2017-2020年分配适宜相对均衡。结论:山西省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优化与改进,政府应有的放矢优化社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居民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医疗卫生服务与经济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与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小组讨论初步拟定评价维度,利用德尔菲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确定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一级指标专家权威系数在0.80~0.90之间;第一轮一级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协调系数分别为0.434、0.148,二级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协调系数为0.198、0.110;第二轮一级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协调系数分别为0.492、0.209;二级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协调系数为0.377、0.325。各指标协调系数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终构建了5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结论 所构建的医疗卫生服务与经济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科学、合理、全面且具有针对性,能够为医疗卫生服务与经济两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适用于日间手术绩效评价的指标框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相关领域的医疗工作人员以及专家学者进行两轮问卷调查,遴选评价指标。结果:建立了5个维度18项指标的日间手术绩效评价指标框架,5个维度分别包括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运营效率以及满意度。结论:构建的日间手术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具有一般评估指标框架的特点,着重质量提升兼顾效率考核,同时关注患者获得感指标,可以为日间绩效评价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当前中医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医医疗服务优化的策略。方法:以“彩虹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研究框架,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支持要素4个层次对当前中医医疗服务现状进行了研究,并从系统整合、专业整合、组织整合、临床整合、功能整合、规范整合6个维度探索中医医疗服务优化策略。结果:目前中医医疗服务在宏观、中观、微观、支持要素4个层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结论:应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机构协作模式、增加服务项目并发挥特色优势、重视信息化建设、重建人才激励机制,从而系统推动中医医疗服务的优化,促进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关键提供者,其对医防整合的认识影响整合服务提供,研究个体对医防整合的认识对制定和实施医防整合相关政策具有重要价值。目的 了解和评价基层医护人员主观上对医防整合的认识,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防整合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4-10月,设计医防整合主观认识评价问题,采用全国性多阶段抽样法,以基层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问卷810份,回收有效问卷725份,有效回收率89.5%。借鉴Likert评分等级赋分,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2个变量降维,提取和解释公因子,计算因子得分。结果 反映医防整合主观认识的因子可以归纳为机构层次的环境支持公因子、科室层次的合作互动公因子和个人层次的专业界限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0.43%。经因子四分制转化,环境支持得分(2.97±0.54)分,合作互动得分(2.81±0.55)分,专业界限得分(2.46±0.65)分,医防整合认识综合得分(2.86±0.53)分。结论 医护人员在基层卫生体系中,感知到的整合服务的环境支持程度不高,缺少科室协作,并且仍存在较强的专业界限。构建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基层卫生服务中的医防整合,需要体系和机构层面更多支持政策,加强不同卫生人员专业合作,转变医护人员医防割裂的专业思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2015-2019年卫生统计数据,依托医疗卫生发展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深圳市“十三五”期间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结果:2015-2019年深圳市医疗卫生事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年均增速为8.3947%。结构-过程-结果(SPO)三层级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中的结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过程——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年均增速均为正值,结果——居民健康水平年均增速为负值,结构质量指标年均增速最高。21项评价指标中有17项年均增速为正值,其中人均医疗卫生事业费和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年均增速最高,分别为26.9580%和24.0729%。2019年深圳市有11项指标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结论:“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医疗卫生事业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结构-过程-结果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协调性微显不足。建议深圳市相关管理部门及其领导在“十四五”时期就控制人口规模、引进与培育医学人才、优化医护结构配置、建设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等多方面促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评估体系,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目前对家庭医生的培养和评估手段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目的 探索建立综合、科学、系统性的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评估体系。方法 在初步构建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评估维度的基础上,于2017年10-11月,根据判断抽样原则,邀请15例基层医疗机构的专家,进行2轮Delphi咨询,咨询内容包括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评估指标的重要性和完整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构建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结果 咨询专家平均年龄为(51.7±9.9)岁,平均工作年限为(28.4±11.2)年,有效回收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3,专家在一级和二级指标上的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403(P<0.001)和0.427(P<0.001),建立的家庭医生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临床理论知识与技能评估(包括2个一级指标)、业务能力评估(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及满意度评价(包括5个一级指标)3个维度。结论 本研究咨询专家代表性强,积极性和权威性高,初步构建的体系全面反映了社区家庭医生的临床理论、技能、思维能力、业务能力及服务质量,可作为家庭医生服务能力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