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报告13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其中十二指肠癌7例,空、回肠癌6例。CT确诊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节段性肠切除术6例,剖腹探查术1例,手术切除率为76%。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25%,行节段性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0%和20%,行剖腹探查术患者术后3个月死亡。提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以十二指肠癌多见,能获得胰十二指肠切除和节段性肠切除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诊治手段.方法: 对我院10年来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部位:乳头区7例,降段3例,其他部位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9 例),黄疸(3例)和消化道出血(7例).病理学类型以腺癌多见(10例),胃肠道间质瘤(1例).8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手术.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以上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但缺乏特征性.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好发于十二指肠乳头区及降段.CT和B超及内镜检查是诊断检查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但预后甚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6年收治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梗阻及黄疸等症状.纤维十二指肠镜确诊率为95.6%,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确诊率为93.7%.1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2例行局部肿瘤切除术,2例行连同球部胃大部切除术,胃肠或胆肠吻合6例,剖腹探查术2例.总手术切除率73%,术后5年生存率24%.结论 纤维十二指肠镜和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诊治手段。方法:对我院10a来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部位有乳头区7例,降段3例,其他部位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9例),黄疸(3例)和消化道出血(7例)。病理学类型以腺癌多见(10例),胃肠道间质瘤(1例)。8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手术。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以上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但缺乏特征性。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好发于十二指肠乳头区及降段。CT和B超及内镜检查是诊断检查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但预后甚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 (PT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5 2 0 0 3年间 4 3例PTD的临床资料。结果 十二指肠镜确诊率为 85 .7% ,B超检查的阳性率为 5 5 .6 % ,CT检查阳性率为 80 %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段 (乳头部或其对侧 ) 35例 ,占 81.4 % ,2例平滑肌瘤切除术后存活 5年以上 ,1例乳头部腺瘤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后半年出现黄疸 ,病因不详。 4例间质瘤均健在且生存 16 2 1个月 ,3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胰头十二指肠切除 18例 ,节段切除 1例 ,手术切除率为 5 1.2 %。结论 B超、CT、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是诊断PTD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最基本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良性肿瘤可行局部肿瘤切除、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或经内镜切除。对于恶性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陈春明 《海南医学》2011,22(14):64-65
目的研究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记录每例患者出现相关消化道症状至临床确诊时间,经Kaplan-Meier法计算全组中位发病距临床确诊时间。结果通过对7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治疗发现,3例十二指肠良性肿瘤行病变肠段局部切除端端吻合术,肿瘤靠近十二指肠乳头者行Whipple/Child术;12例空回肠良性肿瘤均行一期小肠切除吻合术。29例十二指肠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例,行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术12例;34例空回肠恶性肿瘤中25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切除距肿瘤10cm以上的病变肠段,相应系膜及供应血管和区域淋巴结在内的整块切除。9例因腹腔广泛种植转移,行姑息性小肠短路手术。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在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2年至2002年收治的7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乳头癌71例、腺瘤5例、不典型增生3例,主要首发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无痛性黄疸(61例)、消化道症状(14例)及上消化道出血(4例)。术前纤维十二指肠镜确诊率为92.4%,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为100%,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阳性率为86.7%,B超为84.8%,CT为72.2%。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ie),30例行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结论:纤维十二指肠镜、ERCP是诊断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有效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早期选择合理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方红  夏超 《安徽医学》2010,31(5):475-477
目的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有上腹痛(56.3%)、黄疸(37.5%)、上消化道出血(31.3%)、呕吐(31.3%)、上消化道梗阻(6.3%)。首诊误诊率56.3%。确认率为十二指肠镜85.7%(12/14)、消化道气钡造影76.9%(10/13)、CT46.2%(6/13)。手术治疗12例,肿瘤切除率66.7%。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1例,局部肿瘤切除1例,旁路手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3.3%(5/6)、33.3%(2/6)、16.7%(1/6)。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早期症状隐匿,误诊率高。确诊主要依靠十二指肠镜和消化道气钡造影,治疗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手段,提高其临床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0年8月至2002年7月收治的8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乳头上区13例(16%),乳头周围区63例(78%),乳头下区5例(6%).常见临床表现有上腹痛、黄疸、上消化道出血、腹胀或呕吐及体重下降等.术前诊断率为80%.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4例,姑息性手术2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6%和21%. 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可表现为上消化道症状、胆道梗阻和出血等,各部位肿瘤有其相对特征,联合十二指肠纤维内镜和CT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洛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39-139,141
目的探讨胃癌侵及胰头、十二指肠的根治性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7月~2010年3月我科共收治的侵及胰头、十二指肠的胃癌患者110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56例行根治性切除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余行胃癌姑息切除术。结果全部病例无1例死亡,其中行根治性切除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并发症发生率26.8%;行胃癌姑息手术者,并发症发生率22.2%。胃癌根治术切除率Bonmann Ⅰ型者最高;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6~72个月,行胃癌根治术者,生存率明显提高,三年生存率73.2%,而行胃癌姑息术者仅5.6%。结论可对侵及胰头、十二指肠的胃癌患者适当开展胃癌根治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要注意合理选择适应证,做好术后并发症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4例(10.0%),降部33例(82.5%),水平部1例(2.5%),升部2例(5.0%).其中腺癌36例(90.0%).主要症状为上腹部胀痛、黄疸、体重下降伴纳差.术前行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活检确诊十二指肠肿瘤17例(93.75%).根治性切除术27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55.5%、25.9%.胃空肠吻合术、胆肠吻合术的4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25%.姑息性肿瘤切除术的4例患者均于术后短期内复发,1年后1例存活,生存率为25%.姑息性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例患者于术后9个月死亡.结论 十二指肠镜检查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确诊率高;根治性切除术可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PDMT)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2015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诊断和手术治疗PDMT患者6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0例,1例失访,术后1年、3年、5年生存分别为32例(82.1%)、23例(59.0%)、13例(33.3%);局部切除术5例,术后1年、3年、5年生存分别为3例(60.0%)、2例(40.0%)、1例(20.0%);旁路手术15例,术后1年、3年、5年生存分别为8例(53.3%)、5例(33.3%)、1例(6.7%);5例未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在1年内全部死亡。结论 PDMT的术式选择以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首选,其次为局部切除术,而旁路手术亦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患者预后以及生存的决定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确诊为此类疾病的患者,探讨影响其预后及生存的决定性因素。结果 43例均实施手术,其中28例行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包括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局部肿瘤切除16例,胃大部分切除术1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27%,其中行根治术者为42%。结论 肿瘤的可切除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局部淋巴结转移等都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对位于十二指肠一、二段肿瘤通常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位于十二指肠远端的患者可以行局部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1974年至2010年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全部100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发生部位的不同将病例分为乳头区肿瘤组(59例)及非乳头区肿瘤组(41例),分别从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对两组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肿瘤主要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尤其是乳头区,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黄疸、黑便、腹部包块及十二指肠梗阻症状。黄疸是乳头区肿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42/59),而黑便在非乳头区肿瘤组相对多见(12/41),胃肠道梗阻和腹部包块常提示肿瘤晚期。十二指肠镜联合气钡双重造影能提高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确诊率(90%),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则是乳头癌最好的检查手段(阳性诊断率100%)。手术治疗95例(乳头区肿瘤组58例,非乳头区肿瘤组37例),其中5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行肿物局部切除术,12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15例行姑息胃肠或胆肠短路吻合手术。肿瘤切除率为84.2%(80/95),根治性切除率为62.1%(59/95)。乳头区肿瘤不论是手术切除率[91.4%(53/58) vs. 72.9%(27/37), χ2=5.756,P=0.016]还是根治性切除率[87.9%(51/58) vs. 21.6%(8/37), χ2=42.204, P<0.0001]均明显高于非乳头区肿瘤。相应地,乳头癌组其术后5年生存率为44.8%(26/58),而非乳头癌组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29.7%(11/37)。结论:应提高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警惕性,尤其是对非乳头区肿瘤的认识,对可疑病例及时行内窥镜、气钡造影等联合检查,可提高术前阳性诊断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二十指肠癌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治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资料.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38例,黄疸34例,腹胀、腹块26例.纤维内镜、十二指脂低张造影、B超及CT检查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1.4%(35/43)、89.4%(34/38)、43.5%(20/46)和58.8%(20/34).本组51例均行开腹手术,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5例、远端胃根治性切除术2例、节段性肠切除术4例、短路手术10例.结果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无特异临床表现,诊断主要靠内镜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本组随访率为94.1%(48/51例).无肿瘤残留的根治性切除病倒(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5例、远端胃根治性切除术2例、节段性肠切除术4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8%(36/41)、68.3%(28/41)、29.3%(12/41).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1年生存率为87.8%(36/41),5年生存率为28.6%(10/35),远端胃根治性切除术和节段性肠切除术患者5年时各存活1例,而短路手术者(3例失访)无一例生存超过1年,与根治性切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P<0.01).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根治性外科切除治疗可提高其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术式选择.方法:对我院1995-2000年20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随访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0%(4/10)、30%(3/10);姑息性手术无获得长期生存者.结论: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及对无远处转移的病人积极争取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患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献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癌前病变,误诊原因、手术及再手术的选择。结果: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降部乳头区和腺癌最为常见;十二指肠绒毛状瘤是癌前病变之一;主要误诊疾病为阻塞性黄疸、消化性溃疡、胆总管结石、消化道出血及小肠梗阻;29例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及改道短路手术9例,根治性切除率为44.83%。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发病率低,易误诊;术前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为十二指肠镜加活检和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治疗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胰头及壶腹部癌手术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术后生存率。方法总结39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对39例胰头及壶腹部癌患者根据肿瘤不同分期行不同范围扩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并行改良Child重建术。切除范围注重区域性整块切除,包括周围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采用胰肠、胆肠端侧吻合。手术时间4.0~6.5h(平均4.6h),术中平均失血500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3.1%。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46.2%、23.1%。结论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由专业组人员完成。不同范围的清扫可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胰肠、胆肠端侧吻合操作不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58例十二指肠肿瘤外科诊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十二指肠肿瘤位于乳头上方4例,乳头周围50例,乳头下方4例;(2)临床表现随部位不同而不同,乳头上方肿瘤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和呕吐,呕吐物胃内容,不含胆汁;乳头周围肿瘤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肤目黄染伴不同程度上腹不适和不规则发热,可扪及肿大胆囊;乳头下方肿瘤临床表现上腹疼痛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含胆汁,或呕血,黑便,可扪及肿块;(3)消化道气钡造影诊断正确率57.14%,B超35.9%,CT70.59%;纤维十二指肠镜为90.48%;(4)病理组织学诊断恶性肿瘤54例,其中十二指肠腺癌51例,包括十二指肠溃疡伴溃疡边缘癌变1例,乳头状腺瘤伴癌和局限性癌变各1例和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3例;乳头腺瘤2例;乳头壶腹部溃疡1例和乳头黏膜下腺癌样增生1例;(5)外科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0例,根治性胃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根治性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术3例,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肿瘤局部切除,胰胆管引流术1例;(6)治疗结果:全组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手术死亡率;随访结果,获随访21例,1年生存率66.67%,3年生存率4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病灶部位、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和预后等.结果 18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8例行局部切除术,1例行肠段切除术,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3例行乳头部肿瘤切除加括约肌成形术,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检查证实腺瘤5例、管状腺瘤2例、绒毛状腺瘤2例、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错构瘤2例、错构瘤性息肉1例、Brunner腺瘤1例、腺肌瘤1例、纤维瘤病1例、异位胰腺1例;经2~60个月随访,1例死于非相关疾病,1例失访,其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上腹部不适和上消化道出血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最为常见的症状,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