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附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则和疗效。方法回顾1997年至2004年收治的8例大肠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平均年龄18岁.其中直肠海绵状血管瘤4例.直肠和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3例.金大肠海绵状血管瘤1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无痛性便血和贫血。术前行电子结肠镜、腹部X线平片、气钡双重对比造影、CT和MRI等检查明确诊断。昕有患者均行于术治疗.平均随访36月(10~96月).全部治愈。结论增强对本病的认识.重视电亍二结肠镜仵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的首诊作用.影像学检杏进一步确定病变部位和血管瘤的范围,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则,及腹腔镜下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部分切除术在治疗大肠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运用方法及优越性.方法对8例大肠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的病变累及直肠4例,直肠和乙状结肠3例,直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1例,诊断明确后行腹腔镜下病变部位结、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后恢复顺利,无死亡,无复发.结论 大肠海绵状血管瘤较为罕见,易误诊,常见病变部位为乙状结肠、直肠.腹腔镜下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部分切除术治疗大肠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1994年至2005年手术治疗6例,其中全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直肠乙状结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4例,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果术后随访6月至10年,4例患者无便血,2例患者有少量的间歇性大便带血。结论肠镜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结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手术是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国内文献中结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病例特点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3年至2006年收治的4例和检索1979年至2006年国内文献报道的54例结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男女发病比例为100:1.0,43.1%的患者在婴幼儿时期发病,98.3%的患者表现为反复血便,纤维结肠镜、直肠CT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准确率为100%.91.4%的患者病变呈弥漫浸润性,8.6%的病变表现为局限性.82.8%的患者接受了外科干预治疗,3.5%的患者未接受治疗.结论 纤维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诊断方式.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镜辅助下腹腔镜联合切除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术中结肠镜辅助下腹腔镜切除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未累及浆膜的较早期或较小肿瘤,或肿瘤位于系膜侧,术中需要结肠镜定位的13例:内镜摘除息肉后病理提示癌变需行补救手术治疗的7例;内镜检肿瘤同时多原发,其中部分患者的远端肿瘤致肠腔狭窄,术前无法行全结肠镜检查,无法了解近端肠管的情况3例。结果本组手术无中转开放,术后无切口感染、吻合IZl漏、吻合口出血,无围手术期死亡,18例患者随访6月~60月,3例死于肿瘤转移,15例存活至今。结论对于术前无法行全结肠检查的肿瘤和小肿瘤,采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进行检查、治疗能准确定位肿瘤.排除近端多发癌灶,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治疗体表不同类型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 自2006年至2008年,共收治体表不同类型血管瘤40例.其中7例蔓状血管瘤患者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12例弥漫型海绵状静脉畸形患者术中联合Nd:YAG激光照射;8例弥漫型海绵状静脉畸形患者行术前介入栓塞后联合手术切除治疗;6例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局部硬化剂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7例混合性血管瘤行Nd:YAG激光照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治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术后复发3例,总有效率为92.5%.其中行手术切除联合术前供瘤动脉栓塞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2例;术中联合Nd:YAG激光照射治愈11例,显效5例,有效1例,术后复发2例;行局部硬化剂注射联合手术治疗的弥漫型海绵状静脉畸形治愈1例,显效3例,有效1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 根据不同类型血管瘤,选择手术切除联合术前供瘤动脉栓塞、术中Nd:YAG激光照射或局部硬化剂注射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Shan Y  Ling F  Li M  Zhi X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4):287-289
目的 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 方法 回顾分析 2 3例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并采用Aminoff&Logue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的脊髓功能。 结果  2例患者拒绝手术而保守治疗 ,2 1例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瘤全切除 18例 ,次全切除 3例。术后患者症状好转 15例 ,无变化 4例 ,加重 2例 ,无手术死亡。 结论 MRI对脊髓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特异性高 ,手术治疗效果好 ,有症状者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8.
大肠类癌的结肠镜诊治(附3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类癌在结肠镜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长海医院肛肠外科肠镜室共36例大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病理确诊36例,内镜下用PSD圈套器圈除16例,热活检钳钳除3例,EMR切除8例,手术局部切除7例,直肠根治术1例,右半结肠切除1例。结果:随访1~5年存活率100%。结论:结肠镜检查是发现和诊断大肠类癌的首选方法,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内镜下治疗切实有效,EMR是治疗大肠类癌安全可靠的方法(无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者)。  相似文献   

9.
结肠和直肠的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治疗不当者可出现致命的出血。它应与痔、肛裂、血管发育不良、范围不广的肠道血管瘤病、新生物,血液病和肠道炎性疾患相鉴别。唯一可靠的治疗方法是完全切除肿瘤。作者对1950年以来,文献报道的25例经病理证实为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病例,加上他的2例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病例,一并讨论了其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法。在肉眼检查中,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广泛的网状血管湖,累及整个肠壁,并浸润到周围的结缔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痔患者术前行结肠镜检查的意义,本研究对术前行结肠镜检查的2973例痔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厨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检查结果异常1112例(37.4%),大肠癌27例,大肠息肉585例,慢性结肠炎389例,溃疡性结肠炎18例,回肠末端溃疡63例,大肠黑变病36例,结肠憩室58例,其他13例(直肠类癌4例,缺血性结肠炎3例,结肠气囊肿3例,结肠血管畸形1例,直肠静脉曲张2例),2种或2种以上异常者63例(2.1%)。结果表明,痔患者术前行结肠镜检查可更全面地了解其结直肠情况,对综合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附84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0-1995年12月我科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84例,肿瘤平均直径9.8cm,最大直径约40cm,其中位于Ⅷ段或累及Ⅷ段12例,位于尾状叶或累及尾状叶4例。术前有4例在外院接受肝动脉栓塞或化疗栓塞治疗。结果术前确诊率为95.2%,手术切除率98.8%,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手术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栓塞治疗存在较大危险。  相似文献   

12.
应用剥离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2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并探讨该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对8年中采用剥离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2例进行分析。结果 全且病例恢复良好,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经随访3个月至3年,情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1)该方法手术创伤小,不必切除正常肝组织。(2)术中输血少,大部分病人不用输血。(3)对于一些位于解剖困难部位的肿瘤,应用该方法可安全切除。(4)此方法疗效确切。(5)瘤体较小,深在肝实质  相似文献   

13.
彩超辅助下的皮下深部软组织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准确、有效地对皮下深部软组织内海绵状血管瘤进行诊治。方法  1996年以来对 15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CD)确定血管瘤的诊断、定位 ;并在直接引导下行铜针栓塞治疗或者手术切除治疗。术后 2周~ 1年再以 CD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与监测。结果  10例患者行直接引导下铜针穿刺 ,2例在 CD引导下直接铜针穿刺进行栓塞治疗 ,3例患者经手术切除 ,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在非创伤性的 CD辅助下 ,皮下深部软组织内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以明确诊断 ,采用铜针栓塞治疗或切除术可以达到更准确而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脏海锦状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39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资料,判断其手术指征,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结果及其手术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9例病人中,27例采用肝叶或肝段切除术,8例采用血管瘤摘除术、缝扎或结扎等方法4例。10例出现手术并发症,以胸腔积液和膈下积液多见。结论 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最大径大于5cm并有明显临床症状,或不能除外恶性肿瘤病人可以采用手术治疗。血管瘤摘除术和2个或2个以下肝段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肿瘤。尽管通过影像学检查,针对该病的诊断程序已经非常成熟,但在罕见疾病组合的情形中仍有被误诊为肝细胞癌的风险。本文通过回顾1例术后被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肝移植病例,分析诊疗过程中的关键疑难点,复习海绵状血管瘤和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其与肝细胞癌和肝硬化的鉴别要点,旨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经验与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结合国内外文献中肝海绵状血管瘤和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特点,对本病例诊疗过程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患者,男性,71岁,因腹水及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硬化、腹水及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全腹部CT平扫和增强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经全科会诊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患者进行了肝移植术。术中检查和术后大体检查发现肝脏呈弥漫结节性改变伴肝右叶占位性病变。组织学发现前者为结节性再生性增生,而占位性病变则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通常情况下肝海绵状血管瘤不存在影像学诊断困难,但在弥漫结节性背景下,海绵状血管瘤仍可被误诊为肝细胞癌。结节性再生性...  相似文献   

16.
肝海绵状血管瘤钝性剥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采用包膜外钝性剥除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3月至2003年3月采用包膜外钝性剥除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经过顺利,恢复良好,无一例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随访半年至5年,未见复发。结论 包膜外钝性剥离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且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2008年经手术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77例临床资料。结果:肿瘤直径5~9cm42例,〉10cm24例,≤15cm11例。手术前确诊7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前确诊率94.8%;4例误诊,误诊率5.2%,分别误诊原发性肝癌2例,巨大肝囊肿癌变1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1例。3例腹腔出血、休克,急诊剖腹探查均死于术中;4例肿瘤巨大,经剖腹探查未能切除。70例均皆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率90.9%,肝叶切除术38例(4914%),剥除术21例(27.3%),局部切除术11例(14.3%)。70例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手术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最有效的手段;手术剥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量少,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央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附3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要:目的 总结特殊部位肝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32例瘤体位于肝中央区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组均采用包膜外剥离术,全部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被成功切除,术中出血量50~10 000mL,12例患者术中进行了输血,输血量400~4 000mL。术后发生胆漏(1例)、膈下积液(1例)和右侧胸腔积液(3例)等并发症5例(15.6%)。术后死亡1例(3.1%)。随访26例,平均随访(3.09±0.93)年,血管瘤无复发。结论 熟悉肝脏的解剖以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包膜外剥离术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