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给指握拳法在老年消瘦患者手背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老年消瘦患者,每日将符合条件、需进行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用给指握拳法,B组用传统握拳法进行手背静脉穿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背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和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本次研究共穿刺360次,A组和B组各180例,A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3.6%,B组为8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轻、中、重疼痛分别为132、30、18,B组轻、中、重疼痛分别为90、5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给指握拳法对老年消瘦患者进行手背静脉穿刺能够提高一次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术前补液采用吸入麻醉后颈外静脉留置针一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把需要实行择期手术的40例婴幼儿按抛币法随机分两组: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0例。A组吸入8%七氟醚2 min后,选择右颈外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B组按常规选择外周暴露最清晰的静脉穿刺输液。监测记录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过程中的BP、HR、R和SpO2变化,穿刺的次数、耗时及术后24 h患儿口述对手术有恐惧感的例数(心理阴影)。结果两组患儿术前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麻醉至穿刺完毕时段的生命体征较B组平稳,A组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1),术后24 h随访患儿口述对手术的恐惧感A组例数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择期手术的婴幼儿术前输液选择吸入麻醉下颈外静脉进行,不但穿刺成功率高,耗时短,而且术后心理阴影少,值得倡议推广。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把较大剂量的注射液通过输液器具等直接由静脉滴注人体内的一种给药方法,是门诊输液中心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护理人员一般会选择手背静脉作为静脉输液的穿刺点。手背静脉是由指背静脉的三级静脉弓向上延伸而来的,而分布于尺侧粗直的贵要静脉则是首选。  相似文献   

4.
倪尔琼 《中国保健》2010,(10):72-72
目的探讨逆行静脉的穿刺成功率,为长期静脉输液及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提高手背浅静脉的利用率,以保护血管。方法取400人次静脉输液,以腕关节到掌指关节间的手背浅静脉为穿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行静脉穿刺法,观察组采用逆行静脉穿刺法。结果观察组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逆行静脉穿刺,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便于固定,增加了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手背逆行静脉穿刺在老年患者的应用,提高手背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选取122例顺行静脉穿刺困难的老年患者,分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用逆行与顺行穿刺方法,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渗出率参数。结果实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3.5%)高于对照组(78.3%);实验组的药物渗出率(8.1%)低于对照组(23.3%),且不影响血液回流和输液的顺利进行。结论用逆行穿刺术输液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输液不适,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其成功率和渗出率均明显优于顺行静脉穿刺,具有积极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学霞 《健康天地》2009,3(12):18-18,22
比较四个月以下小婴儿手背静脉和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差别。方法:将120例四个月以下住院小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手背静脉留置针输液(实验组)和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从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皮肤损害四个方面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在操作时间,皮肤损害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四个月以下小婴儿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可首选手背静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最佳方法,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静脉穿刺的痛苦。方法选择住院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600例,300例行传统静脉穿刺输液法,300例行改进方法进行静脉穿刺输液法。结果改进组静脉穿刺输液,一针穿刺成功率和疼痛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进组静脉穿刺输液法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改进组静脉穿刺输液法一针穿刺成功率高,疼痛程度轻,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6,(5):575-576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193例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需要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95例患者采用传统体表观察直接穿刺法,B组98例患者则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进行穿刺。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计算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的穿刺一次成功率及总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A组,动脉误伤几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局部血肿、气胸、神经损伤、皮肤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引导下静脉穿刺较传统经验穿刺法成功率高,不良症状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背逆行穿刺对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背顺行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手背逆行穿刺法,对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67%,明显较对照组72.92%高(P 0.05);观察组液体渗漏、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明显较对照组16.67%低(P 0.05)。结论:手背逆行穿刺可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也能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门诊输液厅输液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配合整体护理),对照组100例(配合常规输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平均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穿刺次数为(1.05±0.13)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49±0.23)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可有效提高满意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  相似文献   

11.
胡晓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4850-4851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经验.[方法]对收治的28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80例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有275例,有3例发生脱管,2例发生局部皮肤过敏,2例发生静脉炎. [结论]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工作中的使用,既减少了患儿痛苦,又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傅仲伯 《职业与健康》2011,27(8):939-940
目的评价自制胸穿引流器胸穿抽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16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治疗组用自制胸穿引流器胸穿抽液治疗;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分析两组操作成功例数、操作过程计时、抽液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操作成功率都为100%,但是两组在操作过程计时,抽液量及不良反应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胸穿引流器能成功进行胸穿抽液治疗,俱有抽液过程缓慢均速、抽液量较多、不良反应较少及制作简单、操作容易、安全密闭,易于被患者和临床大夫接受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呃逆原因及治疗方法,提高对呃逆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自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68例呃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将病人随机分为A组(23例)、B组(22例)、C组(23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A组接受氯丙嗪12.5mg肌内注射,2次/d;B组接受针灸治疗,1次/d,3d为1疗程;C组接受氯丙嗪12.5mg肌内注射,2次/d,再加用针灸治疗。结果68例呃逆患者中,消化系统疾病21例(30.88%)、脑血管疾病23例(33.82%)、心血管疾病6例(8.82%)、呼吸系统疾病7例(10.29%)、药物引起者4例(5.88%)、功能性呃逆7例(10.29%),引起呃逆的病因以消化系统及脑血管疾病居多。3种治疗方案治疗呃逆有效率存在差异(P〈0.05),C组治疗方案的有效率最高(91.30%),A组治疗方案有效率最低(60.87%)。结论引起呃逆的病因众多,但以消化系统及脑血管疾病居多。在使用氯丙嗪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呃逆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高龄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对连续就诊的68例行多节段腰椎管减压的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年龄≥65岁)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甲环酸.对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浓缩红细胞、输血例数、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浓缩红细胞和输血例数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分别为(641.1±128.4) ml比(780.1±107.3) ml,(228.80±52.07) ml比(345.50±42.16)ml,(1.02±1.56)U比(2.89±1.76)U,16例比28例](p<0.05),术后血红蛋白[(104.00±4.87) g/L]明显高于对照组[ (92.20±5.47) g/L](P< 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明显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后7d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对高龄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后路手术时,于术中及术后短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并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常见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2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有3例经二次穿刺成功换血,8例术中血糖升高,经过治疗护理后恢复正常;最终29例患儿换血疗法成功进行且有效的防止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效果显著;护理人员准确细致的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与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8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69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动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股动脉组84例,桡动脉组85例。对两组间的动脉穿刺点压迫时间、PCI的成功率、穿刺点局部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以及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疗效。[结果]股动脉组成功率为94.05%(79/84),桡动脉组成功率为95.29%(81/85)。两组在PCI的成功率、下肢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点压迫时间、穿刺点局部的并发症、低血压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显著少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与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成功率相似,且血管并发症少,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因此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选择的途径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黄晨燕  王雪梅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962-2963
目的 探讨单手指固定法行桡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40例需行桡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两手指固定法采血,观察组应用单手指固定法采血,观察2组患者的采血效果、采血成功时间、一次采血成功率、采血后局部血肿情况、疼痛程度.结果 2组的采血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采血成功时间、血肿发生率、疼痛程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手指固定法采集桡动脉血气标本时间短、血肿发生率低、疼痛程度轻.  相似文献   

18.
吴晓华  方旖旎 《职业与健康》2005,21(7):1082-1083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穿刺输液失败的原因,总结其实践经验.方法按照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要求,严格按规程操作,对219例次静脉穿刺效果进行统计.结果共进行静脉穿刺219例次,效果满意152例次、不满意67例次,其中穿刺不成功需更换部位重新穿刺51例次,输液渗漏5例次,输液过慢8例次,输液针头脱出3例次.结论穿刺静脉血管的选择,针头的选择和穿刺方法是静脉穿刺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超声预先定位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择期手术需要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穿刺前超声预先定位组(U组)和体表标志定位组(T组),每组50例.观察一次穿刺成功例数、一次置管成功例数、穿刺次数、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U组的穿刺次数、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1.0±0.5)次、(4.5±1.2)min、0]均少于T组[(2.1±1.4)次、(6.8±1.6)min、12.0%(6/50)](P<0.01);U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96.0%(48/50)和95.8%(46/48)]高于T组[72.0%(36/50)和77.8%(28/36)](P<0.01).T组有2例穿刺失败.结论 在保持体位不变的情况下,利用超声预先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简便实用的穿刺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and safety of prelocalization with ultrasound during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nnulation.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scheduled for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nnulation from February 2009 to April 2010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digits table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Group U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by ultrasound-prelocalization method and group T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by traditional technique. The first successful punctures and the first successful catheterization,puncture times,operation tim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T, puncture times,operation tim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lower in group U [(1.0±0.5) times vs.(2.1±1.4) times;(4.5±1.2) min vs.(6.8±1.6) min;0 vs. 12.0%(6/50)](P< 0.01 ). The first successful punctures and the first successful catheterization [96.0% (48/50) and 95.8% (46/48)] in group U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T [ 72.0%(36/50) and 77.8% (28/36)] (P < 0.01 ). Two cases were failed in group T. Conclusion Ultrasound-prelocalization technique is simply and practically method for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nnulation under the stable body position.  相似文献   

20.
吸毒人员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HCV感染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随机抽取长沙和株州市2个戒毒所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以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收集吸毒人员的有关资料,并采集血标本772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HCV.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72名吸毒人员中检出阳性人数662人,总感染率为85.75%;单因素分析:不同性别(χ^212.03,P<0.01),不同年龄(χ^27.56,P<0.05),不同吸毒方式(χ^2119.80,P<0.01),不同静脉注射时间(χ^29.42,P<0.01),是否共用注射针头(χ^216.24,P<0.01),注射针筒不同清洗用水(χ^27.49,P<0.05),不同入所次数(χ^229.34,P<0.01)的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吸毒人员中HCV的感染与性别、吸毒方式、注射针筒清洗用水、静脉注射时间有关.结论 吸毒人员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HCV感染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吸毒方式、注射针筒清洗用水和静脉注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