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由房性早搏 (房早 )诱发的局灶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并探讨有关射频消融治疗中一些方法学问题。 方法  1例 44岁女性患者 ,阵发房颤 4年余 ,心电图证实房颤由房早诱发 ,药物治疗无效 ,行射频消融治疗。放置常规电生理检查导管和 Halo导管 ,穿刺房间隔 ,大头导管经房间隔在左房内肺静脉进行标测 ,在左上肺静脉内标测到诱发房颤的房早时最早心房激动 ,放电消融 3次 ,房早、房颤消失。结果 随访两周后有房早和短阵房颤发生 3次 ,术后两周至 6个月未服用药物 ,无房颤发生。结论 射频消融可能成为治疗局灶性房颤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①患者,男性,56岁.因阵发性房颤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而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房间隔穿刺后置入Lasso电极导管.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3岁,10年前行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中央型),心电图提示为窦性节律。入院前3个月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入院接受一站式房颤导管消融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心电图维持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未见残余分流,患者右房内径明显缩小,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心房颤动(房颤 ) ,是近年来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的热点 ,我们应用普通射频消融导管 ,通过消融肺静脉口 ,对 6例局灶性房颤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的电隔离。一、资料与方法6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4 1~ 6 3岁 ,有阵发性房颤病史3~ 10年 ,心电图示频发“PonT”房性早搏 (房早 ) ,房早诱发短阵房颤 ,持续数分钟和数小时不等。房颤发作频繁 ,3~ 4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 ,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导管射频消融术。主肺动脉造影显示肺静脉解剖位置后 ,两次房间隔穿刺放置 7F 10极Lass…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老年人房间隔缺损的手术及术后处理方法。方法对31例60~66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9例同期处理三尖瓣病变,8例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并与59例45~59岁的非老年患者比较,观察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全部存活,老年组8例行射频消融术,有效率87.5%,右心功能不全8例,治疗后好转;非老年组8例行射频消融术,有效率100.0%,右心功能不全2例,治疗后好转。结论年龄不是房间隔缺损手术的禁忌证,正确的术后处理、并存症的治疗和房颤治疗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56岁。因"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药物治疗无效入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消融前左房-肺静脉CT提示左下肺静脉开口于左房后壁,常规选择性左上肺静脉造影发现左下肺静脉开口未显影,Carto-merge指导下行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后随访3月余,维持稳定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前后的抗凝治疗。方法2004年7月到2006年1月连续收治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持续性房颤64例,导管射频消融前需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84例。所有患者术前华法林抗凝治疗使国际标准比率2.0~3.0维持至少3周。术中完成房间隔穿刺后,静脉给予肝素5000~8000U或75~100U/kg,以后每小时追加1000U或12U/kg。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结果持续性房颤患者中1例术中心腔内超声发现消融时消融导管顶端血栓形成,术后无血栓栓塞表现,3例术后出现血栓栓塞表现,血栓栓塞发生率4.7%。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未见血栓形成和栓塞表现。两组病例血栓形成和栓塞比较有显著差异(4/64vs0/84,P=0.033)。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易血栓形成和栓塞,应加强术中及术后肝素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8.
刘海涛 《心脏杂志》2017,29(1):21-023
<正>1对象和方法患者,男性,70岁,陕西省神木市人。主因"阵发性心慌、气短10年,加重2周"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心慌、气短,活动后为著,经休息可好转,无胸痛,未经过特殊治疗。半年前患者因一过性晕厥、跌倒至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心房颤动(房颤)",头颅CT提示"脑梗死",心脏彩超提示"房间隔缺损"。当地医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中不同抗凝方案与围术期血栓事件的关系。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10月连续收治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持续性房颤14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华法林抗凝,使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控制在2.0—3.0至少1个月。消融前停用华法林并用低分子肝素替代抗凝。2004年7月至2006年1月消融的患者(组Ⅰ)64例,完成房间隔穿刺后,静脉给予普通肝素5000U;2006年2月至2007年10月消融的患者(组Ⅱ)81例,完成房间隔穿刺后根据患者体重予以肝素(100U/kg),两组患者消融术中每小时均追加肝素1000U。消融后行低分子肝素抗凝3d并口服华法林治疗至少3个月。结果组Ⅰ有4例患者于围术期出现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组Ⅱ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因消融后第3天自行停用华法林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余严格抗凝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事件。组Ⅰ与组Ⅱ消融术前后达到抗凝要求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4对0/80,P=0.037)。结论消融中根据患者体重调整抗凝强度可以显著减少持续性房颤患者围术期血栓事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CRT)与常规治疗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CRT、CRTD治疗的患者,作为CRT组。选择同期心衰行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阵发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以及房颤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①对照组房颤的发生率较CRT组高(阵发性房颤9/46 vs 5/47;永久性房颤24/46 vs 11/47,P均<0.05)。②常规药物治疗下房颤患者的死亡率高于窦性心律患者(P<0.05)。结论 CRT治疗后,房颤发生率较低,房颤并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亦降低,CRT组心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增加,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肥厚性心肌病(HCM)伴心房颤动(房颤),并对其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因HCM伴房颤且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EnSite—NavX)导航下环肺静脉消融术达到同侧肺静脉隔离,对持续性房颤再行左心房碎裂电位消融以及线性消融。消融术后3个月内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于消融术后1、3、6个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出现症状后立即行常规心电图,随访治疗效果。结果共11例HCM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年龄(52±17)岁,女性2例。其中6例为阵发性房颤,5例为持续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后4周有1例因急性左心功能不良死亡,其余10例有4例复发,其中2例再次接受消融术。随访(14±10)个月,共有7例维持窦性心律,总成功率64%,未发生消融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维持窦性心律者左心房内径及射血分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4)mmVS(46±4)mm,0.64±0.05VS0.66±0.04,P〉0.05],心功能改善(2.0±0.7VS1.2±0.4,P〈0.05,NYHA分级)。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射频消融治疗HCM伴房颤安全且有效,术后维持窦性心律者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发作性心悸6年,加重1个月"入院。6年来反复心悸发作,多次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普罗帕酮、胺碘酮等口服疗效欠佳。入院前1个月心悸加重,伴活动后胸闷、气短,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性房颤。平均心率110次/min,最快心率176次/min。入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既往高血压及糖尿病史10年。11年前因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术后有轻度吞咽困难。查体:血压  相似文献   

13.
正1 病例患者女性,68岁,阵发性心慌3年,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间断口服降压药。3年前出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未予以治疗。2017年10月因急性脑梗塞(桥脑、枕叶)于外院治疗,行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功能完全恢复,出院后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47.5 mg 1/d)控制心率,利伐沙班(10 mg 1/d)抗凝,2017年10月23日因肠梗阻行胃肠减压,停用上述药物。1周后患者心慌、胸闷、憋气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脑CT排除新发病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低位房间隔起搏导线定位方法,评价房间隔起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病窦综合征患者48例,以X线及心电图特征定位,主动固定心房电极于低位房间隔,观察起搏后P波时限的变化及房颤的发作频率。结果:所有患者经房间隔起搏后,P波时限均显著缩短,118.00±24.00ms比93.00±16.0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有心房内传导延缓者,起搏后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率明显减少,而心房内传导正常者,房颤发作无明显减少。结论: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在低位房间隔起搏是安全、可行的,它能明显缩短左、右心房激动时间,使心房的除极趋于同步化;对伴房间传导阻滞者,房间隔起搏能减少房颤发作。  相似文献   

15.
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房性心律失常风暴现象的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阵发心房颤动(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早期房颤频繁复发并加重的病例,研讨此现象发生的机制和治疗对策。方法对连续5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行肺静脉电隔离术,观察术后两周内的房颤复发情况。结果消融术后两周内10例(18.5%)有房颤早期复发或合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发作,其中4例(7.4%)出现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房性心律失常风暴现象。此4例患者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两周左右心律逐渐恢复正常,继续服药至3个月,停药后房性心律失常风暴患者仅有1例仍有房颤发作,行二次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术,术后无房颤发作。结论消融术后早期房颤发作较常见,少数患者短期内房颤发作更加频繁,表现为房性心律失常风暴现象。其可能为多种因素联合作用所致,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效,不必急于短时间内二次消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导管消融与药物治疗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的改变情况。方法纳入房颤患者54例,其中因房颤住院并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消融组)30例,因房颤住院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药物组)24例。测定所有患者入院后24~48 h内及平均随访4.6个月时的血清酪氨酸羟化酶指标;完善交感皮肤反应(SSR)检查,测定四肢潜伏期及四肢振幅等。结果消融组患者术后血清酪氨酸羟化酶浓度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消融组患者血清酪氨酸羟化酶浓度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融术组患者术后交感皮肤反应振幅明显增加,高于患者接受消融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消融组患者交感皮肤反应振幅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房颤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1例52岁男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因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入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前检查肺静脉CTA显示下肺静脉共干,术中电生理检查发现左侧房室旁道,成功消融旁道,然后隔离各肺静脉后,随访24个月内无房颤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总结分析2010年8月-2019年4月在我院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并存活的406例病例,其中男145例,女261例,采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或Medtronic双极消融系统行房颤外科双极射频消融。术后门诊随访0~5年,记录患者12导联心电图、心脏彩超资料、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及射频相关并发症。结果:消融成功组与房颤复发组在术前房颤持续时间、房颤类型、左房大小、右房大小上有显著差异(均P0.05),左室大小与射血分数(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窦性心律维持组与房颤复发组EF、左房大小、右房大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左室大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需行心内手术合并房颤患者行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简单易行、远期效果较好。术前房颤持续时间、房颤类型、左房大小会影响房颤消融手术的治疗效果。术后左房大小、右房大小对窦性心律的维持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性,85岁。2015年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永久性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坚持服用硝酸异山梨酯、富马酸比索洛尔等药物治疗。有"冠心病、房颤、癫痫"等病史。2019年10月14日因"排尿困难2周"入院。入院心电图(图1)示:未见窦性P波,QRS波时限正常,心室率51bpm,肢体导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疗效及其与患者精神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治疗未行射频消融术的PAF患者285例,根据是否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分为药物组(常规治疗+倍他乐克组)149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136例.患者于纳入研究时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检测其血清心房利钠肽(ANP)、左房内径(LAD)及左房容积最大值(LAVmax)等心脏超声指标,行12导联心电图和(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房颤事件.结果 药物组和对照组患者纳入时的SAS粗分、标准分、SDS粗分、标准分、ANP水平、LAD及LAVmax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患者房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比率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β受体阻滞剂治疗阵发性房颤与患者焦虑状态呈正相关,SAS量表评分与18个月后房颤发生和进展的亚组分析发现,有焦虑药物亚组、无焦虑药物亚组和无焦虑对照组患者的房颤持续时间、房颤复发率及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焦虑对照组的房颤持续时间、房颤复发率及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率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PAF的进展,且与患者的焦虑状态相关;可明显减缓有焦虑PAF患者房颤的进展,而对无焦虑PAF患者房颤进展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