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9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特点、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方法首选是手术切除,不主张常规行标准淋巴结清扫,但术后转移复发率高,其预后与危险性评分及发病部位有关;对于转移或不能切除者,Glivec是目前最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大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在不断上升,大肠癌预后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密切相关,若早期发现,多可手术切除,预后良好。据文献报道,大肠癌如果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有转移的进展期大肠癌其5年生存率低于10%。早期大肠癌指癌浸润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者,无论大小或淋巴结转移,由于其临床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提高大肠癌早期检出率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下面对大肠癌早期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大肠癌的安全性、治疗效果,并讨论其随访观察结果.方法 对60例早期大肠癌患者以注射法行黏膜切除治疗,记录其操作方法、并发症、术后病理、追加手术情况及随访观察结果.结果 60例早期大肠癌患者经EMR或分片黏膜切除,一次性切除病变43例(71.66%).根据内镜标本病理及外科手术病理结果,累计完整切除率91.67%(55/60).并发症:术中出血24例(40%),以钛夹或氩离子凝固术(APC)止血成功.术后1周迟发出血2例(3.33%),内镜下止血成功.无1例穿孔发生.术后病理:黏膜内癌54例,黏膜下癌6例.5例m癌追加外科肠段切除,均无癌残留,但其中1例内镜标本提示癌残留者合并淋巴结转移;2例sm1癌追加外科肠段切除,无淋巴结转移;2例sm2癌追加外科肠段切除,合并淋巴结转移;1例sm3癌追加外科肠段切除,无淋巴结转移.其余m癌及1例拒绝手术的sm1癌,合计50例纳入随访,随访1~50个月,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转移.结论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大肠癌是安全的,其根治效果取决于操作方法、术后病理标本的判断以及严格术后内镜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癌 p16基因缺失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对 3 2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及粘膜正常组织进行 p16基因第 2外显子检测。结果 p16基因在癌组织中缺失率为 5 3 .1% ,与大肠粘膜正常组织的 6.3 %有显著性差异(P<0 .0 1) ,且与大肠癌病理组织学分型 ,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结论 p16基因缺失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分化不良有关。检测 p16基因缺失情况可为大肠癌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手术后肝转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5例大肠癌手术后肝转移的诊治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的病例均得到CEA、B超和(或)CT检查证实,其1年和3年生存率在根治性手术切除组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结论:肝转移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手术切除及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是改善其预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期大肠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自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85例青年期大肠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85例均行手术,其中根治性切除45例(52.9%)包括直肠癌30例,分别行Miles术式26例,Dixon术式4例;结肠癌15例,分别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8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7例。姑息性切除27例(31.8%)。因广泛腹腔转移仅行单纯造瘘或探查术13例(15.3%)。根治组5年生存13例(28.9%),姑息切除及探查造瘘术式均于手术后4个月至1年6个月死亡,平均生存期7个月。结论青年期大肠癌起病隐匿,症状出现迟,误诊率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故预后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的流行病学资料、病因、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结合我院2例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复习相关文献并作分析报道。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病程均在1年以内,病理均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后均进行术后化疗,1例患者术后24个月无复发。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多为转移性,原发性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少见,胃肠道转移性黑色素瘤可以发生于原发病灶切除数年之后,约4%12%没有明确的原发病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间断腹痛,贫血,体重减轻和腹部肿块。外科手术是首要的治疗手段。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选择和能否进行根治性切除。早期诊断和进行彻底切除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患者年龄、肿瘤位置、大小、原发部位、能否进行根治性切除以及从原发病灶切除至胃肠道转移的间隔时间是独立的预后因素。靶向药物联合治疗和免疫靶向药物是未来黑色素瘤研究的新方向。结论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差,早期诊断困难,转移早,对有黑色素瘤病史的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应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孤立的病变应积极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应积极进行辅助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张兵  王宁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5):425-427
目的 探讨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外科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1月~2006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的62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情况,对随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因素分析.结果 62例均因结直肠占位病变行手术治疗,其中33例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10例行姑息性肿瘤切除术,19例行剖腹探查或结肠造瘘术,全部经术后病理诊断为印戒细胞癌.术后37例行辅助化疗.本组55例获随访,中位生存期28个月,根治性肿瘤切除、姑息性切除、未手术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7、19、10个月,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生存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肠梗阻、手术方式、血管瘤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结直肠印戒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预后较差,早期诊断予根治性切除术并结合术后辅助放化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阴部乳房外Paget 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1 例男性中年阴部乳房外Paget 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阴部乳房外Paget 的诊断和治疗特点.结果 手术距病灶边缘2 cm 处深达深筋膜层将整个病灶切除,术中快速冰冻手术切缘无病变组织,术后腹部转移皮瓣成活,伤口愈合良好.目前密切随访3 个月,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超声及胸部X 线片提示无远处转移,患者无不适症状,可正常性生活.结论 阴部乳房外Paget 病发病率低,对难治性阴囊湿疹样病变要及时切取全层皮肤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首选根治性切除,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以决定手术切除范围非常重要,切缘必须经病理检查无病变组织才能防止术后复发,术后密切随访,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变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阑尾肿瘤1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诊断证实的原发性阑尾肿瘤14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阑尾良性肿瘤7例,其中黏液囊肿4例,黏液囊腺瘤2例,腺瘤1例,合并腹膜假性黏液瘤2例;阑尾恶性肿瘤7例,其中类癌5例,腺癌2例.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一期切除7例,二期切除2例),5例行阑尾及系膜切除.随访12例,1例腺癌术后4年死于癌转移,余均无复发和转移. 结论:阑尾肿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应提高认识.术前诊断可疑者术中应仔细探查和行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提高预后生存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