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临床常用溶媒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群芳  徐冬 《医药导报》2008,27(7):862-863
目的 考察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 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方法,将复方丹参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观察溶液外观、测定配伍后6 h内pH值、不溶性微粒数和丹参素与原儿茶醛的含量. 结果 两种混合液外观无明显变化,复方丹参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6 h内,pH值变化较小,不溶性微粒数配伍液远远高于原注射液(P<0.05);主要成分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基本无变化. 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不宜配伍,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不溶性微粒数比原输液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上述5种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吸光度、紫外吸收光谱及微粒的变化。结果5种混合溶液外观无明显变化;微粒数随放置时间呈下降趋势;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pH值有明显下降;与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紫外扫描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光度均明显异常。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和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不宜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3.
张文佳  孙德清 《中国药房》2021,(10):1230-1235
目的:考察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与不同溶媒配伍24 h内的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分别均按体积比10:100、30:100、50:100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作为试验组输液;将其与10%葡萄糖注射液同比例混合,作为对照组输液;将水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配伍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在不同温度(10、25和37℃)条件下,在6小时内不同时间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观察配伍液的图谱变化,测定混合液中两种注射液主要成分的浓度。结果: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紫外吸收图谱、主要成分含量基本不变。结论:两种注射液可以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考察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配伍液室温放置6h,观察其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以及复方丹参注射液中的活性成分原儿茶醛和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中4的右旋糖酐-40的含量变化。结果:配伍液pH值、外观、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但2,5μ以上微粒数在考察时间内随着配伍液放置时间的增加而增多,10μm以上,25μm以上微粒数基本不变。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室温放置6h内稳定。  相似文献   

6.
肾康注射液与5种溶媒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 通过考察肾康注射液与5种常用溶媒配伍的稳定性,选择最佳溶媒配伍方案,以便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将肾康注射液与5种不同溶媒配伍后,定时考察配伍后溶液的pH、不溶性微粒数、有效物质原儿茶醛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5种溶媒按药品说明书比例配伍2 h后不溶性微粒数均有所增加,其中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最多, 且2 h后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增加。5种配伍溶液的pH无明显变化。原儿茶醛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6 h内原儿茶醛的含量变化率:0.9%氯化钠注射液>5%果糖注射液>10%转化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其中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原儿茶醛含量下降近20%。结论: 肾康注射液在不同溶媒中稳定性不同,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注射液中原儿茶醛含量下降明显且不溶性微粒数较多。临床应选择稳定性更好的葡萄糖以及转化糖注射液作为溶媒,配伍后的溶液应尽可能在2 h内用完。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多西他赛注射液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考察室温下0,1,2,4,6,8,10,12,16,20,24 h时配伍液的外观、不溶微粒分布及粒径大小、pH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西他赛的含量。结果:24 h内,药物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液外观与pH值均无明显改变,但多西他赛的含量在配置后8 h均有明显下降(RSD>2%);24 h内,药物与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配伍液外观与pH值均无明显改变,但多西他赛的含量在配置后20 h有明显下降(RSD>2%)。结论:室温条件下,多西他赛注射液与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明显优于0.9%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  相似文献   

8.
三种含丹参中药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庆德  刘向荣  徐卉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179-180,183
目的:考察含丹参的中药注射液与说明书规定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参考药品说明书、质量标准和相关文献、中国药典相关检查方法,分别考察3种含丹参药材的中药注射液与说明书中规定的输液配伍后的外观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丹参酮ⅡA、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含量的变化。结果:配伍4 h内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变化不大,主成分变化不大,但6 h后不溶性微粒不合格,丹参酮ⅡA含量下降明显,其他成分基本上稳定。结论:这3种含丹参药材的中药注射液宜在4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查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FI)与氯化钠注射液(玻璃瓶和PP瓶)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模拟临床应用,按说明书要求以氯化钠注射液(玻璃瓶和PP瓶)为溶媒与SAFI进行配伍,考查配伍溶液在室温、高温、日光、避光条件下,6 h内溶液颜色、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丹酚酸B含量、丹参多酚酸含量、指纹图谱、特征峰峰面积百分比和非共有峰峰面积百分比的变化。结果:配伍溶液(玻璃瓶和PP瓶)在6 h内,室温、高温、日光、避光条件下,其颜色及外观、pH值变化不明显,不溶性微粒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丹酚酸B和丹参多酚酸含量变化相对标准偏差RSD不超过1.6%和0.9%;且各时间点指纹图谱与0 h相比,相似度均为1.000;特征峰峰面积百分比RSD不超过0.5%。结论:SAFI与氯化钠注射液(玻璃瓶和PP瓶包装)配伍后6 h内,在室温、高温、日光和避光条件下,溶液均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注射用丹参(冻干)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情况.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方法,将注射用丹参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测定配伍后溶液6 h内pH值、不溶性微粒数和丹参素与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注射用丹参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6 h内pH值变化较小;配伍液不溶性微粒数远远高于原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数(P<0.01);主要成分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基本无变化.结论注射用丹参与输液配伍后6 h内质量基本稳定.但配伍后溶液不溶性微粒数比原输液大大增多的现象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3种常用中药注射剂配伍不同溶媒的稳定性,提高用药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临床常规使用剂量及说明书要求,将参麦、丹参、舒血宁3种中药注射剂分别与葡萄糖注射液、中性胰岛素葡萄糖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配伍混溶,分别于配伍后静置0、0.5、1.0、1.5、2.0、4.0 h等不同时间点考察不同溶媒中药物的性状(颜色、澄清度)、不溶微粒(≥10μm、≥25μm)、可见异物、pH值、紫外吸光度变化情况。结果:3种中药注射剂采用不同溶媒配伍4 h内,溶液外观性状、不溶性微粒数目、pH值、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均无显著变化(P>0.05),且0~2 h内各种稳定性考察指标变化最小,但丹参注射液与加入胰岛素后的葡萄糖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配伍混溶后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变化较大。 HPLC法测定3种中药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含量配伍后0~4 h内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参麦、舒血宁注射液与5%果糖注射液配伍后4h内未见明显变化,稳定性较好。丹参注射液与加入中性胰岛素的葡萄糖注射液及果糖注射液应酌情配伍,尽量于2h内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奥硝唑注射液续接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后溶液的稳定性,确保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模拟临床奥硝唑与头孢曲松钠输注给药的顺序与浓度配比,间隔一定时间,对配伍液的外观性状、pH、含量进行考察;并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观察吸收峰的变化.结果:室温下头孢曲松钠与奥硝唑的各种不同配比的配伍液在5~60 min内由微黄色变为浅粉色或粉色;各配伍液pH、奥硝唑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紫外图谱显示配伍后奥硝唑峰形和峰位没有变化.结论:为确保两药安全有效的联用,建议在头孢曲松钠输注结束时用适量0.9%氯化钠注射液或注射用水等将输液管中的药物冲洗干净后,再续接奥硝唑注射液.  相似文献   

13.
前列地尔维持给药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敏 《中国药师》2008,11(1):68-69
目的:考察注射用前列地尔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在输液泵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在0~6h内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其外观、测定pH变化。结果:配伍液在2h内稳定,pH、外观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前列地尔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在输液泵中2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4.
沈惠贤  赵智慧  王桂荣 《中国药师》2015,(12):2187-2189
摘 要 目的: 优选灯盏细辛注射液的配伍条件,并考察配伍液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不溶性微粒数量和总黄酮含量为指标性成分,考察温度、溶媒种类、溶媒用量3个影响因素,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按正交试验优选的配伍条件,配制3批样品,24 h内通过外观的观察、溶液不溶性微粒数量、pH以及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来考察灯盏细辛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结果: 优选出灯盏细辛注射液最佳配伍条件为:温度25℃、取灯盏细辛注射液2支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作溶媒。24 h内配伍液的外观、不溶性微粒及pH均无明显变化,4 h内总黄酮的含量也无明显变化,而在4 h后总黄酮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在临床用药剂量下,灯盏细辛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4 h内可稳定配伍。  相似文献   

15.
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谭才宏  钱小蔷 《中国药师》2005,8(3):212-213
目的:考察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条件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配伍后在6 h内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6 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考察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测定在25℃避光条件下5 h内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液的外观、氟比洛芬酯脂微球的粒径及氟比洛芬酯的含量变化;测定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冻融前后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液的外观及氟比洛芬酯脂微球的粒径变化。结果: 在25℃避光条件下放置5 h,各配伍液的外观、粒径和含量无明显变化;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冻融前后的配伍液外观和粒径亦无明显变化。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5 h内于避光条件下可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17.
付英杰  时天  王建安 《中国药房》2014,(39):3690-3692
目的:探讨影响丹参中弥罗松酚含量的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考察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不同采收季节、药用部位等因素对丹参中弥罗松酚含量的影响。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弥罗松酚的质量浓度在0.1250.625μg/μ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8%,RSD为1.32%(n=9)。不同产地的丹参中弥罗松酚的质量分数较为接近;干品中的弥罗松酚质量分数高于鲜品;弥罗松酚在根中的含量最多,其次为茎,而叶和花中的含量最低;采收季节对其含量的影响也较大:弥罗松酚在丹参根中含量最高的时间为3月,而在茎中含量最高的时间为6月。结论:在提取弥罗松酚时,应尽量在适宜的季节采摘根和茎,经晒干或烘干后提取利用。  相似文献   

18.
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6种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在25℃和37℃下研究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6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6种药物配伍后头孢呋辛钠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变化及测pH值。结果 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氨茶碱注射液配伍后pH值及含量显著下降;与鱼腥草注射液配伍pH值明显上升;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克林霉素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配伍后性质稳定。结论 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氨茶碱注射液不能合用;与鱼腥草注射液应谨慎配伍;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克林霉素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9.
磷霉素钠与加替沙星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磷霉素钠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室温条件下观察及测定配伍液8h内的pH及外观变化,并检测配伍液中加替沙星的紫外光谱图和含量变化。结果:两药配伍后8h内配伍液的pH及外观无明显变化,而配伍液中加替沙星的紫外图谱和含量均有明显变化。结论:磷霉素钠不宜和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20.
褚良  张哲 《哈尔滨医药》2012,32(3):184-185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拉宗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拉宗钠与两种输液在25℃条件下放置8 h内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其外观及pH值变化情况。结果8 h内配伍溶液澄清,色泽基本无变化,pH值和头孢拉宗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拉宗钠与两种输液配伍8 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