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头孢硫脒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UIC值,计算FIC指数.结果左旋氧氟沙星与头孢硫脒联合应用后,左旋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HRSA、NRSE的HIC50均有明显降低,同样头孢硫脒对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HRSA、HRSE的NICm亦显著下降.FIC指数范围主要在0~1.结论左氧氟沙星与头孢硫脒药物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头孢硫脒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UIC值,计算FIC指数.结果:左旋氧氟沙星与头孢硫脒联合应用后,左旋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HRSA、NRSE的HIC50均有明显降低,同样头孢硫脒对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HRSA、HRSE的NICm亦显著下降.FIC指数范围主要在0~1.结论:左氧氟沙星与头孢硫脒药物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为主.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研究喜炎平注射液分别与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甲肟、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7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微量琼脂稀释法和棋盘法,应用96孔平板分别测定喜炎平注射液与头孢西丁等7种抗菌药物在体外单独使用以及联合应用对各类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联合药敏指数(FICI),从而评价喜炎平注射液与7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喜炎平注射液与头孢西丁联合使用对大肠埃希菌的MIC等于抗菌药物单独使用的MIC;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使用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MIC等于抗菌药物单独使用的MIC,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MIC均大于单独使用的MIC。结论:喜炎平注射液与头孢西丁等7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金黄色抗菌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炎克雷伯菌的抗菌使用表现,为据抗或无关。  相似文献   

4.
王睿  裴斐  柴栋  方翼  王辰允  王春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4):227-230,245
评价头孢硫脒分别与万古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等 6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 ,对于临床分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aureus ,SA )、表皮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 ,SE)和粪肠球菌 (Enterococcusfaecalis ,EF)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采用棋盘法设计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六组抗菌药物对 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 0 5为协同作用 ,0 5 2为拮抗作用。头孢硫脒与万古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 ,其MIC50 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 :FIC≤ 0 5占 60 %~ 90 % ;0 5 2为 0。结果表明 6种抗菌药物与头孢硫脒联合用药后 ,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 ,并以协同作用为主 ,无关作用较少 ,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83例SCAP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63例,其中G-菌114例(69.94%),G+菌43例(26.38%),真菌6例(3.68%)。G-菌前4位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较敏感,但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G+菌前3位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其中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拉定、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等敏感率较高,但粪肠球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G+菌株;真菌较少见,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均较为敏感。结论:SCAP病原菌以G-菌为主,临床应依据SCAP病原学及耐药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以延缓耐药菌株的蔓延,减少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考察淫羊藿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倍比稀释法考察淫羊藿不同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测定抑菌圈大小、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淫羊藿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芽孢氏菌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抑菌能力,水提物的抑菌能力强于醇提物(P<0.05或P<0.01);水提物经过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对各菌株的抑菌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醇提物经高温处理后抑菌能力呈下降趋势,温度越高抑菌能力越弱(P<0.05)。淫羊藿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和MBC相同,分别为7.81,1.95,31.25 mg·mL-1,白色念珠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5.63,31.25 mg·mL-1;淫羊藿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和MBC相同,分别为15.63,3.91,62.5,62.5  mg·mL-1。结论:淫羊藿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其中水提物优于醇提物。淫羊藿不同化学成分的极性会对抑菌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程瑜  殷红 《中国药师》2015,(7):1104-1106
摘 要 目的: 测试中氮茚并喹啉酮类衍生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试中氮茚并喹啉酮类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亚种、解硫胺素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始旋链霉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活性。结果: 中氮茚并喹啉酮类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亚种、解硫胺素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始旋链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对MRSA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衍生物2a,2b,8a的MIC值(0.062 5μg·mL-1)仅为万古霉素(2.0 μg·mL-1)的1/32。结论: 中氮茚并喹啉酮类衍生物对多个菌种有抑制作用,对耐药菌MRSA抑制作用值得关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分析山东省立医院2012~2016年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除葡萄球菌属采用VITEK 2 Compact 测定其药物敏感性外,其余菌株均采用纸片扩散法。参照CLSI 2016版折点判读结果,使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6年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菌21 5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58%,革兰阳性菌占30.4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和阿米卡星抗菌药物敏感性最高,在90%以上;共检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CRE)393株。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最高的药物是阿米卡星(87.8%)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6.8%);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27.2%)和米诺环素(34.9%)敏感外,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40%以上。甲氧西林耐药金色葡萄球菌(MRSA)的平均检出率为30.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多数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5年间共检出9株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RE)。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在96%以上,非脑膜炎菌株中检出青霉素耐药株(PRSP)14株,占1.30%,脑膜炎菌株中检出PRSP 5株,占35.71%。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56.00%。结论:该院5年监测数据显示,细菌的耐药性呈增高趋势,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分离率亦升高明显,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并应采取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复方奥硝唑栓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吉生  黎行山  叶茂清  吴华伟 《中国药房》2006,17(24):1854-1855
目的:研究复方奥硝唑栓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奥硝唑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及脆弱拟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以氧氟沙星栓和替硝唑栓进行对照。结果:复方奥硝唑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及脆弱拟杆菌显示很强的抗菌活性,其MIC值分别为0.061、0.015、0.49、0.031μg/ml,MBC值分别为0.12、0.031、0.98、0.031μg/ml。无论是对标准菌株还是临床分离菌株,复方奥硝唑栓MIC、MBC值均明显低于氧氟沙星栓及替硝唑栓,其组方中2组分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结论:复方奥硝唑栓对妇科炎症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郑诗峰  王萍 《中国药师》2017,(3):509-512
摘 要 目的:分析网络在线审批流程实施前后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和耐药率,为改进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方法,促进其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我院 2012~2015年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量、销售金额、使用率、使用强度、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及主要致病菌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等。结果: 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审批会诊流程由手工申请单递送会诊发展为网络在线审批会诊;从2012~2015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指标略呈上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人均费用由1 602.85元上升至1 888.63元,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54.50 DDDs/(100人·天)上升至65.47 DDDs/(100人×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比2013年最低为13.90%,2015年最高为17.34%;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4.85 DDDs/(100人×天)上升至6.37 DDDs/(100人×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送检率由85.5%上升至90.0%;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致病菌构成比例均有微弱变化;除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四种病原菌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和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超过了50%。结论:我院还需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在线审核流程进行加强和管理,真正做到严控特殊级抗菌药物不合理滥用现象。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肾盂肾炎致病菌及耐药性特点,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案积累经验,以提高治愈率。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134例儿童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分析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记录在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其治疗结果。结果:134例患者(152例标本)共检出病原菌64株(51株做过药敏试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1株,32.81%),其中12株为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菌株,9株为非产ESBLs菌株。其次为屎肠球菌(14株,21.88%)、粪肠球菌(11株,17.19%)、肺炎克雷伯菌(4株,6.25%,其中有3株为产ESBLs菌株)。产ESBLs菌株对头孢菌素基本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万古霉素、磷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等的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70%(35/50),产ESBLs菌株和屎肠球菌对其100%耐药,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处于较低水平。我院临床上使用的抗菌药物以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克肟、头孢曲松)为主,耐药率较低的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他唑巴坦也是用药频次较大的抗菌药物。134例患者出院时11例治愈,123例好转。结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是儿童急性肾盂肾炎的三种主要病原菌。对于儿童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临床治疗应首选三代头孢菌素。对于产ESBLs菌株,在头孢菌素效果不好的情况下给予碳青霉烯类及含舒巴坦或他唑巴坦复合制剂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7年福州市第二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共收集2 720株非重复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结果 2 720株细菌中,标本主要来源于伤口分泌物(989株),占36.3%。革兰阴性菌1 786株,占65.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934株,占34.3%,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耐药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2.7%、84.2%。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屎肠球菌。肠球菌属中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肠球菌。除对黏菌素100%敏感外,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鲍曼不动杆菌除对黏菌素敏感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均达46.2%以上。结论 2017年福州市第二医院病原菌耐药形势依旧严峻,应加强合理用药,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3.
某院抗菌药物稀释溶媒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咸希  何文  宋金春  杨健  雷嘉川 《中国药师》2013,(10):1570-1573
摘 要 目的: 调查某院抗菌药物稀释溶媒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抽查某院2012年18 464份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医嘱,对抗菌药物稀释溶媒的种类和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的溶媒主要品种为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溶媒品种选择合理率为98.14%,用量使用合理率为75.05%。结论:临床抗菌药物稀释溶媒选择和剂量使用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头孢硫脒与环丙沙星对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头孢硫脒 /环丙沙星对于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 (包括耐甲氧西林表葡菌)、粪肠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 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结果 头孢硫脒 /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明显降低。FIC≤0 5占 53 3% ~93 3%; 0 52为 0。结论 环丙沙星与头孢硫脒联合用药对革兰阳性球菌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复方奥硝唑栓剂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复方奥硝唑栓剂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液体连续稀释法测定复方奥硝唑栓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及脆弱拟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以氧氟沙星栓剂和替硝唑栓剂作为对照。结果:复方奥硝唑栓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脆弱拟杆菌均显示很强的抗菌活性,其MIC值分别为0.061,0.015,0.490,0.031μg/mL;MBC值分别为0.120,0.031,0.980,0.031μg/mL。无论是标准菌株还是临床分离的菌株,其MIC及MBC均明显低于氧氟沙星及替硝唑栓剂。结论:复方奥硝唑栓剂对治疗妇科炎症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对90株G+球菌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三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G+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硫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MIC50分别为16mg/L、1mg/L、2mg/L,与奈替米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分别显著的降低至0.5mg/L、0.125mg/L、0.25mg/L.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多数呈协同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66.7%~90%),无关作用较少(0~6.6%),无拮抗作用.结论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联合应用对90株G+球菌呈基本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对90株G+球菌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三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G+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硫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MIC50分别为16mg/L、1mg/L、2mg/L,与奈替米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分别显著的降低至0.5mg/L、0.125mg/L、0.25mg/L.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多数呈协同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66.7%~90%),无关作用较少(0~6.6%),无拮抗作用.结论: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联合应用对90株G+球菌呈基本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对我院重症医学科近3年细菌检出结果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2017年粤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所有检出细菌分离的菌株及药敏结果,统计分析该区域细菌流行趋势及耐药率变迁。结果:近3年共检出1 399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株1 021株(72.98%),革兰阳性菌378株(27.02%),多重耐药菌448株(32.02%)。鲍曼不动杆菌是检出率最高的细菌(25.16%),对碳青霉烯耐药严峻(>73.31%);肺炎克雷伯菌属(17.30%)近3年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对酶抑制药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逐年增高;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排第3,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是检出率最高的革兰阳性菌,其中肺炎链球菌近3年检出趋势逐渐升高,3种细菌对青霉素耐药严重(>90%),暂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菌。结论:我院重症医学科检出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峻,应结合本区域细菌流行趋势和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2014-2018年武汉市普仁医院重症医学科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武汉市普仁医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2 18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 600株,构成比73.16%,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451株,构成比为20.6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真菌136株,构成比为6.22%,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所监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小于为25.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大于40.0%,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小于33%之外,对其他监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8.0%,铜绿假单胞菌对所监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小于1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95.0%,对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达50.0%左右,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大于92.0%;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念珠菌属对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大于20.0%,对其他所监测抗菌药物均较敏感。结论 武汉市普仁医院重症医学科病原菌分布广泛、耐药率高,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明确我院三级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不合理使用情况的特点及差异,为临床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我院736份出院病历的1 228条抗菌药物医嘱逐条进行合理性点评,并对三级抗菌药物医嘱不合理使用率、分布特点、类型进行比较。 结果:我院三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差异不全相同,以限制使用级为最高(25.0%),特殊使用级最低(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头孢菌素为主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医嘱最多。三级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为非限制使用级及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主要不合理医嘱构成。而“遴选抗菌药物不适宜”则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主要不合理医嘱构成。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较普遍。医院需针对各级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