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蝶骨嵴脑膜瘤(sphenoid ridge meningiomas,SRMs)较为常见,发生率仅次于矢状窦旁脑膜瘤和大脑凸面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12%。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因解剖部位深,手术暴露困难,肿瘤常包绕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视神经与海绵窦关系紧密,其全切除仍是目前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颅底外科的发展和对海绵窦的深入了解,使得手术切除这些肿瘤的治疗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术后功能结果明显提高,本研究将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矢状窦旁脑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对本科2007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临床资料手术均顺利切除肿瘤,肿瘤切除按Simpson分级:Ⅰ级7例,Ⅱ级11例,Ⅲ级2例,Ⅳ级0例,Ⅴ级0例,全组无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5年,复发1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精确的手术入路设计,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等能明显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4.
<正>矢状窦旁脑膜瘤和大脑镰旁脑膜瘤分别约占全部脑膜瘤的18%和7.1%左右,肿瘤生长缓慢,早期常缺乏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只有当肿瘤体积较大时,患者才出现颅内压升高或神经系统定位症状。由于肿瘤血供丰富,部分颅内外动脉双重供血,所以术前有效的处理供血动脉,术中妥善保护矢状窦,中央静脉及皮层引静脉,以及术后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病残率的关键。现将我科自1976年以来收治的236例矢状窦和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汤家才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42-2143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大脑镰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大脑镰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显微手术技巧。结果8例患者中,全切7例,Simpson Ⅰ级切除5例,Simpson Ⅱ级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肿瘤复发1例。结论显微手术全切肿瘤、术中有效处理大脑镰和矢状窦、妥善保护重要回流静脉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21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体会,认为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可提供肿瘤部位及了解肿瘤的供血和静脉回流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四成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291-1292
目的探讨常规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疗效。方法4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后,肿瘤缩小17例,无变化20例.增大3例;常规手术治疗对瘤体小的患者效果更明显。结论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谢代全  郭亮  匡萃文  萧晓洪 《江西医药》2012,47(11):968-969
目的 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均为Hoessly Ⅰ、Ⅱ型,全部达到Simpsone Ⅰ-Ⅱ级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正常工作,癫痫3例口服药物可控制,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应充分利用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阳性体征分析,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全切肿瘤,术中应注意脑功能区及重要血管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正>矢状窦旁脑膜瘤约占脑膜瘤总数的17%~20%,其基底位于矢状窦壁,瘤体突向大脑半球并侵及矢状窦壁、窦腔,切除时可能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手术根治颇为困难。从1998~2006年,本院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共9例,均行肿瘤全切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在上矢状窦窦壁邻近的硬脑膜及大脑镰处,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1].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脑膜瘤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蕾莉  崔世民  刘梅力  刘力  靳松  阎世鑫  戴伟英  高满 《天津医药》2002,30(4):218-219,F002
目的:拓宽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范围,探索颅内脑膜瘤新的影像检查方式。方法:应用改进后CTA检查56例颅内脑膜瘤,将CTA注药方式由原来的单向单流程1次延迟,改为单向双流程2次延迟,然后,应用表面遮蔽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重组(MPR),3种软件对原始扫描数据进行图像的工作站后处理。结果:所有血供丰富的脑膜瘤均获得颅骨,血管,肿瘤同时显示的三维立体图像,血管重建显示脑膜瘤染色,及脑膜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颅骨重建可示脑膜瘤对邻近颅骨的影响。结论:对颅内脑膜瘤的诊断,CTA在肿瘤的定性,定位、大外观血供等方面均能为临床提供有实用价值的诊断依据。并可为神经外科提供全面术前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本院2005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3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22例(61.1%),Ⅱ级切除12例(33.3%),Ⅲ级切除2例(5.6%),术后随访6~24个月,SimpsonⅢ级切除者1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显微手术,保护引流静脉,正确处理矢状窦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全切除11例(Simpson Ⅰ、Ⅱ级),次全切除2例(SimpsonⅢ、Ⅳ级),无死亡病例.结论 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附3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39例经手术治疗的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手术方法、受累矢状窦的处理及对无法全切除之残瘤的补充治疗。结果 本组39例无1例死亡。随访34例,其中3例分别于手术后1年、1.5年、2年复发,均为无法全切除而术后又未行补充治疗者;其余31例随访9个月~11年,未发现复发。结论 矢状窦旁脑膜瘤应尽可能行肿瘤全切除手术,术后辅以放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本报告15例科研部门太窦旁脑膜瘤完全切除肿瘤和受累的矢状窦后进行矢状窦成形和重建术。13例肿瘤位于矢状窦中1/3,2例位于后1/3,3例肿瘤侵入矢状窦外侧角,5例肿瘤侵入矢状窦一个或两个壁,7例矢状窦三全壁均被肿瘤浸润,4例肿瘤跨矢状窦生长,成形和重建手术包括矢状窦壁缝合3例,矢状窦壁修补5例,自体颈外静脉移植7例,5例中央区皮质静脉切断后与重建的矢状窦进行了吻合,15例术后近期效果均满意。  相似文献   

16.
我院神经外科从1991年3月至1993年3月对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在手术显微镜下实施全切手术,同时行矢状窦重建术。由于手术难度大,条件要求高,对手术护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将术中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现就我科自199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3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6~63岁,平均41.3岁,病程2个月至6年,平均23个月,住院时间18~46 d,平均28 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研究急性阑尾炎16排螺旋CT低剂量腹部平扫的CT征象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手术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阑尾炎患者CT表现阑尾增粗、肿大55例,周围脂肪密度增高52例,30例患者出现阑尾肠石,45例患者有阑尾包块,25例可见淋巴结肿大,31例患者在包块中可见积气,12例出现气液平面,8例伴有小肠低位梗阻,23例盲肠壁增厚,5例未见异常表现。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低剂量腹部平扫及三维重建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急性阑尾及周围病变的情况,可使绝大多数阑尾炎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并提高了术前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4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一般情况、显微镜下手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标准判定疗效,Ⅰ级切除10例(41.67%),Ⅱ级切除12例(50%),行上矢状窦上1/3结扎切断肿瘤2例(8.33%),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3例行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Sinpson切除分级标准,矢状窦旁脑膜瘤Ⅰ级切除37例,约占58.73%,明显高于Ⅱ级、Ⅲ级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矢状窦旁脑膜瘤多为良性,病理组织学分型以内皮型多见,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切除疗效显著。结论显微神经外肿瘤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