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治疗组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加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在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减少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积水发生率及恢复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无相关并发症。结论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能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防治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82例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照组术后腰椎穿刺引流。通过经颅脑多普勒(TCD)监测观察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动脉瘤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改善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80).观察组予以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腰椎穿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脑池内冲洗引流防治重症动脉瘤破裂后SAH所致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斌  张宏义  尹文伟 《山东医药》2008,48(44):23-24
目的探讨脑池内冲洗引流防治重症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2例重症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术中侧裂池置入冲洗管,于视交叉池置入引流管,术后开始脑池冲洗;对照组术后行传统腰椎穿刺引流。观察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行颅脑多普勒(TCD)监测。结果观察组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及TCD报告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偏瘫及意识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动脉瘤术后脑池冲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5年-2012年颅脑外伤、开颅术后、高血压脑出血、脑室出血、动脉瘤术后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共38例。腰大池持续引流3 d--10 d,最长14 d。结果全部患者效果明显,血性脑脊液全部消失,无再出血,无感染,仅1例慢性脑积水行分流术。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简单、微创、安全、有效、价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0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椎穿刺治疗,观察组给予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恢复良好率较之对照组明显较高,致残、致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行介入栓塞治疗的30例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DSA下全脑血管造影确诊有颅内动脉瘤后,于出血8 ~72 h内立即全麻下行介入栓塞治疗,同时根据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宽度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判断是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还是需要球囊辅助技术或支架辅助技术栓塞.术后均常规停用止血药,应用尼莫地平及“3H”疗法预防脑血管痉挛.同时选择同期保守治疗的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对照.结果 介入栓塞组成功栓塞27例,其中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19例,采用球囊辅助技术7例,采用支架辅助技术1例.3例因载瘤动脉严重狭窄迂曲,导致导管不能到位,栓塞失败,改行开颅夹闭术.随访3~6个月,介入栓塞成功的27例患者存活26例,死亡1例,存活率为96.3%;保守治疗组存活20例,死亡10例,存活率为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成功27例患者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3.7%(1例),7.4%(2例),3.7%(1例);保守治疗组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26.7%(8例),23.3%(7例),23.3%(7例);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蛛网膜下腔出血明确由动脉瘤引起后应尽早介入栓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9例患者在介入栓塞后根据Hunt-Hess分级不同分为4组.给予持续腰大池引流、腰穿放脑脊液和单纯药物治疗,分别比较每组内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腰大池引流治疗与腰穿放脑脊液、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在Hunt-HessⅢ级组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早期生活自理病例比例高,在Hunt-HessⅣ~Ⅴ级组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患者死亡率低(P<0.05).结论 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能有效降低治疗前Hunt-HessⅢ级和Ⅳ~Ⅴ级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对25例经CT及全脑血管造影或CT三维成像(CTA)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早期手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在脑底池放置直径3.0mm末端为盲端带有侧孔的硅胶管持续引流,观察脑血管痉挛的指标.25例均在术后6-10d拔除引流管,发生脑血管痉挛者3例,其中轻度痉挛2例、中度1例.患者死亡1例.认为脑底池持续引流对防治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血管痉挛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疗效。方法 100例颅内动脉瘤行栓塞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穿刺术释放脑脊液,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红细胞数、颅内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栓塞术后3、7、10及14 d红细胞数、颅内压水平、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栓塞术后CVS、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8%、10%)显著低于对照组(28%、30%,P0. 05)。结论颅内动脉瘤行栓塞术后的老年患者早期应用腰大池引流优于腰椎穿刺,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CVS及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患者110例。根据其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83),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基础资料。 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50岁比例更高,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均较对照组分级更高,后循环动脉瘤破裂更多,脑脊液引流量<150 mL的比例更多,引流时程≤1周的比例更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年龄、脑室内出血、Hunt-Hess评分、Fisher评分、每日脑脊液引流量、引流时程与引流后脑积水的产生显著相关(P<0.05);引流时程>1周,脑室积血的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而引流时程与患者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2.96%,显著低于对照组(8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4%,显著高于对照组(1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aSAH是安全可行的,患者年龄较大(>50岁)、较高的Fisher和Hunt-Hess分级、脑室积血、脑脊液引流时程短(≤1周)、脑脊液引流量少(<150 mL/d)均是aSAH后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减少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眶上外入路联合腰大池引流与翼点入路治疗急性期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伴发脑积水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8例急性期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伴发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眶上外入路联合腰大池引流术式,对照组采用翼点入路组。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与手术效果,根据简易精神评价量表评价患者术后记忆力、定向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颞浅动脉损伤和脑组织牵拉损伤较对照组少,颞肌萎缩和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记忆力、定向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1);注意力和计算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 结论眶上外入路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急性期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伴发脑积水,能有效减少术中脑挫伤、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侧脑室钻孔引流术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lumbar cistern countinue drainage,LCFD)治疗老年脑室出血的有效性,并分析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Logistic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20年3月接诊的老年脑室出血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  相似文献   

14.
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1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监测组和对照组。监测组:对118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持续颅内压(ICP)及血压监测,并在保持ICP 6~15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情况下,控制血压;对照组:对98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持续血压监测,控制血压于发病前水平或低于入院水平2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监测组病死率为5.1%(6/118),对照组病死率为18.3%(18/98),监测组有效率为83.9%(99/118),对照组有效率为52%(51/98),病死率和有效率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救治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囊状动脉瘤Hunt-Hess Ⅳ~Ⅴ分级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后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预后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一科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颅内囊状动脉瘤Hunt-Hess Ⅳ~Ⅴ分级(Ⅳ级48例,Ⅴ级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患者入院后采取保守治疗,待意识状态较前有所改善或者散大瞳孔的直径较前有所减小,行血管内栓塞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为暂缓手术组;另外32例急诊行血管内栓塞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为即刻手术组。对2组患者治疗后第1、3、6月的预后进行评价。 结果暂缓手术组与即刻手术组比较,治疗后1个月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Rankin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患者保守治疗后行血管内栓塞术术后6个月的预后优于入院即刻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84例经CT明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60岁以上的患者,Hunt & Hess分级为Ⅱ级26例,Ⅲ级31例,Ⅳ级25例,Ⅴ级2例.出血后6~72 h内,经全脑血管造影共发现89个动脉瘤,立即行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动脉瘤结构,分别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技术和支架结合技术栓塞.术后给予脱水、扩容、扩血管、腰穿及(或)间断腰大池引流,同时对并存疾病予以治疗.结果 89个动脉瘤,成功栓塞83个,技术成功率93.3%.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良68例,中残7例,重残4例,死亡5例(与技术相关的死亡1例); 结论 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存症多、全身状况较差,介入栓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手术时机、改良翼点入路的显微手术方法,术中和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以及可能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均经DSA和(或)CTA检查后明确其诊断。61例行改良翼点入路开颅手术;1例行纵裂入路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63个,包裹梭形动脉瘤1个,术中所见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术后随访51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2年。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的有45例(88.2%),轻度残疾的有2例(3.9%),重度残疾的有1例(1.9%),死亡的有3例(5.9%)。随访的患者均未出现颞肌萎缩及面神经颞支损伤等情况。术后有1例患者因CVS死亡,术中应用罂粟碱处理的22例患者,术后均无明确的CVS发生。有15例患者术中行终板造瘘,术后配合腰大池引流术,在6个月至2年的随访中只有2例发生慢性脑积水。结论①术前应行高质量的全脑血管造影,有利于手术的进行。②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一旦被确诊应早期治疗。③改良翼点入路可以减少颞肌萎缩的发生,术后面神经损伤减少。④CVS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术中终板造瘘和术后腰大池引流术等综合措施有利于减少CVS和慢性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Resuscitation and intensive care of patients with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requires understanding of not only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he disease and its various secondary complications, but also requires familiarity with advanced multimodal monitoring techniques. This review concentrates on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se multiple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aneurysm rupture. Recently, effor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early aneurysm repair by either a neurosurgical or an endovascular approach. Today, the time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ydrocephalus, brain edema, 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s constitute the most important goals in the neurocritical care of these patients. Management protocols that focus on minimizing ongoing cerebral damage and prevention of secondary brain injury offer the best chance for further improvements in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outcom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32例脑动脉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综合抢救体会,并探讨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的方法。方法132例患者均行颅脑CT确诊为SAH,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术前均给予硝普钠控制体循环收缩压在正常值的下限水平。入院后给予急救插管,行气囊或呼吸机辅助呼吸11例。急诊行脑室置管血性脑脊液外引流25例。1~3天内行血管内栓塞87例,1~7天行动脉瘤夹闭术45例。结果栓塞术后遗留神经功能缺失8例(轻残5例,重残3例),死亡2例。动脉瘤夹闭术后遗留神经功能缺失9例(轻残5例,重残4例),死亡7例。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尽早消除动脉瘤防止再出血,利用综合抢救措施防止各种并发症,可能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