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疑似罕见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 IMD)患儿的精准诊断,并对比质谱技术与基因检测技术在罕见IM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儿科疑似罕见IMD患儿的临床信息、质谱与基因结果。结果 156例疑似罕见IMD患儿均行质谱检测,初检阳性67例,阴性89例。初检阳性患儿均进行复检,复检阳性19例。复检阳性中13例行基因检测,检出基因阳性9例、阴性4例。初检阴性中治疗疗效欠佳、临床仍高度怀疑IMD的54例患儿完善基因检测,检出阳性15例、阴性39例。将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质谱检测阳性率为19.4%(13/67),基因检测阳性率为35.8%(24/67)。连续性修正χ2检验提示基因与质谱检测结果有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基因检测为金标准,质谱检测敏感度为37.5%(95%CI:19.6%~59.2%),特异度为90.7%(95%CI:76.9%~97.0%)。24例确诊患儿中,5例经基因panel确诊,19例经全外显子测序(whole gexome sequencing,WES)确诊。其中1例经WES确诊的患儿,确诊前完善基因panel未检出致病变异。检测发现DNM1L基因c.1040C>G及AMN基因c.651+1G>C为疾病致病基因新发变异位点,具有临床意义。结论 质谱技术诊断IMD能力有限,对疑似罕见IMD患儿可首选基因检测尤其是WES进行个体化诊断。此外本研究中WES发现的新发变异位点,丰富了致病基因突变谱,为进一步功能生物学实验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甘肃省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发病率及致病基因突变谱。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对各地州市送检新生儿样本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断的结果,得出甘肃省甲基丙二酸血症发病率;根据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和临床儿科确诊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探索甘肃省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分型及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共筛查213 786例新生儿干血斑样本,确诊甲基丙二酸患儿22例,发病率为1/9 718;对25例甲基丙二酸患儿(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0例、临床儿科5例)进行基因检测,共鉴定出MMUT、MMAA和MMACHC 3个基因31个突变位点。MMUT基因c.323G> A (9.09%)、c.917C> T (9.09%)、c.494A> G (9.09%)和c.984delC (9.09%)突变以及MMACHC基因c.609G>A (46.15%)、c.567dupT (11.54%)、c.80A> G (7.69%)和c.394C> T (7.69...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伴有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特点、影像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CADASIL的认识。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5年8月解放军第161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ADASIL患者2例,对其临床表现、家系分析、影像学表现、Notch3基因检测及皮肤活检进行总结,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例1患者中年起病,有家族史,反复发作性头痛、右侧肢体乏力,逐渐出现右侧肢体瘫痪,认知功能障碍,头颅MR示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区多发腔隙性梗死及缺血灶,脑白质稀疏。MRA未见异常。Notch3基因检测提示3号和4号外显子中发现了1个碱基突变。例2患者中年起病,进行性头晕、记忆力减退,头颅MR双侧大脑半球、丘脑、脑干、小脑广泛异常信号。皮肤活检血管内皮细胞胞浆表面和平滑肌的表面见嗜锇颗粒(GOM)沉积。结论 CADASIL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及MR检查结果,Notch3基因检测和/或皮肤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布鲁氏菌病的表现特点和诊疗状况,为疾病预防和控制给予指导性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诊断为布鲁氏菌病的55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布鲁氏菌病患者的发病时间、临床体征、症状、辅助检查、诊断和转归等情况进行收集和整理。结果根据患者所处地区分析,郊区较城区发病率高;根据发病时间的统计,高发期在每年4至9月份的春夏之际;患者大多有与牛羊等牲畜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史;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以发热、关节炎的特征为主。结论根据患者的接触史、职业和居住地可以及时准确地确诊;摸清楚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以及早地进行治疗,但在此病的预防方面还需要加大知识宣传和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遗传代谢病的临床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期发生的遗传代谢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2005年5月-2006年2月NICU中新生儿早期原因不明的严重酸中毒、高血钾、猝死、窒息等进行尿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同时部分检测血乳酸、丙酮酸、血氨等。结果7例早期新生儿分别于出生时15小时、2天、3天、4天、6天发病,诊断为先天性丙酮酸代谢障碍1例、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有机酸血症2例、戊二酸尿症Ⅱ型1例、酪氨酸血症1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例。结论NICU应警惕早期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可利用目前的技术力量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7.
遗传代谢病的主要检测方法有串联质谱技术(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S/MS)、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Sanger测序)和高通量基因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技术。MS/MS技术具有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使用血量少,检测病种多的优点,是遗传代谢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但检测结果干扰因素较多,较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应用串联质谱技术(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S/MS)与第一代测序技术(Sanger测序)相结合检测高发遗传性代谢病致病基因序列的突变位点,从而提高阳性人群检出率,降低假阳性与假阴性率。对于第一代测序技术未检出遗传代谢病致病基因序列的突变位点,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NGS)技术,获得致病基因序列新的突变位点,研究其与蛋白质表达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遗传代谢病提供准确方向,从而实现出生缺陷性疾病的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提高出生人口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姜楠  岳妍 《重庆医学》2023,(15):2398-2400
<正>Wernicke’s脑病 (Wernicke’s encephalopathy, WE)是一种由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代谢性疾病,临床上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酒精性WE和非酒精性WE。本文报道1例本院收治的非酒精性WE患者的诊疗全过程,并对近几年我国报道的非酒精性WE病例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减少漏诊、误诊。1 病例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女,74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增强新生儿医师对遗传病的早期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NICU中危重新生儿难以纠正的酸中毒、持续性低血糖、喂养困难、惊厥等进行血液串联质谱分析和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同时查血氨、乳酸及丙酮酸等.结果:由260例中筛查出24例不同类型的遗传代谢病.结论:积极利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对新生儿期遗传代谢病做出尽早诊治.  相似文献   

10.
猝死与遗传代谢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代谢病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糖、脂肪、激素等数百种先天性代谢缺陷,总体发病率很高,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重要原因,其中许多疾患可导致急性脑病,甚至猝死。运用现代诊断技术,一些国家对既往原因不明的猝死儿童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证实其中约10%的患儿死于有机酸代谢病、线粒体脂肪酸B氧化障碍(mitochondrial fatty acid oxidation disorders)简称脂肪酸B氧化障碍。随着社会保健水平的提高,婴幼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遗传代谢病导致儿童死亡的比例逐渐提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遗传代谢病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总结81例遗传代谢病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资料,结合串联质谱、气相质谱、酶学检查等特殊检查予以综合分析。结果 81例遗传代谢病患儿中,甲基丙二酸血症14例,甲基丙二酸血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5例,丙酸血症4例,枫糖尿病3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2例,戊二酸血症1例,瓜氨酸血症1例,精氨酸血症1例,苯丙酮尿症3例,生物素酶缺乏症1例,糖原累积症17例,黏多糖病1例,脑白质营养不良4例,肝豆状核变性24例。主要临床表现有惊厥、意识障碍、运动发育落后、发育倒退、智能低下、喂养困难、呕吐;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显示脑发育不良、脑软化、脑白质异常信号,脑电图显示慢波或样活动。结论遗传代谢病患儿常以惊厥、发育落后、发育倒退、意识障碍、智能低下等神经系统表现而就诊,对患儿应尽早予遗传代谢病筛查以得到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单基因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基因具有病种型繁多、涉病器官较多、诊断难度较大等特点,虽然其患者人数相对较少,但其病情机理成因复杂,很长一段时期内单基因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基因的诊断和治疗成为临床医学难度相对较大的一种疾病。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生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此类疾病基因被不断的发现和确诊,单基因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基因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显然这一应用手段还不是十分普遍,这一局限于实验室的医学成果如何有效的转变成为临床医学手段便成为医学领域的一项新的挑战,以下,笔者将简要介绍单基因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基因诊断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右江医学》2019,(8):574-578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疾病筛查和高危儿筛查中的意义,初步了解桂林市遗传代谢病的发病率及病种分布情况。方法对2018年4月~2019年5月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和门诊或者住院部疑似遗传代谢病患儿共3228例,应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对初筛阳性或者可疑病例召回复查并结合其他检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228例中,可疑阳性171例,筛查阳性率5.30%,确诊遗传代谢病7例(2.17‰)。分别是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3例(0.93‰),母源性肉碱缺乏症1例(0.31‰),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0.31‰),糖原累积症2例(0.62‰)。结论本研究检出的遗传代谢病发病率较高,检出病种有限,需进一步进行全员、大样本量覆盖到桂林市每个县的新生儿筛查中。  相似文献   

14.
徐月文 《安徽医学》2012,33(2):202-20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0岁,身高1.55 m,体质量43 kg。于2011年1月28日自然分娩后发生呼吸困难、胸闷,逐渐加重并出现心力衰竭,转至南京鼓楼医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Ⅱ型呼吸衰竭、肺心病。治疗好转后病情再次复发,同时出现呼吸窘迫及意识障碍拟诊Ⅱ型呼衰、肺型脑病于3月7日入我院。患  相似文献   

15.
遗传代谢病是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须的某种酶、运载蛋白、膜或受体等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使其编码的产物功能发生改变,而出现相应的病理和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它涉及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尿素、碳水化合物、醇、金属等多种物质代谢的异常而致病.其种类繁多,大多为单基因遗传病,目前已报道的有500余种,是人类疾病中病种最多的一类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但是以儿童较为多见.虽然单一病种患病率低,但总体发生率较高,据报道群体患病率高达1/100以上[1,2].  相似文献   

16.
17.
急性缺血性肠病26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急性缺血性肠病是严重的急腹症之一,多发于老年人及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房纤、低血容量、感染及心脏外科手术、心导管手术后等易感因素的患者。本病诊断困难,常易误诊,并且病情急而凶险,发展迅速,病死率很高。因此如何能早期诊断、减少误诊、及时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现将本院近10年间的26例病例进行分析,并就近年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26例均经手术证实,男19例,女7例;年龄为25~76岁,平均63岁。发病至手术确诊时间为8~48h,平均为25h。1.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急性起病,…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代谢酶基因C Y P 1A1和G STM 1多态性与广西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 R技术检测广西地区121例胃癌患者和138例健康人的C Y P 1A1基因M SP1多态性和G STM 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分析其与广西地区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及交互作用。结果 C Y P 1A1、M SP1 3种基因型(m 1/m 1、m 1/m 2、m 2/m 2)分布频率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901,P=0.342)。胃癌组G STM 1(-)基因型频率(54.5%)显著高于对照组(39.1%)(χ2=6.140,P=0.013)。携带G STM 1(-)基因型的个体患胃癌的风险是携带G STM 1(+)基因型个体的2.13倍(95%C I=1.079~1.831,P=0.013)。与同时携带G STM 1(+)和C Y P 1A1 M SP1 m 1/m 1的个体比较,同时携带G STM 1(-)和C Y P 1A1 M SP1突变m 2基因型的个体患胃癌的O R为2.327(95%C I=1.110~4.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单独的C Y P 1A1基因M SP1多态性与广西人群胃癌易感性无明显相关。G STM 1(-)基因型增加广西人群患胃癌的风险。G STM 1(-)基因型与C Y P 1A1 m 2突变基因型联合显著增加广西人群的胃癌易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