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128例正常成人尿酚水平调查及对34例随机取尿与24小时总尿量酚含量对比测定。提出:①温州市成年男女尿酚正常值为3—25mg/L,②临床上尿酚测定可用一次尿量代替24小时尿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用引流袋(尿袋)和量杯两种方法所记尿量的实际偏差对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用4种型号的尿袋检测患者的尿量并与使用量杯测量的实际尿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每种尿袋刻度所显示的尿量都比实际的尿量要多,尿袋内的尿液越少时这种偏差就越高。结论临床中留置尿管的患者,在需要关注患者尿量的时候不要根据尿袋上的刻度记录尿量,以免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龄超重大鼠代替家兔进行尿生成影响因素实验的可行性。方法 按照应用家兔进行尿生成的实验方法 ,观察超龄超重大鼠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尿量的变化。结果 快速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葡萄糖、速尿后尿量明显增加 ,输入去甲肾上腺素和刺激迷走神经时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结论 各项因素对超龄超重大鼠尿量变化影响显著 ,超龄超重大鼠可以代替家兔进行尿生成影响因素的实验  相似文献   

4.
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周希静,孙雪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0001)根据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衰)起病时的尿量,临床将其分为少尿型和非少尿型。起病时尿量<400ml/d为少尿型,>600ml/d为非少尿型。1943年Shen等首次报道非少尿型...  相似文献   

5.
自制简易尿量测量仪在男性昏迷病人尿量观察中的应用冯佳荣,商学华,冯桂莲(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136000)李静波(长春市妇产科医院130052)我们从1990年至1992年,先后为58例男性昏迷病人使用了自制简易尿量测量仪测尿量。及时发现了少尿、无尿病...  相似文献   

6.
大鼠用于尿生成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龄超重大鼠代替家兔进行尿生成影响因素实验的可行性。方法 按照应用家兔进行尿生成的实验方法,观察超龄超重大鼠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尿量的变化。结果 快速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葡萄糖、速尿后尿量明显增加,输入去甲肾上腺素和刺激迷走神经时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结论 各项因素对超龄超重大鼠尿量变化影响显著,超龄超重大鼠可以代替家兔进行尿生成影响因素的实验。  相似文献   

7.
一、概念24小时内尿量少于400ml 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者,称为少尿;24小时内尿量少于100ml 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者,称为无尿或尿闭。二、少尿或无尿疾病的分类1.肾前性少尿或无尿(功能性肾衰竭)(1)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2)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8.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双侧肾脏生理功能急剧减低甚至丧失,使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一种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经过、病理生理改变、尿量变化可分为三期,即:少尿(或无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少数病例表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现简述其体液紊乱特点及治疗原则。 1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体液紊乱特点 1.1 少尿或无尿期少尿指每日尿量少于250ml/m~2,无尿指每日尿量少于50ml。此期的特点是有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漏尿的临床发生因素与护理措施。方法:调查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160例。结果:160例患者中患有漏尿的患者10例,发生率为6.25%。换管间隔长是发生漏尿的危险因素,换管间隔越长发生漏尿的危险越大;高尿量是发生漏尿的保护性因素,尿量越多发生漏尿的危险越小。结论: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发生多与换管间隔和尿量相关,处理导尿管事件不仅对医护是一个难题,增加了紧急护理的压力,为此需要根据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方法测定残余尿量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残余尿系指排尽尿后存留于膀胱中的尿量 ,是判断膀胱排尿功能的重要指标 ,也是判断前列腺增生症病情的可靠参数 [1 ]。传统的残余尿测定法是导管法 ,即排尿结束后经尿道插入导尿管引流出的尿量即为残余尿量。尿动力学压力 -流率检查亦根据储尿期膀胱灌注量与排尿期排尿量之差计算出残余尿量。对这两种方法测定残余尿量进行对比观察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使用荷兰产 MMS- L IBRA+尿动力学检测仪 ,8F尿动力学检查专用导管及生理盐水等。选取泌尿外科病区不伴有逼尿肌收缩力受损的单纯前列腺增生症住院患者 2 0例 ,嘱患者排空膀胱后 ,…  相似文献   

11.
正常人排出的新鲜尿液通常呈无色或浅黄色,若排尿次数和尿量减少,尿亦可呈深黄色。正常尿素是来自老化的血细胞经过一系列代谢被分解,最后以尿色素的形式经肾小球滤过溶于尿中排出体外。在生理状态下,影响正常尿颜色的尿量和尿的酸碱性(正常尿的pH值为6.0左右)均与饮食和服用药物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1978年3月至1984年4月收住40例诊断为尿崩症的患者,现对其诊断方法和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 1、尿量多,24小时尿量大于4000ml; 2、尿比重低,不超过1.005; 3、用兴奋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刺激(如禁饮、注射高渗盐水等)不能使尿量显著减少,不能使尿比重显著提高。 4、用抗利尿激素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明显升高。二,性别、年龄、职业  相似文献   

13.
凡具有创伤、失血失液、严重感染、休克等病史,在休克及血容量恢复后仍然少尿,经过大剂量利尿剂试验治疗尿量仍不增加者,临床即可诊断急性肾衰。诊断中必须与肾前性少尿及肾后性少尿鉴别。详细了解体液平衡状态,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及尿量的动态变化。尿量有成倍的波动常为肾前性或肾后性。完全无尿则多见于肾后性或肾皮质坏死。下述化验检查、输液利尿试验及必要的特殊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一、化验检查:急性肾源性肾衰主要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女性尿失禁患者尿量的监测方法。方法称取使用尿不湿前及使用尿不湿后的重量。通过物质质量换算公式得出尿量。结果可以准确测量神经内科女性尿失禁病人尿量。无因漏尿影响尿量监测。结论称重法应用于神经内科女性尿失禁患者尿量监测,方法简单,准确。与留置尿管相比,有效防止泌尿系感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尿崩症( diabetes insipidus )是指精氨醋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致肾小球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的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1]。本例患者因车祸多发伤致被动体位,治疗中期出现尿频、烦渴,尿量较受伤前明显增多,尿比重低,使用垂体后叶素微泵静滴能有效控制尿量,神经外科专家会诊结合临床指标考虑尿崩症可能。经过住院治疗和护理,病情明显好转,拟在家康复治疗而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水分穴低流阻点注射、静脉注射和足三里穴注射等不同给药途径给予速尿或生理盐水,分别观察其对水肿动物的利尿作用,以验证循经低流阻点注射药物是否有更高的药效,并验证经络的低流阻通道学说的有效性。方法:通过猪的耳缘静脉快速注入生理盐水2000ml,制成急性水肿模型,然后分不同实验日分别在猪的水分穴低流阻点、静脉和足三里穴注射速尿(水分速尿组、静脉速尿组、足三里速尿组),其中水分速尿组使用剂量为静脉组的一半,水分盐水组在水分穴低流阻点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观察注射后2h内每隔15min的尿量,4组各作8只猪,共32猪次。结果:累积尿量统计结果表明,水分速尿组和静脉速尿组注射速尿后累积尿量始终高于足三里速尿组和水分盐水组,并在15~45min时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分速尿组与静脉速尿组在整个2h的累积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时段尿量统计结果表明,水分速尿组和静脉速尿组尿量在15~30min达到高峰,足三里速尿组在45~60min达到高峰,水分盐水组无高峰。结论:循经低流阻点注射药物有较快和较强的药效,该方法有可能应用于临床,而经络的低流阻通道学说对于阐释经络实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导尿术是危重病护理工作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留置尿管是观察病情变化、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大脏器术后 ,特别是心脏直视手术后 ,尿量、尿色、尿质的观察监测是判断心脏功能和肾脏功能的敏感指标。持续观察、详细记录每小时尿量、尿色、尿质是指导治疗的重要依据。国内现有的集尿器只有储尿意义 ,没有同时直观尿液的流速、尿色、尿量、尿质等多种功能。为了满足大脏器术后危重病人治疗抢救的需要 ,我们自行设计研制了可一次性使用的密闭式多功能集尿器 ,经临床 986例实用 ,效果满意。1 原料与组成  集尿器以聚乙烯为材料 ,由观察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同步检测4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血钠、血钾、24小时尿钠、24小时尿钾及尿钠/尿钾的比值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利尿效果进行评估。方法肝硬化腹水患者43例,在利尿剂使用前后,同步检测肝、肾功能、血钠、血钾、24小时尿钠、24小时尿钾,并记录24小时尿量,测体重、腹围。结果利尿剂使用前后,患者的24小时尿钠、24小时尿钾、24小时尿量、体重、腹围有明显差异,提示24小时尿钠、24小时尿钾、24小时尿量的测定可以早期反映利尿剂的利尿效果。结论同步检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血、尿电解质,可以早期判断是否为难治性腹水,为决定治疗方案及早期判断预后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成年人通常每日的尿量在1500-2500毫升之间。如果每日历尿量少于500毫升,就称为少尿。少尿在医学上常是一些产重疾病的信号.  相似文献   

20.
周俏梅 《浙江实用医学》2007,12(3):202-202,216
目的:探讨多功能集尿装置监测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尿液形成速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照组17例采用传统方法观察尿量,并根据每小时尿量调整输液速度;实验组21例采用多功能集尿装置,观察每分钟尿液滴速,推算每小时尿量,预见性调整输液速度。比较两组第1、2个24小时内输液量和出量、少尿次数,每小时尿量、入院1周内尿培养阳性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输液量、入院1周内尿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小时尿量、少尿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功能集尿装置监测尿液滴速可预见性指导输液,纠正重度烧伤患者,低血容量性休克,使休克期更加平稳,不会增加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