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卒中后抑郁及其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探讨百优解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32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54 例),分别在病程2周、1月、3月、6月、12月行PSD诊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同时完成Zung’s 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结果 (1)脑卒中患者中约44.70%出现抑郁症状;(2)卒中类型和性别与PSD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3)PS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关。(4)PSD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病灶半球利性均无相关性(P >0.05);(5)百优解能明显改善病程3、6 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病程12月时不仅抑郁症状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尤为显著。结论 卒中后抑郁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的长期并发症,并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速度和程度。抗抑郁治疗能在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腔梗)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PSD)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138例经CT和MRI证实的腔梗患者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为PSD组及非PSD组;分析梗死灶的部位、数量、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伴发疾病等对PSD的影响.结果 本组PSD发生率为31.2%(43例);多为轻度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为重;与非PSD组比较,PSD组患者年龄≥65岁、文化程度低、伴高血压病的比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增高(P<0.01 ~0.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PSD正相关(r=0.988,P<0.01).梗死灶多发或位于丘脑、尾状核、豆状核的患者PSD发生率显著高于单梗死灶或其位于皮质下白质的患者(均P<0.01).结论 腔梗患者PSD多为轻度,焦虑/躯体化症状较重;PSD与病灶部位、病情以及文化程度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率以及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89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SSS)对卒中急性期进行评分,根据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为三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随访调查抑郁评分。结果 PSD的发病率在随访1年期间中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PSD的发病率和重度PSD的发病率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SD的程度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加重。结论 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卒中后1年中发病率逐渐增加,其严重程度与卒中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确诊为脑卒中患者769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8分及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PSD288例,发生率为37.45%,且与卒中性质、部位、程度、生化指标异常等密切相关。动态观察卒中患者CRP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PSP。结论预防性抗抑郁剂应用和抗抑郁剂治疗PSD,不仅减低PSD发生率,且有助于PSD和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卒中后抑郁与脑损伤部位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脑损伤部位与脑卒中后抑郁病变的关系,探讨PSD的现况以及对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09月~2011年09月期间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300例,通过颅脑CT或MRI进行卒中病灶定位,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卒中患者在发病14±2d及90±7d进行抑郁及程度的评价。对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如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0例脑卒中患者合并PSD,总发生率为46.67%,其中轻中度抑郁占46.00%,重度抑郁占0.67%;多发性、左侧半球、额颞叶、基底节区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率高。结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其患抑郁的程度也就越高。PSD发生与卒中类型无关,而与卒中部位、卒中残疾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抑郁患者(PSD)的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2例发病在24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将62例患者分为单纯脑梗死组和PSD组,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HAMD)和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确诊PSD患者27例(43.5%);入院第2、7、14天时,PSD患者HAMD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纯脑梗死组(P<0.01);单纯脑梗死组及轻度PSD组患者SSS评分随观察时间延长呈先降低而后逐渐增高,且轻度PSD组患者SSS评分较单纯脑梗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PSD组患者SSS评分随观察时间延长而降低,单纯脑梗死组患者则显著增加(P<0.01);单纯脑梗死组患者及轻度PSD组患者HAMD及SSS评分结果无相关性(t=1.351,P>0.05),中重度PSD组患者HAMD及SSS评分结果具有相关性(t=1.894,P<0.05;t=3.638,P<0.01).结论 PSD的发病率为43.7%;中、重度PSD患者的HAMD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急性期至2-3年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对PSD的研究发现,PSD的发生不但与卒中损伤部位和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生物学因素有关,还与病人本身的人格特征、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以及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相关因素和治疗情况。方法对11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进行评定,分析符合PSD诊断的5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PSD的发生率为47.37%,以轻-中度抑郁为主,PSD的常见症状有全身症状、能力减退感、睡眠障碍、忧郁情绪、工作和兴趣减退等。结论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HAMD抑郁量表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指数评分,分别对27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结果PSD总发生率为35.0%,其中轻度21.2%,中度10.6%,重度3.2%,对PSD影响最大的相关因素为脑卒中责任病灶,其次是神经功能缺损、心理创伤,与患者年龄和性别无关。结论上述相关因素是本组PSD患者的主要病因,为治疗和预防PSD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181例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住院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MESSS)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45.9%。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相关性,与额叶、丘脑、左侧大脑半球有关(P〈0.0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卒中患者PSD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181例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住院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MESSS)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45.9%。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相关性,与额叶、丘脑、左侧大脑半球有关(P<0.0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卒中患者PSD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Zurg抑郁自评量表 (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并制定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测查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 (NDS)评分,对可影响抑郁发生的因素及NDS与HAM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率为35.7%.影响抑郁发病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学历、经济情况、部位病灶、病灶数目、神经功能缺损等.结论 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68例脑卒中进行脑卒中亚型分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汉密尔顿抑郡量表(HAMD)评分:将其中并发脑卒中后抑郁(PSD)的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4周,治疗后进行SSS、HAMD评分并比较。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脑卒中亚型无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帕罗西汀治疗组抑郁和神经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恢复期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抑郁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将87例初发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别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结果在87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41.4%,抑郁组SSS评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1),抑郁组ADL评分低于非抑郁组(P<0.01),而病灶数量、部位在2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是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抑郁情绪,并分析影响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01—2014-12入院诊治的1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确诊后即行抑郁情绪评定、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 1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正常63例,抑郁109例,其中轻中度抑郁占53.49%(92例),轻中度抑郁占总抑郁的84.40%。抑郁症的发生与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职业及脑梗死部位无显著相关性,但与超过6个月以上的病程有关。脑梗死抑郁严重程度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增高及ADL指数上升而增加。结论抑郁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3~6个月是脑梗死抑郁高发期,而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程度越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抑郁越严重。早诊断并对患者的抑郁施以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通过调查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和抑郁与病灶部位、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脑卒中后早期抑郁发生的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状态,并根据临床体检结果判定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脑卒中后早期抑郁的发生率为31.43%;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有明显关系。抑郁与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有明显关系。结论 脑卒中后早期即存在较普遍的抑郁情绪,抑郁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初发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初发脯卒中后抑郁(PSD)在1年内各时期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初发的脑卒中患者66例在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进行随访,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评估患者,调查各随访时点PSD的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SD的定义为卒中后抑郁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和评定时HAMD评分≥7分,但入组评定时抑郁症状持续不足两周者仍以PSD表示.结果 在初发脑卒中患者中,卒中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PSD的发生率分别为18.18%(12/66)、29.23%(19/65)、38.09%(24/63)、31.67%(19/60).首次评定时有3例未满足抑郁持续2周的严格定义,但3个月评估时仍为PS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后2周PSD与女性、内向性格相关(b=-1.55,P=0.001;b=1.59,P=0.047);卒中后3个月时PSD与社会支持度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及女性相关(b=-0.19,P=0.005;b=0.26,P=0.01;b:2.84,P=0.03);卒中后6个月时PSD与社会支持度低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相关(b=-0.24,P<0.001;b=0.35,P=0.004);卒中后12个月时PSD与社会支持度低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相关(b=-0.17,P=0.1301;b=0.33,P=0.002).结论 PSD患病率较高;不同时期的PSD的相关因素不同提示病因可能不同,支持卒中后抑郁的生物社会肉素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PSD发病的一些相关因素.方法 对145例脑卒中病人PSD的发病率、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PSD发病率37.2%,脑部双侧病灶比单侧病灶发病率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者发病率高(P<0.01).结论 PSD不仅与病灶部位有关,还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43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观察12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将并发抑郁组与未并发抑郁组就年龄、性别、居住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卒中类型以及卒中部位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抑郁发生率与病程的关系、抑郁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关系.结果 2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病变部位、独居丧偶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与脑损害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病程及家庭社会关系等多因素有关,提示对于具有抑郁高发因素的脑卒中患者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及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1月内进行测试,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与卒中类型、年龄及性别无关;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病变部位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发病率偏高,可能主要与内在因素、大脑功能及皮质下结构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