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液磁极化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 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 A组 ( 药物组 ) 和 B组 ( 药物 + 血磁组 ) , 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 并对脑梗死两组治疗前后 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 ( FMA) 进行比较 . 结果治疗前脑梗死两组血液粘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治疗后 B组血液粘度较 A组明显下降 , 差异有显著性 . 治疗前脑梗死两组的 F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 治疗后 B组运动功能缺损改善明显优于 A组 ( P<0.01) . 结论血液磁极化疗法能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 , 降低血液粘度 , 促进瘫痪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总运动量相同的间断运动和持续运动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经确诊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间断运动组和持续运动组。对照组随意正常生活,不安排特定运动训练;间断运动组每天早、中、晚分3次分别进行20min强度为50%VO2peak步行运动;持续运动组每晚进行60min相同强度步行运动。运动训练前以及12周运动训练结束之后,监测所有参与者24h的动态血压以及血液流变性变化。观察分析12周运动训练前后的血压和血液流变性变化,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各项血压指标在运动训练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后组内比较,间断运动组收缩压平均下降了12mm Hg,舒张压平均下降了5.8mm Hg;持续运动组收缩压平均下降了6.8mm Hg,舒张压下降了3.2mm Hg。间断运动组和持续运动组24h动态血压与运动训练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后组间比较,间断运动组在训练后24h动态血压下降更为明显,与持续运动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12周运动训练前后血液流变性各指标变化无显著性意义(P0.05)。12周运动训练前后两个运动组的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以及红细胞压积的变化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间断运动组的血液流变性改善更加明显(P0.05)。而ET、PAR和Fb虽然也出现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间断运动和持续运动都可以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以及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且间断运动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吸入液氧对高原人体力竭运动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3 700m高原3个月的10名健康青年在吸入液氧(吸氧组,4L/min)和不吸液氧(对照组)的条件下,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并在安静时,运动后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液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还原粘度(ηr)、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系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VAI)和血栓形成系数(TFL)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运动后吸氧组较对照组HCT、ηb、ηp、ηr、TK、IR、VAI、TFL均降低(P<0.01).结论吸入液氧能延长供氧时间,加快运动机体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恢复,可能是运动后疲劳消除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有氧慢跑运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运动组和药物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药物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运动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有氧慢跑运动,每周运动3~5次,30~40 mim/次。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运动8周后(治疗后)分别静脉抽血1次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包括血浆黏度(低切、高切)、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沉、纤维蛋白原共6项。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运动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与药物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纤维蛋白由治疗前的(4.52±0.86)g/L降至治疗后的(3.23±0.61)g/L,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氧慢跑运动通过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黏稠度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发挥对疾病的防治作用;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监测对老年冠心病预测血栓的发生、诊断以及预后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鸿  王金春等 《现代康复》2001,5(12S):41-42
目的:观察血液磁极化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的血液流变学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梗死患被随机分为A组(药组组)和B组(药物+血磁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的改变,并对脑梗死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脑梗死两组血液粘度均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无显性差异,治疗后B组血液粘度较A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性,治疗前脑梗死两组的FMA评分无显性差异,治疗后B组运动功能缺损改善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血液磁极化疗法能改善脑梗死患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粘度,促进瘫痪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力竭运动恢复期内不同时间点内质网应激关键基因表达水平,探究急性运动干预对大鼠骨骼肌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力竭运动后即刻组(E)、力竭运动后恢复3h组(E3)、力竭运动后恢复8h组(E8)、力竭运动后恢复15h组(E15)及力竭运动后恢复24h组(E24),每组8只。在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血液及腓肠肌组织,血液指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提取骨骼肌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骨骼肌内质网应激基因m RNA水平,包括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GRP78),内质网膜上跨膜蛋白激活转录因子6(ATF-6)、PE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生物起始因子2(eIF2α)以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等,采用ELISA检测骨骼肌Bip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Bip、CRT、CHO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E组血液CK、CRP显著升高(P<0.05),E3组血液LDH显著升高(P<0.05);(2)E组Bip、AT...  相似文献   

7.
张帆  曹红  李华高  华强 《中国康复》2004,19(4):214-215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早期介入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CVHI)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用药基本相同 ,运动组早期介入运动疗法 ,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 1个月后FMA评分及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 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 ,但运动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结论 :运动疗法早期介入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能促进患者CVHI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背景:运动对雌性大鼠血液铁状态的影响也已经得到广泛研究,但运动对雄性大鼠血液铁状态的影响仍不明确。目的:观察不同铁含量饮食以及游泳运动对雄性大鼠血液铁状态的影响。方法:断乳雄性SD大鼠90只,分为饮食低铁含量组、标准铁含量组、高铁含量组。每组再分为运动组和静息组。用不同的铁含量饲料喂养1个月后,运动组开始游泳,每天1次,持续3个月,静息组除不做运动外,其余处理同对应运动组。最后1次运动后,大鼠空腹24h,戊巴比妥钠麻醉下取静脉血测定红细胞相关指标和血清铁状态指标。结果与结论:饮食铁含量对红细胞和血清铁状态指标的主效应都有显著影响,运动对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浆总铁结合力的主效应也显著影响。饮食低铁含量静息组表现为铁缺乏性贫血的典型改变,而运动组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显著降低,血浆总铁结合力显著增大,说明低铁饮食情况下运动加重了血液低铁状态。饮食标准铁含量、高铁含量的运动组都表现为红细胞分布宽度显著增大,血浆总铁结合力显著增大,但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改变,说明运动没有导致血液低铁状态。  相似文献   

9.
背景:运动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从而避免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目前应用白细胞介素6和CK-MM评定骨骼肌微细损伤还较缺少实验性研究.目的:观察运动预处理对大鼠大强度离心运动后不同时相骨骼肌结构损伤及血液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和CK-MM变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2006/2007在成都体育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体质量(231.3±12.44)g.每组义随机分别分为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4,48,72 h 5个亚组,每组8只.方法:无预处理组:除对运动前组外其他大鼠进行一次速度19~21 m/min,坡度为-16°的90 min的跑台运动.运动预处理组:进行2周离心跑台训练,2周后,除运动前组外,其他大鼠进行一次性跑台运动,运动方式同无预处理组.主要观察指标: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即刻、24,48和72 h观察比目鱼肌结构及血液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CK-MM的变化.结果:运动后两组大鼠比目鱼肌均出现损伤性改变,尤以无预处理组更为明显,且以运动后24~48 h较为严重.无预处理组运动后即刻血浆白细胞介素6显著增高,随后逐渐下降,72 h再次显著增高.运动预处理组运动后即刻略降低,随后逐渐升高,于48 h达峰值.运动后运动预处理组血浆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无预处理组.运动前运动预处理组肌酸激酶和CK-MM均低于无预处理组.运动后无预处理组、运动预处理组两组肌酸激酶和CK-MM先升后降,除运动后72 h外.运动预处理组CK和CK-MM水平及变化幅度低于无预处理组.结论:运动预处理有助于减轻离心运动导致的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及运动应激所引起的相关血液指标变化.肌酸激酶和CK-MM活性水平的个体差异较大,更适用于个体自身的纵向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种药物对高原人体运动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进驻海拔370 0m高原6个月的4 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高原维康片组、乙酰唑胺组、红牛饮料组和安慰剂组,每组10名。在安静时、服药前、服药第10d及停药第10d分别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至力竭,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液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还原粘度(ηr)、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系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VAI)及血栓形成系数(TFL)。结果 ①力竭运动后较安静时HCT、ηb、ηp、ηr、IR、TK、VAI、TFL均升高(P <0 .0 5或0 .0 1)。②给予乙酰唑胺、高原维康片及红牛饮料后能明显降低血液粘滞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且乙酰唑胺效果更好。结论 乙酰唑胺、高原维康片及红牛饮料均具有改善组织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作用,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血液粘度下降,血流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银杏叶片、红景天和酪氨酸对高原人体力竭运动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进驻海拔3700m高原半年的3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银杏叶片组、红景天组和酪氨酸组,每组10人。在服药前、服药第15天分别进行运动至力竭,分别检测血中红细胞压积(HCT)、血液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还原粘度(ηr)、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系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VAI)及血栓形成系数(TFL)。结果 服药前力竭运动后较安静时HCT、ηb、ηp、ηr、IR、TK、VAL、TFL均升高(P<0.05或P<0.01)。服药后力竭运动后较安静时银杏叶片组和酪氨酸组ηr、Tk增高(P<0.05或0.01);红景天组ηp、ηr、TK增高(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后较服药前银杏叶片组HCT、ηb、ηp、ηr、IR、TK、VAI、TEL均降低(P<0.05或0.01);红景天组和酪氨酸组ηb、ηp、ηr、IR、TK、VAI、TFL降低(P<0.05或0.01),HCT无统计学差异(P>0.05)。银杏叶片组、酪氨酸组和红景:天组之间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三种药物均具有改善组织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作用,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血液粘度下降,血流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充氧条件下紫外线体外照射对健康人外周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血液流变学检测技术,测定了照射前及照射后各30名正常自愿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校正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1)紫外线照射后健康人外周血全血粘度、血细胞压积、校正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等均降低,照射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紫外线照射后血浆粘度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非充氧条件下紫外线照射后可改善血液的流变性质,为紫外线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奥美沙坦组)服用奥美沙坦20~40 mg/d10个月,另选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复方降压片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奥美沙坦组服用奥美沙坦10个月后血压明显下降(P<0.01),全血低切黏度(ηb)、血浆黏度(ηp)及红细胞聚集指数(AI)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降低(P<0.01);全血高切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刚性指数(RRI)也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ηb、ηp及A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奥美沙坦酯后在血压显著降低的同时,其红细胞聚集性Fib下降和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红细胞比容、血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17例,分为运动疗法组(65例)和非运动疗法组(52例),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下,运动疗法组进行运动治疗6个月,对照组不进行运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运动疗法组低切变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与运动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平均血小板容积(MPV)、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与青年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的相关性,为其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根据头部CT或MRI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将我院109例脑梗死患者(18-45岁)分为大梗死组(梗死体积>10 cm3)、中梗死组(梗死体积4-10 cm3)、小梗死组(梗死体积<4 cm3),30例健康查体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MPV、FIB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包括:全血黏度低切(Lηb)、全血黏度中切(Mηb)、全血黏度高切(Hηb)、血浆黏度值(ηP)、全血还原黏度低切(Lηr)、全血还原黏度中切(Mηr)、全血还原黏度高切(Hηr)、血沉方程K值(KVE)、红细胞积聚指数(EAI)、红细胞刚性指数(ERI)、红细胞变形指数(EDI)、红细胞电泳指数(EEI)、红细胞比容、血沉,共计16项指标。结果表明:各组脑梗死患者MPV、FIB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梗死组MPV、FIB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小梗死组(P<0.05);各组脑梗死患者在病程恢复期MPV、FIB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但未达到健康对照组水平(P<0.05)。脑梗死体积与MPV、FIB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呈正相关(r=0.36,0.29,0.48)。结论:青年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与MPV、FIB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密切相关,定期检查上述指标对预防青年脑梗死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12例高原肺水患者在治疗前和临床治愈后,进行了(全血粘 度高切、低切)、P(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HCT(红细胞压积)、PFC(纤维蛋 白原)、RET(红细胞电泳时间)、IR(红细胞刚性指数)、VAI(血细胞聚集指数)、ESR (血沉方程K值)等10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经治疗痊愈后与治疗前的血 液流变学指标有很大的变化,PFC、IR和 RET差异显著(P<0、05或 P<0. 01)。HCT、VAI、ESR的差异则无显著意义(P>0.05)。认为,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与高原肺水肿有一定关系,对高原肺水肿有一定关系,对高原肺水肿患者的病情判 断和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磁场暴露对兔血液流变特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背景目前许多关于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指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low-intensity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LPEF)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对心血管病能起到预防作用,但对其机制的阐述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暴露对兔血液流变特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LPEF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的全过程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动物采用24只雌性5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磁场组,正常组用正常饲料,模型组、磁场组用高胆固醇饲料饲养.其中磁场组饲养于磁场环境中,暴磁时间为10h/d,所采用激励磁场的强度为4×10-4T,频率为15Hz.饲养8周后测定其血液流变特性和血脂水平等指标.主要观察指标LPEF对兔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脂水平(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血脂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147~2.859,P<0.05);磁场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胆固醇[模型组(14.71±0.22)mmol/L,磁场组(8.75±1.32)mmol/L]、三酰甘油[模型组(2.69±0.03)mmol/L,磁场组(0.70±0.16)mmol/L]以及血液流变中的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指标降低显著(t=3.478~14.253,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显著(t=11.345,P<0.01).结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能够显著降低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提高血液流动性,对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海拔地区海拔高度与剧烈运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两个不同海拔地区剧烈运动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对40名平原健康青年在海捷拔3800和5300米两地区进行5公里越野跑前后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检测。结果:在海拔3800和5300米越野跑后较前血液粘度增加,TK(红细胞变形系数)及 IR(红细胞刚性指数)减弱,HCT(红细胞压积)和PFC(纤维蛋白原)及 VAI(血细胞聚集)增加。越野前在海拔5300米较3800米的血液粘度增加,TK、IR无显著性差异,PFC增加显著(P<0.05)。其余指标升高。剧烈运动后海拔5300较3800米,IR一项无统计学意义,9项指标增加。结论:高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高尺低氧低气压、海拔高度及剧烈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与微循环障碍关系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IR)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 测定42例高血压病患者血糖、胰岛素等生化指标,以评价胰岛素敏感性。观测了大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密度、口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一氧化氮(NO)及反应性充血过程中血流和血氧等指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理。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体重指数增加,肥胖、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增多;微循环储备功能减退;糖耐量降低、IR;大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压升高(P<0.05);毛细血管密度、口径变小、全血、血浆粘度、ET、TXB2升高、PGI2、NO降低(P<0.05)。且胰岛素敏感性与毛细血管密度、NO呈正相关,与血浆粘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IR、高胰岛素血症及微循环储备功能减退,可能与微循环障碍、内皮功能紊乱,尤其是毛细血管数目、NO减少,血浆粘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活血降粘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活血降粘胶囊加常规药物治疗组45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45例。疗程均为1mo。于治疗前和治疗1mo末采用经颅多普勒、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脑血流的变化。结果1疗程末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7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但治疗组下降明显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脑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降粘胶囊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脑血流量,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