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大鼠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影响的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椎间盘退变组和白藜芦醇药物干预组各12只,应用HE染色光镜观察各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的病理改变,在电镜下对其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光镜下可见正常对照组较多的脊索细胞和类软骨细胞增殖活跃,椎间盘退变组髓核的细胞减少,白藜芦醇药物干预组髓核细胞减少较椎间盘退变组程度轻;电镜下正常对照组的椎间盘髓核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不显著,而椎间盘退变组表现为髓核细胞减少,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坏死,白藜芦醇药物干预组中退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通过光镜、电镜下观察白藜芦醇对大鼠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有延缓或抑制作用,可为白藜芦醇预防和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4.
Yong LIU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1,124(16)
目的:椎间盘退变是引起腰背痛的主要原因。将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介导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1,TIMP1) 双基因体外联合转染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后,再移植于退变椎间盘内,观察椎间高度、II型胶原和蛋白多糖合成的变化,以探讨体外延缓或逆转椎间盘细胞退变的方法。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应用CT引导下的微创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以rAAV2-CTGF-IRES-TIMP1体外转染培养的兔髓核细胞,再将其显微注射于退变椎间盘内作为细胞移植组;退变椎间盘内注入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退变对照组;正常椎间盘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6、10、14周行X线和MRI检查观察椎间高度的变化及椎间盘信号的改变,Western-blot鉴定细胞因子CTGF和TIMP1在椎间盘内的表达,35S整合法测定兔髓核组织蛋白多糖合成率,RT-PCR检测II型胶原及蛋白多糖mRNA的表达。结果 MRI证实CT引导下经皮微创穿刺2周后椎间盘开始退变。与退变对照组相比,MRI显示细胞移植组椎间盘退变明显减轻,转基因兔髓核细胞移植可减缓椎间高度(DHI)下降的发生率,转基因细胞移植组较退变对照组相比,Ⅱ型胶原含量和蛋白多糖的生物合成明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CT 引导下穿刺可成功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转双基因CTGF和TIMP1 髓核细胞移植可有助于椎间高度的维持,促进椎间盘内蛋白多糖和II型胶原的生物合成,明显延缓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5.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近期效果。方法 行人工髓核置换术 2 1例 ,均采用单枚PDN置入 ,PR 72 5型 4例 ,PR 92 5型 1例 ,PW 5 2 5型 2例 ,PW 72 5型 14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平均 10 5个月。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运动功能明显改善 ,椎间隙高度增加。早期有 2例假体发生移位 ,但无明显症状。结论 PDN置换术能有效恢复退变性椎间盘疾病患者的椎间盘高度 ,近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随腰椎间盘退变(NP)程度的加重,NP中磷酸化p38MAPK的定位及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椎间盘退变程度间的关系。方法用腰椎间盘MRI退变分级系统评定留取的MRI资料的退变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NP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光镜下观察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定位及表达程度。结果随着髓核退变程度的加重,其表达量明显提高、增强,不同退变等级颈椎间盘髓核中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有显著差异;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磷酸化p38MAPK的含量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二者之间符合以椎间盘MRI退变等级为自变量,磷酸化p38MAPK相对含量为因变量的直线关系:Y=0.423X-0.675,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髓核退变过程。结论磷酸化p38MAPK的含量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探讨退变与正常髓核组织中内质网应激水平的差异.方法 获取正常和退变髓核组织共9例(均为海军总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住院手术患者),取组织及分离培养髓核细胞,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内质网形态、免疫组化法对髓核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表达分布进行定性分析,RT-PCR及Western blot对髓核细胞中GRP78、CHOP进行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分析.结果 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退变髓核细胞的内质网扩张、肿胀,正常片状折叠结构消失;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可见退变髓核组织GRP78、CHOP的表达升高;RT-PCR提示较之于正常组,退变组GRP78[(1.076 ±0.13)vs(2.471 ±0.53)]、CHOP[(1.09 ±0.21)vs(6.873±1.4)]明显升高(P<0.05).结论 退变髓核细胞中内质网应激水平较正常髓核细胞升高,提示内质网应激可能在髓核细胞退变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不同退变程度颈椎病患者椎间盘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的病理改变及磷酸化p38MAPK(phosphorylated p38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MAPK)的表达差异,探讨颈椎椎间盘退变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颈椎病患者的NP组织,获取术前相应颈椎MRI(T2像正中矢状位)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27~82岁,5例来自单间隙,18例来自两间隙,12例来自三间隙;4例为C3/4、12例为C4/5、14例为C5/6、5例为C6/7。19例NP组织用于普通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6例用于蛋白质印迹分析。采用颈椎椎间盘MRI退变分级系统评定术前NP组织标本相应MRI退变程度。观察不同退变程度时NP组织的病理改变及p-p38MAPK在NP组织中的定位;分析退变椎间盘中p-p38MAPK含量与其MRI退变程度间的关系。结果随着颈椎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NP内胶原纤维逐渐增多、增粗、变性,甚至聚合成团,NP逐渐纤维化;p-p38MAPK定位于NP细胞胞核;NP细胞p-p3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椎间盘髓核细胞退变前后锌指蛋白A20及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 获取我院骨科患者术中切除的椎间盘组织,分为正常组和退变组,采用阿辛蓝染色观察人椎间盘髓核细胞的退变情况,免疫组化观察人椎间盘髓核细胞A20、TNF-α、IL-1β及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体外培养胚胎小鼠髓核细胞,分为对照组(只加入等量的PBS)、内毒素(LPS)刺激组和NF-κB抑制组,分别以Real-time PCR检测LPS刺激细胞和加入NF-κB抑制剂后,A20、TNF-α、IL-1β、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ADAMST-4)、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ADAMST-5)、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20、TNF-α、IL-1β、ADAMTS4、ADAMTS-5、MMP-13、p65、磷酸化p65(p-p65)的表达变化.结果 退变组髓核细胞数量显著少于正常组,并有明显的聚集现象;退变组髓核细胞中A20、TNF-α、IL-1β、p6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LPS刺激胚胎小鼠髓核细胞后,LPS刺激组A20、TNF-α、IL-1β、ADAMST-4、ADAMST-5、MMP-13mRNA与蛋白的表达均高于NF-κB抑制组与对照组(P<0.05),A20、TNF-α、IL-1 β、ADAMTS-4、ADAMTS-5、MMP-13、p65、p-p65蛋白含量也较NF-κB抑制组与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髓核细胞炎症反应与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20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抑制髓核细胞退变时炎症反应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腰部椎间盘及髓核的形态,为临床提供必要的数据。方法本文对30例成人人体的腰部椎间盘及髓核的形态进行观察研究,测量其厚度、矢径、横径、计算其椎间盘的厚度及其上位椎体的厚度的比值。结果不同水平椎间盘的厚度从L3~L4到L5~S1,男性呈高、中、低趋势,女性呈中、高、低趋势,男女均呈递减趋势。结论同一水平椎间盘左右侧各自的比值近乎相等,不同水平椎间盘其比值也近乎相等,髓核在同一水平椎间盘男性均明显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髓核摘除术后效果.方法 以该院2013年8月—2016年11月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各72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观察组实施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操作时间、失血量分别为(53.27±4.81)min、(66.94±5.35)mL,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情况均有所好转,观察组疼痛评分为(1.03±0.24)分,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低(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数据不具高度对比性(P>0.05).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予以髓核摘除可有效控制病情,小切口椎板开窗术相比其他术式优势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研究腰椎间盘髓核与软骨终板同时切除以及单纯髓核摘除术后生物力学变化,明确其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1岁健康犬9只,作为动物模型,手术部位为L5~6,L6~7,L7~S1,根据手术方式将27个椎间隙分为3组:分别为A组(对照组)、B组(单纯髓核摘除术)、C组(髓核及软骨终板切除术).术后24周取出L5~S1椎体,固定于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测量相应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载荷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 B组脊柱节段稳定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现为在屈/伸方向上施加载荷时,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均明显增大,在侧弯和轴向旋转方向上施加载荷时,NZ明显增大;C组脊柱节段在各方向上的ROM和NZ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稳定性较好.结论 髓核及软骨终板同时切除能够较好地保持脊柱节段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防止术后腰椎不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郑长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7(1)
目的 探讨小切口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小切口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优21例,良13例,优良率97.41%.结论 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学创新》2020,(4):132-135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手术治疗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研究组采用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手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创伤小,既能解决椎间盘突出问题,又能减少对脊椎后方组织的破坏,维持脊柱的动力性稳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其可行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两种不同制剂的皮质激素在硬膜外腔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对髓核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1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硬膜外腔用药给强的松龙,另一组用地塞米松,在疗程结束后行CT髓核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髓核缩小率.结果:两组患者经硬膜外腔给药治疗后髓核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平均缩小率为66%.两组患者髓核缩小率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两种不同制剂的皮质激素在硬膜外腔给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时髓核缩小无显著差异,均有消除神经根水肿、松解神经根粘连、解除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而起到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大鼠终板微血管改变与髓核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微血管的改变和髓核细胞的凋亡情况,探讨糖尿病引起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采用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STZ)50 mg/kg制成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的枸橼酸缓冲液.分别在建模成功后4,8,12周取腰椎间盘组织,HE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显示终板微血管,并进行计数;再用TUNEL法显示髓核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测定凋亡率. 结果:在不同的阶段,实验组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均较重,终板微血管计数均低于对照组,髓核细胞凋亡率也较高.两组终板微血管计数与髓核细胞凋亡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对照组r=-0.953,实验组r=-0.936,均为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终板微血管计数与髓核盘细胞凋亡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所伴发的终板微血管改变可能是导致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椎间盘髓核切吸术联合臭氧氧化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依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椎间盘髓核切吸术联合臭氧氧化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术治疗;采用 VAS评分系统评估各组治疗前后腰腿疼痛情况,并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腰腿痛疗效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改善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椎间盘髓核切吸术联合臭氧氧化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作用显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