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BO溶血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总胆红素(TBil)、血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以及免疫功能(CD4+、CD8+及CD4+/CD8+)的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TBil、HCT、RBC及Hb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Bil、HCT、RBC及Hb等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光疗时间、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分别实施间隙蓝光照射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持续组(对患儿展开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和间隙组(对患儿展开间隙蓝光照射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皮疹、呕吐及恶心)总发生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结果 间隙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持续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1,P<0.05);间隙组不良反应(皮疹、呕吐及恶心)总发生率(6.00%)低于持续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5)。治疗前,间隙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0.61±5.53)U/L、总胆红素(316.07±45.56)μmol/L、直接胆红素(8.61±1.03)μmol/L同持续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0.63±5.58)U/L、总胆红素(316.09±45.72)μmol/L、直接胆红素(8.65±1.07)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蓝光照射辅助药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禹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黄疸患儿240例,将采用药物治疗的118例患儿作为药物组,将采用蓝光照射辅助药物治疗的122例患儿作为蓝光照射组.对比两组疗效、恢复情况、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蓝光照射组治疗总有效率(96.72%,118...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究免疫丙种球蛋白与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症患儿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蓝光照射治疗)和研究组(免疫丙种球蛋白+蓝光照射治疗),各5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清指标[前白蛋白(PA)、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FPG)、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新生儿神经发育[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进行评估]、贫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黄疸消退、蓝光治疗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A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TBA、TBIL、PCT、hs-CRP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FPG比较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儿贫血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12.73%(P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相似文献
6.
7.
8.
126例新生儿黄疸应用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大多数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积累而引起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的现象[1]。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其病因复杂,如不及时治疗可产生严重的后果。其中蓝光照射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降低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持续蓝光照射与间歇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观察比较.方法 选取灌云县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接收的新生儿黄疸患儿3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予以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法,对照组予以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法.对以上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99-4400
目的探究间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不同病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8例,根据患儿的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皮疹、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血清胆红素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每日血清胆红素降低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治疗时间以及黄疸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较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指数,缩短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每日血清胆红素降低值,减少治疗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12.
【病例】 女 ,4天。因生后 2天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入院。系第 1胎第 1产 ,孕 40周顺产无窒息 ,出生体重 36 0 0g。查体 :体温 37 7℃ ,精神反应差 ,呼吸平稳 ,全身皮肤、巩膜黄染 ,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 ,脐部有脓性分泌物。血型 :其母O型 ,其父及患儿均为A型。血常规 :血红蛋白 130 g/L ,白细胞 2 6 2×10 9/L ,中性粒细胞 0 83,淋巴细胞 0 16 ,单核细胞 0 0 1,网织红细胞 0 0 17。血清总胆红素 (TBiL) 346 1μmol/L ,直接胆红素(DBiL) 6 1 6 μmol/L ,间接胆红素 (IBil) 2 84 5 μmol/L。血清学试验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628-3629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69例新生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1%,高于对照组的77.1%;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黄疸消退时间也较对照组短(P0.05)。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肯定,其治疗后血清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改善,且黄疸消退较快,可作为新生儿黄疸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邱明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23):53-54
目的:以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用间歇性、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对比其疗效.方法:以6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组间肝功... 相似文献
15.
16.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32例舒适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32例新生儿黄疸给予蓝光照射并配合药物治疗、精心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2例惠儿光疗1~3 d,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全身皮肤黄染消退.认为新生儿黄疸采取光疗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效果明显,临床应用舒适护理,降低新生儿光疗时的不愉快感,使其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32例舒适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2例新生儿黄疸给予蓝光照射并配合药物治疗、精心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2例患儿光疗1-3d,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全身皮肤黄染消退。认为新生儿黄疸采取光疗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效果明显,临床应用舒适护理,降低新生儿光疗时的不愉快感,使其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24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对患儿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发生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以NJ33婴幼儿经皮黄疸测试仪为监测工具,选择经皮测黄疸指数相当于血胆红素在205~300μmol/L之间的明显为阳黄的患儿为观察对象,共计120例,采用每次6~8h的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方法,蓝光箱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同期选择121例黄疸指数均值相同、病因相近的患儿做对照,采用12h以上的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黄疸显效率、总有效率均差异无显著性,但在间歇蓝光照射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等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与持续蓝光照射比较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并提出具体对策。方法对2006年1—5月9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行光照疗法的依从性进行研究,调查每次光疗时患儿的依从状态、患儿家长对光疗的认知程度以及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结果患儿光疗初期依从性不佳者占83.3%,光疗后期占61.4%;45.8%(44/96)的患儿家长对光照疗法的认知情况处于一般水平,14.6%(14/96)的患儿家长认知情况不良;27.1%(26/96)的护理人员执行光照疗法的操作规范不合格。结论新生儿蓝光治疗依从性不佳与医务人员的宣教、环境准备和护理操作欠规范及部分患儿家长配合不力有关,临床护理对策应从加强心理护理、家属宣教、环境管理和规范护理操作着手。 相似文献
20.
王福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21):1756-1759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6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苯巴比妥,观察组患者给予蓝光照射治疗(A组给予持续性蓝光照射,B组给予间歇性蓝光照射),对两组患者的有效率、退黄效果、胆红素下降程度及疗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6%(29/3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8%(23/32),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胆红素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黄疸减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疗程短于对照组,间歇性照射效果好于持续照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治疗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的有效率,促进胆红素下降及黄疸消退,间歇性蓝光照射效果好于持续性照射,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