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认识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重要性。方法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综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建立健全药物评价机制及ADR监测体系的意义,比较几种ADR监测方法。结果与结论建立健全的ADR监测制度,能有效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浅谈药品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松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1257-1259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ADR)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其中1/4是抗生素所致,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本身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有害或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相似文献   

4.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及剂型的不断增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已经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ADR的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解药物起ADR的情况,现将21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避免严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5.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及报告问题的研究逐渐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但在国内,从经济学角度研究ADR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探讨了药物经济学在药品不良反应(ADR)成本费用研究中的意义与应用,旨在为我国进行ADR经济学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41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提高ADR监测水平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我院报告的416例ADR分别从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不同年龄段分布、报告人、ADR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中药制剂,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消化系统为主,涉及137个药物品种,≥50岁年龄组ADR发生率较高,医生、护士上报ADR较多。结论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胜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1):353-353
《药品管理法》已明确将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制度纳入了法律程序,药品不良反应成为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内容之一。从我们近几年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ADR发生率多,受害人广,淘汰率高,机制比较复杂,后果比较严重。因此当代药物的ADR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必须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制定其对策。  相似文献   

8.
临潼区人民医院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潼区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相关因素。方法对临潼区人民医院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84岁各年龄段患者均可发生ADR,女性多于男性(1.4∶1),ADR表现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43.8%,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15.7%,静脉注射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最多77.5%,且易发生在给药后1~40 min,89例ADR报告共涉及9类药物64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构成比(32.8%)居首,其次是循环系统药物26.6%,以及中药注射剂17.2%。结论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应加强医务人员对ADR的认知和呈报,控制静脉注射给药频次,及抗感染药物以减少临床ADR发生。  相似文献   

9.
所谓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以下简称为ADR),就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任何药物(药品)的药理作用都包括正向治疗作用和反向的毒副作用,即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由于药物成分及其体内代谢机理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非期待的药理作用。随着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的种类、数量和使用人群都在迅速扩大,ADR发生数量和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死亡5200万人,其中1/7的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者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各国病人中由于ADR而住院的约占住院病人总数的5%;住院病人发生ADR的比例约为10%—20%,其中威胁生命的比例约为20%。死亡人数比例可达38.44%。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15例ADR分别从患者概况、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15例ADR中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老年患者发生ADR相对较多,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最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多。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和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2月收集的100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100例ADR报告中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涉及的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中药制剂、心脑血管类药物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率高。结论抗生素类药物、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刘涛  矫立琴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24):3231-3231,3220
目的:了解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53种,以抗感染药居首位(44.1%),其次为心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道功能失调、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以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占比率最高(50.6%)。结论:通过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注意幼儿和老年人等特殊体质人群的ADR监控,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的培训,鼓励药师多与临床医生沟通,落实好ADR的通报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13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130例ADR中,主要以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结论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统计我院2008~2011年临床上报ADR的类型、主要临床表现和药物分布情况,了解ADR的发生率,提醒医务人员,在使用药物时,要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在使用不良反应发生几率高的药物时,更要注意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类型、药品分布、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得出各类药物发生ADR的发生率.结果各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不同的,其中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关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报道和讨论逐年增多,ADR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已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和重视.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死于不合理用药占1/7.在我国,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其中,1/4是南滥用抗菌药物所致[1].为此,国家制订颁布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并在全国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专门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负责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的检测工作,这说明旧家对该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30-133
目的 掌握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频次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12 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并上报ADR 的181 例报告进行汇总,并对年龄、性别、涉及药品种类等多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结果 在研究的181 份ADR 报告中,男性ADR 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高,ADR发生频次更高。上报例数排名前三的科室为肿瘤外科、呼吸内科和消化内科。最常见的引发ADR 的给药方式为静脉给药,占比全部上报ADR 的76.24%。在临床各类药品中,抗肿瘤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导致ADR 出现的概率更高,临床的常见表现包括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损害等。按临床关联性标准评价,“肯定”、“很可能”、“可能”和“待评价”分别占比46.96%、38.67%、11.61%和2.76%。按照报告类型分类,已知的一般反应、新的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为147 例(81.21%)、19 例(10.50%)和15 例(8.29%)。结论 抗肿瘤药物和抗感染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ADR 发生频次最高,这可能与药物本身结构及性质有关,临床应加强对此类药物的监控及管理,同时针对该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临床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该类药物ADR 发生的处理培训。  相似文献   

17.
刘涛  矫立琴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231-3231,3220
目的:了解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53种,以抗感染药居首位(44.1%),其次为心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道功能失调、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以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占比率最高(50.6%)。结论:通过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注意幼儿和老年人等特殊体质人群的ADR监控,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的培训,鼓励药师多与临床医生沟通,落实好ADR的通报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药品不良反应[1]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我国《药品管理法》明确提出国家执行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制度。我院已实施网络上报ADR工作。本研究对我院2012—2013年收集上报的240例ADR/药物不良事件(ADE)进行分类、分析和讨论,从中总结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240例ADR/ADE,按患  相似文献   

19.
药品的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以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从我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统计中,分析总结了几种药物ADR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1奥美拉唑致白细胞、粒细胞减少1例  相似文献   

20.
陈红娟  何伟康 《吉林医学》2010,31(23):3856-385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加强临床医生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的意识,促进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80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ADR报告中,患者中年龄在41~60岁发生不良反应的频率占45%;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口服给药途径是引发门诊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1.25%;77.5%的药物不良反应损伤的器官系统以消化系统和皮肤及附件最为常见。结论:药师应配合临床医生,保障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医院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