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术后皮下植入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化疗泵的维护.方法 18例患者行肝癌切除术,术中经肝动脉和/或门静脉植入化疗泵,术后经化疗泵给药,对其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处理,并对化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药液外渗,6例出现不良反应,1例因肝昏迷死亡,其余对化疗药物及局部穿刺耐受良好.结论 皮下植入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化疗泵对肝癌患者是种维护方便、行之有效的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对31例结直肠癌患者皮下置入化疗泵进行化疗过程中,发现化疗药物外渗2例,根据药液渗漏的不同原因,总结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渗漏后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患者未发生皮下组织坏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谢萍 《现代护理》2007,13(2):123-124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后皮下植入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化疗泵的维护。方法18例患者行肝癌切除术,术中经肝动脉和/或门静脉植入化疗泵,术后经化疗泵给药,对其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处理,并对化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药液外渗,6例出现不良反应,1例因肝昏迷死亡,其余对化疗药物及局部穿刺耐受良好。结论皮下植入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化疗泵对肝癌患者是种维护方便、行之有效的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非穿刺损伤引起化疗药外渗的护理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肿瘤化疗药外渗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操作者刺破血管壁或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内而引起药液外漏。在我科近一年来进行化疗注射 881人次中 ,发现 3例病人为非刺破血管壁所致的化疗药外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非穿破血管型化疗药外渗的 3例病人均为联合化疗 ,男性 1例 ,女性 2例 ,年龄 6 1~ 6 7岁。其中小细胞肺癌 2例 ,非小细胞肺癌 1例 ,除 1例为第一疗程出现化疗药外渗外 ,其余 2例均为多疗程化疗中出现化疗药外渗。在本组病例中2例应用化疗药物诺维本 ,1例为泰素。外渗部位 :足背部1例 ,内踝 1例 ,前臂 1例 ,均经及时处理后恢…  相似文献   

5.
目的化疗药物外渗是化疗过程中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探讨静脉化疗防护的要点。方法选取2006-2009年北京电力医院脑胶质瘤术后化疗患者528例次,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9例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加强对化疗药外渗的认识并且做好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静脉输液见效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出现药液外渗是临床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当刺激性药物外渗至皮下组织时,对皮下组织的刺激性大,严重时可造成皮下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经济负担,甚至影响了患者原发病的治疗效果。氯化钾药液外渗后,轻者局部渗出区域的皮肤出现红、肿胀、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疼痛,严重者出现组织坏死,经久难愈[1]。我科室于2013年收治了一例因含钾液体外渗致皮下组织坏  相似文献   

7.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溃烂,严重者经久不愈,需请外科清创、植皮.认为着力研究癌症患者化疗时化疗药物的不安全因素(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化疗药物外渗后的紧急处理原则,加强化疗药物静脉输注的安全管理护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丽英  杨宗艳  张秀  吴丹 《护理研究》2014,(4):1381-1381
肝癌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肝动脉,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疗效确切,肝动脉被栓塞后门静脉与肝动脉的吻合支成为肿瘤的主要血液供应,因此经皮穿刺门静脉置管局部灌注化疗可提高肿瘤周边区域药物浓度,从而获得更好的癌细胞杀伤效应,同时减少静脉化疗时病人的全身毒副反应[1]。临床上经门静脉置管灌注化疗多是将留置导管置入门静脉,然后连接埋置于皮下的化疗泵。但这种方式易出现切口感染、化疗泵周围皮下血肿或积液、化疗药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等并发症,不仅增加病人痛苦、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增加护士的工作量。针对这些并发症,我中心2013年1月-8月为5例原发性肝癌病人采取了改良式门静脉化疗泵植入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化疗药外渗的相关因素、外渗诱导组织损伤机制、外渗预防和处理方法,本文对非化疗药物外渗防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相应非化疗药物管理规范和培训机制,使临床护士掌握非化疗药物外渗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自美国发现氮芥,开创药物治疗肿瘤已50多年。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1]。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国内报道是0.1%~6.0%[2],国外报道是5%[3]。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严重者须外科清创、植皮,引起医疗纠纷[4]。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定为四级医疗事故,更是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压力和责任。由此可见,掌握化疗药外渗的危…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外渗到皮下组织中.化疗药物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易发生药物外渗,因此有效预防外渗的发生和掌握正确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10年5~12月共发生12例化疗药物外渗,采用外渗部位封闭、冷敷、药物外敷等方法,使患者均在1个月内治愈,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美国发现氮芥,开创药物治疗肿瘤已50多年。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国内报道是0.1%~6.0%,国外报道是5%。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严重者须外科清创、植皮,引起医疗纠纷。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定为四级医疗事故,更是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压力和责任。由此可见,掌握化疗药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知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癌症化疗病人药物外渗的防治护理体会。[方法]对1 142例实施化疗的癌症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生药物外渗5例,2例为弱刺激药物外渗,3例为静脉输完化疗药物后生理盐水冲管时外渗,未发生强刺激性化疗药外渗。[结论]合理选择血管、定时观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定期对护士开展专科知识培训可有效预防化疗药物外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癌症化疗病人药物外渗的防治护理体会。[方法]对1 142例实施化疗的癌症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生药物外渗5例,2例为弱刺激药物外渗,3例为静脉输完化疗药物后生理盐水冲管时外渗,未发生强刺激性化疗药外渗。[结论]合理选择血管、定时观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定期对护士开展专科知识培训可有效预防化疗药物外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癌症病人的增多,化疗药物的应用也逐渐广泛.但是化疗药物强刺激性药物,如果使用不当,会使药物外渗于皮下组织,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造成功能障碍,严重者须经外科清创、植皮,引起医疗纠纷.由此可见,对化疗药物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在化疗药物的应用中,要密切观察外渗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癌症病人的增多,化疗药物的应用也逐渐广泛.但是化疗药物强刺激性药物,如果使用不当,会使药物外渗于皮下组织,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造成功能障碍,严重者须经外科清创、植皮,引起医疗纠纷.由此可见,对化疗药物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在化疗药物的应用中,要密切观察外渗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肝癌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肝动脉,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确切,肝动脉被栓塞后门静脉与肝动脉的吻合支成为肿瘤的主要血液供应,因此经皮穿刺门静脉置管局部灌注化疗可提高肿瘤周边区域药物浓度,从而获得更好的癌细胞杀伤效应,同时减少静脉化疗时病人的全身毒副反应[1]。临床上经门静脉置管灌注化疗多是将留置导管置入门静脉,然后连接埋置于皮下的化疗泵。但这种方式易出现切口感染、化疗泵周围皮下血肿或积液、化疗药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等并发症,不仅增加病人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治疗肝癌主要是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但临床上常遇到已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我们对这些病人进行开腹肝动脉植入式输注泵进行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从1997~2001年对65例行开腹肝动脉植入式输注泵化疗,采取了与之相应的护理.结果,除1例肝功能衰竭死亡、12例效果不佳外,52例患者病灶明显缩小,在整个化疗过程中无1例出现感染.现将有关治疗、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肿瘤化疗患者,由于肿瘤治疗的长期性与化学药物的特殊性,均应采用中心静脉输注,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和避免化疗药对外周血管的损害,规避护理风险,提高工作效率[1].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基层医院,患者在治疗间歇时需定时换膜、冲管.乡村医生无这方面的培训,患者需回院维护管路,患者及家属怕麻烦以及考虑经济因素等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化疗患者拒绝行中心静脉置管.所以只能采用外周静脉,使用F4留置针或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临床工作中因F4留置针较头皮针费用高,留置时间受到化疗药的限制,因此使用头皮针的占绝大部分.但是这样做,却没有考虑到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化疗药一旦外渗后可能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因此对2009年7-12月于我科住院拒绝采用中心静脉置管需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F4留置针或头皮针两种穿刺工具输注化疗药,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外周血管使用化疗药是最常见的途径。化疗药物本身的特殊性决定其外渗的常见性,尤其是发疱性化疗药物。外渗后造成的严重静脉损伤即影响患者治疗,给患者带来痛苦,又易引起纠纷。针对此情况,累计多年经验,制定特殊化疗药使用程序,并收到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