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与移植血管动脉硬化早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将36只同种异体胸主动脉腹腔移植大鼠分成4个实验组,每组9只。A组术后1周处死;B组术后2周处死;C组术后3周处死;D组术后4周处死。16只同系移植对照大鼠对应每个实验组,每次处死4只。术前及处死时抽血分离留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处死后留取血管标本,HE染色观察血管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外膜炎症细胞浸润及α 肌动蛋白(α-actin)、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血管壁中的表达。对比各组与术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各组间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CRP水平,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均较术前基础水平明显增高(P<0.01),B、C、D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L-6水平,B实验组较术前升高(P<0.05),A、C、D实验组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A、B、C对照组较术前基础水平升高(P<0.05),A、C、D实验组较对照组水平明显升高(P<0.01);TNF a水平,A、B、C实验组较术前升高(P<0.05),D实验组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各对照组与术前无明显变化,各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术后7d,外膜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术后14?d,外膜有轻度胶原纤维增生伴炎症浸润;术后28d,外膜明显增厚,内有大量增生的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及炎症细胞,血管中层断裂,可见外膜平滑肌细胞迁移至内膜,内膜亦出现明显纤维化及平滑肌细胞增生。在血管外膜平滑肌细胞中,α-actin、PCNA和CDK1表达逐渐升高(P<0.05),且早于内膜。结论大鼠同种异体胸主动脉腹腔移植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呈持续升高,说明各种免疫因素导致外膜炎症反应,并参与移植血管动脉硬化的早期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同种异体移植物炎症因子(AIF-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48例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58例(研究组),取同期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组织43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AIF-1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AIF-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AIF-1呈明显的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在位子宫内膜AIF-1表达与异位子宫内膜AIF-1表达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IF-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增强,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移植动脉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Sry基因的表达,探讨骨髓细胞在移植物动脉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雄性Wistar大鼠的骨髓细胞,将其移植到经γ射线照射预处理的雌性Wistar大鼠体内,制备嵌合体大鼠;4周后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分为4组雌性同系移植组、雌性异系移植组、雄性异系移植组、嵌合体异系移植组.术后8周,制备移植动脉组织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移植动脉硬化情况;用抗平滑肌α-肌动蛋白(α-SMA)单抗进行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动脉新生内膜细胞α-SMA的表达情况;采用显微切割技术收集移植动脉冰冻切片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用PCR检测其Sry基因的表达,分析移植动脉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是否来源于骨髓细胞.结果 异系移植组移植动脉新生内膜中α-SMA表达阳性平滑肌细胞大量增生,致动脉内膜显著增厚,血管管腔明显狭窄;动脉壁新生内膜面积及新生内膜/中膜面积比均显著高于同系移植组(P<0.01),而异系移植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CR扩增显示,嵌合体异系移植组和雄性异系移植组一致,在相对分子量为225 bp处均有一条特异性扩增条带,而雌性异系移植组则无相应的核酸扩增条带;结果提示移植物动脉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来源于骨髓细胞.结论 在动脉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骨髓细胞分化为血管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参与移植物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者将胎龄为15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质全层移植到成年Wistar大鼠大脑皮质3,1,2区内,在21d的脑组织移植物中尚存在着明显的炎症反应:巨噬细胞浸润,小胶质细胞增生,在30d、60d和90d的移植物中神经细胞趋向集中血供较好的区域。移植物中有明显的畸变神经元。宿主脑组织和移植物交界区有成束的有髓神经纤维穿过。本文认为炎症反应与神经细胞发育的关系是:较轻的炎症反应可促进移植物神经元的分化发育,较重的炎症反应可使移值物神经元的迁移受阻、不分层,神经元出现畸变,甚至使整个移植物胶质化。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国际上对肥胖脂肪组织炎症及与血管疾病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促进对肥胖脂肪慢性炎症的认识,提高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以利于开发新的针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笔者查阅了近年的有关文献,对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脂肪慢性炎症机制和病态、肥胖脂肪慢性炎症与胰岛素抵抗、炎症与动脉硬化改变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血管内皮功能与血管壁炎症、动脉硬化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策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本文就新的评价内皮功能的标志物对血管壁炎症的影响及动脉硬化发生的相关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下隧道置入带cuff导管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入选患者为我院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4例,选择应用带cuff导管且血液透析两年以上患者24例为导管组,选择应用内瘘且血液透析两年以上患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肌酐(Cr)、尿素氮(Bun)、清蛋白(Alb)、血磷(P)、血钙(Ca)、甲状旁腺素(PTH)、体重指数、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IMT。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IMT与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导管组hsCRP、IL-6、TNF-α、IMT、Cr、Alb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IL-6、TNF-α、hsCRP与颈动脉IMT明显相关,以IL-6的影响最大。结论带cuff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状态,并且与颈动脉硬化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动脉循环中的炎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的一个因素.过去几十年中,通过测量血清生化标志物来量化持续炎症程度的尝试一直在进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作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有效的炎症预测因子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下肢ASO患者中适当使用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增强对疾病发展过程的了解,并改进现有...  相似文献   

9.
10.
李敏 《当代医学》2016,(2):11-12
肺栓塞(PE)已经成为常见疾病,其死亡率在心血管疾病中占第三位,仅次于冠心病与高血压.PE伴有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并且炎症因子始终参与PE过程中.探寻炎症因子在PE病理生理作的作用,有利于深刻理解PE病理机制以及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及与相关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关系。方法:入选105例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结果分成IMT≥1.0mm组(A组);IMT<1.0mm组(B组)。分析两组各危险因素和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差异。结果:A组中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C)、胆固醇(HDL-C)、血尿酸、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高血压及血脂代谢紊乱病史较B组差异明显。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LDL-C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为1.052(95%可信区间1~1.105)和4.682(95%可信区间2.302~9.524),而HDL-C则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属保护性因素。结论: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发生发展中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外,炎症反应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探讨在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中,血清铁蛋白(SF)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其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选88例动脉粥样硬化高危患者.以高分辨率B型超声法测定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观察斑块的有无并计算Crouse积分.以此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否≥0.8mm和(或)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分为颈动脉正常组和异常组。酶联免疫定量测定SF水平结果:发现异常组SF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异常组年龄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以SF≥300μg/L为界分为SF升高组及正常组.发现升高组较正常组的平均内膜-中层厚度、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及Crouse积分均显著升高(P〈0.01.P〈0.01.P〈0.01)。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SF与平均内膜-中层厚度、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及Crouse积分之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r=0.294,P〈0.01;r=0.238.P〈0.05;r=0.391,P〈0.01)。以SF为因变量.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定量指标为自变量,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SF水平与年龄、血压、血脂、血糖及血清C一反应蛋白水平均无明显的相关性,吸烟者SF水平较不吸烟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SF水平升高即体内储存铁过多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进展的危险因素.从而进一步支持了“铁假说”。吸烟可能对体内铁负荷过多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方法:对7例动脉粥样硬化标本和6例成人尸检动脉标本,采用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动脉粥样硬化可分为弥漫性病变和局灶性病变。弥漫性病变血管与正常成人大动脉相比较,各层组织内有核细胞明显减少。弥漫性病变发病部位常为随机性,常涉及血管壁全层;局灶性病变以泡沫细胞克隆为特征,呈局部性。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的弥漫性病变是长期血流动力学异常累积作用的结果,反复附壁血栓形成也促进弥漫性病变的进程。动脉粥样硬化的局灶性病变是在弥漫性病变基础上,成血管干细胞-内膜细胞-平滑肌细胞演化受阻,其过度性细胞的退行性克隆所致,局灶性病变的演化结果又使弥漫性病变进一步扩大、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在移植物动脉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纯系Wistar大鼠作供者,SD大鼠作受者,共分为急性排斥组(A组)、慢性排斥组(B组)和时照组(C组)。采用Masson染色观察移植血管外膜纤维化程度以及平滑肌细胞形态和分布;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α- 肌动蛋白(α-actin)、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血管壁中的表达。结果:A 组术后第14天,外膜即有轻度胶原纤维增生;第28-56天,内膜亦出现明显的纤维化和平滑肌细胞增生, 但外膜纤维化和平滑肌细胞增生程度明显强于内膜。在移植血管外膜平滑肌细胞中,α-actin、PCNA和CDK1表达愈来愈高(P<0.01),且早于内膜。B组亦首先出现外膜增生纤维化;第56天外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纤维化仍比内膜明显。结论:外膜平滑肌细胞随排斥反应加重分裂增殖增加,参与并促进移植物动脉硬化的早期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廖常志  康志敏  李贵森  何强  王莉  杨秀川 《四川医学》2002,23(11):1122-112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表达水平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 3 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VEGF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中 19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及斑块大小。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187.3± 110 .0pg/mlvs 44 .6± 2 9.3pg/ml ,P <0 .0 0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VEGF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 (r =0 .78,P <0 .0 5 ;r =0 .74,P <0 .0 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增高。VEGF可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指标 ,血透患者中VEGF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Yang P  Chen Z  Jiang J  Zhang YY  Zhou H  Wu Q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39-1742
目的 探讨影响动脉硬化性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前白细胞计数、抗血小板药的不坚持服用(即停用3 d以上)、支架放置术后残余狭窄(即直径狭窄率>20%)、支架放置术前锁骨下动脉病变程度、血脂、血压、血糖等是否是降低支架通畅性的危险因素.用χ2检验及独市样本t检验分析支架通畅组(139例)与非通畅组(15例)术前白细胞计数、抗血小板药的服用、术前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支架残余狭窄、血脂、血压、血糖等的统计学差异.用χ2检验术前白细胞计数较高(>7.08 × 109/L)组(45例)与白细胞计数较低(≤7.08×109/L)组(109例)锁骨下动脉支架通畅率的差异.结果 154例患者术后随访1~4年,锁骨下动脉支架1年通畅率为96.1%(148/154),3年通畅率为88.5%(69/78).不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支架放置术后残余狭窄是支架通畅率减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818(P=0.005,95%CI/为1.688~20.057)及5.253(P=0.014,95%CI为1.391~19.838)].术前白细胞计数增多也是支架通畅率减低的危险因素[OR值为3.135(P<0.01,95%CI为1.781~5.519)];15例非通畅患者的术前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139例通畅患者(t=-5.008,P<0.01),分别为(8.15±1.59)×109/L(5.25×109/L~10.75×109/L)及(6.01±1.36)×109/L(4.07×109/L~8.11×109/L),同时前者抗血小板药的不坚持服用率及支架残余狭窄发牛率也明显高于后者(P=0.002及P=0.025).术前白细胞计数较高组及白细胞计数较低组观察结束时支架通畅率分别为71.1%(32/45)及98.2%(107/109)(P<0.01).结论 坚持抗血小板药的服用、降低支架放置术后的残余狭窄是提高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要素;同时不能忽视术前白细胞的增多对锁骨下动脉支架狭窄或阻塞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郑江华  刘明强  陈开  武国 《西部医学》2009,21(10):1729-1730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雄激素水平变化。方法选择男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8例和男性健康者38例,检测并比较血清总睾酮(TT)和游离睾酮(FT))水平。结果老年男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总睾酮水平无显著下降,而游离睾酮水平明显下降。结论游离睾酮水平下降可能与老年男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关,雄激素补充治疗可能在老年男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 Tracking,ET)评价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常规超声及ET技术检查40岁以上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高脂血症任意一种或合并多种上述疾病的受检者94例(A组)、没有任何上述疾病的受检者143例(B组)。常规超声检查以内中膜厚度大于1mm或存在斑块、狭窄情况视为阳性。ET测量获取颈总动脉的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脉冲波传导速度(PWVβ),超出正常值范围视为阳性。结果:A组β、Ep、PWVβ值均显著高于B组(P<0.05),AC值显著低于B组(P<0.05)。与常规超声相比,ET技术对A组的定性判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B组的定性判断结果具有更高的阳性率(P<0.05)。结论:ET技术可对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做出评价,可提高中老年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阳性率,有利于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提出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D对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在大鼠出生后早期补充维生素D[1,25(OH)_2D_3],研究其对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出生后早期(相当于人类婴儿时期)的Wistar大鼠分为维生素D高剂量组(10μg/kg)、维生素D低剂量组(5μg/kg)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维生素D进行干预。同时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动物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取肺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观察气道炎症情况。结果维生素D高剂量组的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维生素D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值均<0.05),维生素D低剂量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维生素D高剂量组的肺部病理改变程度较维生素D低剂量组更为严重,对照组的肺部病理改变程度较维生素D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为轻。结论出生后早期维生素D促进哮喘的发生,加重气道炎症病变程度,高剂量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102-105
目的研究老年人骨质疏松(Osteporsis, OP)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244名老年人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高分辨率彩色超声仪对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并对老年人的性别、年龄、体重及血脂等生化指标情况进行统计,然后将入选的研究对象分为OP组、非OP组、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不同组别下的年龄、性别、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碱性磷酸酶(ALP)、动脉血管的内膜中层厚度(IMT)、血钙、血磷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性别骨质疏松的动脉斑块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244名老年健康体检者中,OP组116名,非OP组128名,分别占47.54%、52.46%。有斑块组101名,占41.39%,无斑块组143名,占58.61%。IMT增厚以及斑块形成与骨量减少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关系,年龄、体重及IMT与骨质疏松显著正相关(P0.05)。OP组与非OP组男性老年人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为61.90%、4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与非OP组女性老年人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为71.62%、47.76%,OP组高于非OP组(P0.05)。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有密切的关系,相比于非骨质疏松老年群体,骨质疏松老年群体更易发生动脉硬化,且女性骨质疏松老年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