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深入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病人外周血谷氨酰转肽酶(GGT)mRNA—H亚型表达与肝癌术后预后指标的关系,并与AFP比较,寻找评估肝癌预后更可靠的新指标。方法对78例HCC病人外周血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GGTmRNA—H亚型;并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AFP水平。对49例无门脉和(或)肝外转移的HCC病人进行随访研究。结果有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及远处转移组其外周血GGT mRNA—H亚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随访期内外周血GGTmRNA—H阳性组门脉及肝外转移的发生率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而AFP阳性及阴性组的转移发生率相似。结论HCC病人外周血细胞GGTmRNAH亚型表达阳性者,术后出现转移的可能性高、预后差;GGTmRNAH亚型与AFP相比,有望成为评估肝癌预后更可靠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AFP mRNA表达在血行播散中的意义.方法:抽取30例HCC患者外周静脉血5ml,应用RT-PCR对血中AFP mRNA进行扩增检测,并与各对照组比较.结果:30例HCC患者中,AFP mRNA的阳性率为46.7%(14/30);AFP mRNA的表达阳性率与肝癌TNM分期、肿瘤大小、有无门脉癌栓及有无肝外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与血清AFP水平无关(P>0.05).结论:AFP mRNA是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中是否存在肝癌细胞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3.
肝癌病人外周血及骨髓AFP mRNA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检测AFP mRNA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人外周血和骨髓中的表达,探讨AFP mRNA作为HCC微转移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建立敏感的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体系(Nested-RT-PCR),检测71例HCC、36例肝硬化、9例肝血管瘤、11例肝转移瘤、3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AFP mRNA和19例HCC、15例血液病骨髓AFP mRNA。结果 71例HCC外周血中38例AFP mRNA表达阳性(53.5%),肝硬化、肝血管瘤、肝转移瘤和正常对照均为阴性。HCC外周血AFP mRNA检出率与血清AFP值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肝外转移等临床参数有明显相关(P<0.05)。19例HCC骨髓中9例AFP mRNA表达阳性(47.4%),15例血液病为阴性。骨髓AFP mRNA检出率与血清AFP值、肝内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明显相关(P<0.05)。外周血和骨髓AFP mRNA的表达呈一致性(P<0.05)。结论 血循环AFP mRNA可作为CC微转移的早期检测指标。HCC病人外周血和骨髓AFP mRNA的表达与复发转移显著相关,且HCC病人外周血和骨髓AFP mRNA的表达呈一致性,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TRTmRNA及MDRmRNA在人肝细胞肝癌 (HCC )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 5 8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TERTmRNA和MD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 5 8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 ,hTERTmRNA阳性率分别为 44 .83 % ( 2 6/5 8)和 5 .17% ( 3 /5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MDRmRNA阳性率分别为 60 .3 4% ( 3 5 /5 8)和 3 2 .76% ( 19/5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hTRTmRNA ,MDRmRNA在人肝癌组织中的检出率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大小等明显相关 (均P <0 .0 5 ) ,而与肿瘤数目、血清AFP水平等无明显相关 (P >0 .0 5 )。MDRmRNA检出率与术前化疗明显相关 (P <0 .0 1) ,但与门静脉癌栓无关 (P >0 .0 5 ) ;而hTERTmRNA与术前化疗无相关 (P >0 .0 5 ) ,但与门静脉癌栓有关 (P <0 .0 5 )。结论 hTERTmRNA和MDRmRNA可能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化及术后复发有关 ,故可望作为预测肝癌复发、转移的参考指标和肝癌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5.
MRP1/CD9蛋白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P1 /CD9蛋白在人肝细胞癌 (HCC)中的表达及其与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构建肝癌组织芯片。样本包括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 1 5 2例,癌栓 2 2例,肝内转移癌 4例,肝外转移癌 1 7例。正常对照肝组织 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芯片中样本MRP1 /CD9蛋白的表达。结果  2 7% ( 4 1 /1 5 2 )肝细胞癌原发灶表达MRP1 /CD9蛋白。伴癌栓形成HCC中MRP1 /CD9蛋白表达率低于无癌栓形成者 (分别为 2 1. 8 2%和 4 0. 4 8% ; P < 0. 0 5 )。巨块型肝癌中MRP1 /CD9 蛋白表达率亦低于直径在 1 0cm以下者 (分别为 5%和 3 4. 8 2% ; P <0. 01 )。MRP1 /CD9蛋白表达尚与HCC病理分级及血清AFP水平有关:病理分级 2级的阳性表达率高于 3 ~ 4级 (分别为 3 9. 0 2%和 2 2. 5 2% ; P = 0. 0 4 3 ),血清AFP≤ 2 0μg/L者阳性表达率高于 >2 0μg/L者 (分别为 4 1. 9 4%和 2 2. 5 0% ; P = 0. 0 2 9 )。结论 肝细胞癌MRP1 /CD9蛋白表达水平低下可能与癌组织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及谷氨酰转移酶GGTmRNA-H亚型表达,探讨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癌周组织、108例良性肝病肝组织、6例健康对照肝组织的hTERT与GGTmRNA—H亚型,观察这两种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65例原发性肝癌中,癌组织hTERT阳性56例(86.2%),GGTmRNA-H亚型阳性6l例(93.8%),AFP阳性40例(61.5%)(P〈0.05);hTERT在20例小肝癌癌组织阳性表达16例(80.0%),GGTmRNA—H亚型阳性表达18例(90.0%),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端粒酶逆转录酶、GGTmRNA-H亚型阳性表达率虽明显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hTERT、GGTmRNA-H亚型联合分析可弥补AFP检测的不足,对提高肝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小肝癌中端粒酶活性增高在癌形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hTERT基因检测比AFP更敏感、特异性更高,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SSX基因mRNA作为肿瘤标志物检测循环中的肝癌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检测肝细胞癌 (HCC)患者外周血中SSX基因mRNA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简易“降落”PCR(stepdownRT PCR)方法检测HCC患者外周血中SSX基因mRNA的表达 ,并对SSX基因的表达与临床指标和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4 2例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SSX基因mRNA阳性率为 85 7% (36 4 2 ) ,而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均未发现有SSX基因的表达。外周血标本中 ,有 17例可检测到SSX基因的表达 ,占 4 0 5 %。肝癌组织不表达SSX基因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未检测到其表达。外周血中SSX基因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大小、血清AFP水平和HB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除肝组织不表达SSX和死于并发症的 7例患者外 ,在随访 7 7± 5 4月的过程中 ,16例外周血中表达SSX基因mRNA者有 8例出现了复发和 或转移 ,其中 7例已经死亡 ,另 1例带瘤生存 ,而 19例阴性者仅 2例出现了复发和 或转移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2 8)。结论 外周血中SSX基因表达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SSX基因可作为检测HCC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标志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6(TR-6)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芯片及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利用125例HCC、48例癌旁、89例非癌肝组织构建组织微阵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芯片和5种肝癌细胞系中TR-6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组织微阵列利用率为96.56%(253/262);(2)HCC组织中的TR-6蛋白的阳性率为73.33%(88/120),明显高于癌旁的54.17%(26/48,)(χ2=5.755,P=0.016)及非癌组织的29.41%(25/85,χ2=38.801,P=0.000).癌旁组织中的TR-6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χ2=7.952,P=0.005).5种肝癌细胞系均有TR-6蛋白的表达,而癌旁肝细胞系QSG-7701及正常肝细胞系HL-7702均无表达;(3)HCC中临床TNM分期Ⅰ、Ⅱ期TR-6阳性率61.76%(42/68)明显低于Ⅲ、Ⅳ期88.46%(46/52,χ2=10.739,P=0.001);(4)HCC中无转移组TR-6阳性率58.82%(20/34)明显低于转移组96.67%(29/30,χ2=19.858,P=0.000);(5)TR-6表达率在AFP≥400μg/L组为80.82%(59/73)、有门静脉癌栓组91.30%(42/46)、包膜浸润组84.34%(70/83)和多个肿瘤结节组89.13%(41/46)分别高于AFP<400μg/L组的61.70%(29/47,χ2=5.345,P=0.021)、无门静脉癌栓组的62.16%(46/74,χ2=12.319,P=0.000)、无包膜浸润组的48.65%(18/37,χ2=16.668,P=0.000)及单个肿瘤结节组的63.51%(47/74,χ2=9.519,P=0.002).(6)TR-6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肝硬化及肿瘤直径无关.结论检测TR-6蛋白指标有助于HCC的诊断和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KAI1/CD82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KAI1/CD82蛋白表达与人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构建肝癌组织芯片 ,收集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 15 5例 ,癌栓 2 2例 ,肝内转移癌 4例 ,肝外转移癌 16例。正常对照肝组织 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芯片中样本KAI1/CD82蛋白的表达。结果6 1% (95 /15 5 )肝细胞癌原发灶表达KAI1/CD82蛋白 ,仅有 32 % (7/2 2 )癌栓呈阳性表达 (P <0 0 5 )。不伴有肝外转移、肝内转移及癌栓形成肝细胞癌中KAI1/CD82蛋白表达率分别高于伴有肝外转移 (P =0 0 38)、肝内转移 (P <0 0 1)及癌栓形成者 (P <0 0 1)。KAI1/CD82蛋白在包膜完整与无包膜 (P <0 0 5 )、癌灶直径 <5cm与直径≥ 5cm(P <0 0 1)及血清AFP <4 0 0 μg/L与AFP≥ 4 0 0 μg/L (P =0 0 36 )肝细胞癌中表达率差异亦有显著意义。结论 肝细胞癌KAI1/CD82蛋白表达丧失可能与癌灶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肝细胞性肝癌(HCC)病人手术期间不同部位血液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 mRNA)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18例HCC和6例非HCC肝肿瘤病人,于切除肿瘤前后抽取门静脉、肝静脉和外周静脉血各5m1,肝炎、肝硬化病人各10例取外周血5m1。应用TaqMan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FP mRNA水平。结果 术前外周血AFP mRNA相对HCC的灵敏度为72.2%,特异性为76.9%,准确率为75.0%。HCC病人术后各部位血液AFP mRNA水平明显高于术前相应部位水平。血液AFP mRNA水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无肝内播散、包膜完整性以及血清AFP浓度均无关,而有门静脉癌栓的病人术后肝静脉血AFP mRNA水平明显高于无癌栓者。术后2个月内复发者,术后门静脉和外周静脉血AFP mRNA水平明显高于末复发者。结论 TaqMan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HCC病人血液AFP mRNA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手术可能促进部分HCC细胞和肝细胞脱落入血。动态监测外周血AFP mRNA水平对术后早期复发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的Glypican-3(GPC-3)mRNA检测用于诊断HCC早期微转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9例肝炎和肝硬化、10例转移性肝癌、10例肝血管瘤患者、19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GPC-3 mRNA水平。结果HCC患者外周血中,GPC-3 mRNA的检出率为62%(24/39),GPC-3mRNA的检出率与肿瘤直径77%(17/22)、癌结节数目67%(19/24)、临床TNM分期76%(19/25)、门静脉癌栓90%(9/10)、远处转移100%(6/6)等临床参数密切相关。GPC-3 mRNA在转移性肝癌、肝炎和肝硬化、肝血管瘤患者及健康献血员外周血中均未检出。结论巢式RT-PCR检测HC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GPC-3 mRNA是一种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细胞癌血道播散的可靠而又敏感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肝癌细胞血道播散的影响。方法 应用Nested RT PCR技术检测19例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后外周血AFPmRNA的表达 ,观察其对肝癌细胞血道播散的影响。结果 ①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 ,19例肝癌患者外周血检出AFPmRNA表达者 11例 ( 5 7.9% ) ,良性疾病对照组均未检出。治疗前AFPmRNA表达阳性率与血清AFP水平、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远处转移等临床参数明显相关 (P<0 .0 5 )。②余 8例治疗前AFPmRNA表达阴性者 ,有 2例于术后即刻转为阳性 ,其中 1例于 72h后又复转为阴性 ;19例患者于治疗后 1周时其AFPmRNA表达阳性率 ( 31.6 % )低于治疗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③治疗后 1周时 ,肿瘤直径≤8cm者AFPmRNA表达阳性率低于直径>8cm者 (P<0 .0 5 )。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可能会降低肝癌的血道播散 ,特别是对于肿瘤直径 ≤8cm的肝癌患者 ,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mRNA表达对肝细胞肝癌(HCC)及其血液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参照甲胎蛋白(AFP)mRNA,半定量与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1例HCC、41例癌旁组织、52例非瘤肝组织(41例远离癌灶组织与11例正常肝组织)及67例外周血的GPC3表达。结果半定量PCR显示组织与外周血细胞全部存在GPC3 mRNA表达,HCC、癌旁、非瘤肝组织的表达量分别为78.9±35.5、30.6±21.6、23.8±15.5;而AFP mRNA的表达量依次为61.2±32.6、31.5±23.6、21.2±15.9。各基因在HCC与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各基因在非瘤肝的相对表达量上限(x-+1.96s)为界,HCC中GPC3 mRNA和AFP mRNA的高表达分别占80.5%与63.4%;至少一个基因高表达HCC达总数的92.7%,与AFPmRNA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发现AFP mRNA与HCC分级及血清AFP浓度有关,GPC3 mRNA表达与HCC分级及侵袭性有关。67例外周血GPC3 mRNA的表达量为15.9±9.0,各类组织中GPC3 mRNA表达均强于相应的外周血表达(P<0.01)。外周血GPC3mRNA表达量在HCC组、非HCC组分别为16.1±8.3、15.6±1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CC转移组、HCC无转移组的表达量各为16.0±9.0、16.3±7.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巢式PCR显示,AFP mRNA表达比率在HCC组与非HCC组各为56.1%、2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HCC转移组与无明显转移组各为80.9%、3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GPC3 mRNA是潜在的HCC组织诊断指标,与AFP mRNA有明显的互补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HCC的阳性检出率;外周血存在GPC3 mRNA的广泛表达,但其与HCC的转移复发无关,不能用于HCC微转移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CD146与VEGF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该研究旨在观察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CD146与VEGF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它们在HCC中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HCC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CD146、VEGF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CD146、VEGF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63.33%,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和33.33%,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的MVD为54.92±8.55/200倍视野,癌旁组织的MVD为21.36±6.63/200倍视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CD146、VEGF表达及MVD明显增加.CD146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及肝外转移明显有关,而与术后复发、肿瘤个数、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VEGF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肝外转移、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直径相关,而与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在癌组织中MVD与CD146、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CD146与VEGF亦呈正相关.结论 肝癌组织中CD146及VEGF高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转移密切相关,分析它们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HCC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 (HCC)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5 6例HCC中Survivin与VEGF的表达。结果 HCC中 3 4例Survivin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60 .7%。 3 5例VEGF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62 .5 %。HCC组织Survivin与VEGF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 (P <0 .0 5 )。Survivin的表达与HCC肿瘤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密切相关 (P <0 .0 5 )。VEGF的表达与HCC肿瘤大小、肿瘤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以及肿瘤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5 )。相关性检验示Survivin与VEGF之间有相关性 (χ2 =4.491,P <0 .0 5 )。结论 HCC中Survivin、VEGF蛋白表达均上调 ,共同参与HCC发生和发展 ,VEGF与Survivin有协同表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yclinE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同一组织连续切片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CyclinE在 45例肝细胞癌 (HCC)及 3 0例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其中门静脉癌栓形成者 12例 ,有转移者 11例 ,肝内肿瘤播散或有卫星结节者 12例 ,肿瘤包膜侵袭者 19例 ,以上 4项中有任何 1项阳性或 1项以上阳性者归入侵袭转移组。结果 CyclinE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 3 5 .6% (16/ 45 ) ,癌旁肝组织无阳性表达。CyclinE表达与年龄、性别、乙肝表面抗原、血清甲胎蛋白、肿瘤大小、包膜形成、肝外转移及癌灶数目无关 (P >0 .0 5 ) ,与组织分化 ,癌栓形成有关 (P <0 .0 5 )。CyclinE在侵袭转移组较非侵袭转移组表达增高 (P <0 .0 5 )。.结论 CyclinE与肝细胞癌的发生 ,分化及侵袭转移有关 ,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协助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3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47例肝硬变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中FN及PTE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FN及PTEN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HCC癌组织中F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变组织(P0.05),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之相反(P0.05);癌旁组织中FN蛋白表达阳性率亦高于肝硬变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之相反(P0.05)。在合并癌栓、伴淋巴结转移、AFP阳性及肿瘤病灶多发的HCC癌组织中FN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而FN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HBs Ag状态、肿瘤分化程度及大小均无关(P0.05)。在高-中分化HCC、合并癌栓、AFP阳性、伴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直径≥2 cm的HCC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较低(P0.05),而PTEN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Hbs Ag状态及肿瘤数目无关(P0.05)。结论 FN和PTEN在HCC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其在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可能起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两者异常表达可作为HCC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在肝细胞癌 (HCC)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PCR ELISA )检测HCC、肝脏良性肿瘤、慢性肝病患者及正常人血PBMC和HCC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 端粒酶活性在HCC患者的血PBMC和癌组织分别为 1.2 9± 0 .68和 1.40± 0 .88,取端粒酶活性 >0 .7为阳性标准 ,则HCC肝癌组织阳性表达的 2 8例全部为PBMC阳性表达 ,两者有显著一致性 (Kappa =1,P <0 .0 0 1)。血PBMC端粒酶活性在肝脏良性肿瘤组为 0 .65± 0 .3 2 ,慢性肝病组为 0 .43± 0 .2 3 ,正常对照组为 0 .3 8± 0 .14 ,均显著低于HCC组 (分别P <0 .0 1,<0 .0 0 1,<0 .0 0 1)。HCC中 ,在血清AFP高表达 (>2 0 0 μg/L )的18例中PBMC端粒酶活性全部为阳性 (10 0 % ) ,在血清AFP低表达 (<2 0 0 μg/L )的 12例中有 83 .3 % (10 /12 )PBMC端粒酶活性为阳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且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AFP (18/3 0 ,60 % ,P <0 .0 1)。结论 HCC患者的血PBMC端粒酶活性可准确反映癌组织端粒酶的表达情况 ,检测血PBMC端粒酶活性可能是一种灵敏、微创的早期诊断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血甲胎蛋白(AFP)mRNA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PCR(Nest RT-PCR)法检测HCC、肝脏良性肿瘤、慢性肝病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的AFP mRNA表达,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CR-ELISA)检测PBMC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1)AFP mRNA在HCC外周血中阳性率为73.3%(22/30),在肝脏良性肿瘤、慢性肝病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无表达(分别为0/10,0/30,0/30),(均P0.001)。(2)HCC患者PBMC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93.3%,28/30)显著高于肝脏良性肿瘤患者(40%,4/10)和慢性肝病患者(6.7%,2/30)及正常人(0),(分别P0.01,0.001,0.001)。(3)外周血AFP mRNA与HCC PBMC的端粒酶活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742,P0.05)。结论 AFP mRNA是外周血HCC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两者的联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RhoC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RhoC基因与肝细胞癌 (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在半定量水平检测 2 5例HCC及其相对应的癌旁肝组织和 4例门静脉主干癌栓或肝外转移灶中RhoCmRNA的表达 ;同时采用PCR产物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 CP)银染法检测RhoC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本组 2 5例HCC中RhoCmRNA的表达较癌旁肝组织高 ,其光密度比值分别为 1 8± 1 1和 1 0± 0 7,P <0 0 1,差异有显著意义 ;4例门静脉主干癌栓或肝外转移灶中的RhoCmRNA的表达较相对应的肝内肝癌病灶高 ,其光密度比值分别为 3 3± 0 5和 2 0± 0 7,P <0 0 1,差异有显著意义 ;将 2 5例HCC分为RhoC基因过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后发现 ,过表达组中肝癌细胞分化较差 ,静脉受侵严重 ,且以结节性肝癌居多 (P <0 0 5 ) ;而 2 5例HCC经PCR SSCP银染法分析未发现异常泳动条带。结论RhoC基因与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且可能是通过表达升高而非突变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