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居第2位,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21%,以女性多见[1]。患者多为幼儿,该手术创伤大,易产生多种并发症。我科于2004-2006年采用非体外循环的手术方法治疗43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4-2006年我科行非体外循环手术患儿43例,其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1~10岁,平均(4·6±0·78)岁;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内径0.3~1.6 cm;术后住院10~16 d,平均(7·2±0·30)d。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心电图、心脏X线平片、B超及手术确诊为PDA。1.2治疗结…  相似文献   

2.
魏新川  王泉云 《华西医学》1996,11(4):466-467
重症动脉导管未闭手术麻醉管理魏新川王泉云佟莉徐小平李坚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动脉导管未闭(PDA)在气管全麻降压下,经胸施行结扎或切断缝合已成常规。若PDA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PH)或其它先天或后天心脏内畸形,拟通过一次手术不仅难以根治,且危...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7例经皮动脉导管未闭(PDA)栓塞术,5例栓塞成功,无共发症,文中对PDA栓塞适应症、栓塞方法、泡沫塞子直径选择、并发症和PDA失败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一种先天性的异常通道,作为一种单发病变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9%~12%,多见于青少年,男女之比为1:2。绝大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心脏杂音,如不进一步治疗,可以逐步产生心功能不全症状,或由于肺动脉压力过高产生右向左分流的差异性发绀(下半身发绀),自然病程预期寿命不超过50岁。年龄在1岁以上者,一旦确诊,均应及时治疗。既往只能采用外科开胸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心导管手术的开展,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可采用非开胸经导管介入治疗,且时间短、痛苦少、创伤小、疗效确切。我科2003年3月~2006年2月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病人14例,使用Amplazter缺损封堵器为14例病人成功施治封堵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唐莉  陈新 《现代护理》1999,5(11):10-11
在胎儿期,动脉导管为连接主动脉的正常血管结构,由左侧主动脉第六弓的背部发育而成。胎儿出生后管腔开使闭塞,少数病例可延迟到1岁左右,成为动脉韧带。如果未闭合就称之为动脉导管未闭(PDA)。临床上分为三型:“窗型”、“漏斗型”,“管型”。其中以漏斗型为多见,以往对这类疾病治疗均需在全麻下开胸行动脉导管结扎木。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我院于1998年3月份以来对20例(PDA)的患者施行介入堵闭术,17例获得成功,3例患者由于导管过大栓子无法固定而放弃。现将我们在PDA栓塞术护理配合的经验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6.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78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对围术期的护理进行经验总结和并发症分析。封堵成功率为98.7%(77/78),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12.8%(10/78),其中血压波动3例、残余分流和溶血1例、股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血/血肿2例、发热2例、尿潴留1例。术后1个月内各种并发症较多。小儿心脏专科护士应熟悉手术的操作规程、并发症,做好围术期护理,保证患儿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7.
对12例实施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婴幼儿采用以氯胺酮为主的基础麻醉及以小剂量舒芬太尼、咪达唑仑、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七氟烷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ECG、ART、CVP、SpO2、PETC02及体温、尿量、血气分析、电解质等。全组12例术中均出现血流动力学波动,其中10例出现在放置导引钢丝时,2例发生在出血时;10例出现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室性早博9例;1例术中血糖为2.7mmol/L;围术期均未发现麻醉并发症,呼吸、循环等功能稳定。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手术采用以氯胺酮为主的基础麻醉及以舒芬太尼,咪达唑仑、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七氟烷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安全有效;围术期在麻醉操作和监护上应充分考虑婴幼儿的病理生理及解剖上的特殊性;加强呼吸,循环功能监测;密切与外科医师的配合,维持婴幼儿病理生理稳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施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106例婴幼儿的护理,总结该术式的护理工作对治愈动脉导管未闭婴幼儿的重要性。方法:针对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前术后的护理,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06例中,104例封堵成功,2例行心外科手术,成功率达98%,经过术前、术后的仔细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10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1年,无与护理及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难点是婴幼儿年龄小,不会诉说,要求工作人员精心、耐心、用心去观察病情。观察患儿的面色、心电、血压、体温、尿色、足背动脉搏动、下肢皮温及心脏杂音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做好护理工作,协助医生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9.
动脉导管未闭,简称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型,多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心血管畸型并存.采用导管内填塞术治疗具有不受年龄限制、手术时间短、无需开胸、费用节约、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临床疗效。方法:从1996年8月至2001年5月应用Rashkind双面伞法、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弹簧圈法以及Amplatzer蘑菇伞堵闲法关闭6例PDA患儿。结果:6例均一次性堵闭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有小量残余分流2例,其中1例术后24h心脏彩超显示小量残余分流消失;其它4例术后即刻造影均无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应用弹簧圈法及Amplatzer蘑菇伞法堵闭PDA,临床疗效可靠、安全,可作为治疗小儿PDA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采用常温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未闭 (PDA)结扎术治疗PDA合并其他心内畸形 3 0例 ,方法简单、效果满意 ,无并发症。现将其转流、手术方法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 0例 ,其中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2~2 3岁 ,平均 9岁 ;合并室间隔缺损 19例 ,房间隔缺损 9例 ,法乐三联征 2例 ;管型导管 2 7例 ,漏斗型导管 3例。1 2 转流、手术方法 中度稀释使红细胞压积平均为 0 2 5左右。预充液预热。胸骨正中切口 ,剪开心包并向肺动脉主干延长至心包反折处。肝素化后插主动脉及上、下腔…  相似文献   

12.
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实施麻醉时,为确保手术顺利,常采用控制性降压,不同的降压方法对患有不同的影响。我们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配合异氟醚降压和全麻配合硝普纳降压两种方法对患儿动脉导管结扎术24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方法 PDA患者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3~55岁,体重10~62 kg,肺动脉高压26例,肺动脉平均压33~61 mm Hg(1 mm Hg=0.133 kPa),19例患者左心室扩大。降主动脉侧位造影显示病理解剖类型为漏斗型29例,管型6例,最窄处直径2~10 mm,均经股静脉途径行封堵术,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封堵,术后即刻完全封堵33例,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分流消失,随访6~96个月,肺动脉压均有下降,左心室内径较前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DA介入封堵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78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对围术期的护理进行经验总结和并发症分析.封堵成功率为98.7%(77/78),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12.8%(10/78),其中血压波动3例、残余分流和溶血1例、股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血/血肿2例、发热2例、尿潴留1例.术后1个月内各种并发症较多.小儿心脏专科护士应熟悉手术的操作规程、并发症,做好围术期护理,保证患儿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78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对围术期的护理进行经验总结和并发症分析。封堵成功率为98.7%(77/78),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12.8%(10/78),其中血压波动3例、残余分流和溶血1例、股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血/血肿2例、发热2例、尿潴留1例。术后1个月内各种并发症较多。小儿心脏专科护士应熟悉手术的操作规程、并发症,做好围术期护理,保证患儿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6.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导管未闭合(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占第2位,女多于男[1],以往治疗采用开胸法,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患儿及家属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7.
彩色超声对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彩超评价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疗效。方法 2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经导管用3种方法(弹簧圈法、蘑圈法、蘑菇伞法、海绵塞法)进行封堵。超声心动图检查示17例患儿PDA为管形,5例为漏斗形,直径为1.9~5.2mm,平均(3.5℃0.9)mm,6例采用蘑菇伞法,10例采用弹簧圈法,6例采用海绵塞法,分别于术前、术后3d、1月、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及心脏大小变化  相似文献   

18.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年龄过大,易发生肺动脉高压,导管壁弹性降低,与婴幼儿手术相比,其危险性增大,围手术期处理难度增加。通过对41例动脉导管未闭病人围手术期的监护,认为相关性护理要以心理护理、术前呼吸指导,尤其是循环压力监测、肺动脉高压及术后高血压的处理、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等为围手术期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4岁,体重18kg。健康普查时超声检查发现“动脉导管未闭(PDA)”半月入院。入院查体:一般状况良好,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Ⅰ级收缩期杂音,无震颤。超声检查发现直径1.2mm的细小PDA。心电图及X线胸片未见异常。入院第5天于全身麻醉下预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成功穿刺右股静、动脉,分别置入6F、5F动脉鞘管,送入5F猪尾导管于左侧位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造影显示主动脉弓降部与肺动脉间有一长约10mm、直径0.6mm的细小管型PDA,  相似文献   

20.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